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1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資訊。對於現在的高一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的是,作為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儘管我的教齡尚短,但作為舊有教學觀念下的學生的時間可謂長矣,所以舊觀念的影響還是很深的。)所以原先的教學設計依然沒有多少突破,還是過分注重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合作,輕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區教研室組織的集體備課會上,許多老師給與了真誠的批評與指點,我校語文組的老師們也為我出謀劃策,就在正式講課前兩天試講時,教研室兩位張老師還給我進行深入點撥,回想起準備這次課的過程,我深深體會到了“新課程促進教師成長”這句話的含義。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十幾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如何讓學生深深體會這一點呢?於是我讓他們自己查詢相關資料,以自己的體驗感染自己,然後我課上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節選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的兩個片段,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去打動學生,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的多,當然前期的選擇過程時一定要做細的。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於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為學生對“標準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正如本班學生在評課時說:“這堂課上,老師不像過去的老師那樣滿堂灌了,而是讓我們學生自己查資料、展示成果、自己讀課文、自己提問、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我們整堂課既緊張又充實,我喜歡這樣的課。”我想對學生講,我也喜歡這樣的課,這也是老師所追求的。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課前學生去搜集有關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資料,加深對納粹罪惡的瞭解,學生蒐集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蒐集整理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產生自己的思考;同學小組內交流材料,並選代表課上展示最讓本組同學震撼的一張圖片,體現了合作交流;課上同學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問題,生生互動,互相啟發;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並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也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的作用。
四、新課改促我成長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也必然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包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就本課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由於自己對文字的挖掘不夠深入,所以課上引導學生對文字的探究就顯得比較淺,誠如有些老師所言,人文性體現得較突出,工具性就顯得有些薄弱;由於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學識的淺薄,對於學生的評價還缺少精當的點評;作為一堂課,如何把用多媒體調動起來的學生的情感轉移到文字本身來等問題解決得並不夠理想,這些“缺憾”同“亮點”一樣,也是我作這堂課的收穫,更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其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趕上新課改的大潮是我的榮幸。感謝新課改敦促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2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資訊。對於現在的高一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的是,作為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原先的教學設計依然沒有多少突破,還是過分注重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合作。在教研室組織的集體備課會上,許多老師給與了真誠的批評與指點,語文組的老師們為我出謀劃策,就在正式講課前兩天試講時,教研室兩位張老師還給我進行深入點撥,回想起準備這次課的過程,我深深體會到了“新課程促進教師成長”這句話的'含義。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十幾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所以這堂課我的設計重點就是,透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層意蘊,關於歷史、人性、生命的思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讓學生自己查詢相關資料,以自己的體驗感染自己,然後我課上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節選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一個片段,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去打動學生,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的多,當然前期的選擇過程時一定要做細的。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於結果的 “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為學生對“標準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正如本班學生在評課時說:“這堂課上,老師不像過去的老師那樣滿堂灌了,而是讓我們學生自己查資料、展示成果、自己讀課文、自己提問、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我們整堂課既緊張又充實,我喜歡這樣的課。”我想對學生講,我也喜歡這樣的課,這也是老師所追求的。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課前學生去搜集有關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資料,加深對納粹罪惡的瞭解,學生蒐集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蒐集整理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產生自己的思考;課上同學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問題,生生互動,互相啟發;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並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也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的作用。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3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資訊。現在的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作為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幾十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如何讓學生深深體會這一點呢?於是我查詢相關資料,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選擇奧斯維辛的圖片以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去打動學生,撞擊他們的心靈,並且找了我國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作為課後引申探究,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得多。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於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為學生對“標準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老師不像過去那樣滿堂灌,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整堂課既緊湊活躍又充實。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同學小組內交流討論,並選代表課上展示,體現了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並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四、新課改促我成長。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也必然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包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就本課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由於自己對文字的挖掘不夠深入,所以課上引導學生對文字的探究就顯得比較膚淺;由於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學識的淺薄,對於學生的評價還缺少精當的點評。這些“缺憾”同“亮點”一樣,也是我教這堂課的收穫,追求圓滿更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其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趕上新課改的大潮是我的榮幸。感謝新課改敦促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