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1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在於運用對比手法教學。
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學習了巨人不在時,孩子們在花園裡快樂玩耍的情景,然後,話鋒一轉:巨人回來了,花園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開始學習後面的文章,在學生初步瞭解巨人的加入給花園帶來的變化之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句話從“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兩個方面展開閱讀。學生透過找句、品詞,慢慢地感悟到了文章的主題:巨人不願意讓孩子到花園裡來玩,所以春天永遠不會來到花園裡,是巨人的自私換來了寒冬,文章告訴我們有了快樂和美好的事物應該和人分享。應該說,透過這樣的對比閱讀,學生的語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對文章主題的感悟也是在自主閱讀,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結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遺憾。
首先,在引導學生對“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有孩子就有春天”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閱讀的時侯,注重了朗讀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描寫冬天的詞“雪花飛舞、狂風大作、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冰雪覆蓋”和描寫春天的詞如“陽光明媚、草翠花開、綻出綠芽”等這些詞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運用,也沒有讓學生進行積累。
其次,是在討論問為什麼巨人不讓孩子們到花園裡玩耍?這一問題時,有學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們損壞花園裡的花草,這一明顯不符合文章主題的答案時,沒有及時地引導,所以學生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在最後引導學生對冷酷的巨人說話的時侯,許多學生都告訴巨人自己不會損壞花草的,而不是針對巨人的冷酷進行勸說。事後想來,當學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們損壞花園裡的花草,而不讓孩子們到花園裡玩的時候,只要引導他們再去讀一讀,巨人回來之前孩子們在花園裡玩耍的美好景象。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2
今天,是第二次執教這節課,有課上孩子們那明亮的雙眸帶給我的驚喜,也有因自己失誤而留下的諸多遺憾。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作為四年級的同學,讀懂童話已經不再困難,所以閱讀的關注點就不能只停留在內容的理解上,而更應該去欣賞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表達特點。我在備課之前,研讀了相關資料,也在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時頗費心思。經過了一番思考,最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帶著想象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想象,體會巨人的行動和心理變化,懂得有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和王爾德童話的興趣。教學重點是:品味,想象,體會巨人的行動和心理變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鑑於此,我在教學時,儘量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本節課上緊緊抓住巨人訓斥孩子的那三句話,讓孩子們反覆地讀,在讀中體會巨人當時的心情,讓孩子透過不同形式的`讀,自己領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以及給自己帶來的後果。對於重點段落的教學,我本著讓學生多接觸文字的原則,在具體的語境中,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但反思這節課,有太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目標意識有待加強。備課時總想著怎樣把這節課上得精彩,想透過“我”的作用,以期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而弱化了對目標的追求。殊不知,教學目標應該是備課的出發點,中心點和落腳點。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但在課堂上,由於最後時間不足,慌忙中心神有些不安,我並沒有引導大家深入體會巨人前後言行、和心理的對比。而是一句話簡單總結,使得之前所有的鋪墊都看上去都流於形式,學生也並不能從巨人前後行為、心理的變化中體會“堅冰被融化”之後的幸福。
2、教學效率有待提高。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這要求我們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課上問到巨人一共幾次訓斥孩子們時,這本是應該馬上結束的問題,卻因為一個孩子的誤答又讓大家幫他找到自己的疏漏,在這個環節浪費了時間。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昇華文章主題那一部分時間不夠,沒有給足孩子們“說”的時間,我想,再多一分鐘,孩子們的思維一定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定會在各抒己見後達成共識。
3、重點關注了巨人的語言,卻對巨人前後的心理關注較少。雖然這節課較上節課有改進,但對“火辣辣”一詞體會還不夠深入,課堂上只明確了男孩的話一定是說到了巨人的心裡,但並沒有探究巨人從男孩眼睛裡讀出了什麼。小男孩的眼神讓巨人讀懂的是溫情和愛,而這種溫情與愛也正是春天帶給人的感覺。所以這段話的核心是隻有溫情和愛才能夠融化人性自私的堅冰,從而迎來美好的春天。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瞭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儘量細化,明確到位。分清主次很重要。因為面面俱到其實是面面不到。
“一課一得”,真的是這樣。課堂結束,我深深感到想要上一節好課實屬不易。這節課雖然有很多漏洞,但也為自己提供了一次成長、歷練的機會。唯有千錘百煉,才能締造不凡,我還要多多向他人學習,也期待著,自己能不斷進步。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3
《巨人的花園》講了孩子們喜歡在巨人的花園裡玩耍,可是巨人回家之後,把孩子們趕走了。從此,花園裡再也沒有春天。後來,孩子們給花園裡帶來了春天,巨人明白自己的自私行為是錯誤的,拆除了圍牆,和孩子一起玩耍。巨人老了,在他眼裡孩子們就是最美的花。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透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課後做了深刻的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做的較好:
1.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提示道理。結合課文內容上對比的特點,在教學時,我以“對比”為主線,採用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花園裡牆裡牆外的景象對比,巨人前後的態度對比,拆牆前後的對比,循序漸進,步步進入,最後理解重點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緊緊抓住巨人指責孩子的那三句話,讓孩子反覆地讀來體會巨人當時的心情,讓孩子透過讀,自己領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給自己帶來的後果,同時感受到巨人開始時的態度。
3.重點段落的教學,我本著讓學生多接觸文字的原則,在具體的語境中,以情導讀,以讀促悟。如在教學牆裡牆外的變化時,讓學生透過讀,感受到花園的變化,同時對“對比”的寫作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為後面以“對比”為主線展開教學打下良好的鋪墊。
4.文中多處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園、春、夏、秋、冬分別會是什麼樣的?巨人趕走孩子時,可能會怎樣想,小男孩兒凝視著巨人可能會對巨人說些什麼等。既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除了上述幾點做的較好,還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1.在朗讀感悟巨人趕走孩子的句子時,除了讓學生想象巨人的想法,還可以讓學生想象巨人當時的表情會是什麼樣的,還應聯絡上下文,結合巨人的言行對他所斥責的物件——純潔、可愛的孩子們所千萬的傷害來理解、體會。緊緊抓住“四處逃散”、“紛紛逃竄”等詞,從多方面來感受巨人的冷酷,為後面的提示中心打下基礎。
2.本課教學我只注意引導學生明白“快樂要與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視了一處對學生的啟示:巨人在文中基本上是充當反面角色,但在文章的結尾都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課文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外,還給了孩子另一個道理,那就是“知錯就改,善莫大焉”。讓孩子在今後自己的生活中注意這些東西,成為真正的人。
3.本課教學我以對比為主線,讓學生了解了對比這種表達手法,最後一處對比講完,應該總結一下,告訴學生這種寫作方法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寫作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教學的課後反思。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只有透過不斷的實踐並在實踐中反思,進行再創造,才能有所得,有所為。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4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學習童話的積極性很高,所以,如何讓學生在感受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又能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巨人的花園》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作”,揭示了快樂就應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對於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出如下幾點反思:
1.教學效果(思效)。
我有強烈的語言訓練意識,整堂課都在一種自然、舒暢的情境中無痕地進行著語言訓練。在感受花園的“美麗”,我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中感悟,以讀見悟;感悟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時,讓學生在引讀點撥中,細細地品味語言,在對比朗讀、想象說話中理解童話的內涵。後來的說話訓練,更是深化對寓意的心領神會。這裡,我憑藉教材進行恰當、巧妙的語言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增強了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2.教學收穫(思得)。
語文教學應該以讀為本,讓感悟充盈課堂教學,讓學生透過心靈的體驗,將知識和情感深深地植入內心深處。在設計中,我非常注重“讀”,不是放任自流、毫無目的地讀,而是透過多種形式、循序漸進地零距離讀,使學生進入童話的意境,引導他們透過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所負載的內容,體驗語言文字所滲透的情感,從而能夠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價值。
3.不足之處(思失)。
首先,在引導學生對“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閱讀的時侯,只注重朗讀的訓練,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描寫冬天的詞和描寫春天的詞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運用,也沒有讓學生進行積累。其次,是在討論為什麼巨人不讓孩子們到花園裡玩耍?這一問題時,有學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們損壞花園裡的花草,這一明顯不符合文章主題的答案時,沒有及時引導。事後想來,當時應該多引導他們再去讀一讀的。
4.改進措施(思改)。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心應手。教學中如何讀得透徹,讀得深刻,資料的銜接需要緊湊,教育機智如何發揮,如何處理學生的問題這些都是急需改善的地方。當然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地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借鑑好的教學經驗,再透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5
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第9課《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寫巨人將孩子們趕出花園及醒悟後拆除了圍牆的故事,告訴我們,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這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特點,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中側重以下兩個方面,雖較有效也有不足。
一、書寫規範,給學生做個好樣子。
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寫一手好字活動。為了使學生的字有較大提高,首先我從自身做起,每一節課的板書我都嚴格要求自己書寫規範、工整、美觀,給學生做好樣子。讓學生從點滴練起,從一筆一畫規範,學生有了參照的好樣子,自然書寫就有很大的進展。
二、把作文指導滲透於課文教學中。
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如“那裡,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為了幫助學生積累作文材料,降低寫作的門檻,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鼓勵學生根據我們居住地四季景色的變化填寫。有的學生這樣說:“家鄉的景色真美,春天,綠草茵茵;夏天,野花盛開,枝繁葉茂;秋天,稻穀金黃;冬天,千里冰封,雪花飛舞。家鄉的四季美景讓我陶醉。”學生在這樣的句式訓練中覺得比較容易,很有興趣,出口就來,在學生補充的過程中,我也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恰當用詞。比如有個學生說春天柳綠花紅,我們這裡的春天是柳綠,但不是花紅,讓學生清楚,用詞寫話要切合實際,用詞準確。
三、彌補不足,才有進步。
在教學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些細節沒有注意。如果在讀“孤獨地度過”中“地”讀“的”不讀“地”,如果在讓學生自由讀時,佈置好讀前要求,可能就會更有效一些。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及不足(精選6篇)6
《巨人的花園》是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童話,本組課文的專題是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講述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裡玩耍,很生氣,便在花園的周圍築起了圍牆,將孩子們拒之門外。從此,花園裡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後來,在一個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拆除了圍牆,與孩子們共同生活,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童話特點,感受童話魅力。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對比閱讀,體會花園的變化、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這篇童話在寫作上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因此,在學習這篇童話時,我先讓學生通篇朗讀童話,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體會花園的變化、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二)體會童話特點,感受童話魅力
童話的基本特點有三個:
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虛構的故事。童話中的主人公的行動,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則和科學的規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著現實生活的本質。
2.它大都採用擬人化的象徵手法。童話往往讓動物、植物、礦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賦予他們以人的思想和意識,能夠像人一樣地生活著、活動著。
3.童話的情節緊湊,故事性強,而且富有濃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兒童能在閱讀後受到有益的教育。
在《巨人的花園》裡體現了童話具有幻想成分的虛構故事的特點,如巨人第二次訓斥孩子後,孩子們嚇得紛紛逃竄,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這幾句話體現了童話具有幻想成分,不按自然法則的特點。另外,在《巨人的花園》裡故事情節緊湊,圍繞巨人花園的春天來寫,故事性強,富有濃厚的趣味性,都體現了童話的特點。學生在這個環節大致瞭解了童話的特點,對於以後寫童話故事幫助很大。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透過對比閱讀,學生掌握了文章的主題,並學到了對比手法的寫作特點,並能夠學以致用。
(二)讀寫結合,在學習了童話的特點後,我讓學生髮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裡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並在小組內評比,推出寫得比較棒的在班內展示交流。
三、不足之處
在講解童話特點的過程中,沒有舉例子說明,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不如舉個例子說明得更具體。
四、改進措施
下次講這個童話時,介紹了童話的特點後,要舉例子加以說明,幫助學生理解童話的特點,為以後寫童話故事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