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1

  本節課我對元素的概念進行了重點講解,整堂課以元素與原子的關係為主線反覆進行講解和訓練,並透過這條主線自然得把之前學過的分子、離子的概念聯絡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路。

  本節課的優點有:

  1、透過巧妙的習題設定幫助學生理解元素概念中“一類原子”的含義;結合離子的形成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確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成是元素,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幫助學生克服本節課的難點。

  2、在傳授新知識事注意與前面所學知識(原子)進行區別和對比,尤其重點強調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且應用於宏觀組成;而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應用於微觀構成;再讓學生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描述常見物質,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的認識統一起來。

  3、讓學生透過填寫關係圖的形式把本章遇到的名詞、術語、概念進行區分和歸類,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並建立起系統的知識網路。

  4、利用諧音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自然界元素含量的順序;用遊戲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化學變化實質的理解;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本節課的缺點:

  1、在總結元素和原子的區別聯絡時給學生留白太多致使學生無所適從。從學生課堂反應來看,應該給學生預留一些具有引導性的資訊。

  2、由於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致使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應該加強課堂提問的引導性。今後的教學建議: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本節課的處理應瞻前顧後,所謂瞻前是在之前的分子、原子教學中儘快幫助學生建立起微觀思維,以便於讓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形成宏觀與微觀的對比。所謂顧後是在今後“水的組成”、“化學式和化合價”的教學中繼續滲透加強本節課的內容。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2

  透過對《元素》的課堂教學,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對這一節課進行一下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節課充分利用資訊資源,使課堂初知識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從上一節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淺顯易懂。課堂的邏輯性教好,重點突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知識接受情況較好,完成了本節課的既定任務。

  不足之處:

  1、在這節課中,內容比較多,各個環節時間比較緊張。

  2、需控制好語速,留給學生更多些時間思考。

  3、少講多練,多精選習題,充分鞏固。

  4、多儲備些知識,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我在各個方面還有不足,也會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師,勤學多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3

  1、這是一節探究“元素”的課,其中元素概念難以理解,元素符號難記這是本課存在的兩大難題。我嘗試運用圖表法較好地解決了這兩個難題。透過創設的圖表(幻燈片1)來設問誘思,啟發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探究什麼是“元素”,利用數學“集合”的思想來認識元素,促進了學生由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化,綜合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同時也從深層次的瞭解了元素的概念。

  透過創設圖表(幻燈片2)啟發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元素符號的來源、意義和元素名稱與元素性質的關係,有效地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獲得了深刻的印象,有利於學會方法,減少遺忘,增強“三會”的自信心。同時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2、本課時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時刻不忘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和解問題,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3、本課結束後,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邏輯性、語言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加強和提高!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4

  “元素”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麼元素、原子、分子、物質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搞清楚,但這一概念很抽象,特別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原內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學生沒有學習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於理解。

  課本中對元素概念的匯入是: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初步瞭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份。例如,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氫氣和水中所含氫元素是相同的,氧氣和水中所含的氧元互也是相同的。學習了原子結構的知識以後,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由此我們對元素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但前面的學習學生根本沒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觸過元素的概念,沒有了解且硬說已瞭解且要根據以前的“瞭解”基礎來學習元素,學生能不暈嗎?

  學生此時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的知識,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此時例出氫1、氫2、氫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結構表,由學生分類,教師說明:核外電子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得失電子現象,所以不宜作為分類標準,然後由學生討論原子分類的`依據是什麼,由此得出決定元素種類的百原子核的質子數,在初中階段也是根據質子數來區分不同類原子的。即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質子數也決定原子種類。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這樣學生對元素的概念才有了個初步的瞭解。

  有人認為不該運用同位素的知識,理由是還沒學習同位素,我想說的是隻要是真科學,只要學生能接受,運用一點後面的知識幫助理解新知識,就可以大膽的運用,且對今後的學習會有幫助。我在上這課時之前把這個觀點拿出來與老師們討論過,有贊成的也有不贊成的。結果在實際教學中證明,運用點同位素知識講解元素概念,學生的疑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元素的化學教學反思範文5

  《元素》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物質的組成部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及相關概念,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它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教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此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學生對於“具有相同核電荷數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難以理解,原因是在初中沒有學同位素。我結合了後面所要學習的離子進行教學,效果稍好了一點。學生往往在分析宏觀組成時用的“元素”概念與微觀構成時的“原子、分子”想混淆。當然這點隨著知識的積累,後面學習“離子”、“化學式的寫法語意義”後,將第四單元的知識結合起來,也會豁然貫通的。

  對於元素符號的寫法學生掌握容易,但記得不是很牢固,還應在應用中逐漸掌握,最終達到熟練的程度。對於元素週期表的認識初中講得很膚淺,學生基本能懂,並能夠明確元素週期表中每一個方格中的數字、符號、文字所表示的意義。

  整堂課的教學,在元素的學習上花了較多的時間,但學生對知識及概念的掌握上還不是很到位,也有個別學生對於“元素符號的意義”不是很明確。關鍵是微觀的概念還沒有建立完整。不能進行微觀與宏觀的比較。對於本小節的內容,在學習“化學式”時將進行系統的複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