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

《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問題描述。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內容拘泥於課堂知識,拘泥於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複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於室內,拘於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於繁瑣重複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本課題在透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紮實又輕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規劃。

  (一)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1、課前作業。調查表明,大部分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

  2、課後作業。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佈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上我們要求少佈置或不佈置書面作業,而佈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後作業。

  (1)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這種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3)研究性作業。透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研究效果。

  透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首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極大進步,數學課堂效率明顯提高,透過“五到位”學習和實踐,轉變促進了我數學活動的視角,注重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其次,研究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新,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優等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後進生也有所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