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學反思範文
真菌教學反思範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真菌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真菌教學反思1
《真菌》一課教學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體現了以“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索的興趣,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對於微觀世界學生是具有濃厚的求知慾的。所以,在真菌的學習中,設定了影片資料《走進嫩江農場養殖園》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積極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把真菌知識的貫穿於對生活現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識和生活的脫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有利於降低學習難度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始終以問題的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多種教學情景,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閱讀、搶答等教學方法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旨在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
透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知識更易於被學生接受,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思考,然後進行歸納總結,
不足之處是學生雖然對多媒體課堂感興趣,但不利於教學時間的準確控制,影響實際教學的效果。
對於微觀世界學生是缺乏深入瞭解的,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親歷觀察活動,製作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觀察真菌的結構,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情感體驗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
我覺得在課堂上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在課堂上適時對學生作出評價,運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的方法,促進學生高效主動地學習。
利用表格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並以教育契機隨機應變及時引導有時會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這就是我上完這節課的體會。
不足之處,對學生認知程度估計過高,課堂預設內容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安排有些忙碌。
由於學生的書中已經有了分析討論的答案,學生不能充分進行問題的分析,如能在這些問題預設方面再做些改進,課堂效果會更好。
真菌教學反思2
1、學生資源是一個有待開發且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對這一點非常重視,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學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拉近了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距離。
2、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常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學生常常是熟視無睹,很難從一些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這節課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常見的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再設計實驗的方法步驟,並透過實驗結論得出指導生活實踐的好方法。
3、因本節課的“探究影響黴菌生長、繁殖的因素"實驗用時較長,但課堂上時間緊迫,學生來不及仔細考慮、交流,效果較差,應改為課下探究較好。
真菌教學反思3
課前反思: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倡導學生去調查當地食用菌的種類及生產情況,觀察酵母菌和黴菌。
課中反思:
1、青黴和麴黴永久裝片的顯微觀察是我一直堅持的觀察實驗,但每一次的觀察基本上是這個種狀況:看得見青黴和麴黴的部分菌絲,但看不見氣生菌絲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細胞結構,尤其是看不清楚細胞核的結構。這一次上課我採用演示製作青毒和麴黴的臨時裝片,然後藉助掛圖學習兩者的.結構,效果不錯;
2、不同的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是不同的。但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是它們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是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問題,教材的三道練習可以具體解說“必要”兩個字,讓學生有具體的認識;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反覆比較細菌與植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動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真菌細胞的不同,可以更深地認識細菌、真菌、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
課後反思:生物課程標準中所涉及到的生物,我發現,需要學生掌握其主要特徵時,均要求學生了解掌握這些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人教版生物教材都設有這樣的章節,某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某種生物在人類生活的作用。依我看來,生物在人類生活中既有著有利的一面,也有著有害的一面,人類的態度是正確的認識它們,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開它們有害的一面,與它們和諧共處。教材中所增設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透過該內容的學習與瞭解,反襯人類在生物的生存與進化中應擔當的角色。
真菌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生物學》人教版第五單元第五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內容,教學目標是舉例並嘗試發酵技術在食品製作中的應用;透過發酵實驗和嘗試製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動手實踐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內容涉及的是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方面,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極為密切。學生不僅對本節課內容感到新穎、好奇,而且對製作發酵食品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本節雖然知識結構並不複雜,但從科學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和素材。高效課堂的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經歷,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加學生在高效課堂中的參與度。
授課過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透過小組合作、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活動環節,看到了學生的反應積極踴躍,興趣濃厚,並且能夠聯絡生活經驗利用發酵技術製作食品。由此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相互協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下面幾個方面處理的較好:
1、在教學中,我把“發酵現象”演示實驗改成了學生分組實驗,並進行了改進和拓展,教學效果很明顯。分組實驗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小組成員合作探究的意識。並且我對書上實驗進行了適當的改進,把裝好材料的瓶子放在保溫桶中水浴保溫,溫度保持在40℃左右,讓學生更快看到實驗現象,提高了課堂的實驗效率。而且拓展了實驗,把氣球收集的氣體通向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產生的氣體成分,並請同學聞一聞產物的氣味。透過上述處理,學生對“酵母菌發酵”所需要的原料、條件及產生的物質都有了較直觀的認識和感受,比較容易理解課本上闡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相關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甜酒的製作這一環節,充分利用了教學資源。課前把這一製作過程錄成了教學短片,而不是利用網上下載的影片資源,這樣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甜酒的製作過程加以解說、品嚐甜酒,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感性認識,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並且鼓勵學生課下親手製作酸奶,在課外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
3、新舊知識的聯絡。本節知識性內容不多,但與前後知識聯絡很密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這一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製作甜酒的內容時,緊密圍繞前邊學過的“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內容設定問題,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並且理論聯絡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繁為簡。在“發酵現象”的實驗中,我設定了演示對照實驗,增強學生對實驗材料的認識,加深了學生探究中對照實驗的進一步理解。
4、本課把生物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有機整合,從課題引入、實驗演示照片,自制的甜酒製作影片等,幻燈片張數不多,但恰到好處,使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使學科課與資訊科技較完美結合,起到了理想的輔助教學作用。
5、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中學習,學生們一起完成探究活動的全部過程,這樣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地位是平等的,他們敢於相互的去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和想法,進行交流討論。小組間形成競爭意識,課堂在競爭中變得無限精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面向全體學生在這得到了真正的體現。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遺憾:
首先,自制的製作甜酒的影片由於裝置和技術問題,剪輯效果一般,整個甜酒的製作過程感官上不夠連貫,但還沒有影響到教學效果。
其次,前半部分佔用教學時間稍長,導致練習時間較少。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每一節課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穫。作為教師我們自身應該積極創設條件,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教學,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尋找方法,體驗過程,使生物教學成為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活動,使學生盡情享受生物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