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

  對於這堂課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以他們的體驗為教學起點,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現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透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現能力。

  開始部分從他們熟悉的樂曲匯入,透過律動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進入教室,加深3/4拍拍號的印象,同時為歌曲學習作鋪墊,開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對於三年級學生的音樂教學來說,要從多方面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學生已經養成的學習習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課堂上十分注重情境創設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貝殼之歌是一首旋律琅琅上口的兒童歌曲,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學生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為歌曲設計舞蹈動作進行展示。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首歌曲,三(2)班的孩子表現突出,他們各顯神通,表演的非常精彩!在課的設計上,始終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透過觀看大海的掛圖和老師生動的講解,學生初步認識大海和貝殼,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透過範唱,再次感受音樂風格,熟悉旋律,來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景。根據歌曲的內容,透過合作表演,加強相互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學生在學會歌曲後,很希望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再現歌曲,在和諧、平等的評價中,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長,給每個學生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綜上所述,這節課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需要加強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對於學生演唱時的要求還不夠細緻,聲音位置、氣息的要求不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認真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2

  開始用律動匯入,透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教室,再讓同學們一起坐上我的“海鷗號”小汽車出發遊覽海邊,加深同學們對3/4拍號的印象,同時為歌曲學習做鋪墊,開始為分析這首歌曲的歌詞,將三個樂句分析到位,對於三年級的音樂教學來說,要從多方面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透過加強同學們對強弱規律的'瞭解,採用了小水杯拍擊桌子,更形象的展示出來,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更加註重情境的創造,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貝殼之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荷蘭兒童歌曲,我將學習目標定為學生能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果然同學們能很好的演唱,而在旋律的處理上我採用畫旋律線的方法,同學們可以跟著小貝殼一起跳動,再次感受音樂風格,來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景,根據歌曲的內容,透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加強他們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由學生表演到教師表演的過程中,既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崇拜感,又能讓學生反覆練習歌曲,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綜上所述,這節課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需要加強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對於學生演唱時的要求還不夠細緻,聲音位置,氣息的要求不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腳踏實地的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說的做的不周到的地方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貝殼之歌》的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反思3

  《貝殼之歌》是一首具有三拍子韻律感的荷蘭兒歌,歌曲旋律優美流暢,充滿童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歌曲由簡單的三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旋律跳躍,交代了大海邊有可愛的小貝殼,第二、三樂句加入了簡單的合唱,兩個樂句是一個變化重複的體現,第二聲部基本是第一聲部把中間的兩個音符省略了的首音再現,和聲簡單和諧,展現了活潑可愛的小貝殼形象。

  對於這堂課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以他們的體驗為教學起點,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現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透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現能力。

  開始部分從他們熟悉的樂曲匯入,透過律動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進入教室,加深 3/4拍拍子的律動感,同時為歌曲學習作鋪墊。學生感受完音樂後,我把低聲部單獨拿出來,打破了一貫合唱的教法,我將低聲部的旋律設計成海浪的旋律,並帶學生用柯達伊手勢跟鋼琴學唱,感受海浪的旋律,在熟悉旋律後用la模唱旋律。同時為了鞏固低聲部的旋律,我還加入了棒鈴(椰樹的聲音),三角鐵(船鈴的聲音)這兩樣樂器給海浪的音樂伴奏,進一步加深低聲部的旋律印象。高聲部的學習,因為學生在之前對歌曲有了初步的熟悉,透過範唱,再次感受音樂風格,熟悉旋律,來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景,所以學生很快就能將歌曲學會了。學生在學會歌曲後,根據歌曲的內容,引導學生在愉快優美的情緒中,輕鬆自然地參與簡單的二聲部合唱,體驗合作演唱的快樂,感受二聲部歌曲和諧的音響效果。

  雖然,這節課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在一些環節中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在高聲部歌曲學唱的環節,老師放的度還不夠大,孩子們有點拘謹;關注學生聲音不夠,對於學生演唱時的要求還不夠細緻,聲音位置、氣息的要求不多;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需要加強平時的積累和訓練。教學完《貝殼之歌》,深深覺得教學的深遠,決非一日之功,而是終身備課,“路漫漫其修遠兮”,加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