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1

  《繁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來體會“我”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懷。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活躍學習氣氛

  在上課前,我讓學生自由暢談每當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的心情怎樣?會產生了怎樣的遐想?並由此引至課文中作者看星星的感受,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透過片刻的思考都踴躍的暢談自己的感想,這樣的匯入對激發學生聯想和創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壞節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這一壞節,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問題一: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的美景?又是怎樣安排的?(學生閱讀課文完後,老師引導提示:可以從時間地點上尋找答案,讓學生找出相應答案的句子。)問題二: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指引學生從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並提示。)問題三:你能發現這些感受變化的特點嗎?(這個變化的特點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讀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問題四:深入感知作者三次寫觀星感受句子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情感。(體會到作者童心、童趣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後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此環節緊緊相扣,透過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首先找出優美的句子,反覆的朗讀,讀出感情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後揣摩語言,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並對揣摩的語言進行比較閱讀,最後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加以品味,體會這些語句的精妙之處,並說說其表達的作用。(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不足之處:

  一、時間上沒有充分把握好,剛開始講得太細,花的時間多,後面由於時間的關係就趕著把課文講完。

  二、內容講的過多過細,太面面俱到了,造成學生不易消化,應每節課挑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

  三、在講課過程中因自身未能做到感情投入,因此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從而影響了課堂效果。

  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不斷的反思,爭取做到最好!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2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

  1.教學效果(思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課最成功的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後以“美”作為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字,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已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字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於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已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為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讚歎,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心中擁有著最美的世界。

  本節課也有明顯不足:由於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穫(思得)。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著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並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透過什麼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思失)。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範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於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字。

  4.改進措施(思改)。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於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鍊、等待學生的成長。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3

  《繁星》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描寫了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編者把本課和《觀潮》、《走月亮》放在一組,旨在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這節課的教學可謂是一波三折,根據文字特點和學生情況,開始我把這節課的重點確定為“想象畫面”,難點確定為“領悟不同的感受”。設計以下環節:

  1、溫故知新。檢查預習,交流學習方法。

  2、整體感知。瞭解整體框架,知道按時間順序介紹了三個生活場景,透過誦讀能想象這三個看星星的畫面。

  3、品讀感悟。透過品讀海上看星星的片段來領悟作者的感受,結合作者去西方學習真理的寫作背景,明白“睡在母親懷裡的”溫暖。進而結合作者的成長經歷,明白前兩次的不同感受,知道不同的感受和作者的成長經歷有關。

  4、學以致用,聯絡生活,模仿寫作。

  這樣的設計真正上下來,卻發現把孩子們引領到了一個不知如何回答的蔫兒狀態,難點太難,有肢解課文之嫌,忽略了文章的流暢性,別說讓四年級的孩子說感受,就是作者自己也不一定能準確的概括當時的感受。趕緊掉頭,把這節課的難點調整為“感受童心童趣”,把“領悟不同感受”放在了“整體感知說畫面”這個環節,“品讀感悟”只學習作者的寫法,以讀代悟。因而確定了以下環節:

  一、激趣匯入知作者。星空對孩子們來說比較常見,因此,我用星空動態圖把學生帶入情境,談所見,談所感,以求和作者共鳴。

  二、整體感知理結構。明白三個場景的時間地點,並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充分誦讀說畫面。在讀中知道每個場景看到的繁星是怎樣的?在誦讀中想象出畫面,並想象作者此時可能是什麼感受?知道三次看星星,感受都不相同,這和作者的成長閱歷有關。

  三、多重品讀知感受。巴金的文章語言優美,畫面感強,唯有走進文字,細細品味,發現其中的寫作奧妙,方可真正與作者共情。我抓住第三段的虛實結合的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運用來美讀,在這裡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美讀,男女生共讀、個人展示讀、師配樂範讀,力求在美讀中感悟作者的感受。

  四、聯絡生活說感受。學習了作者的寫作奧妙,想想我們曾看到的夜空,嘗試說一說。以求學以致用,這種外化也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

  這麼一調整,學生由霜打的茄子,立馬變成了“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教學目標真如指揮棒一樣,決定了整節課的基調和方向。上課的效果驗證了本節課教學設計合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自我感覺不錯。

  每一次的剖析都是一次蛻變,都是一次成長,慶幸的是,這次蛻變是主動的,是自我覺醒,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已經成長了不少。這次的研究也讓我清楚看到了自己自身素養的不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有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鑽研教材,剖析文字、廣泛閱讀,同時也要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4

  這篇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

  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3.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夯實基礎,打好紮實的語文功底。

  《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著真摯熱烈的情感,向讀者傳達了強烈的內心感受,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教學時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這篇文章最動人之處在於它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而朗讀是最直接也最能體現這種美的。因此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透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一下子產生了共鳴。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敘述中迴盪,有實有虛,揮灑自如:有對母親的甜蜜回憶之情,有對未來充滿堅定樂觀之情,有對故土深切的懷念之情,有對人生理想的獻身之情。有了對文章透徹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調,用心靈的聲音深刻感悟。可見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在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予以再現和還原。

  2.積澱底蘊,融入寬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學諸如《繁星》這樣的散文時為了烘托氣氛、帶動情感往往會配上一段樂曲,但並不是什麼樂曲都適用的。我考慮到《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溫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為舒緩,於是我選擇了一段鋼琴曲《海邊的星空》為教師的全文範讀配樂。這段鋼琴曲曲調明朗,節奏舒緩,聽覺上給人寧靜寬廣的感覺,一曲終了,效果極好。而文章最後一節描寫海上情景的段落請學生朗讀,我考慮到當時的時間是夜裡,周圍環境是大海,氣氛是安謐而又充滿著神秘,於是我想到了《小夜曲》。它悠揚中不失明快,輕盈中流露著深沉,整個曲調洋溢著夜的靜謐、柔和與寬廣,和文章最後一節文字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在教學時這段配樂帶動了學生的情緒,引導他們深情地朗讀了文章,帶領他們走進了美的境界。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讀第三段,揣摩所表達的情感,歸納總結: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壯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感受。由實到虛,虛實結合,是本文寫作上顯著的特點。在描寫時,作者先描寫觀察情景,後寫自己的感受。觀察細緻,抒情真切。如“這時候,我忘記了一切”。因為星天是那麼溫馨親切,才會給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語言質樸,理想和想象透著一種稚氣,一顆童心,將全文浸潤在作者的童心中,繁星、星空把作者淨化成一個純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們帶入一個童話般的天地。透過總結讓學生明白,要想寫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寫下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三、不足之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問題考慮不全面,不具體,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指導學生多讀,多看,多思考。

  多寫片段練習,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對文字有更好的理解。課前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提出預習的要求,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課堂上多提問,多鼓勵,讓同學能大膽地說話,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敢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一個新奇的世界。接著藉助多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及作品等,在瞭解了作者的生平及本課的創作背景知識後,要求學生分組朗讀,思考:本課圍繞繁星描寫了幾個生活片段,作者幾次看繁星?然後精讀課文,合作探究。讓學生跳讀課文,畫出文中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情景及感受的句子,在語境中結合作者的創作意圖去理解,感悟。想想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哪些不同,知道這三個不相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所變化,最後讓每位同學根據人生閱歷想一想,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繁星教學反思亮點與不足(精選5篇)5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透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

  1、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

  2、揣摩語言並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透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松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字的把握欠缺。

  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常都是後上課的班級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可能是新教師對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不夠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設計教學時,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容放到一節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因此,我覺得每節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要捨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也許缺憾本身就是美的,這裡的缺憾是為了彌補下次的完美。這次的語文組內研究課,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需要有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地鑽研教材,剖析文字,廣泛閱讀;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