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學反思簡短(通用10篇)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通用10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琥珀教學反思簡短,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1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從網上下載的琥珀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讓他們仔細觀察琥珀特點,進而匯入課文。透過精心設計的多媒體畫面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視覺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生字詞的識記教學不夠靈活,應當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掌握的認字方法完成本課生字詞的學習。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2

  《琥珀》是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具有科學性與文學性: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構思巧妙,既有生動傳神、刻畫入微的記敘和描寫,同時在譴辭造句上又非常嚴謹,準確,邏輯上也很嚴密。

  《琥珀》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黃河象》相似。於是,我就利用同類課文比較,就指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有比較必定會有新發現,這種結構方法尤其適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琥珀》一文的教學結構,可採用比較法,因為學生已學過《黃河象》一文,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這兩篇課文都是介紹化石方面的知識,這是共同之處。引導學生比較並歸納出兩課的不同點:

  (1)記敘的順序不同。《黃河象》採用了倒敘的手法,《琥珀》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2)形成條件不同。《黃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條件有四個:天氣炎熱;泥沙掩蓋;地殼變動;時間過長。《琥珀》的形成分為兩步:第一步松脂球的形成,第二步是四個條件。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這種教法嘗試後,效果良好,氣氛活躍。學生勤于思考,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認識到發現琥珀的重要價值。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3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別具一格的設計。

  《琥珀》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課件的運用。

  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

  不足之處:

  本節課時間比較緊,拓展部分沒能按計劃讓學生進行寫作與點評。

  可以再用半節課,抽查學生的寫作情況。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4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

  課的開始,我出示從網上下載的一些琥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讓他們觀察琥珀的特點,進而匯入課文。

  本節課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探究。第一步:自己獨立學習時出示三個問題:

  1、這塊護坡有什麼特點和價值?

  2、琥珀的形成經歷哪兩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

  3、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

  提示學生找一找、劃一劃、理一理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關鍵重要的句段,進行概括、批註。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10分鐘。

  第二步:讓學生在小組中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總結琥珀形成的條件。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並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彙報。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補充、完善

  不足:由於前面複習環節用時較多,導致後邊的“當堂積累”任務未能在課內落實。

  措施:要合理分配時間,爭取當堂任務當堂解決。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5

  《琥珀》這篇課文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的必備條件,並從這塊琥珀推想出故事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了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起他們對琥珀的興趣,我在課前作了如下佈置:選擇你喜歡的途徑,蒐集有關琥珀的資料(包括圖片)。

  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彙報關於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影片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瞭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匯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麼樣子?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學習小組在小組長帶領下根據學案,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從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從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1、在一個太陽光很強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裡;3、松脂不斷地往下滴;4、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剛好遇到一起。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並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裡。”這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同時把兩隻小蟲無可奈何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寫兩個小動物行動時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它們的活潑可愛:小蒼蠅“展開”、“停”、“撣撣”、“拂拭、“飛舞”,蜘蛛則是“爬”、“划動”、“撲”……這些收穫全是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本節課中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靈活地因勢利導指導範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應當在感悟後的基礎上讀得有情感,有滋味,畢竟語文課的特點還是要突出。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6

  《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說明文。在新模式教學中,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那麼要了解這一課,首先我讓學生們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瞭解;接著,瞭解這一課的字詞,自學了主要內容,第一課時,就算結束了。根據學急於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樣子的心理,安排學生們自學課文思考根據第二課時出示的三道問題:這塊琥珀到底是什麼樣呀?邊讀邊畫下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彙報:“這塊琥珀什麼樣?”對照圖片,瞭解琥珀的樣子,談談琥珀樣子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後,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推測什麼?”(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之後,看動畫影片初步瞭解形成過程,再在同學們彙報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過程,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後迴歸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總結寫作特點。在本節課上我認為自己有如下兩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文眼“奇異”二字展開,突出了重點:琥珀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孩子深入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師生配合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

  我認為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的訓練。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個階段和必備條件,讓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時,教師應提示孩子複述時可以用上關聯詞和一些修飾語把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講述得流暢、生動些。由於教師沒有提示,學生只限於板書內容,複述很生硬。

  二、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應多指導,範讀,讀書時間有些少。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整合。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有些細碎,教師放手不夠。

  雖然我主要採用討論、交流、適時朗讀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但在組織課堂時,對課堂的節奏把握雖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實好多細節之處不夠老練從容,不能遊刃有餘,這也是今後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後要意識地培養自己組織課堂語言的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7

  《琥珀》是四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所必備的條件。

  體會想象要有科學依據、合理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據。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由圖片匯入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琥珀形成的興趣。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了琥珀的圖片,讓學生對琥珀的形成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設定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入課文:琥珀是怎樣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麼條件?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二)小組討論,學生自主地探索課文內容。

  課文既有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又有科學的說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課文。因此,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生透過反覆朗讀,從而提煉出關鍵詞句,總結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在小組內繼續討論第二個問題“琥珀形成過程中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學生由第一個問題延伸到第二個問題,學生在小組內一起探討一起學習,想出辦法解決問題,這個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弊端,讓學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學習到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學習興趣。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倒著講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課文,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自學中學習科學知識,並最終學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能簡要地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

  三、不足之處

  (一)有的學生只是跟隨朗讀,自己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沒有積極地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所必備的條件,有的學生理解不了,沒有讀透課文內容。老師沒有關注到這部分學生。

  四、改進措施

  下次再上這節課,我依然會採用倒序的教學順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小品文的興趣。其次,在講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必備條件時,我會讓學生運用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在表格中一目瞭然地瞭解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全部講完了,我會讓學生對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出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形成過程的拓展。相信,下節課會更成功的。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8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稱科學小品文。作者由一塊稀世珍寶琥珀,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採用生動傳神的語言,推測並再現了這塊少見的琥珀的形成過程。文章佈局嚴謹,語言細膩形象,邏輯推理嚴謹,條理清晰,極適於用來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掌握寫作技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節描寫的生動傳神,細緻巧妙。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回顧上節課內容,並從眾多琥珀的圖片中找到文中描寫的那塊琥珀,讓學生觀察這塊琥珀是怎樣的?接著讓學生找出課文哪個自然段是對這塊琥珀的描寫?(第18自然段)請學生快速閱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塊琥珀的,用自己的話來介紹這塊琥珀。說說這塊琥珀奇特在哪兒?對於這塊琥珀還有哪些疑問?學生自然而然提出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

  在教學琥珀的形成過程,我先給孩子有感情朗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說說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接著讓孩子們默讀2——12段,小組討論完成科學研究報告單。報告單上有兩塊內容,也就是琥珀形成需要的兩個階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著指名彙報松脂球形成這一部分,全班歸納松脂球形成的條件。

  在學習由松脂球變成化石這一部分,讓學生自主找出條件,接著用課件展示這一個漫長的過程,透過讀這一部分的課文再感受一下這一過程。

  然後提出問題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讓學生知道琥珀是怎樣發現的以及漁民為什麼說琥珀是很少見的,引出這種種巧合一方面在感嘆琥珀本身奇異的同時,我們也為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感到驚奇。

  最後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句,點明中心,從“推測”一詞看出這塊琥珀的價值。作者根據琥珀的樣子、特點是怎麼推測的?指名回答推測的過程。得出結論,想象和推測要有科學依據,不能憑空想象。

  講完這一課後,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設計的課件巧妙。隨著老師的朗讀課件圖片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小組合作完成,最後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

  三、不足之處

  本節課提的個別問題有些籠統,發言的學生較少。朗讀較少,應抓住一個部分重點指導朗讀。時間比較緊,沒能讓學生進行寫作與點評。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9

  琥珀是四年級下學期第十一課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琥珀的基礎上來自行製作琥珀,此次製作琥珀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所進行進一步的細製作,使所製作的琥珀更細緻、精美。重點是模具的製作,什麼樣的模具確定什麼樣的造型。

  這節課,我採用了故事匯入法,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透過故事又使學生重溫了一次琥珀的形成過程,瞭解形成琥珀的條件,及它的價值。然後確定學具分配情況,分組進行分工完成任務。在讓學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況後,讓學生進行設計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切實可用的模具,然後確定出本組的實施方案。這樣整課的任務使學生做到心裡有數,並將設計模具的任務佈置為作業。

  怎麼製作是本課關鍵,學生雖然有先前的製作基礎,但是也不能疏忽,為此在第二課時上,用自學比較的方法學習製作方法,在學生透過對比後就能很輕鬆地掌握製作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製作。最後對每組的作品進行展評,使同學間能有促動的作用,並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級進行展示,讓學生更具創造熱情。

  本課結束後,細細地品味了一下,並聽取了校長及主任的指導後,深感還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節課的上下連線在課前就應準備好,每節課要做什麼,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數,還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在吸引學生注意力上做得還不是很好,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讓應該以實踐為主,充分讓學生動手去做,這是本課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安排上若把作業製作模具安排在課內進行效果會更好。總而言之,就是在備課上所下的功夫還不到,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琥珀教學反思簡短 篇10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採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

  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後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為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後,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後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於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採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為講課時間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範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後來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那麼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麼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