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1

  在本次師範技能大賽中,我們組選取的教學課程為植物的生殖。作為教師,我在引入的時候下了一番功夫,我特意透過網際網路找到了BBC的紀錄片《植物之歌》,眾所周知,BBC,即英國廣播公司的記錄片以製作精美,內容豐富,知識嚴謹而聞名,我認為如果以此作為情景引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利用影片剪輯軟體截取了一段展現植物頑強生命力的影片,在影片中,植物在幽暗昏惑,深不見底的地下溶洞中,仍然十分茂盛,由此提出問題,植物是如何獲得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引發對植物生殖方式的探索。實踐證明,同學們對紀錄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引入影片的方式,成功的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慾。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為了引入有性與無性生殖的概念,我又運用了類比的方法,透過細菌和真菌,人類的生殖方式引出問題,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怎樣的呢,這時,有的同學做出了猜想,植物的生殖方式會不會和動物一樣,透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進行有性生殖,我透過對花的結構的分析回答了同學的猜想。在分析了花的結構之後,同學們發現,花的雄蕊和雌蕊所產生的花粉和胚珠,正如人類的精子和卵細胞一般,可以結合成受精卵。這樣以來,有性生殖的概念就被很自然的引入了,這種透過同學們自己的探索得出問題結果,瞭解新概念的教學方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此外,我們還進行了雙語教學,對於書本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受精卵(zygote),有性、無性生殖(sexual/asexual reproduction)等,給出了英文單詞,雙語教學可以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幫助同學們在今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閱讀一些英文的科普文章,是我們在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的時候的一種嘗試。在最後,我們向同學們介紹了最新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作為對無性生殖的一種拓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運用,尤其是科學前沿的生物技術相結合,不僅可以開拓同學們的視野,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生物技術的魅力,從而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在這次教訓中我們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老師講的太多,給學生的空間不足,還有對教學時間的控制不好,時間稍長了一些,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發揮的空間,倡導自主學習,使教學內容精煉一些,控制好時間,避免超時。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2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我邁進了華東師範大學,參加“楚天中小學校長教師卓越工程”的培訓,在華東師範大學這六天的學習,透過聆聽華東師大趙小微教授、王建軍教授等的有關教育改革與發展等多個方面教育理論的講解,使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重新認識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要使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實踐、化理論為德性,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使自己看得更遠,做的更好。他們的前衛的教育思想激活了我的思維,我開始著手總結了自己的教育經驗,對個人今後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

  一、教育經驗回顧:

  在過去的十二年的從教工作中,我對待工作認真負責,能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各種教學刊物,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我不斷學習、大膽摸索,掌握了一些先進的課改理念和方法,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學個性。對於課堂管理工作,班級管理工作,能用一顆愛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能夠與孩子們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我會感到無比的幸福。由於潛心專研教學,所帶班級的教學效果好,屢受家長和學生的好評,在學校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在教學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多次參加省、縣級教學比武、課件展示比賽等,曾獲得國家級二等獎1次,省一等獎1次,省二等獎3次,縣級一等獎2次。撰寫的多篇文章在《新教育導刊》、《湖北教育》、《科教導刊》發表。曾被評為全州“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省骨幹教師、州小學語文優秀教師、縣優秀班主任等。

  二、個人發展問題反思:

  透過在華東師範大學六天的學習,我收穫很多:李政濤教授的講座,讓我受益非淺讓我明白小學教師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很大,我要學會更加寬容、學會賞識孩子們;王建軍教授告訴我們要建立評課的框架體系、要學會寫文摘、做文評;葉瀾教授讓我們在育他的時候育己,要從優秀走向卓越;陸有銓教授教會我課堂上不壓制學生,才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範國睿教授告訴我們一切以師生的互動發展為目標。他們的話語猶如一顆顆石子在我平靜的思維中激起層層漣漪,使我對自己今後的專業發展進行反思。

  個人目前存在的問題:由於自己的'知識面比較窄,理論知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研究還處在較低層次,急需進一步學習和提高。課堂教

  反思之一:如何建立評課的框架體系?(王建軍教授問:“你能不能聽完一節課後進行1小時的評課?”我的心裡震撼很大,因為我不能做到。因為我們在聽課時,沒有考查課堂的教學形態,只注意了某一點,沒有形成有個性的、完整的評價體系。)

  反思之二:如何寫文摘、做文評?(為什麼講座後會把知識還原給老師?為什麼寫出的文章總沒有理論支撐?王教授教的寫文摘、做文評給我指明瞭方向,要持之以恆、溫故而知心才有收效。)

  反思之三:如何從優秀到卓越,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葉瀾教授解釋了卓越就是卓然獨立、越而勝己,不斷超越自己,永遠不言滿足才能做到卓越。)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朝著輕鬆、快樂、高效、紮實的目標不斷努力奮鬥。

  三、個人發展目標:

  近期發展目標: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網路資源,充實拓寬學科知識,掌握現代資訊科技,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認真開展高校課堂的實踐與改革,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瞭解語文教學改革資訊,提高專業素質水平。

  長期發展目標:透過3~5年的教學實踐磨鍊,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

  四、個人發展措施:

  為了達到個人發展的目標,必須努力學習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教育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豐富自身的人文底蘊,積極投入教育科研中,教育探索規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作為教師除了熟練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之外,還要掌握一些必備的其他知識,除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1、加強自身師德修養。

  教師職業道德是為人師者的基本。面對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們的點滴言行都會給他們留下永恆的印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教師,我要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每節課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

  2、提高語文學科教學功底。

  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要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做好讀書筆記,使知識不斷積累,思想與時俱進,做一名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研究,銳意進取的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充分了解相關的課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我們光具備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的,我們必須透過多種渠道來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而且我認為還應該是一桶“純淨水”、“環保水”、“營養豐富的水”。將自己教育教學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留意多鑽研,勤思考,及時記載身邊的教育事件,教育故事和自己的思索感悟,撰寫成教育教學論文。反過來引領自己,提高自己理論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爭取每年至少有2篇文章力爭獲獎或者發表。

  3、追求高效率的課堂。

  深入鑽研教材,研究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案,講究教學方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對班級中層次不等的學生能夠透過一定途徑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在導師的引領下,鑽研教材,研究課程標準,進行說課、上課、評課活動,使自己說課、上課、評課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4、在不斷反思中成長。

  在導師的引領下,鑽研教材,研究課程標準,走進優秀教師課堂,走進培訓班同行們的課堂,網上觀看名師的課堂,虛心向大家學習,以達到博採眾長的目的,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每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並且認真寫好教學反思(每學期至少2篇),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5、進行小課題研究。

  結合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小課題研究,如:在班級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6、必要的心理學知識。

  我與學生的年齡差距雖不是很大,但畢竟不同,學生成長的環境各異,他們有自己的年齡心理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導致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我們只有較好的掌握他們這一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的有助於我們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應該讀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我認為我們湖每年組織的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中所用的教材《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教材就很好。屬個人建議)

  總之,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用平和的心態,持之以恆,努力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逐漸完成從一個合格型教師向特長型教師的轉變,踏踏實實的去實現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提高。

  學校整體發展了,每個教師才能在這個新的平臺上更好的發展,學校的發展也離不開我們每個教師的自身發展,站在高臺上的每一個人最終都會高出站在地面上的高個子。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3

  聽課、說課、上課,這是每個老師都要具備的。聽課也叫做“看課”,以前,我認為聽課就是作好聽課記錄,把上課教師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記下來,就這麼簡單,而對於聽課之後的評課,只是在聽完之後,再絞盡腦汁地想,看看可以說些什麼。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聽課是要我們藉助眼、耳、手等多種感官的,而且還要運用記錄本、調查表、錄音錄影裝置等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情境中獲取相關資訊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是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聽課不止要看、聽、記,還要思、問、談,以前的我,在聽課時最重要的是少了思考,所以在評課時,就感覺一片空白了。在以後聽課時,我要做到聽課的基本要求。

  聽課前,我要明確本次聽課的目的,否則,就得不到有效的、真實的聽課資訊,然後鑽研教材,如果自己事先不瞭解教材,就匆匆忙忙地拿著聽課筆記去聽課,那也是沒有效果的,自己事先了解了教材,心中有數了,就能夠抓住教學的重點,能夠在聽課時有所思考。再者,聽課時,我要抱著向上課的老師學習的態度去聽課。

  聽課時,我要勤于思考,勤做筆記,以前,我只會記下大略的教學環節,教師和學生的語言記得少之甚少,以後,做到評略結合,突出重點,文字精煉,把教師的重點提問和學生的典型發言,師生的活動情況,教學中的精彩創新與失誤之處都記下來。但記錄次之,以聽、看為主,我要把主要精力、注意力都放在聽課、觀察師生活動和思考問題上,這位老師是怎樣開始教學的,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教材?換一種方式,換一個角度行不行?這個環節成功了是什麼原因?失敗了是什麼原因?並預測對學生所產生的相關影響。假如自己來上這節課,會怎樣上?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老師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發我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的慾望?三維目標是怎樣自然地融入教學環節之中的?這節課是否反映了授課教師正常的教學水平?

  聽課後,我要做好整理自己的筆記,積極參與評課,實事求是評課,要耐心、虛心聽取並記錄授課者的自述與自評,記錄其他聽課教師的評價,並進行認真地思考,以便於調整自己的思路,糾正自己可能存在的認識錯誤,並注意在聽別人的發言中學會借鑑經驗,提高自己。我要儘可能地以學習者的態度,以商討的語氣,以激勵幫助為目的,做到交換意見的“三大要素”――客觀、辯證、鼓勵。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而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4

  透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教學反思的重要性,而且針對教師迚行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迚行了照鏡子,發現自己需要改迚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反思點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就這方面今後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反應從而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幵予以改正。另外,對於反思的重要性是在於“思”,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不應該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流於形式。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迚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就是研究如何教,如何學,幵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師生互動情況以及如何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經驗過程寫下來。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幵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迚、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迚行回顧、梳理,幵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亊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只有不斷地迚行教學反思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在來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5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課後反思”不失為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下面談談個人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後教學反思》之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透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在進行課後教學反思時應該從教育觀念、教學任務、教學能力以及學生學習行為這四方面開展,進行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一、教師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教師要反思這節課我想教什麼?我教了什麼?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較好的突破,同時還有什麼收穫?

  三、教師要對自己的能與不能有理智的認識。這節課是否運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解決了“學會”問題?是否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了“樂學”問題?是否把握住思維展開點,解決了“會學”問題?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長點,解決了“精學”的問題?

  四、課堂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

  因此,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視了主體?學生是否樂意地參與學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是否也得到了昇華?課後徵求學生意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反思尤為重要。其次,透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要做好課後教學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二是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應該具備自我監控、教學監控、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言語溝通、評價及教學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師要寫教學反思。課後可以從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總之,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透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心得與反思-軍訓心得體會6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進行回顧反省,思考其得失,以便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改革與完善,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顯然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這個公式充分說明了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發展的作用。

  教學反思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由於教學是一個動態系統,課前備課處於教學預設階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需要教師靈活應對從而有效教學。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每堂課都是“新”的,教師應透過不斷的審察和反思,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動態資源,發現問題,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預設,讓一次次的“意外”成為擦亮課堂的神奇火種,使課堂教學中的“靈感”對今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產生啟迪,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

  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師積累經驗。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途徑。透過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教學策略,最佳化課堂教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透過反思學生的學練情況,對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作好記錄,以便在適當的時機進行總結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當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過程設計等花費大量的心思,並上完一堂經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後,應及時反思課堂教學,對課堂效果做出正確的反饋和客觀的分析,善於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亮點,積累成功經驗。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精彩的片段或獨具匠心之處,課後若能及時記錄下這些課堂的閃光點,並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總結,不僅能夠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而且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撰寫教研論文提供不可缺少的資料。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再好的課堂教學也難免存在不足。因此,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探究和剖析其原因,對今後教學的成功顯得十分必要。對於不理想的課堂,教師在課後應認真反思查詢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必要時還可以和其他老師交流,這有助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矯正偏差,並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糾正,達到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效果。

  教學上的疑難問題,有些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有些則是透過課堂提問、課後練習等形式反饋出來的。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問題,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有的問題甚至可以引向縱深,有利於教學相長。此外,學生的提問還可以使教師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畢竟學生提出的疑問往往是教師沒有講清楚或被忽略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