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絡,形成知識網路

  近幾年來高考試題強調以能力立意、加強能力測試,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

  在這幾年高考試題中,立足基礎的指導思想十分明顯。基因突變、食物鏈、營養級和種群的概念,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等基礎知識都有涉及。而每年評卷都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並不牢固,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路體系。在複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內容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路,我認為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充套件為一個知識網,應該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儘量聯絡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充套件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絡起來。

  這種知識網路的構建在高考複習中十分重要。因此,對基礎知識的複習要達到精確(要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精巧(學過的知識要用得上、用得準)、精煉(要形成知識網路,使書本由厚變薄,最後要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同化到自己的觀念中)。

  二、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跨學科命題是高考命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透過學科間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進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面對這種改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學教師,首先要搞好本學科的教學,“種好責任田”。在此基礎上,應努力介紹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絡,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但從本學科,而且儘可能聯絡、各類相關學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時,不但要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瞭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瞭解葡萄糖是如何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的,還可以聯絡到化學知識,讓學生複習葡萄糖的化學性質,進而瞭解如何鑑別葡萄糖。

  三、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主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數(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數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高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數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絡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資料;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資料,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複習工作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而且應該開設的實驗必須盡一切方法開設。

  四、幫助構建學生學科知識體系

  由於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複習時要注重前後聯絡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複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這幾年全國統一考試高考的試題難度不大,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複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路體系。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最近學校組織了賽課比賽,我們高一上週率先進行了賽課。上週一我在國際班2用高一12班的學生進行了賽課。賽課的內容是《基因分離定律》。本節內容包括基因的分離定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及分離定律的應用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透過對孟德爾所做的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的介紹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這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理解第二節中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和伴性遺傳的基礎。第二部分透過對孟德爾遺傳試驗方法的總結,說明了正確的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極好例子。第三部分透過具體事例說明了基因分離定律在雜交育種和醫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本節內容涉及“基因”、“等位基因”等概念,看似是第四章內容的提前,其實不然,教科書中只是把基因解釋為控制性狀的因子,是比較紅光的說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理解基因,又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為第四章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賽課的內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本節課作為新授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孟德爾所做的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整節課從設計上藉助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雜交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開展大量的學生活動,總結一些抽象概念的定義。同時,老師透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把難點一一剖析成若干個簡單問題,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精神。最後,透過多媒體的功能將學習的知識總結連貫起來並進行相關小題的訓練。下面就我這節課學習內容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1、匯入新穎並易懂

  在這節課的匯入中我引用了平時我們常說的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來引出遺傳的概念,進而說出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的簡介。這種匯入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又比較容易理解。所以,一開始就為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2、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在這節課中需要學生理解兩個概念:“性狀”和“相對性狀”。這兩個概念課本上有相應的文字解釋,但是解釋得過於抽象,學生根本理解不了。於是我思考著讓學生用相應的肢體語言來理解這兩個概念。我讓學生看著同桌的眼睛、鼻子、耳垂、頭髮等,然後我總結我們看到的這些都叫做性狀,進而總結出什麼是性狀。對於“相對性狀”的解釋我讓大家跟我做了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讓大家把舌頭伸出來看能不能捲曲,結果有的學生能捲曲有的不能捲曲,我就說捲舌和平舌就是一對相對性狀。第二個動作是讓學生雙手合十自然放在一起,看哪個手的拇指在上,結果有的學生是右手拇指在上,有的則是左手拇指在上,我總結出右手拇指和左手拇指就是一對相對性狀。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有助於學生理解。此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氣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很珍惜這次賽課機會。賽課結束後,趙主任和我們生物組的老師都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也會好好反思這些意見並把這些意見輔助到我今後的教學中。相信透過我的努力,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回顧新課改幾年以來,我每年所教學生的情況不同,下面把個人的一點體會記錄下來。

  一、認識新課改

  1.教學目標方面,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現在我們的教學不應像以前那樣把知識滿堂灌給學生,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形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學習與現實生活、科學技術相聯絡的“活”的知識。

  3.課程實施方面,徹底改變以前的“要我學”為新課改後的“我要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體驗,感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勤於動手、學會合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二、認識新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新舊教材邊教邊比較,發現如下問題:

  認識新教材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師的教參和學生的課本,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涉及的相關內容必要時做一調整,從而使學生感覺所學內容淺顯易懂,更貼近現實生活,不過這也並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平臺,充分挖掘、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探討、技能訓練、閱讀訓練和課後練習的內容。透過教師製作的課件、學生上網查閱資料、課後製作模型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並豐富課程內容。同時,注重學生運用現已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豐富課程資源。

  三、在教學結構上狠下功夫

  1.做到時時關愛學生,使學生喜歡上生物課,在教學中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瞭解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態,要及時觀察他們的情緒,時時維護學生的尊嚴。

  2.積極提問,始終貫穿課堂。要想學生在課堂45鍾內都完全跟著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有些學生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還有的可能會睡覺。所以,課堂上適時地採用個別提問或互動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並且不時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引發並督促他積極地動腦,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提問發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個別學生,不然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也就消退了,也會讓學生感到老師上課時只是關注個別學生的。

  3.多舉例項,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要使學生學會生物這門課,先是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生物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的例子,要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項,課堂上我經常給學生講到他們所熟悉的內容,讓他們感到學了書上的知識就能解釋周圍的所見所聞,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就感。

  總之,要努力調整新課改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片天地。在課堂匯入時,緊緊抓住一個“趣”字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抓住一個“情”字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驗;還要抓住一個“疑”字突破重難點;最後抓住一個“悟”字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物教師,更應該大力積極支援和推廣新課改,把“新課改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貫徹、落實。具體應做到:認清新課改的真面目,充分掌握新教材的內涵與外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新課改”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且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並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索領先、合作學習、師生是學習共同體”的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絡實際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透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絡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例項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一、分好實驗小組

  實驗小組是實驗課中的活動單位和評價單位,因此,科學劃分這小組是成功的生物實驗課的關鍵。分組前應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智慧情況、性格特點、操作能力等因素,然後再進行劃分。本校實驗室一共有28張實驗桌,分為四大組,一般前後桌4人構成1小組。每個小組中有小組長(主要負責督促小組成員預習,組織成員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共同研究拿出具體方案並監控整個實驗程序)、監督員2人(監督實驗過程中的紀律、動手、合作情況,並負責對成員的活動作出評價)、記錄員1人(記錄共同研究方案過程中的奇思妙想並最後形成方案以便交流)。每個實驗中要明確各個成員的責任,輪流擔任各種不同的角色。這樣,學生不再只是面視教師,也可以面視同伴,保證了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從而使小組活動中有更多、更豐富的資訊輸入和輸出,既有師——生交流、生——師交流也有生——生交流。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二、以學生的興趣來做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錯,沒有興趣,學生是被動的參與,或是不願意參與,而如果有了興趣,他將能主動參與其中。所以,實驗課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課的興趣。

  正巧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第一個實驗是必修1中——使用高倍物鏡觀察幾種細胞,我就利用此實驗去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實驗前的一個星期,我就告訴學生可以自帶生物材料來做實驗,想觀察什麼就帶什麼來,學生高興極了,都在積極的準備著。終於到了上實驗課的時間,只見學生手中拿的時應有盡有,有的是蔬菜類的,有的是水果類的,有的是家裡魚缸裡撈來的水草,有的是外面的樹葉、野花、小草,有的是發麵的酵母粉,甚至還有的是自己的頭髮等等。我用了簡短的15分鐘對實驗做了要求和解析,並告知學生桌面上還有老師準備的永久裝片,可以對比觀察各類細胞。學生開始動手操作,他們都在爭先恐後的製作臨時裝片,積極的在顯微鏡下觀察,明白了不透光的物體無法直接利用顯微鏡觀察,掌握了不同生物細胞的相似和不同。

  三、加強實驗課前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每節實驗課的前一週我便佈置學生進行預習,此時我會及時提出該實驗的特點及往屆學生在完成實驗時可能出現困難的地方,使學生明確實驗的原理、步驟的同時,提出本小組的相應的探究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後寫出相應的方案,並相互進行評價,力圖有所創新,提高學生進行實驗的興趣,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實驗過程中真正讓學生獨立操作

  在學生獨立操作階段,我認為教師應注意五個方面:一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操作能力;二是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操作機會,例如可以課後開放實驗室讓操作未熟練的同學能有機會單獨操作;三是實驗中,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代替學生解決,而是要注意啟發點撥,讓學生自己處理解決。四是要對學生某些錯誤的操作動及時指出,保證練習動作的準確性;五是評價學生的操作水平不單針對某個學生而且也要對整個小組的水平進行評價,促進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

  五、引導學生善於分析實驗程式和實驗現象

  學生實驗,不單是透過實驗結果來證實課堂知識,也不單單是為了學會某種儀器、器具的使用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培養研究生物學的能力。一個較複雜的實驗程式是設計人員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它往往要經過幾十次以至上百次的反覆探索。所以,學生實驗中,不能單純用實驗指導進行“按方抓藥”,出現結果就完事大吉。而要指導學生去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個處理的意義,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絡,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研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實驗中,應根據學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難易不同,由教師講清,或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使學生既知道實驗方法怎麼做,也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我引導學生思考:①在洋蔥根尖培養時為什麼要把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並注意經常換水?②解離的目的是什麼?③為什麼漂洗後才染色?④染色時間為什麼不能過長?⑤用顯微鏡觀察根尖分生區時能否看到動態分裂,為什麼?⑥所看到的裝片中是分裂期的細胞多還是分裂間期的細胞多,為什麼?讓學生邊動腦邊動手,做到手腦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師必須要進行精心設計,並事先使學生在小組操作實驗之前就能對問題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實驗課上教師作為實驗的直接組織者,既要對實驗進行必要和有效的組織和調控,還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實驗中,實驗後教師還必須對實驗課進行反思有助於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下是我個人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是現代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現代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實施創新教學,逐步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將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並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設計教學。

  二、教師要善用、巧用教材,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但不依賴教材,不唯教材是從,以課標為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教學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資訊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學習,新課程刪除了“難、煩、偏、舊”的.內容,加大了學生的活動內容。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高質、高效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如“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節中,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倡學生在“做中學”,我透過讓學生填寫概念圖,繪製示意圖,解讀座標圖,描述模式圖來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在“做”中“學”。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於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節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透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援學生自己鼓勵他們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節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鬆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麼?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絡。

  五、布白,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

  教學“布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透過講述、討論、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透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佈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裡實踐與操作、聯想與想象、思考與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談,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學生的許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學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來的“冷場”中迸發出來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的思與學應為互動。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但問題提出後,得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為了心中的滿意答案,而急於要求學生回答,甚至自問自答。教師不僅要善於設計問題,更要留出時間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可能去比較其他同學的發言,比較奧老師的點撥與講解,才會去感悟領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比較過程中有所提高,思維能力才會有所發展。這段布白讓學生在“思”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學”的平臺。

  六、多參與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正規化,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透過相互觀察、切磋和討論,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生物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針對反思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並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進行一年多以來,它將老師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真正的解脫出來,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終身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作為一名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化教師素質,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並及時改正。筆者就新課改一年多以來的高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認真領悟教材,做好模組設計的設計者。

  新課程改革將高中生物分為三大必修模組,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三大選修模組,即《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新教材不僅是將老教材的知識按照生物科學發展史的順序重新編排,並增加了趣味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悟教材的實質含義,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做好模組設計及做好各模組間銜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講完有絲分裂後,我將第二冊的減數分裂一併講完,並比較了兩者的異同,合理的進行了重新安排。

  2.轉變教學觀念,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者。

  2.1轉變教學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從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中解脫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全面落實課改理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勇於創造出一個敢於探索、善於探索的生物課堂。如在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時,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會使學習氣氛沉悶,教師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有意識的增加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這樣就對教師要求較高,既要要求教師充分的瞭解學生、有較好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及靈活應變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把握及歸納能力。

  2.2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學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懂的不講;偏、難、怪的不講;本章小結、課外閱讀不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學習。例如,在講《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一節時,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轉錄和翻譯的插圖是學重點掌握的內容,要講精講透,而讓學生區分核糖和脫氧核糖、DNA和RNA的區別時,教師讓學生依圖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變定律、基因的連鎖定律等這些偏難怪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如“你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師不要吝嗇讚美之詞。更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落後生”,在課堂中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做他們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3.1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結構主線。對一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法,把每節、每章的概念形成網路圖,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節或一章我應該知道什麼,他們之間的聯絡是怎樣的?長期堅持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個我們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課題。

  3.2突出生物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這樣的結論是怎樣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講艾弗裡“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時,設疑,假如你是艾弗裡,你將怎樣做?讓學生身臨其境,假如我是科學家將怎樣做?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3.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做學生的表率,並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說話、睡覺、抄襲作業等行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出現上述有關情況,還要耐心細緻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請學生互相監督,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教師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愛聽你的課。教師要做到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為學服務。教師利用類比、歸納總結、順口溜等方法及時總結所學知識。例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類比的方法容易搞清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及相互聯絡。例如八種必須氨基酸的記憶比較複雜,就可以根據諧音編一個順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纈氨酸)了(賴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兩(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就很容易記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鬆,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儲存亮點,改正不足。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素質,做一個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師!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滿著時代氣息,充分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生物教學工作反思。新教材在吸納原有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教材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全面開發學生潛能為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實施新課程教學,要轉換教學方式,貫徹現代教育思想,建立起體現師生交流互動,學生探究學習的新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生終身學習的發展奠定基矗

  1.挖掘新教材圖文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頁圖文並茂、詩情畫意,引言發人深剩新教材以優美的畫面、名人名言或對生命活動的生動描述,為教師開展直觀教學,引導學生領略生命科學的魅力,調動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繪製了蚱蜢與綠葉的畫面,編者附上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為生存而獲取能量,能量在細胞裡流轉激盪”。別開生面,內涵豐富的圖文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欣賞優美圖文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讓他們欽佩於科學家睿智的思想和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生命科學神秘的面紗,從而在內心噴發出主動要求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強烈慾望和動機,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工作反思》。

  2.充分利用教材設定的各種欄目創設問題情境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較,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增加了許多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每一節裡都設定了諸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和“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定與安排,不僅為學生更好地獨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體性起到啟發和提示的作用,也為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到學生手上,課堂教學要安排充足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要讓學生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設定的這些欄目蘊含的資訊,巧妙地設計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中的“問題探討”欄目提出“你是怎樣區分氣泡和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能看見細胞膜嗎?”點出學生原有知識中的疑惑,將學生的思維帶回到曾經學過的有關細胞知識中,激起學生對有關細胞膜問題的思考。藉此,筆者取一個雞蛋並打破置於培養皿中,並指導學生觀察,告訴學生“卵黃是雞的卵細胞,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接著根據:“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啟發學生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存在的。這種問題情景的設定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大膽推測、討論,甚至爭論,為進一步探究細胞膜的學習開啟興趣之門。

  3.開發教材蘊含的合作學習因素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教材設定了“技能訓練”的欄目以及提供的“資料分析”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處於積極狀態。筆者分析了這些欄目的資訊,大多提示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教學為佳。因此,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指導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教師解疑,有時則向其他小組的學生“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教師則當“旁聽生”。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師生平等、寬鬆舒暢的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資訊和切磋學問的論壇”。筆者也曾驚喜地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中,有些學生的發言表現其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性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必然會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列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4.利用新教材編排的探究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

  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學科的特點,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學生實際,安排設定了探究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等。其目的是要求教師執行教學時切實貫徹探究性學習理念,讓學生在探究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學會開展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圖文並茂,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內涵豐富,適合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應用;多種欄目設定,有利於教師組織開展探究學習和學生進行自主、主動學習。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透過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從20xx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省全面展開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眾多的高中生物教師已經接受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並在努力的進行課改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點和困難,影響新課程的推廣。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交流和調研,對生物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討和進步。

  對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教學效果的思考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一個重頭戲,課程改革強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資訊交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等百花齊放。這些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等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透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對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很容易走入誤區,不能辯證的看待各種教學方式,或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麼,我們任何看待這些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關係呢?

  “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於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資訊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資訊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於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複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於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最佳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例如,關於發酵工程的生產例項,我們可以味精的生產過程為例,讓學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產穀氨酸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然後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發酵的裝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發酵裝置圖,分析討論發酵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類似於對技術的創造發明過程,適合於能力較強的學生,可採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後者類似於對一項新技術的消化過程,相對難度較小,適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採用討論法。我們很難說這兩種方法誰優誰劣,但對具體情況,卻有合適與否之分,對於基礎與能力均較弱的學生而言,採用前一種方法顯然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難以開展起來。再如,對於伴性遺傳的學習,我們也可以有兩種基本的方法:

  一是先給出學生伴性遺傳的具體例項,讓學生結合學過的遺傳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質;

  二是首先給出性染色體及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然後要求學生分析這些基因可能怎樣傳遞,基因的這種傳遞可能使後代的性狀遺傳表現出什麼樣的特點和規律。第一種方法採用的是分析歸納的思路,第二種方法採對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

  用的是演繹推理的思路,兩種方法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各有側重。因此,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最佳化與有效組合,應該與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環境相適合。多元的教學目標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達成,單一的教學方法是難以與多元教學目標的實現相適應的。我們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但如果將探究泛化,將之用於一切教學情境,那是有悖於有效教學的。

  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種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個個參與,而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卻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核心提示:《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為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

  《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為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查,因此仍然不能忽略本講知識。

  在本節知識中,首先將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作為重點複習內容。由於本節涉及的方法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而且難度較大,所以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則進行復習。我先和學生一起復習了比較簡單的透析法的原理和操作,學生的接受度很高。接下來複習了比較複雜的電泳法,主要是從原理的層次進行理解,而對具體的操作則不作要求。然後複習了學生最為陌生的凝膠色譜法,藉助於凝膠色譜柱的示意圖,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接著以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應用和鞏固上述三種方法。首先從選材的角度比較了DNA的提取和蛋白質的提取的差異,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處理樣品將血紅蛋白釋放出來,並進行粗分離,最後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利用已學的方法將血紅蛋白與其他蛋白質的混合溶液進行純化,並進行血紅蛋白的純度鑑定。在該實驗的複習中透過層層設問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步驟為什麼要這麼做,從而使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教學效果比起死記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本節是高中生物實驗教材必修③《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後面幾節的過渡,1課時。安排在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以及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後來講,與前面所學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能反映植物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差異。本節以科學探索的過程為脈絡安排教材內容,以科學發現中折射出的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科學的魅力為主線。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曲折及發展歷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及發展的科學觀。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是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前面兩章的內容,對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有明確的認識,進而能猜測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受到某種方式的調節。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長與陽光有關。本節課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過程中,使用Flash動畫模擬生長素髮現過程的一系列實驗進行探究(受當地條件的限制),設定情景、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並且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維,從中初步學會了科學實驗方法,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培養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實驗,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及運輸方向。透過一棵完整的小樹,突破拓展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韌皮部、形成層這一教學難點。透過學案中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本節內容教學基本符合預期的教學設計思想,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價值觀方面,透過對“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透過對“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絡生活實際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己設計相關的實驗,從而培養學生掌握實驗設計和觀察的方法以及創新能力。

  1.教學過程中比較好的地方表現在:

  (1)用問題和動畫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探究動畫模擬的實驗過程,明確每個實驗的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懂得科學研究實驗的一般方法: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要有對照,控制單因子變數等)→預期實驗結果→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繼續探究。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好,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

  (2)鮑森.詹森實驗教學中,能引導學生髮現該實驗的不足之處。透過簡述1913年科學家用雲母片做的實驗,完善鮑森.詹森的實驗,增強了實驗的嚴謹性。溫特實驗的教學中,先描述實驗的前半部分,然後由學生來補充對照組,使得實驗更加嚴謹,強化設計實驗時應該控制的變數問題,從而在學生的認知領域裡初步構建出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體系。

  (3)在向光性教學中,展示胚芽鞘的彎曲部分兩側細胞模式圖。引導學生對比向光側和背光側細胞長度的不同,尋找可能原因,併為後面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作鋪墊。

  (4)在黑板上畫出一棵完整的小樹,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樹枝,幫助學生理解韌皮部和形成層,達到擊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2.教學過程中有待改進的地方表現在:

  (1)由於上課時前後聯絡拓展,增大資訊量,使教學時間不足,造成“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佈”這部分比較趕,不能很好展開。

  (2)展示樹枝時,沒有強調是木本植物,對韌皮部和形成層的描述有點不科學。

  (3)學案在上課時未能充分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教學反思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絡,形成知識網路。

  近幾年來高考試題加強能力測試,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路體系。在複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內容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路,我認為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充套件為一個知識網,應該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儘量聯絡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充套件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絡起來。

  教學反思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資訊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本節課我採用“問題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來落實“三段教學模式”。在整合學生的問題生成單時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本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來整合,最後整合出四道大題,並引導學生透過建構黑板畫的形式把群落演...

  本節課我採用“問題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來落實“三段教學模式”。在整合學生的問題生成單時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本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來整合,最後整合出四道大題,並引導學生透過建構黑板畫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動態發展過程展現出來。針對每一道題,我分派任務給各小組並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一組進行植物標本採集,一組上網下載資料,最後引導學生彙總並透過展示植物標本,網頁部落格,影片,學生授課等形式解決整合的四個問題。

  在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自學,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討論,小組內討論後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的學生幫助解決。只要學生能學會的,就讓學生去學,只要學生能動手的,就讓學生動手。只要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只要學生自己能得出結論的,就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真正做得“三自”(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當然,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同時,並不是意味著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教師指導者、組織者、點撥者、和激發者的作用。

  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今後要努力的方向是:

  1、發下導學案後要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併產生問題。

  2、每一個題目由學生講授完,老師都要有一個標準的點評解析。

  3、在歸納總結環節中,除了讓學生建構知識網路教師還要用幻燈片展示並簡單總結。

  4、在教學中加強與高考的結合。特別是歸納總結後要有相應的高考題給學生訓練。

  5、小組討論時間要長一點以便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6、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時要允許學生出錯,要真正披露出學生的靈性,確保公開課是“原生態的課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最佳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資訊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透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高中生物老師教學心得及期末反思評價

  文昌中學生物組 林春娘

  我擔任高中生物教學已有一年,在同科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透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許成績。現將一年半來我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現出來,與大家共榷,望能拋磚引玉,對大家有點啟發。

  初到海桂學校,緊張有序的教學氛圍給了我很大壓力,也給了我許多動力。學校的一套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給了我許多啟發。因此,接手高一以來,我迅速地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的相關要求和技巧,並能夠及時地去落實、去實施。因而很快地進入角色,使得教學工作順利起步,沒走彎路。在一年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用己所長,抓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和簡單的動手能力。知識層次要求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識要求趨向於系統化、理論化,不但要求學生“知其然”,還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上要有很大的改變。我就利用自己瞭解的初中教情和學情,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要教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在本質上的理解。從開始我便捨棄了集體提問,集體回答這種看似熱烈的方法,強調學生:問題提出來後5秒鐘不得出聲,然後舉手回答。養成學生勤于思考的作風。同時,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學會認真記,學會整理錯題集,學會歸納總結,學會畫知識系統圖等,使學生一步步地從一個懵懂的初中生,逐漸變成一個比較成熟的高中生。這樣,我在教學中少走了許多彎路,也為後來成績的取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狠抓基礎,細研課本,以不變應萬變

  以基礎知識為重點,降低學習和教學的起點和難度,面向全體學生,以不變應萬變。剛教高中,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有著極高的熱情,但這種熱情下,卻暗藏著不求基礎的浮光掠影的學習態度。狠抓課本有利於收住學生的心,更有利於讓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有效防止學生眼高手低,樣樣通,樣樣松,翻書就會,做題不對,從而造成厭學情緒。在這方面我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1、認真疏通課本,細讀教參,把握本課脈搏,抓住本節重點。

  2、細化學案,採用問題導學與填空相結合的方法,以先記憶後理解,先啟發後導學的方法,引導組織學生學習。

  3、強化默寫,每一節課都用小紙條的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默寫,以強化對知識的鞏固,對默寫不達要求的要責令糾正。

  4、對每一節的學案做到全部檢查,以透過學生填寫情況,瞭解本節知識學習上的疏漏和失誤,以便整改,力求不放過一個死角,不遺漏一點知識。這樣層層推進,步步為營,使學生所學紮實有效,一步一個臺階,生物學習也由此慢慢變得輕鬆起來。

  三、分層訓練,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效發展。

  高一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務必使得“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了”的問題,從而使相當一批學生迅速邊緣化,成為後進生。讓所有學生卻“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分層教學是我在這一年教學中,重點實施的方面。課堂上,以中下等學生接受能力為標準進行授課,保證差生在課堂上聽得懂,理解得透,不讓他們在基礎知識上落腳。鞏固練習上分高、中、低三個等級進行小題設計,並用星號標記,進行區分,讓每一類學生都有題可做。在課堂上對要求較高的題一概不講,留課後對部分有要求的學生講,以減少對差生的壓力,防止其產生自卑心理和急躁情緒。這樣在精選習題上多用了一些心思,使學生在學習上少走了彎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其所學,得其所得,都能真正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學習的喜悅。也同時使得好、差學生分界不明顯。這樣從最終效果看,不僅提高了平均分,更提高了優生率和雙優率。

  四、加強情感投入,注重教法改革。

  由於本屆高一諸往鎮的學生我大部分都熟悉,接手後我便利用這一優勢與學生溝通,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自然地增加了學生學習本科的動力,也讓學生產生了必須學好生物的壓力。這一方法的應用使得自己在教學和學生教學工作上佔盡了先機。另外,加大對教法上的探索,課堂上在細化知識的同時,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和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生物課本上有許多問題探討等內容,這往往是一節課的引入,也能加深對本課的理解,在這些問題答案的給出上,我從不按家長作風去包辦,而是完全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即使是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我也經常予以肯定,以培養學生的的信心。也讓其在不斷修正中,探索經驗,提高能力。這使得在回答簡答題的準確率上受益匪淺。課堂上,一般最多用20分鐘講解,剩餘的時間放權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最後總結交流。同時,也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在課堂訓練上,少而精、準,緊扣重點,緊扣目標,限時限量,當堂解決。這些方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建構能力,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

  五、整理好教學反思和學生易錯、常錯的題

  每一節課後,我都對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及時整理,找出成功的原因和問題的癥結。特別是在學案編寫和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某些知識的理解上產生的提前無法預料的一些問題,以及習題選編、難易度和數量問題,都及時地總結出來。以便在下一節課和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改正和借鑑,避免了盲目性。透過日積月累,使自己的教法更加靈活,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儘管一年來積累的東西不是太多,但這是我的一筆寶貴財富。

  對學生錯題的要求上,由於時間太緊,讓學生自己去全面的整理並不現實,因此對每一份學案、小測、訓練及月考題目中出現的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我都不厭其煩的全面整理出來,有些能改的稍加改正,再採用限時練、課外活動抽測、大休作業等形式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重新練習,加強理解。這一方法,教師雖然累一點,但簡單而有效。既加強了對一些重點知識的鞏固,又提高了學生對一些難點的理解程度,也防止了學生一錯再錯情況的發生。

  一年的高中教學,雖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這些成績的出現可能有許多的偶然。以上的做法和心得可能也未免偏頗,不當之處望老師指正,如果能對各位老師有點啟發的話,那我將非常榮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