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花香課後反思

鳥語花香課後反思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鳥語花香課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用我近20年的教學經驗精心地準備了幾個周後,終於錄好了《鳥語花香》。短暫地輕鬆之後,我又反覆地觀看錄相,長時間地沉浸其中,反覆咀嚼,一點點尋找自己“精彩的”和“糟糕的”環節。

  精彩一:

  我最得意的是把花鳥畫來自於生活的理念傳達給了學生。因為在講課之前,我詳細瞭解了學生對於國畫的掌握情況,發現國畫在學生心目中只是臨摹,臨老師的臨書上的,國畫只存在於書本中,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而我的作畫思想是“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展示一幅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觀察哪裡可以用點來畫,這樣等於對物寫生;之後又把齊白石大師的荷花圖與生活中荷花的照片進行對比,讓學生髮現“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絕不是對生活的照搬,要高於生活。”;在課的最後,我又把這個理念延伸,把花鳥畫在衣服上、陶瓷上、包上、掛曆上,甚至美甲上的應用圖片展示給學生看,並追問學生: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花鳥畫應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使學生明白“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最終要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精彩二:

  當我點選課件出現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吳冠中大師的《春如線》後,沒有想到學生們譁然一片,他們竟然不屑,認為這不是成品的作品,只是隨意的關於點線的小練筆。說實話,當時,我的確有些慌,因為這完全出於我的意料之外,好在對於吳冠中我多少還是有些瞭解,我說:“吳冠中曾留學國外,他的畫引入了外國人的思想,中西合璧造就了他的畫與眾不同。儘管這幅《春如線》沒有具體的形象,只有點和線,卻能激發我們的想象,請大家再投入地看一看,你從中看到了什麼?”幾句話介紹了吳冠中作品的風格,也把學生帶入了想象中,打破了學生心目中固有的國畫概念,使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花鳥畫也需要想象力,創作起來也可以這樣隨意輕鬆啊!直到交流展示作品的環節,當一位學生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說到:“這節課讓我成了吳冠中大師的粉絲……”我是那樣欣喜若狂。我也從下課後學生們紛紛要回自己的`作品,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的舉動中,看到了學生們不但喜歡上了吳冠中,更喜歡上了花鳥畫。

  精彩三:

  我利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激趣匯入本課,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在一幅幅動起來的花鳥畫中,引導學生說出它美在哪兒?一切是那樣事半功倍:有學生說青蛙和葉子用墨來畫很神奇,明明是黑色的,卻讓人感覺它是深綠色,品味出了中國畫用墨的神韻;有學生說它不象現在的動畫片那樣色彩強烈,卻有著詩一樣的畫面……真是不能小瞧學生的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

  糟糕一: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由於沒有把花鳥畫與平日裡的水彩筆畫進行對比,所以學生在創作時,有一個學生竟然似在生宣紙畫水彩筆畫:在給自己的花鳥畫作品勻勻地塗一個底色,他不瞭解花鳥畫“留白”的藝術;還有兩個學生在生宣紙上反覆塗描,結果作品撕了。雖然在評價環節中有學生點出來,並給了他們適當的建議,但仍彌補了我設計中的不足。

  糟糕二:

  在教學設計中,我忽視了小組合作的力量,我想如果把每位學生創作一小幅作品改換成一個組創作一張四尺作品,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在我尋問了幾位同行的意見後,他們都認為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更震撼,更大氣!

  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反思仍在進行中,希望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腳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