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上《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上《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三上《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教版三上《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1

  《拉薩的天空》一文,文章短,內涵深,作者透過多種表達方式描繪了拉薩天空獨特的“藍”。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建構文字的意義,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

  拉薩對於學生來說,一切都顯得陌生而遙遠。它的天空藍得如何獨特,學生沒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充分地向學生展示各種拉薩藍天的圖片,在低迴的音樂背景下用自己飽含感情的朗讀,把學生引領進遼[ ]闊、純淨、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薩的藍天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時老師要孩子們用一個詞來形容拉薩的天時,他們異口同聲從心中喊出了“藍!”。情境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在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時,他們憑藉多媒體畫面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在心中湧起了對這美麗的天空的無限遐想,產生了獨特而到位的體驗。

  二、在平等的對話中感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度的思維和情感都在對話中碰撞、交流,最後達到交融的境界。但對話的中心始終必須是學生。因為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在課上我沒有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讓學生劃出文中描寫天空藍的句子,仔仔細細讀一讀,想想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充分地去讀書,與文字對話。在朗讀中直面內容,展開聯想,學生不僅吸收了文字內容所負載的資訊,而且在對話中實現了文字意義與閱讀主體之間的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交流中教師的適時點撥、激勵,有效地煽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與教師對話,生生對話中,不斷實踐著思維的碰撞,不斷形成新的、創造性的認識。我還採取引讀、自讀、範讀、齊讀等手段,以讀代講,以讀代悟,以讀抒情。

  三、在豐富的語言中學習

  課文從頭至尾都在描述拉薩天空的藍,但他的語言是如此的豐富,“湛藍”、“藍晶晶”寫出了藍的程度;“純淨”、“明潔”、“透亮”寫出了藍天的'乾淨、明亮;而“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兩個比喻則更形象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拉薩天空的水汪汪,亮晶晶,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些詞句,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與感悟,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到拉薩與眾不同的天空的美。

  最後再次運用多媒體,在韓紅的《天路》那充滿高原風情的歌聲中展示拉薩不一樣的天空,讓學生在充分領悟了文字語言的基礎上,再來感受拉薩天空的美。學生用心的聆聽,專注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對拉薩的嚮往和熱愛。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上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得到了情感的昇華、思維的發展。

蘇教版三上《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2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 本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展現了布達拉宮的雄偉與壯麗。為了讓學生個體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認同和把握這一事實,語文教學才能具有先進性。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把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語文教學的審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統一。

  根據以上認識,我設計了“課文賞讀--閱讀探究--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首先我以優美的導語,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拉薩。在具有濃郁藏族風情的音樂渲染之下,在優美的拉薩自然風光中,教師深情並茂的匯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好似把他們帶到了美麗的拉薩,感受到那兒天空的湛藍、透亮。

  《拉薩的天空》,通觀全文,一個“藍”字貫穿始終。 “湛藍,藍寶石,藍天,藍得讓人神往,藍晶晶”等詞語讓人無限神遊於拉薩的天空上。對於我們雲南孩子來說,我們的天空也很藍很高很透很亮,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感同身受地進行遷移,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充分地向學生展示各種拉薩藍天的圖片,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淨、如仙境般的天地。此時讓孩子們用一個詞來形容拉薩的天時,他們異口同聲從心中喊出了“藍! ” 。

  情境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在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時,他們憑藉多媒體畫面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在心中湧起了對這美麗的天空的無限遐想,產生了獨特而到位的體驗。教學時,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學會思考。如“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讓學生思考“掬”字為什麼要提手旁,請同學們用動作去體驗理解“掬”的意思。再讓學生交流,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有的說“藍天很藍,像水洗過的一樣” 。

  有的說“天空藍藍的,像池子裡的水乾淨,明亮,可以用來洗臉” 。在此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這種神奇的感受去讀課文,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讀得有聲有色。整堂課,我立足於“讓課堂書聲琅琅”,帶領學生“披文入境” 、 “潛心會文”,在個體悟讀、集體精讀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引導他們在對“聖地的窗簾”的反覆欣賞中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由此感受和再現文章的情思美感。

  學生在明淨的情緒、純潔的境界不斷得到昇華的過程中從心裡頭悟出了:“聖地的窗簾”,你真美!讀了潘老師的設計後,我也從自己的教學中找出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一、在講到拉薩天空藍的時候,有學生說彷彿看到天上的白雲很白,他們把注意力移到了白雲的白,而沒有抓住藍這個特點,我當時沒有及時給出正確的評價。

  二、講到最後由於時間倉促,我沒有把課文意思深化到要保護壞境,保護自然,保護拉薩的天空,讓它永遠保持湛藍,透亮。品閱名師課堂,指導我的課堂,相信我會從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