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範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1
上完《小小的船》一課後,我細細反思,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以“讀”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新課程給我們這些奮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老師們在語文教學中都認識到了“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充分地讀書是一個培養語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讀的重要性毋庸多說,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樂,讀出思,而不至於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呢?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讀的情境,如:“小小的船可好玩了,孩子們願意上去坐一坐嗎?”(自由讀)“現在和小夥伴一起上去玩一玩吧。”(同桌讀)“看你們玩得這麼開心,帶老師上去一次吧。”(齊讀)學生讀時興趣盎然。與此同時,我還注意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像讀等等。
此外,我還注意讀的層次,如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時,學生開始讀得不到位,我就採用了導讀的方式,問學生:“怎樣的月兒怎樣的船?”學生讀得稍好一些了,我又提示:月兒再彎一點,小船再小一點。學生讀得又好一點了。我又拿著手中彎月的圖片對學生說:“再讀得美一點,這個彎彎的月兒就會變成一隻小船了。”學生興致更高了,這一遍讀得更好了。我手中的彎月一翻過來,反面就是一艘小船的造型,學生開心極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2
《小小的船》是魯教版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的內容。充分表達了孩子們探索神秘宇宙、太空的強烈渴望,充滿了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我把這一節課設計為一次綜合音樂活動課,透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小學二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掌握仍處於初級階段,有待於教師循序漸進的幫助他們積累音樂經驗。這一學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愛探索、模仿力強,容易被新鮮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嗓音自然、形體靈巧,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本課的設計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堅持“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創造,提倡學科綜合”的教育理念,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與創造體驗,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我發現,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有些內容甚至我都沒有想到。謎語匯入讓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一隻只小手"唰"地舉起在桌子上,有的說:"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餅""像大玉盤""像個半圓""像眉毛"。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創造思維的火花,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所以備課時不能只單單備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和了解與本課相關的其他層面的`知識。
不足之處在於:邊唱歌曲做動作一環節,不應該要求學生用統一的動作,應該鼓勵學生有一種內在的感覺,根據自己的感受作不同的動作。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3
《小小的船》一課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小韻文,語言優美,琅琅上口;形象生動,富於想象;韻律和諧,富有音樂節奏感。在教學中,我時時刻刻關注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這一理念,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猜謎激趣,匯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趣味識字;品讀課文,像想中創新。並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想像潛力,陶冶學生的情感。上完課後,我覺得頗有感悟。
一、走近生活,創設體驗情境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為了實現語文的生活化,匯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隻只小手"唰"地舉起在桌子上,有的說:"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餅""像大玉盤""像個半圓""像眉毛"……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潛力。
我認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昇華。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定了這樣的情境:先放兒歌〈〈小小的船〉〉學生聽的很搞笑,這時,我問:“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學生十分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
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範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像讀等等。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時,我就採用了比較讀的方式,用原句與“彎的月兒小的船”比較,問學生:“你覺得哪句話好?”學生一一說,認為只有一個彎字不美,顯得彆扭,彎彎的好聽,能想象出它的樣貌。我讓他們反覆讀,在我的範讀引導和自我的感悟下讀的好極了,臉上洋溢著笑容。
三、讀與思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不斷提高學生讀的水平時,我想語文課僅僅靠讀不行,還應引導學生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可見,語文教學中,讀與思相輔相成,我常常鼓勵提問的孩子,有問才有思。在《小小的船》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到詩歌中去尋求問題,提出問題。透過朗讀、思考、查詢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潛力得到了訓練。
四、重視體驗,讓個性飛揚
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祖國語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語言文字的美,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而應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我去感悟體驗。如引導學生比較讀句子:
1“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2“彎的月兒小的船,小的船兒兩頭尖。”
(讀一讀,這兩句話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學生在比較讀中感悟了語言的美,月兒的可愛。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我鼓勵學生髮表議論,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見解。有的同學說:藍藍的天空像大海。有的同學說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多美啊!有的同學說:閃閃的星星就像一雙雙眼睛"……孩子們不知不覺陶醉在天真,爛漫的世界中。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課後教學反思4
識字過程是枯燥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認識情感、啟用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在《小小的船》教學中經過反覆的修改教案,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紮紮實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首先,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和傳說故事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透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弱,學時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天性好動。因此在學習中加入遊戲、活動則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常用的方法有:唱歌、跳舞、畫畫、演戲、遊戲等等。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還用到了遊戲和課間操,效果非常明顯。在透過朗讀環節後,學生對文章中的生字已經有了整體的認識,於是我們繼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採用“找朋友”的遊戲加強學生對字音和字形的進一步鞏固。雖然是遊戲,但經過我們的精心安排和策劃,有層次的把字的“音”、“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由淺入深,有梯度的為學生搭建起生命湧動和發展的平臺,讓學生在趣味識字中成長。遊戲的運用極大的愉悅了孩子們的情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間操表演,學生最大限度的將知識接受。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三,激發學生想象。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像什麼”等問題,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並鼓勵他們踴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在此過程中還存在著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各種形式的識字過程中,要更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識字、認字、讀字的教學環節中來。另外教室也要多用協調、請教的口吻,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只有我們持續改進才能將我們的教學的工作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