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學反思

日本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本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教學反思1

  史料教學促進精品課程發展

  眾所周知,常規教學模式下的歷史教學,在歷史知識的整體性和趣味性上會出現缺失。精品課程模式呈現的歷史教學,不僅要涵蓋常規教學模式下歷史教學的基本要素,還要兼顧常規教學模式中缺失的整體性和趣味性,並且在提高教育物件分析材料的能力上有所突破。坦洲實驗中學選送的何劍強老師的《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就較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該課打破依託教材展開內容的常規教學模式,嘗試在教育物件的主體性上體現現代教育理念,依託新材料和新情境,透過學生的主動思考突破教材中必須掌握的重難點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理解歷史概念的能力,是充分運用史料,展現課堂精華的精品課程。

  但是,這節課有二處還值得提高。

  一,過分倚重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對教材的關注度有待提高。比如,在引導學生思考歐盟成立後,各成員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進而回答歐盟建立的意義時,教師給予思考的時間過於短暫,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這個問題是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出現的一個共性問題。如何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實現對教材、對學生、對課件資源關注的有機結合,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在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角色體現不力。本堂課設計的學生討論出現在拓展提高中。一是學生討論的熱烈程度不夠,二是討論內容沒有得到教師的及時關注。如何設定、駕馭好課堂討論是今後精品課程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瑕不掩瑜,這節課的亮點還是突出的。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再接再厲,認真規避多媒體教學給課堂有效性帶來的缺失,達到史料教學促進精品課程發展的進一步提升。

日本教學反思2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歷史也好,現實也好,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和比較熟悉的國家。因此僅從學習積極性的角度來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比較投入和感興趣的。但,如何把感性的感興趣轉化為理性的認識瞭解日本,就需要老師的指引。

  反思之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瞭解。

  關於日本的教學,課堂上,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剛剛將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學完,便有同學能夠將老師剛才講的完整的複述。在這項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掌握較好。本來並不是很簡單的知識,為什麼卻能夠被學生很快掌握,原因恐怕就是採用了比較形象,生動的課件,將抽象的知識給予了學生 形象的認識。這就提醒我,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而興趣的產生來自知識內容和教師教學的直觀、形象、生動以及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本身的實用性(即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多種感官並用,是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法寶和最有效的課堂互動形式。我們在備課時要記住這一點,做課件時要記住這一點,上課和輔導時千萬別忘了這一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神聖魅力也都是因為努力關注到了這一點。

  反思之二:如何將正確的人文觀念教給學生

  提到日本,不少同學是恨的咬牙切齒。也因此,在講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時,很多同學甚至鼓掌歡呼。

  當然,同學們的感情可以理解,但並不能贊同或者支援。學習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學習,瞭解,借鑑 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的發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戰爭也好,還是現代的中日衝突,真正破壞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為我們痛恨日本軍國主義視生命如蟲蟻,那我們更不能象他們一樣。這一點必須給學生指出。

  反思之三:地圖的應用。

  地圖被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對地圖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斷一個學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標。而學習地理更離不開對地圖的運用和分析。

  地理教學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 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地理新課本也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這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很多地圖很少文字的新課本,如何能讓學生既培養了能力,又掌握相關的知識?

  地圖的應用非常重要,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圖。

  在日本的教學中,多次用到地圖,可以說,教學的每一步都有地圖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夠的地方。比如,一開始講日本的位置,一副緩慢縮放的世界地圖慢慢出現在大家面前,學生一看這副地圖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很簡單就解決了日本地理位置這一個教學內容。

  再比如講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運動圖”就立刻讓同學們對這一問題得出了正確結論。老師只需要稍加點撥,配上動畫,就立刻解決了這一課的重點和難點。

  當然,也有地圖運用不好的地方。講日本海岸線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圖就要讓同學們歸納出“日本海岸線曲折”這一特點的確有些難度。其實,這一特點完全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在課本上沿日本輪廓勾畫,他們一定會認為很難畫。這時候老師再問,為什麼很難畫,因為線段彎曲,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線曲折”這一特點。

  另外,在學生參與地圖的運用方面也做的不夠。其實很多內容,都可以請學生在老師的地圖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學來指示地圖,那其他同學的關注度,參與度都會高出很多。

日本教學反思3

  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調動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協調者,這種說法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口頭禪。但是如何把理念的東西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行為,還需要理論與實踐相接軌的岔道,這個岔道就是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行為,不斷地調整教案的過程,尤其是不斷地和學生心靈相互碰撞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教案的過程,因為預設的教案遇到鮮活的個體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班級授課制是機器大生產時代的產物,現在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教育資源異常短缺,這個大班額的班級可能在中國還要長久保持一段時間。

  教案主體與基調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雖然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個體差異,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千差萬別,即使你考慮得再充分,也不能保證在課堂上不會出現“另類”的需求。

  這個問題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大瓶頸,有時很難解決。我在實際教學中試圖這樣克服這個矛盾:用你的目光儘量“照耀”可能有“另類”需求的同學,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多觀察他們的反應,多關注他們的表現。

日本教學反思4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如何理性的認識瞭解日本,就需要老師的指引。以下是關於《日本》一節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課堂上,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剛剛將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學完,便有同學能夠將老師剛才講的完整的複述。

  在這項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掌握較好。本來並不是很簡單的知識,為什麼卻能夠被學生很快掌握。這就提醒我,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而興趣的產生來自知識內容和教師教學的直觀、形象、生動以及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本身的實用性。多種感官並用,是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法寶和最有效的課堂互動形式。

  二、提到日本,不少同學是恨的咬牙切齒。

  也因此,在講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時,很多同學甚至鼓掌歡呼。當然,同學們的感情可以理解,但並不能贊同或者支援。學習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學習,瞭解,借鑑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的發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戰爭也好,還是現代的中日衝突,真正破壞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為我們痛恨日本軍國主義視生命如蟲蟻,那我們更不能象他們一樣。

  三、地圖的應用。

  地圖被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對地圖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斷一個學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標。而學習地理更離不開對地圖的運用和分析。

  地圖的應用非常重要,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圖。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只有圖幅較小的掛圖,所以在圖的應用上我們更多的使用課本上的插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的效果自然有所折扣。

日本教學反思5

  這幾天,因為做著每一課時的“導學單”,課堂教學的任務較之以前變得更加明確。學生課前已經做了一定的預習工作,對教學任務心中已經有數了。

  從側重於我個人的教學構思,側重於我個人課堂的表現,轉向了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於是這幾天的教後反思似乎已經程式化了。

  是呀,如果學生能夠自己學,還要老師教什麼;如果老師教了學生學不好,還要老師教什麼。

  《7、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第一課時的任務如下:1、瞭解聶榮臻;2、讀通課文;3、學習字詞;4、瞭解故事的過程,概括主要內容;5、初步體會人物形象。

  值得高興的是,在我的努力下,同學們當中終於有人能夠直接地講出聶榮臻元帥的生平經歷。盧婷同學課前一定做足了功課,找到了關於聶榮臻的資料,並且花了時間背熟了。因此,課上她能面對全班同學胸有成竹地介紹。我對大家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要你們照著資料來讀。盧婷這樣的做法很好,以後她一定還會記得聶榮臻元帥的豐功偉績。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我個人認為,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在第四個環節。

  在瞭解故事的過程時,我向學生介紹了故事的組成部分:起因、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按照課前的預想,引導他們把同一單元的三篇課文比較著讀。回顧前兩篇課文,學生說出《盧溝橋烽火》和《半截蠟燭》這兩篇課文的故事發展過程。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說一說《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一故事的起因、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三篇課文互相對照,學生們深入地瞭解了故事的組成部分。

  之後,我再讓學生把這幾個部分內容組合起來,概括成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們紛紛舉手,我說,來看看誰說得既完整又比較簡潔。在一遍又一遍地交流中,連後進生們也能夠輕鬆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課堂上,就應該捨得讓學生花時間“練”,讓更多的學生“練”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學”。

日本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

  櫻花之國——日本(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記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讀圖說出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3、瞭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以及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圖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教學難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引導歸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日本地震並引發海嘯匯入。

  二、瞭解日本。

  問:

  1、你對日本瞭解多少?

  2、為什麼日本的文字、建築風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們中國的文化痕跡呢?

  3、為什麼日本的和服像中國古代的服裝?

  學生回答(可討論合作)

  教師歸納: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技術的國家。從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近現代廣泛受西方歐美文體和技術的影響,日本東西方相容的文化對其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學習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

  問:日本瀕臨的海洋有哪些?

  2、看地圖冊P.18日本在亞洲的位置圖

  問:日本屬於哪一大洲?在該洲的什麼部位?屬於亞洲的哪一區?

  3、看地圖冊P.4世界地圖,觀察日本的緯度範圍,判斷日本大部分在什麼溫度帶?

  四、學習日本的地形特徵。

  1、看教材P.28圖7.50日本地圖

  討論:日本的領土組成有何特點?領土主體部分在哪兒?(在圖上標出所找的四在島嶼,記住它們的名稱。)

  2、觀察日本的海岸線有什麼特點?這對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討論,教師引導)

  3、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在圖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問:這些城市主要分佈在哪裡?為什麼?(引導問:陸地基本地形有哪幾種?日本地形有哪些?)

  五、瞭解日本的氣候特徵。

  看教材P.16亞歐大陸氣候型別圖

  問:日本有哪些氣候型別?

  六、小結

  【板書】

  東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與亞歐大陸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 亞洲東部

  北溫帶

  38萬平方千米

  島國 ——四大島為主體

  東京 日本

  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地形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日語

  以山地地形為主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海洋性

  溫帶季風氣候

日本教學反思7

  優點:透過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透過課堂學習瞭解歷史知識,深化歷史認識,發展思維能力。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創設了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過程性和生成性。

  缺點:由於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學,教學時間顯得過於緊張。我認為如果結合現實中的日本,會使學生對過去的日本更有興趣,同時也會使課堂的教學更加精彩。

日本教學反思8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思考: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歸納出有“照料圖”、“送別圖”、“謝恩圖”,這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悟。在此基礎上就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圖畫出來,給課文配上插圖,這是引導學生去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感悟。畫出圖後再作交流:你為什麼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麼意思?這是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對課文語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轉化為圖畫形象的過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透過大家的補充討論,如對人物動作神情的處理,對“梨”等小道具的處理,從細節處挖掘體會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交流感悟的過程中,也讓更多的同學體味到別人的感悟過程,以得到更多的啟發。

  如何將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豐滿?這篇課文是個很好的例子。透過聶將軍的語言、動作,就能表現出他的形象。文中寫了他三次語言,第一次是對戰士說的,他就像個循循善誘的長者;第二次是對孤女說的,此時他就是個慈愛的父親;第三次是對日軍官兵說的,他又是一個義正言辭的中國將領。人物的話語,也成了這篇文章的一條線。

日本教學反思9

  初三複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專題複習,透過專題複習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橫、縱聯絡的掌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次彙報課中,選擇進行專題複習。20xx年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40週年,而且中日關係的變化也是中考中的重要內容,因此本節課對《日本的發展與中日關係》進行專題複習。

  首先在匯入環節中,透過明確20xx年對於中日兩國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而且兩國有著一衣帶水的關係,兩國關係的變化對兩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以此讓學生明確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以及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透過一名學生介紹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和考點,使學生能夠認清本專題所涉及到的考點內容。

  在知識點歸納的環節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抽取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歸納和整理。作為教師在這一環節更應該做一個配角,只對部分內容作相應的補充和強調。突出材料分析題和綜合探究題對知識點的橫向聯絡的考察。反饋練習的環節中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做題時出現的問題,並予以糾正,對能夠給予講解到位、調理清晰的學生予以肯定,激勵學生繼續努力。能夠把中日之間的熱點問題與歷史知識相聯絡,但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釣魚島問題、篡改教科書、美化侵略罪行等等)瞭解的並不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時事熱點問題的關注,“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用歷史知識來解決、分析實際問題。

  轉眼間擔任初三歷史教學任務的時間已所剩無幾,我知道這個任務是鍛鍊自己最好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同教研組的各位老師對我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指導,同學年的教師總是鼓勵我,增強了我的自信心。在此,對給予我幫助的各位老師和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中考馬上就要來臨了,我一定會與我的學生們全力以赴,共同迎接它的到來。

日本教學反思10

  日本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歷史上日本曾經做過對不起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這節課除了要完成教學目標以外,還要滲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本的國花——櫻花、國家象徵——富士山、傳統服裝——和服。使學生對日本初步感知。

  2、透過對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確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火山的國家,此處介紹日本先進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學生說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給予幫助,展開搜救。要讓學生知道歷史已經過去,中日兩國人民應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並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在野外,家庭,商場,劇場等場景對學生進行防震訓練。讓學生選擇如果地震來了該怎麼做,如果選錯了就會有石塊掉下來,畫面生動有趣,學生興趣盎然。

  3、依託教材中對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方式,這種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髮展經濟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們都知道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1941年又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戰敗投降。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深惡痛絕,但寬容和博大是我們中華民族千載不變的優良傳統。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但也不能永遠活在歷史中,要想使我國經濟發展趕上發達國家步伐,就要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向其學習先進經驗,共同合作,共同發展。

  5、日本既是經濟強國,又是資源小國。它掠奪世界海洋資源、把汙染企業建在發展中國家,進口我國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們深思。要讓學生知道保護本國資源的同時,也要保護全球環境,從而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日本教學反思11

  1、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地位平等,在民主的氛圍中輕鬆地與學生交流、探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擴散,並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2、我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以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夠提高師生資訊交流的效率,增強學生參與交流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專注於知識的講述,容易忽視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實踐的機會、時間。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一些技巧和注意的事項,使學生初步懂得掌握一件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初步分析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尚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對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還不瞭解,對一歷史事件往往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研究。另外,由於學生課外知識較少,對於資料收集等有時較難開展,不過經過嘗試,將會不斷完善和改進。只要我們教師心繫學生,就一定能把學生教好,學生也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日本教學反思12

  從以上整個設計過程可以看出,我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和定位就是創設一個新的學學習情境,給學生以充分發揮的空間,並不斷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鍛鍊能力。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自始至終只是起了指導和幫助的作用,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參謀不代謀,指導但不指令,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日本教學反思13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的情節是比較簡單的,但要想讓學生理解聶將軍的“活菩薩”和“中日友誼的使者”的形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就在思考:怎麼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走近、走進呢?又如何走近走進呢?最後明白了,既然是讓學生走近、走進,為什麼不尊重他們的選擇呢?在簡單回顧昨天的學習情況,要求學生用一句話告訴我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後,我問:“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用相機拍下故事中的那些鏡頭?為什麼?”

  學生快速遊覽課文,尋找自己要“拍”的鏡頭,並思考理由。

  定格最多的鏡頭就是第三自然段最後的一句話:“幾天以後,美穗子一點兒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著將軍的馬褲,跟著將軍跑前跑後,可親熱啦!”(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比較喜歡這個鏡頭)在指名讀、比賽讀、集體讀之後,孩子們真正地讀出了那股“親熱勁”。

  而使我想不到的是接下來,顧穎竟然設計了一個高難度的對演員要求很高的鏡頭。第四自然段:“然而,激烈的戰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為了能保證兩個孩子的安全,聶將軍決定把她們送回石家莊的日軍指揮部去,讓日方把孩子轉送回國,交給她們的親友。”她在讀完後說:“我彷彿看到了聶將軍為難的神情。”許多同學還沉浸在剛才的“親熱”中,鏡頭一下子就轉了過來:“聶將軍為什麼要把她們送走?”答案很多:聶將軍太忙了、她們應該回到自己祖國、她們有可能被戰爭奇奪去生命、跟著八路軍說不定她們就有被日本人殺害的可能、她們在日本的親友也非常牽掛她們……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又跌了下來。

  我讓他們把這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時,他們自然地突出了“然而”。

  看著他們的那份投入,我實在不願意就此罷休:“同學們,你們在讀這前後兩句話時,面對著這兩個對比強烈的鏡頭,心中又想些什麼呢?也許就是一兩句,用筆把它寫在這‘然而’的地方吧!”

  精彩由此而生:

  “一份剛剛得到的甜美的幸福,卻又要悄悄地離去了。我們不要戰爭!”

  “美穗子,你是不幸的,戰爭奪去了你的親人;而你又是幸福的,因為你遇到了聶將軍。”

  “戰爭年代的幸福只能是一時的,戰爭破壞了我們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要戰爭。”

  “我知道幸福不是永恆的,但是戰爭年代的幸福更短暫。”

  戰爭,你是惡魔的化身。”

  …… ……

  當我聽著這一切時,我明白了,讓孩子們自己走是多麼正確的一個選擇!

日本教學反思14

  本節課上完後,根據對學生的瞭解,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該值得注意:

  1. 在講“幕府統治下的日本”這節,應該講清楚:由於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日本國內 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推翻幕府的統治。應該儘量將知識點將詳細。

  2. 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速,不要過快,有些學生反映我講話速度過快,這個在以後的 教學中值得注意。同時要提高自己的語言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針對某個問題,儘量多叫不同層次的學生起來回答,從而瞭解學生 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4.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課堂上老師講的時間過多,給學生的時間較少,沒有體現出課堂教 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做好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角色。

日本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抗日戰爭中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聶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小姑娘,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事蹟十分感人。教學時我緊扣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引導學生與前文聶將軍對兩個日本孤女的無微不至的關心,以及信中“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聯絡起來閱讀。學生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抓住了“雖然……但……一定要……決不能……”等詞語透過反覆誦讀聶將軍的話,從語意、語氣、語感中領悟到聶將軍的寬廣胸襟。課文第三自然段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抓住了聶將軍音容舉止的詞語,如“先抱起……馬上讓……然後,又……”、“拉倒懷裡……一口一口……喂……”等,勾勒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孤女的畫面,感悟到聶將軍的慈善心腸。第五自然段是聶將軍的親筆信,信中說“中國人民決不以……我八路軍本著……必當……”學生從“決不以”“本著”“必當”等詞語中體會到聶將軍對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誠,本著國際主義精神為民族生存和人類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的決心。讀了這些句子,學生就能概括出聶將軍的菩薩心腸,聶將軍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材篇幅有限,但我們教師有責任去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對一些背景資料作適當的補充,只要教師心中有目標,一切的資源都可以為課堂教學服務,使我們的教學效益最大化。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對教材的背景資料進行了適度的補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一些挖掘。在課的開始,我就向學生介紹了故事的背景:女孩的父母是被本國軍隊的炮火給炸死的,喪心病狂的日軍不顧一切連日本僑民的房子都不放過,從中去體會聶將軍的可貴品質。在課的結束前,我又介紹了40年後美穗子來到中國,在人民大會堂深情地叫聶將軍“父親”的資料,讓人為之感動。後來,美穗子一直積極從事推動中日友誼的工作,聶將軍“國際主義、至仁至義”的友誼種子40年後終於開出了中日兩國人民有好的絢爛花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