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1
我們傳統的音樂教育認識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課程一直是把透過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為 音樂課教學 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
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並透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而表現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
透過學習後深深感覺到老師 與孩子一道學習、表演,讓課程更有樂趣和意義。 學生在課堂上一“動”起來,氣氛就活躍多了。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必然沉浸在一種遊戲般的歡快之中,他們在不知不覺地接受著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
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而會全心身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以獨特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當音樂成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以及語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輕鬆愉快了許多。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2
伴隨著新的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我們幼兒園從去年就越引進的這一新的課程——奧爾夫音樂課已近一個學期了,隨著這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我自己對奧爾夫音樂有了些新瞭解:
奧爾夫音樂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打擊樂,韻律,歌唱。歌表演等,從小開始培養幼兒>傾聽音樂,不但能很好的讓幼兒感知樂曲的節奏,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藝術氣質,增強藝術素養。主要目標是透過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歌詞內容;引導幼兒透過遊戲複習音符的時值;幼兒能在音樂遊戲中感知樂曲的節奏,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每次課上我按照奧爾夫音樂課程的要求,認真地講給孩子聽,和孩子們互動遊戲,以拍手打節奏的方式貫穿其中,以便幼兒能很好的掌握各種音符的時值,和孩子們遊戲講述>故事理解音樂時,整體效果表現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較亂,這個值得我去反思,沒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導致孩子們在做遊戲時表現的不是很守規則,我會吸取這次的經驗,爭取透過努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盡善盡美。
幼兒園還專程請奧樂夫音樂課題組專家的老師來我園做教學指導。我們幼兒園的小、中、大班各進行了奧爾夫教學開放活動,最後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示範課。之後我們全體聽課教師與老師做了非常深入的課後評析。老師對我們的教學活動給予了的肯定,同時也提出了希望與建議。我們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非常受鼓舞。我做為小班教學活動的執教老師,非常高興有這樣的一個與專家零距離學習互動、接受指導的的平臺。正因為有這樣一個過程,給了自已全面思考時間,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也才能獲得較快的提高與進步!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與進步,同時也很害怕清醒的認識自我,願我們能平整自己對人對事的心態,客觀地審視自己與他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認真做好每次的課前準備,對待每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課的中出現的問題;認真的對待每次公開課的機會,讓自己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領域中得到提高。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3
《小松鼠進行曲》這個活動是選自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材的一個音樂。第一次在親子班嘗試進行奧爾夫音樂教學,整體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中以小松鼠老師帶小朋友>秋遊為線索,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親子班的孩子年齡較小,詞彙量較貧乏,對於“秋遊”一詞的理解較為生疏,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多豐富孩子的詞彙量。這個活動的設計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是肢體律動,第二個是跟隨音樂在教室進行爬山、過獨木橋、鑽山洞的律動,最後就是讓孩子使用樂器進行集體演奏。
首先孩子們在進行肢體律動時,都能跟隨老師進行刷牙、洗臉、照鏡子、穿衣服的動作模仿,在模仿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因為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每一個肢體動作孩子們都使用固定拍進行。
第二個活動時,引導孩子們出去玩要經過一些什麼地方,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較淺,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集體學習爬山、過獨木橋、鑽山洞的動作。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而且很願意參與這類模仿的活動。有些孩子特別在過獨木橋時,模仿老師“身體搖搖晃晃”的動作時,活靈活現。
最後一個活動可以說是一個嘗試,對於親子班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讓孩子們使用樂器集體演奏。很多老師都說小班的孩子在使用樂器時很麻煩,因為孩子年齡小,自制力較弱。總結去年一年帶小班的經驗,其實孩子們是非常願意參與樂器演奏這個活動的`,只要老師提前將活動規則強調好,並在活動中給予提醒的話,活動還是很好操作的。於是我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孩子們認識好樂器,然後再強調使用樂器的規則,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瞪得圓溜溜的眼睛時,我已經明白孩子們對這個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第一次接觸樂器,孩子們免不了有些興奮,所以我儘量的滿足好孩子們的需求,首先讓他們隨意的拍、敲、搖,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再進行集體演奏。這個方法很奏效,孩子們有了嘗試樂器發聲的經驗,接下來我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讓樂器發出聲音,跟隨老師進行集體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別強調讓孩子們一定要看老師的指揮,老師手握拳頭就代表要讓小朋友和樂器“休息”。讓我很欣慰的是這些小傢伙操作樂器起來都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沒有出現教室裡一團糟的現象。
從這個活動中我總結出:0—3歲是孩子們行為習慣和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教什麼會什麼。孩子們雖然年紀小,只要在每個活動中強調好規則,進行任何一個活動都是很簡單的。>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工作中強調的學習常規的培養。在以後的活動中,我的教學工作也有了一個整體的方向,多讓孩子們動手,動手的同時又動了腦,而且又構建了孩子們的規則意識。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4
班裡的小寶貝接觸奧爾夫音樂也有兩個禮拜了,在這個兩個禮拜上他們對奧爾夫音樂課程可以說是興趣盎然。而我在教學實踐中,也是感觸良多。
在這兩個星期裡,我們教了兩個課程《圍個小圈圈》和《小企鵝》。在第一節課《圍個小圈圈》中,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達到教學目標。而在《小企鵝》中涉及到了兒歌的說白節奏,AB二段式的遊戲及二線譜遊戲,寶貝們就學得有點磕磕碰碰了。最先在說白節奏上,我採用了拍腿和拍膝蓋的形式,穩定住了幼兒的說白節奏,在這一點上,小寶貝們的接受能力還是不錯的。在接下來的AB二段式的遊戲上,寶貝們就容易出現易受老師B段的影響,出現了跟著老師唱,沒有穩住自己的節奏。在最後的二線譜遊戲上,我結合教具卡和毛線,寶貝們玩得也是盡興,但是還是會出現有點寶貝會站在兩條線的同一個點上,或是分不清第一線和第二線音混亂掉。而在這些時候就需要來引導幼兒改正,那麼怎麼來改正呢?我採用情景式的語言來與幼兒溝通和糾正,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而前期存在比較不足的地方是,寶貝們節奏感和創造性比較弱。而我也需要提高組織能力和需要更加沉穩機智,努力的做到讓孩子快樂的專心,要用寬廣的心去看待每一個孩子,要包容孩子。因為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又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性格和特點,所以,不可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表現,要用愛和寬容去看待孩子的發展,去面對孩子的表現。奧爾夫曾經說過的:“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才是最重要的。”
我現在還是處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起跑線上,但是我有信心能夠把它學得更好,做得更好,因為我身邊有一群非常優秀的前輩和同伴,前輩是我的領航人,她們創造了比較輕鬆、愉快的氛圍在教導我們。而我們這些初學者除了向優秀的教師取經和吸收經驗,還會在教學中,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共同進步!
奧中班奧爾夫音樂教學反思5
今天奧爾夫教研組又在我們幼兒園聚集在一起,各位老師學習的氣氛很正常,都能準時到達現場。今天同樣的是我們先看示範課。再是評課,然後吹直笛。
第一節《小金魚》,這節課,對於小一班的小朋友來說是比較簡單一節課,教師利用這節進行了角色扮演,根據音樂來變現出小金魚從池塘——小河——大海分別不同的力度,老師的教態很好。但是目標過於簡單,忽略孩子的歌唱部分。但是這節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老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做了大量的教具。
第二節課《我的朋友在哪裡》,由我們康樂怡的老師上,整節課孩子們都能集中注意力,老師的教態很好,但是整節課的過程過於平淡,不夠新穎。
第三節課《海浪》,老師的肢體語言很豐富,能大膽的引導小朋友用動作表現出海浪的動作,孩子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已經感受到了音樂的分段,老師分別利用三個動作來表示三段音樂,所以孩子們對音樂已經熟悉了,但是在樂器演奏方面教師還可以對孩子的要求再高點。
評課完後與平時不同的是,今天我們每個幼兒園都要進行直笛演奏,,各位老師聽到這句也激起了大家學習的興趣,一箇中午休息,學會了兩首曲子,老師的學習態度還是值得表揚的,陳老師還與我們一起討論了奧爾夫創新課程的研究,該怎樣去創新是我們下個學期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