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範文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範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1

  在中國如今還在世的科學家中,要說貢獻最大的恐怕就應該算是袁隆平了。雖然如果把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人放到人群中就立刻會被淹沒,但依然掩蓋不了他偉大的光華。

  還記得有一次和大姑夫談起他,大姑夫一臉不屑地說,他有什麼,我在九江的時候,我們那裡也有一個人在雜交稻,幾乎和袁隆平是同時搞的,只不過,他沒有袁隆平那麼幸運罷了。說實在的,當時實在是不以為然:其實,袁隆平只是一個代表,一個為了解決中國人的口糧問題而努力工作的群體的代表。

  試想,如果沒有他們這一批人的努力,目前的中國,還能夠到處徵地建工業園,造大樓嗎?那麼多的農民工還能離開家鄉去城市打工嗎?父親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寫道:剛剛解放時,故鄉的水稻畝產只有三四百斤,一畝地的產出也就只能養活兩個人了。而如今呢,去年還聽叔叔說,一畝地最少都有一千五六百斤的收成。想一想,如果爺爺活到現在,看到收穫時那金燦燦的稻穀,該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啊。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所以在上課之前,先介紹了一下雜交稻的相關知識。其實,我知道,這本應該讓孩子們課前去預習的,但上週末時並沒有計劃今天上新課的,可今天一來才發現,這麼多課,不上就要閒著了。只好讓孩子們課堂預習一下,開始上新課了。

  課文的內容的內容包括引子,尾聲,加上中間的四個部分確實很長,但歸納主要內容卻並不難。雖然預習就花了近一節課的時間,但在學生自讀環節,還是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自己去質疑,解惑,自己去給文章歸納段意,寫小標題。可能是因為準備的充分吧,今天課堂上舉手的孩子比平時要多,看來,平時上課舉手的人少並不是之前孩子們自己說的老師的問題太難了,而是因為他們的課前功夫沒有做到家。可是,孩子們,你們哪裡知道,如果每一堂課我都給你們這麼長的時間進行預習,那我們的課堂上除了講這幾篇課文,就沒時間做別的了,那些練習冊,試卷還怎麼做呢?預習真的很重要啊!

  加上預習的時間,整整花了三節課,課文的內容是上完了,卻並沒有像前面幾次課那樣進行全文的寫法指導,而是對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的理解進行了一些指點。

  如:不少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一句中,“斷言”一詞是什麼意思,在這裡起什麼作用?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不直接提出這個詞,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找找這一部分的關鍵詞,並說說為什麼作者要用這個詞,可能效果會更好些吧。畢竟,孩子們自己找出來的東西比起老師直接加給他們的印象會更深些。

  看來,以後課前的.準備還要更充分些才是呢。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2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是我問孩子們:“請大家讀一讀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然後告訴老師,你從哪裡看出袁隆平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

  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了一些我極為滿意的答案,他說:“我是聯絡課文的前面來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節,我們可以看到袁隆平是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下定決心要攻克這道世界難題的,到了第六小節,我們就看到了袁隆平在1970年,才剛剛發現一顆種子,中間經過了十年的時間,要想想對於一個人來說,你能有幾個十年呢?更何況在這十年當中,袁隆平可是一直在找尋適合栽培的種子啊,他一定吃盡了千辛萬苦!”

  另外一個孩子估計是受到了他的啟發,說道:“我也是聯絡課文的前面來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節,我們可以看到袁隆平以前一直是待在湖南安江農校做一名普通的教師,但是十年後,他卻是在海南的三亞發現了適合的種子,這兩個地方相隔的有多遠呀,這說明了袁隆平在這十年裡,說不定是跑遍了祖國的很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至寶,我打心眼裡敬佩他!”

  這兩個孩子的答案我特別欣賞,因為他們學會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了,他們真棒!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熟悉這位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袁隆平,知道他在科學事業上取得的傑出成績,在匯入新課時,我出示了許多與袁隆平有關的資料和他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獲得各種獎項的圖片,使學生對這位“水稻之父”有了一定的瞭解,為後續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所以,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透過略讀、默讀課文的方法,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了雜交水稻的重大意義和培育雜交水稻的百劫千難,併為課文的四個部分添加了小標題;然後,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從“百劫千難”入手,理出了“難度大”“時間長”“挫折多”這三大學習點,於第二課時再進行深入的學習。

  第二課時的學習除了引導學生透過讀書感悟主人公的科學精神外,還要滲透“寫人文章如何選材組材”的教育。課上,我用“為了寫清楚‘難度大’(‘時間長’‘挫折多”’,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寫?從中你體會到主人公身上的什麼優秀品質?”的話題匯入。

  讓學生從“偏偏要啃‘硬骨頭’”等關鍵句子來感受袁隆平知難而上、堅忍不拔、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等科學精神。不但使學生認識到這些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而且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以及作者對他的歌頌和崇敬之情。在“小練筆”的設計上有兩步考慮,課堂上,我主要的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正確選材——透過學生的口頭表述,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樣的材料(事例)才能更充分地表現中心;選材後,怎樣有條理有主次地表達出來,則留待學生家庭作業交上來後的再次評講中落實。

  透過教學,我覺得自己在引導學生多讀多悟上存在著較大的遺撼——課堂上的讀不夠、也較單調。我們知道,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本課中,科學精神的培養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學生的自讀自悟不容忽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