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學生能借助課文詞語註釋、工具書……初步理解詞意和詩句的意思,也積累了不少的古詩和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他們對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還需要教師引領他們去體會和感悟。所以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節課上,我去除繁瑣的講解詞意、詩意;以“關鍵詞”入文,為體會詩境、感悟詩情的切入口;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看畫面、想畫面、角色體驗中,感悟詩情、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進一步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教師透過讓學生藉助課文詞語註釋、工具書……,讓學生同桌交流預習的成果初步理解詞意和詩句的意思.?詩中“煙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別時間的長是學生學習此詩中的重、難點,透過讓學生聯絡生活中的送別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別孟浩然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李白送別時間的長,朋友間無限依戀的情懷。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一、故事匯入、解讀課題,二、初讀詩文、感知詩韻,三、學生同桌交流預習情況嘗試讀懂詩意,四、創設情境、進入詩境,角色體驗、體會詩情,五、反覆誦讀、體驗詩情,六、課外拓展”來進行。現將每個教學環節反思如下:

  一)、故事匯入、解讀課題

  本課教學課始以“故事激情”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故事中瞭解到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和這首詩的背景,對學習古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詩情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韻

  本環節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自由誦讀、齊讀和在教師範讀中,將詩讀正確、讀通順和初步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

  三)、學生同桌交流預習情況嘗試讀懂詩意

  本環節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讀註釋、看插圖等已經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揣摩句意、理解文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學古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學,讓學生與同桌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可先跟同桌進行探討,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創設情境、進入詩境,角色體驗、體會詩情

  在賞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兩句詩句時,理解“煙花三月”是這首詩的一個難點,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煙花三月”,並讓學生用積累的詞語形容春天的美景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使學生對其內涵有了廣度和深度的認識。在教學中就透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並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並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並創設情境對話:當與好友告別時,假如你是李白會跟“孟兄”說什麼呢?讓學生透過對詩句的理解結合插圖,由學生生活體驗入手,展開想象李白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到詩情。讓學生透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於一體。透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後讓學生透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賞析:“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句時。老朋友走遠了,此時此刻李白在想什麼,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我透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送別的現場,透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李白一直看著老朋友坐的船漸漸走遠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從這你體會到了什麼?”“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麼?”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歌曲《煙花三月》,感受詩人與好友分別時的心情、感受,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引導學生對文字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和詩人引起情感的共鳴,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情。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後,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後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反覆誦讀、體驗詩情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是這首詩的特點,李白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讓學生再三品讀,在朗誦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更進一步整體的、深刻的體會詩情。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課外拓展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後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絡,這樣課內外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詩人的瞭解,更進一步體會詩人與好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和對朋友的離別依依不捨的感情,並延伸了教材內容,使學生的心靈也得到洗禮和啟發。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使詩歌中的所表現的情景、所抒發的情感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動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文字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瞭解又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詩歌中的景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我透過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和創設情境,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課堂上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