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這學期,進修學校組織教導主任評課比賽。前些天在縣城一小聽了林老師執教的《索溪峪的野》,感觸頗深。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4課,課文主要介紹了索溪峪是張家界的一個主要景點這裡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透過讀課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這四部分,重點學習了山野和水野這兩部分。山野這部分寫了三種美,一種是驚險的美一種是磅礴的美一種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重點突出了索溪峪的那中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一、成功之處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本課教學抓住文中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達到了情文相生的目標。

  2、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後,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網上游覽張家界,為學生構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

  3、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環節清晰,引導學生感悟了課文的內容。

  4、充分利用了網路的聲音、圖片、文字以及網路的互動作用。

  5、以人為本,教師尊重學生學習課文的自主權,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6、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習慣,其中的論壇和寫作天地就是一塊積蓄以後傾吐的,有集思廣益的成功之處。

  7、課堂師生合作愉悅。課堂教學是心與文字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鬆。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進之處

  1、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表現在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太少,雖然具有代表性可是讓大多數學生處於旁觀的聽眾地位,沒有顧及到整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候引用課本文字的時候口齒不清,或者在敘述名山與索溪峪比較時,認知和表達上有誤差的時候,教師的導向作用沒有很好地體現。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輕聲讀的時候,學生猶豫不決。這跟教師在課上過多的齊讀,個別朗讀偏少,而且指導性不夠,也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的入情入境。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少鼓動性和激勵性。

  3、對學生的訓練還不夠,不論是朗讀還是表達,有點走過場的感覺。學習了課文後面的遊人的野這一部分,也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說說看,如果自己也處於這樣的靈山秀水當中,看到這樣的山水和動物,自己會怎麼說,怎麼做,怎麼想。這可以馬上寫進寫作天地的版塊中。

  4、本節課教學容量過大: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學習寫法,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影,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要完成是不容易的。

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前言:我上公開課《索溪峪的“野”》時,本著一種理念:追求“豐實”,引導學生品讀出文中的優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並在課堂中體現“對話式”課堂文化,體現學法指導。

  片斷寫真:(引導體會“山”的磅礴美。)

  師:誰能夠把體現山磅礴美的句子讀一讀?可以自己讀,也可以請夥伴合作讀。

  (請兩位學生合作讀,效果不理想。)

  師:同學們,聽他們讀你感受到磅礴的美嗎?(許多同學搖搖頭。)

  師:誰來點評一下。

  生:我覺得讀磅礴的部分時,聲音要高亢一些。

  師:高亢,你說得出肯定能讀得好。請你讀。

  生:“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而是千峰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氣長舒。”

  (讀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師:你的朗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說明你能把感情融入到朗讀中去。

  (轉身向先前兩位同學說)雖然你們讀得還不到位,但我還是要表揚安鋒同學,你今天能在陳森同學的`引領下大膽地朗讀課文,如果你今天能繼續以這種參與態度學語文,相信你能夠學得更好。(師範讀)

  同伴評課:

  評價1:老師很注意到教與學的雙邊對話,注意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在老師熱情洋溢的鼓勵下,那個讀得不怎麼好的同學,體面地坐下了。但如果老師能讓他們再嘗試一下,給予他們再次成功的機會,會教得更“豐實”。

  評價2:範讀要在學生讀得不怎麼樣的情況下出現,這樣是不是更能體現範讀的價值。

  評價3:我建議要把讀得好的那位同學對朗讀的個體感知推廣到全班,成為整體感知,即把個體資源轉化為群體資源,這樣教才能飽滿。

  自我反思:原來,我挺滿意這段教學,沒想到缺憾是這樣的突出。在同伴們的討論中,我品味到了:這段教學還可以教得更“豐實”,改進如下。

  事後諸葛:

  (在第二個學生朗讀之後。)

  師:(面對合作讀的兩位同學)有了仲仁同學做榜樣。我相信你們能讀得更棒。願再讀嗎?

  (兩生再讀,效果還是不理想。)

  師:“嗯!有進步了!語文的味道就是這樣反覆讀出來的。我也想讀一讀,歡迎嗎?

  生:好。(師有感情地朗讀,生鼓掌。)

  師:你們為什麼鼓掌?

  生:我覺得您語氣在“浩氣長舒”這兒拉得很長,讓人聽了好像看到那無數的峰林。

  生:我覺得老師“千峰萬仞,綿直蜿蜒”讀得緩慢、舒展,讓人彷彿感到了山的磅礴的美。

  師:很感謝同學這麼欣賞我的朗讀。看來已經對怎樣讀好這一句有了很深的體會。我們一起把這段文字美美地讀一讀,找找“磅礴美”的感覺。(教室裡書聲朗朗)

  【教後心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路上,我牢記著屈原的這句話,也逐漸地品味出其中的味道。這堂公開課,我將許多教育的理念付諸於實踐,許多地方的處理能夠體現我對生命化課堂的追求,但真實的課總有遺憾,有些地方往往因為自己的操之過急而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機。所以,我反思,在反思中再現課堂情景,假如能再讓我再來一次,我會上得更飽滿、更豐實。但教育是不可重複的,期待著明天的課堂教學我能夠更加地……

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中有這麼一段話:“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怎麼把這個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實踐中呢?實踐證明,多媒體藉助現代化的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透過多種媒體資訊來輔助教學,因而形象具體、生動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接受資訊,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師生、生生、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努力構建生命的、詩意的課堂,使我們的學生能真正在語文課中詩意地棲居,從而來享受我們的語文課。

  一、憑藉媒體,感知情境

  小學生限於生活經歷和生活積累,感知發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實際相去甚遠,很難正確感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越容易理解和鞏固。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投影、錄音、錄影、攝像、電腦多種功能,以文字、圖形、影象、動畫、音像多種方式顯示教學資訊,多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利於學習的情景。

  請看教學《索溪峪的“野”》的開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江河湖海星羅棋佈,名山大川比比皆是。我們一起來領略幾處祖國的風景名勝地。

  (播放風景錄象。)

  師:這是神奇的黃山;這是熱情的廬山;這是五嶽之尊的泰山;這是“甲天下”的桂林;這是煙波浩淼的洞庭湖。

  (學生如痴如醉,被大自然的神奇深深吸引,急於想欣賞更美的畫面。)

  師:今天,我們一起感受索溪峪的“野性”美。請你們初讀課文,透過文字初步感知索溪峪的風景。(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讀書。)

  師:看,“索溪峪”展現在我們眼前了。(師生共同欣賞配樂錄象。)

  師:透過讀文,欣賞畫面,“索溪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整體感知後的感受。)

  情景成為學生想象的契機,教師憑藉學生的想象活動,把教材內容與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景聯絡起來,從而為學生拓寬了廣遠的想象空間,隨著課文學習或觀察活動,帶學生進入一個廣遠的意境中,可以飛向藍天,潛入大海,越過崇山峻嶺,跨過歷史長河,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真實可靠、利於實現意義建構的學習情境。

  二、憑藉情境,三重對話

  “對話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透過學生民主、平等的參與課文意義的生成,從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運用能力,同時起到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啟發學生心智、構建學生獨立完美人格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一種教學活動。電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情趣,讓所學的知識能夠吸引學生,在老師精要的指導下變教為導,使教服務於學,讓學生自己做主,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學習的責任感,集中精神利用課件,自覺學習,再透過不斷的交流,對話,昇華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最終實現課堂對話教學目的。

  《索溪峪的“野”》一課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欣賞了索溪峪風景後,我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在讀通的基礎上,透過聯絡上下文或者畫面來理解山奇、秀、險,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然後,我在課件中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運用“擺擂臺比讀書”的形式激發讀的慾望,比一比誰讀得流利、有感情,透過有感情的讀,品味、瞭解文章用詞的準確和美妙。這樣,讀的競賽不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而且在體會詞語美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好詞好句。整節課,教師在點撥、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感悟,如果以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就可以讀後質疑:這個自然段中你有什麼不懂?學生提出後,就讓學有能力的學生幫助解決,充分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這樣,以境激趣,以情促讀,讀中解疑,帶學生感悟山野性的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想象的空間,進一步理解課文,體會感情,達到以讀代講、讀中理解的功效。在活躍的氣氛中培養學生的能力,並透過讀中的感悟,不斷地積累課文的好詞好句。實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生本的三重對話。

  三、引人入境,詩意棲息

  語文教學的詩意,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教和學的過程中,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閱讀、吟頌、體驗、感悟、理解時所呈現出來的,與課文內蘊相和諧的課堂審美心理狀態及其外顯的意蘊和境界。同時文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其中,教師責無旁貸。為了讓學生進入語文學習的優美意境,把感悟到的用書聲表達出來,我精心創設情境,藉助音樂直接作用與人的情感。在教學中將那些生動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摯、悅耳動聽的樂曲。營造一種情景交融的詩意氛圍,這種融音樂藝術和情感體驗於一體的教學,不僅可以渲染課堂氣氛,更能開啟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這樣,學生的情感必然會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在潛移默化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伴著古箏曲《高山流水》,我請學生讀索溪峪的山;伴著輕柔抒情的樂曲我請學生讀索溪峪的水,伴著活潑歡快的樂曲我請學生讀索溪峪的動物和遊客。用音樂渲染意境,促動他們捕捉課文傳送的美的資訊,豐富想象與聯想的審美感受,讓學生眼前浮現出驚險磅礴的山景,歡快流暢的小溪,野性十足的動物和瀟灑自如的遊客。

  四、再創情境,語言外顯

  運用多媒體組合來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受到感染和薰陶,對當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一股不吐不快的強烈表達慾望。例如《索溪峪的“野”》一課,在學生完全被美景迷住,有了一種想就地一遊的慾望,我再次播放畫面,因勢利導:假如你此時置身其中,你想說什麼?你想幹什麼?接著,我讓學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想象說出來,“開廣其胸襟,發抒其志氣”,學生有用以前學過的詩歌表達讚美之情的,有發出我們要讓大自然更美的呼聲,有就地一遊時自己如何“野”的,把胸中之意抒盡。由於畫面的吸引、課前的積累,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有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從愛說發展到會說、能說。一句句佳句,學生脫口而出。並對有興趣的同學提出課後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要求,實現讀寫的有機結合。

  語文閱讀是最富個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最美好的心靈之旅。而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所顯示的聲、光、色、形模擬了事物的情景,再現了生動的畫面,從不同程度不斷地形成不同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要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最佳化組合,能創造煥發生命活力與潛力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意棲居地”。

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課文透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的心情。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課教學中,我沒有什麼“牽引”與“指導”,更沒有針對重點語段進行分條縷析,而是讓學生以“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索溪峪的野的?”,學生在“活動式學習”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選擇與自己最合作得來的同伴開展討論學習,他們在交談中理解課文,掌握知識,然後集體交流評議;再讓學生選擇最不清楚的問題,向自己最佩服的人請教,在“不恥下問”中學到知識,理解課文。像“探究性學習”,在《索溪峪的“野”》中,主要體現在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收集詞句,看哪能些詞句能反映“野”,然後分析處理,最精彩的句子與詞語,並體會感情朗讀。

  本篇教學,處處迴盪著美的旋律,基本做到了美文美讀,美文美學。從課始的初知美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感悟美;從全班交流的表現美到課尾聯絡生活的創造美,充分詮釋了課文的語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在此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並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另外,本課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樂曲,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風情,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學生在閱讀中開闊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對索溪峪的心嚮往之,又使本課教學成為一次審美的心理體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