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7篇)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3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

  前幾天,與孩子們做一個“拔蘿蔔”的遊戲,遊戲時並沒有準備頭飾道具。正巧孩子們因為上個活動還未靜下來,我便隨即做出很吃驚的樣子:“哎呀!剛剛陳老師請一隻大蘿蔔和我們一起做,但是大蘿蔔看到我們這麼吵,覺得你們不喜歡它,它生氣走掉了。”話音剛落,孩子們馬上靜下來了,都帶著不同的表情望著我,有覺得不好意思的,有吃驚的,有不明白的……我接著說:“大蘿蔔生氣逃走了,沒有蘿蔔跟我們做遊戲了,怎麼辦呢?” 孩子們都不知所措的望著我。“要不,陳老師做大蘿蔔,陪你們做遊戲好不好?”“好!”孩子們高興地說。

  我稍微講了下規則,“我來做大蘿蔔,如果你們拔不動就是我贏了,要是我被你們拔出來了,就是你們贏了。在拔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別摔疼了。”我一邊唱一邊做大蘿蔔樣:“拔蘿蔔,拔蘿蔔……”唱到“拔不動”時,我沒有喊小花貓來幫忙拔,而是直接喊小朋友的名字,如“小琳琳,快快來,快來幫我們拔蘿蔔。”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可高興啦,趕緊跑過來幫我們拔蘿蔔了。我看到別的小朋友臉上露出很想參加的期待。接著我又分別唱著請了另外的小朋友來一起拔蘿蔔,在他們用力的時候,我假裝被他們一拔而起了,孩子們都坐到了地上,但也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沒有請到孩子一臉渴望和羨慕,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他們好像都很想參與進來,於是我們又接著玩了幾遍,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一次。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很滿足,我陪著他們也玩得很開心。我覺得在我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大家都用心地投入到遊戲中去了,如果配上角色就需要準備各種道具,而這次我直接換上小朋友的名字,孩子們直接扮演了自己這個角色,真正地以自己的身份投入到遊戲中去了。我希望今後能和我的孩子們多玩一些這樣的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教學中,我本著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演算法的過程的理念,儘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透過教學實踐檢驗,我覺得本節課在以下三個方面較為成功。

  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首先,透過“拔蘿蔔”這個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其次,在學生經歷探索演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能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引導學生在多種演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學一學、想一想,在實踐反思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並注意演算法的最佳化。《標準》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機會,鼓勵和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在學生提出多種演算法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薦一種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普遍適用、易於接受的方法,即:演算法最佳化。我想:好的方法應該讓大家分享。

  同時,在教學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

  1、要加強訓練生與生之間的評價。整節課中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讚賞,學生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時不那麼積極。

  2、我們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小組間的學習合作差異性較大。在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場地小而人多,難以搭配得十分均勻,因而組與組之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有的組討論熱烈,個個發言積極;而有的組只有小組長一人說,其他人只當聽眾。教師在參與學生的討論中,只能指導一兩個小組,所以組織教學難度相對較大。這是我今後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的問題 。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3

  這是我在新教師半日活動觀摩時組織的語言活動。兩次試教後,整個活動有以下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第一個環節是看拔蘿蔔的動畫影片,孩子們看得很認真、投入,加上孩子們對該故事比較熟悉,在後面的環節中,孩子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是誰出場、會發生什麼、該怎麼表演等等。不禁要問,為什麼還要進行這次語言活動?

  2、我提問的語言不夠精煉。胡老師提出建議:提問的時候,問題要清楚肯定地問,不要含糊。對於幼兒的回答,不要簡單地重複,儘量不要出現“是不是”之類的話語,如果發現幼兒的回答不完整,教師要將幼兒話語補充完整。

  3、在學習簡單對話環節中,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對話,就提前讓幼兒上來模仿。

  但此時的幼兒還沒有真正掌握這些對話,還要加上動作,幼兒無法說完整,每次都需要我提醒。

  4、在學習對話的過程中,我會不經意說“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之類的話,顯得教學痕跡過重。

  5、在表演故事環節中,我準備了很多掛飾,讓幼兒自主選擇角色來進行表演。在提出讓幼兒選擇角色後,我把框裡的掛飾散開放在地上,孩子們上來拿。孩子們蹲在地上翻來翻去選,有些繩子還繞在了一起。這個過程很浪費時間。

  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做出了以下改進,並在公開課時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1、第一個環節由看動畫影片改成聽故事錄音,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展開了無限想象。

  2、我把整個活動的每個提問都精心設計好,避免囉嗦與複雜。在回應孩子的回答時,我有意識地讓孩子說完整。這畢竟是一個語言活動,孩子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把話說完整,這很重要。

  3、在學習簡單對話環節中,第一個對話由我自己完成,這樣可以引導幼兒發現老公公和老婆婆之間是怎樣對話的。我很注意這兩句對話的語調語氣變化,表現出角色的特點。

  這樣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更助於模仿。

  4、在學習對話的過程中,我注意了兩個點,一個是“喊”,一個是“應”。“喊”的時候,我會自然地做出手勢,沒有再說“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之類的話。

  5、活動進行前,我把掛飾一個個掛在黑板上,每塊牌上是什麼角色都一目瞭然。活動時,我只需把黑板轉過來。這大大加快了幼兒選擇的時間,避免了時間的隱性浪費。

  6、這次活動我的教具準備的很充分,每次試教都進行了改進。第一次試教時故事表演中的大蘿蔔是一個紅布包著的桶,不太形象,孩子能輕易地把他拔出來,不夠真實。第二次試教時是教師披著紅布,伸出手給幼兒拔,大蘿蔔是難拔了,但還是不太形象。最後公開課時我做了蘿蔔葉子頭飾,讓教師戴上,再披上紅布,一個生動、可愛的大蘿蔔就形成了。在背景圖、蘿蔔的製作上,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讓蘿蔔拔出來這一瞬間顯得更真實、更有趣。經過多次嘗試,在胡老師的.建議下,我加了一個機關,用繩子牽著蘿蔔,繩子隱藏在背景圖中。在講到“蘿蔔拔出來”時,我只需扯一下繩子,蘿蔔就從土裡出來了。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4

  《拔蘿蔔》是我們所熟悉的故事,由於之前我們班的楊金未對這個故事講的非常生動,幼兒們對故事中的內容較熟悉,知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我省去了熟悉內容的環節。只是在開始環節中草一說:“拔蘿蔔故事中,都有誰呢?”幼兒回答,我相應出示爺爺、奶奶、小姑娘、小弟弟、小花狗、小花貓、小老鼠圖片。因為角色較多,因此我將爺爺奶奶等圖片鐵貼在黑板上幫助幼兒理清他們的先後順序。

  接下來,就是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老師這裡有首《拔蘿蔔》的歌曲,我們一同來聽一聽。”接著我用電子琴邊彈奏歌曲邊演唱。之後我反思了一下,欣賞歌曲不同於唱歌,在這裡可能用錄音機放,讓幼兒先聽完整地歌曲旋律,之後在分段欣賞的時候,教師再彈奏可能會更好一些。

  在幼兒用動作參與環節中,我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歌曲中的動作“我們在拔蘿蔔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有的幼兒想到了做拔蘿蔔的動作,有的想到了拍手……在這裡我對幼兒的回答給予了肯定,並帶領集體幼兒邊聽音樂邊合拍的做動作。之後我還將幼兒分組表演,讓幼兒感受到了人多力量大,知道齊心合力,才能拔起大蘿蔔。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5

  《拔蘿蔔》一課是學習加減法以來第一次接觸用豎式計算,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豎式,而且有的還能正確的列出來,所以學生學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教學中我一直以兩隻小兔拔蘿蔔的生活情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教學檢驗,我覺得本節課在以下三個方面較為成功:

  1 、學生學習興趣高。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 、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本節課透過學生動手撥一撥計數器、算一算、寫豎式,使學生體驗到“ 36 + 23 ”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活動與創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3 、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注意演算法的最佳化。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演算法多樣化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⑴尊重學生獨立思想;⑵學生表達多樣化;⑶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解題方法。

  本節課中,我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想出了許多方法:如,把 36 和 23 分成 30 和 6 與 20 和 3 , 30 + 20=50 , 6 + 3=9 , 50 + 9=59 ;用 36 + 20=56 , 56 + 3=59 ;用豎式計算……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時,在教學中也有許多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6

  1、採用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景進行教學,學生對此很喜歡。他們能主動的去探究數學問題,並積極的去解決數學問題。

  2、在計算36+23的方法中,學生想到了很多的辦法。但對於我班的學生,兩個班級沒有一個學生提到豎式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豎式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格外的認真和關注,講解的也十分的細緻。

  3、在教學中用啄木鳥診斷病情的方法來解決教學難點。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透過學生在計算的反饋中能得到他們的計算準確度比較準確。

  4、在學生的書寫中,我發現學生對數字的數位和位置擺放還不夠理想。有的同學把橫線寫的比較長或者比較短等等的問題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提醒和解決的。因此豎式的書寫格式還是我日後作業關注的重點。

  5、個別學生對豎式的寫法掌握的還不夠理想,還存在著很多細小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我的幫助和引導。因此,要給他們關注和幫助。

  一年級數學下冊《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7

  我本著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演算法的過程的理念,儘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依據課程標準及對教材的理解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認識豎式,學會用豎式進行加法運算。

  針對這樣的目標我在教學前設計了這一課的教案。實施教學後,本節課教學效果有憂有喜,現將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記錄如下:

  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透過拔蘿蔔這個情境引入新課,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接著請學生幫助解決小兔拔蘿蔔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學生在研究與探討中總結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不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最後在兩隻小兔解決小猴、小狗的問題,在幫啄木鳥給大樹治病,送蘿蔔去北京迎奧運中解決層層深入的練習。在興趣的帶領下學生充分感知計算、體會學習的快樂。

  3.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機會,鼓勵和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在學生經歷探索演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能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引導學生在多種演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學一學、想一想,在實踐反思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同時,在教學中也自感有些地方不盡如意,需要進一步改進。

  1、該放手時就放手。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研究的整個過程,不要怕學生出錯,教學本身就是在糾錯的過程中不斷創新。

  2、要加強訓練生與生之間的評價。整節課中大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讚賞、評價,沒有積極鼓勵學生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

  總之,以上是我在教學本課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學之後,及時記下,不斷反思。在教學工作中,及時對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進行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