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10篇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10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1

  透過講《昇華和凝華》一課,收穫頗多,最大的感觸是集體力量的強大:宿勝龍主備了這節課,從課文內容到課後習題再到科學世界,內容豐富、三維目標全面、製作精美,實用性強。面對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全部完成,怕是給學生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組成員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精簡哪些內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導;實驗器材的準備、聽課教案的分發等等,都不用我操心,還得到任課班級班主任的大力支援,讓我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帶來的幸福。

  準備過程中我又學會了簡單的利用暴風影音擷取影片,突破了我資訊科技方面一直以來沒有嘗試的難點技術、還學會了使用觸發器,雖然那張幻燈片最後刪掉沒用上,但掌握了技術後將來教學過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穫是備課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的大膽取捨,回想每次賽課,大都經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科學設計適當取捨是關鍵,根據課堂內容、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如定義性的內容,可直接講解或簡單的透過學生看書直接得來,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別是昇華還是凝華現象,關鍵看之前是什麼狀態、現在是什麼狀態,根據定義就辨別出來了;學生舉例引導他們聯絡生活中的現象,還可以進行對比。

  如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幹屬於昇華現象,夏天溼衣服晾乾屬於哪種物態變化?冬天雪人變小和春天雪人變小物態變化情況一樣嗎?辨別易混點,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實驗的設計是本課的不足之一,如果設計實驗報告或上打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學生就會更清晰,明確要做什麼,更節省時間。小結處由於沒設計好,準備不足順序弄反了,這也引起自己的重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要上好一堂課,就要精心備好每一個細節,備好學生。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2

  一、教學設計反思

  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儘管昇華和凝華並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於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後再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片說出各是什麼現象,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趁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介紹乾冰的作用,引發學生探究舞臺上的煙霧之謎,利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出昇華吸熱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對自然界中一些現象做出科學的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安排的比較適當,知識連線的較為妥當,學生比較容易地得出了結論,對現象也能利用本節的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但設計時如果能以四個同學為一組,再加上一些其它實驗及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提前作好準備,找一些發黑的燈泡或用過的衛生球等等,這樣可透過實物深加對昇華和凝華的理解,明確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並沒有經過液態。

  二、教學過程反思

  從課堂引入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課結束整個環節的過渡還是很順暢。但在探究實驗環節跟設計比較作了改變,因為實驗室的原因,將原定的分組實驗改為了以一大組的實驗,但指導學生觀察做很好,學生雖然沒有每一個動手做實驗,但我感到效果也不會差。在學習有關應用時,學生都很踴躍,討論舞臺煙霧之謎時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回答問題,充分介紹學習人工降雨,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中應用認識得到強化。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是說得較多,今後應將問題多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說,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三、教學得失

  昇華和凝華兩個內容知識量不多,教學大綱沒有做過高的要求,應該也是從觀察實驗入手,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自然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認識物態變化的特點。本節課中透過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是成功的,昇華和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雖然常見但學生並不太熟悉,多舉生活中的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習題的安排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著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而本節課的設計正是從這點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的較好。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3

  昨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上的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第四單元 《物態變化》的第四節《昇華和凝華》。這節課是我上崗以來上的第一節具有競賽性質的課,從這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與欠缺。

  首先,我簡單談談自己這節課的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我結合教參、本章教學內容、自己前面的上課情況和自己所把握的學生的基本情況設定的。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學情我選擇的教學方法為自學法、啟發法和練習法,使學生自學瞭解昇華和凝華的基本知識,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透過練習鞏固基礎知識,並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據這一思路,我的教學過程安排為:複習匯入→指導自學→自學檢測→強化鞏固→課堂小結等環節。而在自學檢測一環節中我先緊扣教材,檢查學生的概念理解記憶情況,再檢查學生對教材中列舉的例項理解和了解的情況,然後透過舉反例檢查學生對概念掌握的準確程度並糾正學生理解的誤區,最後上升到概念和理論應用這一層面上,即教師啟發學生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和凝華的現象。作業也側重於知識運用的提高,只是兩道題的難度有所差別,第一道填空題相對簡單,第二道簡答題的難度相對有所提高,所以以第一道題為鋪墊啟發思維,以完成第二道的能力練習。

  現在,我來談談這節課的實際操作情況。

  總體而言,本節課無疑是失敗的。

  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特別是自學檢測一環節中:教師啟發學生列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和凝華的現象時浪費時間太多,導致教學內容未進行完。

  其次,課堂經驗不足,課堂調整和課堂應變能力不足。比如在學生舉例出現卡帶時,應該根據情況適可而止,而不應該浪費太多的時間。

  第三,對學生把握不當,期望過高,這也是這節課失敗的根本原因。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對昇華和凝華概念的理解上已經出現了問題,忽略了“直接”二字,誤認為物質從固態到液態在到氣態的變化也屬於昇華。而我在教學設計時,認為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不存在任何問題,所以教學期望有所提高,重難點設定不當,特別在學生例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凝華的現象時,力求完全,一直浪費太多是時間,最終教學內容未進行完。從這節失敗的課中,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努力改進。

  第一、 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不符合學生的具體學情。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導,如果設定不合理,那這節課必然難以成功。所以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應注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設定出符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第二、 對學情分析、把握不當。

  對學生要求和期望太高,一直是我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特別透過這次教學競賽,使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點。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更加深入的瞭解和把握學生的學情和認識水平,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

  第三、 課堂教學經驗不足。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向有經驗的教學請教,吸取他們教學中的寶貴經驗,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和調節能力。 總之,透過這次教學競賽,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以提高 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4

  本堂課教學時間足夠,30分鐘可以完成;主體內容昇華和凝華的概念,生活中的現象以及應用。

  昇華和凝華概念,主要是生活中學生即使看到過或者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他都不一定知道這是昇華或凝華,因為是否有中間狀態液態是本節需要突破的知識。

  昇華定義用碘來做,先鋪墊碘的熔點(113攝氏度左右)和沸點,然後再利用熱水(開水最好)做碘昇華實驗。效果比較明顯,能看到碘蒸汽,但試管中看不到碘的固態。(用碘加熱,比實驗室現成的裝置感覺更有說服力)

  凝固實驗,可以利用剛才加熱的碘,放入冰水中,但現象太快,學生是否能看到液態的碘不得而知,固態碘顆粒倒是很容易看到。

  我另外做的一個實驗,水蒸氣的凝華現象。將冰塊和鹽混合(主要是得到低於零攝氏度的水),也可以直接凍冰鹽水。我用的冰塊和鹽混合,放入金屬盆中或易拉罐中,在盆的周圍看到明顯的霜。肯定不是水凝固的冰。老師可以先做鋪墊,冰是一塊塊的透明的,而本實驗現象看到的白色的小冰晶。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5

  教後記《昇華和凝華》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儘管昇華和凝華並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於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

  我上這節課從引課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課結束整個環節的過渡還是很順暢。昇華、凝華現象作為生活在南方的學生比較少見,在課堂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做好分組實驗,並仔細觀察,透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多瞭解自然界中的昇華、凝華現象,擴大學生的視界,同時多例舉一些相關昇華、凝華的應用。

  由於昇華和凝華的一般過程都較為緩慢而且難於被直接觀察到,往往需要學生的間接分析推斷這一過程,因此物態變化過程需要逐步引導,層層推進,最終揭示其中的本質,因此本人說得較多,學生學習相對比較被動,原本是讓他們課前上網檢視,但由於農村多數家庭條件差,難做這點。

  實驗可加一個“雪”的形成的實驗,如:在插有小樹枝的封閉燒瓶中,放入一些衛生球碾碎後的粉末,然後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微加熱燒瓶,停止加熱後,燒瓶內樹枝上會出現潔白、玲瓏的雪景,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霜以及霧凇的形成。討論舞臺煙霧之謎時間過長,使練習時間顯得非常緊張,思考題沒有做完,顯得教學過程不夠完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說得過多,應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說,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避免。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6

  這節課的內容我覺得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講:一個是對昇華和凝華概念的理解,另外一個是用物態變化的觀點來解釋各種昇華和凝華自然現象。

  教學中首先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究試驗得出結論,這樣做有助於學生自覺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瞭解科學與生活的聯絡。如何掌握昇華和凝華概念,關鍵是做好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 由於昇華和凝華的一般過程很容易被直接觀察到,在實驗之前老師要跟學生講清楚實驗的目的。在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時,學生也要紮實掌握六種物態變化的有關知識。在前面這部分的學習當中,我覺得我抓住了學生的特點,學生掌握的還可以,但發現請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各種昇華和凝華現象以及對各種現象進行解釋時,學生有困難,說明學生缺少對身邊事物,以及一些現象的觀察。

  上完這節課也發現了些問題:在用物態變化的觀點來解釋各種昇華和凝華自然現象時間上花的太多,造成後面時間不夠。還有覺得自己在給學生設定問題的時候缺少邏輯性和層次性。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各個環節的緊密性,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以及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為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探究出科學結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法。我還認為本節課應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

  1 、在引入新課時,展示冰雕圖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 、在研討新課的實驗探究中,運用多媒體層層引入,讓學生逐步地完成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

  3 、出示昇華、凝華現象的一些圖片,加強教學直觀性。

  4 、在課堂反饋練習中,以動畫的形式提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有意注意。

  二、充分利用實驗教學 。

  採用碘昇華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的薰陶。

  三、實物演示加強直觀性 。

  本節課採用新舊樟腦片,新舊燈絲的實物對比分析,得出了昇華現象,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四、聯絡實際,貼近生活 。

  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1 、利用昇華吸熱可以運輸食品。

  2 、利用昇華吸熱實施人工降雨,緩解旱情。

  3 、分析舞臺白煙的形成過程。

  4 、乾冰滅火器的原理。

  5 、神舟六號宇宙飛船表面塗有易熔化、易汽化、易昇華的物質,可以降低飛船溫度。

  6 、冰箱中霜的形成。

  7 、窗花的圖案為什麼會形態各異,它形成在窗戶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為什麼?

  8 、“ 下雪不冷,化雪冷 ” 這句諺語的物理意義?

  五、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

  無論在研討新課的過程中,還是在習題選擇上,都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 、拓展練習中,讓學生選擇買凍肉好?還是買鮮肉好?此問 題屬開放性習題,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讓學生用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昇華、凝華)編小故事,從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生對此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讓學生進行氣象知識小交流,注意學科滲透。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7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還是遵循學生探究為主的原則,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並安排了碘的昇華、凝華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自己完成對知識的建構。上完這節課,感覺不是很滿意,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節課仍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於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學生可能平時不怎麼注意。而且都是農村的孩子,學生知識面窄了些,除了對霜有印象之外,對於其它的一些例項都不是很瞭解。當問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會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哪些物質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學生想了好久,答不上來。有些學生甚至連樟腦丸都感覺陌生。雖然拿了些樟腦丸給他們觀察,但沒用過的同學對於它的昇華還是難理解。下次應該拿用過的和沒用過的樟腦丸給他們對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講鎢絲的昇華和凝華時,只以室內的舊燈管做例子,學生有些茫然,應該找些發黑的燈泡或廢棄的燈管的燈絲觀察的實物。

  2、這節課的很多例子離學生太遠,如結冰的衣物也會變幹、北方在冬天出現的窗花、霧凇、以及乾冰等知識,由於沒有此類的生活經驗,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接受感覺是被動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上看,有很多東西是難理解的,有的學生還以為霜是露水變來的。以後在課件上多找些具體且形象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更形象地瞭解相關內容。

  3、課堂上,我解釋得多了點,因為見到學生對很多的例項不瞭解,只能由我講述、引導。

  4、學生的分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碘的昇華,之後再觀察凝華。實驗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碘多了一些,試管又小,感覺實驗效果不太好。有個別組在加熱時,碘顆粒好像還熔了,沒有達到實驗效果。

  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原來碘的昇華實驗不宜用火焰直接對盛碘的試管或瓶加熱。因為這樣做,有時會導致碘的熔解,而使學生誤解為是先熔解後蒸發的現象。應該把試管換做燒瓶,碘再少一點,讓酒精燈對石棉網加熱,但石棉網離開燒瓶一段距離。使石棉網上方的熱空氣上升來對燒瓶內的碘加熱,從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讓碘完全變成氣體,那是最好的。雖然以前在實驗中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既然出現了,以後還是要多加註意。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8

  昇華和凝華是初中學生最難理解的一對物態變化,原因是昇華和凝華的發生過程在課堂比較難觀察。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不理解,對自然界中常見的昇華和凝華自然現象就更模糊。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從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昇華和凝華的事例出發,利用小組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透過判作業發現比教師做演示實驗效果要好。

  本節課成功的地方:

  (1)設定了一個小遊戲:“聞氣味找東西”,透過這個遊戲,在激趣的`同時讓學生對昇華有一個感官。

  (2)將演示實驗設定成分組實驗,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實驗中親身體驗昇華和凝華。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給碘錘加熱時,應微微加熱,否則將會有液體的碘出現。

  (2)應提前設定導學稿,讓學生自己自主的完成本節課。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9

  為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探究出科學結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法。

  在昇華的凝華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目標、實驗、綜合探究式教學法。我認為本節課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1.在引入新課時,展示冰花圖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在研討新課的實驗探究中,運用多媒體層層引入,讓學生逐步地完成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

  3.出示昇華、凝華現象的一些圖片,加強教學直觀性。

  4.在課堂反饋練習中,以動畫的形式提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有意注意。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目標、實驗綜合探究式教學方法,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

  採用碘昇華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的薰陶。

  四、實物演示加強直觀性

  本節課採用新舊樟腦片,新舊燈絲的實物對比分析,得出了昇華現象,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五、聯絡實際,貼近生活

  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1.利用昇華吸熱可以運輸食品。

  2.利用昇華吸熱實施人工降雨,緩解旱情。

  3.分析舞臺白煙的形成過程。

  4.乾冰滅火器的原理。

  5.冰箱中霜的形成。

  6.窗花的圖案為什麼會形態各異,它形成在窗戶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為什麼?

  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無論在研討新課的過程中,還是在習題選擇上,都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拓展練習中,如何節約用水?如何為校園環保提口號?此問題屬開放性習題,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讓學生用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昇華、凝華)編小故事,從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生對此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讓學生進行氣象知識小交流,注意學科滲透。

  本節課仍存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如由於本人的課件制用水平有限,不能更加靈活地運用。

  二、由於本人的專業化水平仍有待於提高,所以在挖掘課程資源上還應不斷學習。

  三、乾冰的用途很多,本節只投影圖片,如能觀看相關的用途影片,效果更佳。

昇華和凝華教學反思10

  一、教學設計反思

  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於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於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準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儘管昇華和凝華並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於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後再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片說出各是什麼現象,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趁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介紹乾冰的作用,引發學生探究舞臺上的煙霧之謎,利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出昇華吸熱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對自然界中一些現象做出科學的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一節課的內容在實驗探究和對熟悉的現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態變化將整章的知識串在一起,使學生對物態變化這一章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安排的比較適當,知識連線的較為妥當,學生比較容易地得出了結論,對現象也能利用本節的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但設計時如加上人工造“雪”實驗、為加深對昇華和凝華的理解,再進行兩個有趣的活動:一是觀看“兩件衣服的對話”的動畫(冬天,兩件冰凍的衣服分別在太陽下、陰涼處),再次明確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並沒有經過液態;二是競說昇華和凝華現象,誰說對一個,課件上就顯示出來,並有鼓勵性的評語。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二、教學過程反思

  從引課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課結束整個環節的過渡還是很順暢。但在進行實驗時實驗要求不到位,致使有一組學生的實驗儀器炸裂,引起學生的騷動,處理事故時耽誤了一些時間致使實驗時間過長,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避免。討論舞臺煙霧之謎時間過長,使練習時間顯得非常緊張,思考題沒有做完,顯得教學過程不夠完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說得過多,應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說,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避免。

  三、教學成敗

  昇華和凝華兩個內容知識量不多,教學大綱沒有做過高的要求,應該也是從觀察實驗入手,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自然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認識物態變化的特點。本節課中透過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是成功的,昇華和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雖然常見但學生並不太熟悉,多舉生活中的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探究活動的安排使學生對熟悉的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更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習題的安排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習題課處理疑難問題做準備。

  四、再設計

  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設計先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中雨、霧、露、霜、雪等現象的短片引入新課,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能更好一些。實驗也可加一個“雪”的形成的實驗,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霜以及霧凇的形成。

  在整節課的內容結束之後,引導學生閱讀科學世界,瞭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水迴圈現象和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絡。

  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也應注意應首先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做有助於學生自覺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瞭解科學發展與生活的聯絡運用實驗的方法,將科學研究滲透到教學中來,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分步驟,有層次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