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建立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

  為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為“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為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為集體和個人增光,把侷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為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透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定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薰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匯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複的現象未加以調控。

  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

  因為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彙報中,有小組內容重複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為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2

  每週一上午的第二個活動是我們班的撕紙特色活動,在這一個特色活動中,我們會安排一個有關撕紙的手工活動,這周的撕紙特色活動是學習對稱撕紙“愛心”。在活動之前,單老師已經為孩子們準備好了撕紙的材料,對稱摺疊好的粉紅色紙,紙上還畫好了半個愛心輪廓。

  當我看到這些準備好的材料時,還對她說:“我們老師是不是做的太多了,他們就撕一下而已,應該會的。”單老師說:“顧老師,你不要太高估他們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是很弱的。”我也就贊同了單老師的看法,於是開始教授孩子們什麼對稱、如何撕愛心的過程了。

  等到孩子們拿到撕紙材料開始自己獨立撕紙時,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孩子把愛心差點分成了兩半、有的孩子拿著紙不動嘴裡一直唸叨“我不會撕”、有的孩子只顧著撕紙沒有照著愛心輪廓來撕、有的孩子叫會撕的小朋友幫他撕……當然也有成功的孩子,但是寥寥無幾。為什麼我認為的一個極其簡單的對稱撕紙,在我們班實施的時候會發現這麼多的問題呢?活動結束後我開始反思。

  一、動手操作的機會太少

  雖然從上學期開始,我們班每週的撕紙活動都會開展,但是僅僅一週一次的撕紙活動完全不能達到孩子撕紙練習的效果。再加上孩子平時的動手機會也是少之又少,特別是在家裡,家長一來擔心孩子的危險,不讓孩子接觸剪刀這類美工工具,二來怕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塌糊塗,不讓孩子玩撕紙、手工等會製造出他們認為是一些垃圾的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不到相應的練習,以至於孩子們在撕紙的時候會出現小手不靈活未能完成撕紙作品的現象。

  二、幼兒手指肌肉發育不成熟

  孩子的身體各部分的發育都有一定的時間段,可能小班孩子的手部肌肉發育還沒有很好的發育,特別是需要手指活動的這一精細動作,小班孩子還是有困難的。針對這個手指肌肉不發達的現象,我們老師可以多創設一些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手部精細動作的遊戲活動,比如:扣紐扣、串珠子、塗色等。這樣孩子在這些遊戲活動中就能更好地發展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

  三、個別幼兒膽子太小不敢嘗試

  我班孩子的個別差異較大,動手能力差異也就很明顯。這些膽小的孩子,他們之所以不敢動手撕紙,一是可能是因為怕撕壞作品所以遲遲不敢動手撕紙;二是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從哪個地方開始下手,如果老師給他撕開一個口子,估計他就會開始獨立進行撕紙了;三是可能在老師教授的時候沒有聽,他不知道做些什麼。

  針對這些現象,在今後的撕紙活動中我們老師要特別鼓勵這些膽小的孩子大膽撕紙,告訴他們撕壞了沒有關係,只要是自己撕出的作品都是非常棒的。還有教師要在幼兒操作之前,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夠看得到自己的示範,而且要用各種形式吸引孩子來看示範活動。

  四、整班操作導致教師指導不及時

  撕紙活動適合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因為區域活動人少,便於老師指導。而我們整班進行撕紙活動,孩子們同時進行,當老師在指導其中一組孩子的時候,可能就有其他組的小朋友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已經把操作材料給破壞了。這樣等到老師來指導的時候已經沒有材料再讓孩子重新進行撕紙活動了。

  針對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指導這一問題,我們暫時只能多為孩子準備一些操作材料,萬一孩子在操作失誤的情況下能夠有再次撕紙操作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3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群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瞭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於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小學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著變化著。看著眼裡,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為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裡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緻,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

  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瞭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製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後,我也著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後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儘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彙報活動和本學期的“3.8”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儘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

  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儘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裡。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4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用心好處。但在幼兒園中什麼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麼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必須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遊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

  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鬱、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潛力。

  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透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用心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構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超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應對全體兒童花超多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

  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就應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能夠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

  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主角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構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5

  空氣是遊戲的好夥伴。它會輕輕托起一切,它會癢絲絲地親親臉龐,它會住在氣球裡、皮球裡、空盒子裡……在它的懷抱裡,風車、風箏、肥皂泡盡情嬉戲;和它在一起,風鈴叮噹叮噹,悄聲細語;一眼看見它,“大嘴怪”大口大口吞噬,鼓得肚皮圓圓……

  空氣是如此有趣、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其他的事物呢?在這個主題的學習過程中,或許不僅有幼兒的成長,也有教師可以獲得的啟迪。可以由此而瞭解如何選取適合幼兒的,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自主生成更適合的活動設計。

  我們的班級工作是以家長工作作為基礎的,我們覺得家長的理解、支援、配合是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除了與家長交流教養經驗以外,更重要的是宣傳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週的主題活動都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如在這一週中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給氣球充氣,直接瞭解充氣的步驟、方法、注意要點,並在幼兒園有關活動時帶上氣球。家長和孩子共同裝飾兩個氣球,使孩子每天觀察氣球的變化,如氣球變瘦了嗎,為什麼。

  這樣的活動是家園合作下才能夠得以更好的開展,此項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了樂趣。增長了知識。萌發了對空氣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對我們來說,愛孩子不是說在嘴上,要掛在心裡,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就是尊重孩子,愛孩子就是責任,因為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才會做的更好。

  在每個主題的課堂時間與課的生成中,我們還要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

  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們的心,贏得家長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有心在生活中隨處撲捉到一些與課題相關連的生成內容,那麼在我們身邊的孩子一定能夠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受到啟發,不斷的受到激發,相信我們這些愛孩子的人能夠染讓他們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明天我們將創造更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6

  我所講的是學前班探究式活動課程中的語言交流學科中的一課——《沒有大人的世界》。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述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興呢?由此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同老師一起來聽聽這個小故事。在導課部分能夠充分調動了小朋友們的極積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們說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裡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裡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透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在這裡對小朋友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進行煅煉。只是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的、全面的使幼兒的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如果在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更好的得到培養。

  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裡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時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瞭解大人在對自已的重要性。

  最後,在活動延伸的部分我處理的有些過於簡單,如果將這一部分單獨設立一個課時,讓小朋友們充分發揮自已的想象力對《沒有大人的世界》進行故事延伸,這將是對幼兒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又一提高。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7

  新學期第七週了,孩子們的生活行為習慣還算過得去,但有一件事處理起來總是讓我有點頭疼,那就是午睡。

  每天飯後在組織孩子午睡時,我班總有那麼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著自己的小手,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竊竊私語。每次我都“命令”孩子們趕快睡覺,孩子們有的調皮地扮鬼臉,有的嘻嘻咯咯地笑,好長時間也不能安靜下來,真是讓我頭疼。

  週二午休時間又到了,小朋友們又和往常一樣,看到孩子們即使躺在了床上也不想睡覺的情狀,我正皺著眉頭琢磨著應對的辦法,忽然,我看到宋晨心小朋友正趴在床上抱著一本故事書看得津津有味,看著她安靜乖順的樣子,我忽然靈機一動:“我何不讓孩子們聽故事?”既能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又能以此來要求他們學會遵守紀律。

  想到這,我趕緊地問道:“小朋友們想聽故事嗎?”“想!”孩子們齊聲答道,眼裡放出了光彩。

  “那好,老師就給大家講個故事,不過,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躺下來,安靜下來,才會講故事呢。”

  一個小朋友馬上對還沒有躺下來的小朋友說:“你們還不快點,老師要講故事啦!”那些還沒躺下來的小朋友一聽,馬上躺下,安靜下來。

  於是,我就講了一個故事。講完了,有的小朋友央求說:“老師再講一個吧!”我問道:“還想聽?”“嗯嗯!”孩子們點頭應答到。“可以,可是,老師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以後每天午睡前老師都給大家講兩個故事,講完後,小朋友們都要乖乖地睡覺,否則,我是不會給大家講故事的,好嗎?”

  孩子們聽了都紛紛答道:“好!”我點點頭:“好,老師再給大家講一個……”

  我講完了故事,果然,小朋友們都很聽話,不一會兒,都安安靜靜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起,小朋友們果真又快又安靜地躺到了床上,等著我去給他們講故事呢!而且,等我講完了,孩子們也很遵守我們的約定,很快安靜地入睡了!

  看到孩子們乖順的模樣,我暗暗地高興,同時也深深地感悟到:對幼兒的教育需要愛心、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為幼兒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們的動機,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實施教育的一點智慧,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8

  最近聽到一位媽媽說:“孩子太爭強好勝,不知道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案例分享:聰明、漂亮的彤彤在幼兒園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她的個性太敏感好強了,什麼都想表現得最好。如果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她,她就會記得特別牢,非要下次爭個表揚;還有做遊戲、參加活動等,她都要搶在前面。雖然有好勝心很好,可以讓孩子學會競爭,但是當她得不到第一時,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哭鬧。

  孩子“爭強好勝”,這事得兩說:它能讓孩子積極進取,力爭把事情做好;也能讓孩子缺乏寬容心,不能包容別人,形成自我封閉、孤僻、的人格。

  專家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麼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和父母的讚揚。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看問題容易鑽牛角尖,比較極端和情緒化,所以好勝心表現得特別強烈。

  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

  1、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失敗,會採取迴避、逃避的態度。比如,媽媽批評孩子畫畫不認真,不如隔壁的優優畫的好,聽到這話孩子乾脆就不畫了。

  2、另外一種孩子一旦在遊戲中輸了,或是做什麼事情比不過別人了,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以示宣洩。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避免極端思想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要對孩子一時的成敗斤斤計較,贏了就把孩子大加誇獎,輸了就罵孩子“笨”,責怪、嫌棄孩子。

  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麼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Tips:可以用故事、生活例項和成功榜樣作為範本,讓孩子懂得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吃一塹長一智。

  不壓抑孩子的好勝發現孩子特別爭強好勝後,成人不要壓抑這個小小的“好勝者”。

  1、把孩子的競爭心引到值得競爭的方面來,而不是事事拔尖、處處要強。

  2、教孩子學會不以“大哭大鬧”來取勝。防止孩子透過好鬥等不合理甚至是偏激的手段來爭輸贏。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於努力。

  瞭解原因,講清道理

  有的孩子異常好強、自信,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有時孩子對大人的話不肯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成人要了解孩子不願接受的原因。

  Tips:這種原因可能來自各方面,如所提要求的內容是恰當的,但不合時機,孩子缺乏情緒準備;孩子對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或成人引導不夠等。

  這時,家長應進行曉之以理的教育。講道理時,不能太抽象和過於深奧,儘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時要特別注意反饋,允許孩子爭辯和反駁。

  放手讓孩子多去磨練在日常生活中不溺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是很重要的。因此應更多地給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培養堅強的內心。

  小連結:現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如日本的家長送孩子到中國參加草原夏令營,嚐嚐吃苦的滋味;美國的家長把孩子放在荒島上,讓他們懂得什麼叫飢餓,學會生存;英國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長距離徒步行走,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韌勁。

  所以,我們的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經歷些困苦,儘量讓孩子在克服日常種種困難中磨練承受能力和戰勝困難與挫折的良好心態,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9

  我認為:教育孩子有禮貌、尊敬長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於言教。

  平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怎麼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話,到家就一點也沒禮貌、不聽話。其實家長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做得怎麼樣?我們家希希在這方面就比較好,每次到鄉下爺爺奶奶家,都記得要給爺爺奶奶買東西,還沒進爺爺奶奶家門就聽到她的叫聲,見到老人更是爺爺長、奶奶短說個不停。有一次,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水果,每人都有份,我們讓孩子從家庭成員中最年長的太太開始分,最後輪到她自己,如果遇到水果有大有小,我就跟她說:大的留給老人吃,小的留給你自個兒,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中孩子形成了習慣。在客廳分零食,我即使在小房間她也不會忘記,每次她都會顧及全家所有成員。我的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不怎麼優秀,但是在尊敬長輩方面讓我感到滿意。

  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跟我們家長平時孝敬老人的行為是分不開的`,因為在平時我們不管工作有多忙,總會抽出一點時間帶著孩子去看望幾位老人,每次去時也會買一些東西給老人吃,有時還把她們愛吃的東西親自送到她們的嘴邊,漸漸地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慢慢成了習慣。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0

  最近讀了付小平博士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這本書是寫給家長的,我覺得作為家長也作為幼兒園老師,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說實話,帶這個班接近兩年了,每次下班回到家就感覺到很累,想躺會,不想跟兒子說話。總感覺我把話都留在班裡了,我的精力都用盡了。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想到的竟然都是孩子們一張張笑臉,一句句暖心的話“老師,你沒事吧?”,就連他們淘氣時的樣子也沒那麼讓人生氣了。真是,累並幸福著。

  工作15年來,感覺這批孩子是我遇到的最淘的一批:有不喝水不尿尿的,有早上進班就開始跑圈的,有抬手就打人的,有讓老師走開不理他的,還有生氣就打老師打小朋友的……總之,我們每天都是民事調解員,調解完孩子還得調解家長。能有什麼辦法呢?這是我最經常想的。我把他們每一個都當作我的孩子,把每一個家長都當作朋友。但是,眾口難調。伴隨著他們成長的腳步,我也在一天天努力著,收穫著,感悟著,成長著……

  讀完付小平博士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我經常會想“假如這是我的孩子會怎樣?”於是對班裡的孩子們更多了一份關注、一份疼愛,總想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細。在教師的心目中,每個兒童都應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面對他們的各種調皮淘氣,我只有及時的調節自己的心態,用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優點,真誠的接納和寬容每一個孩子。其實,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孩子也會給老師本身帶來莫大的幸福感。

  教師之所以不同於母親,是因為她不但要具備呵護孩子成長的那份母愛,更要肩負起教育和引導幼兒發展的那份責任。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多給他們一些關注,多傾注些耐心,多一些賞識,多等他們一分鐘,相信他們會慢慢跟上我們的節奏。

  工作中尊重個性差異,愛與管教相伴才是真愛。

  有的孩子反應敏捷而準確,有的孩子卻慢得出奇;有的孩子頭腦異常清晰,清晰得就像是夏天的雨後;有的孩子文靜得就像一泓清水;有的卻怎麼也安靜不下來,在我嚴厲的目光下靜下那麼幾分鐘都那麼艱難,而且看上去手足無措渾身不自在。但是,只要家長把孩子交到我的手裡,我都會一視同仁,甚至在調皮的孩子身上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心,去耐心的教育他們,我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對得起家長對我的信任。

  常規教育天天抓,自由與規則並行才是有真自由。

  每天的點名時間是我們的談心時間。我會從早上入門問好開始,到區角遊戲的規則到喝水如廁到午餐午睡到教育活動到下午來接,引導孩子們討論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及時肯定讚揚幼兒。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認同和讚美。某一行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會由此大增。幼兒正處於自信形成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每天午餐前或下午點心後我們會進行總結,對於表現好的會及時肯定讚揚,當然還有小獎品來激發孩子們的積極性。

  最後,及時與家長溝通,家園配合。

  我利用接送孩子時間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瞭解幼兒園開展的活動,瞭解家長在家應該怎麼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引導。當然,首先老師的態度要熱情誠懇,讓家長一看就願意與我們交談。只有我們付出了熱情,真心真誠對待家長,家長才會跟我們交心。另外真誠的希望家長們也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總之,每天早上,看到那一張張笑臉,聽到那一句句“老師,看我的新衣服”“我買新鞋了”“老師,你昨天怎麼沒來”,我感覺累也值了,累也很幸福。我會一直努力,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努力給他們一個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1

  摺紙是一項記憶性很強的工作,教師示範時,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並且記住每一個環節,注意使感知的資訊進入長時記憶系統,注意發展水平低的兒童,其記憶發展水平也低。在幼兒園,幼兒必須遵守各種行為規則,完成各種任務,對團體承擔必須義務,這些都要求幼兒構成和發展有意注意,注意服從於任務的要求。

  今日午時我教孩子們摺紙電話,我在示範的時候,朱凱翔一向在小聲嘀咕,東張西望,等我示範完讓孩子們自我動手的時候,他傻眼了,他眼巴巴的看著我,我指了指黑板上的圖示,然後去輔導其他孩子了,當我又轉到他跟前的時候,他小聲說:教師,我不會折。看到其他的孩子們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摺疊,有的不時的看著圖示步驟很認真地摺疊。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總會有某些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教的東西,他們無法學會。

  作為教師應教會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由於有意注意是自覺進行的,堅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必須的困難,所以有意注意要有必須的方法。如:用自我的語言來組織注意,或用各種動作來保證。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必須的活動中實現的。幼兒的有意注意,由於發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動進行。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2

  我不明白其他家長有沒有給孩子做好成長錄。我是為我家小的留了幾本相簿來記錄孩子的成長,當然也為孩子做了成長影片。我在徵求家長為孩子做的成長錄時,家長几乎沒有為孩子做過這些簡單又幸福的舉動。所以我利用自我晚間休息的時間,為我們班的孩子找了從託班到大班的種種相片和影片。這是以往我為他們拍的簡單的成長錄。當孩子看到自我小時候的情景時,孩子們是無比的開心和激動。突然我發現自我不僅僅是他們的教師,還是他們的蔡媽。這節課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課,也是我的成長課,看著他們長大,我也在慢慢的變老。期望他們能變的更開心更幸福。

  這節課主要綜合運用已學過美術知識與技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從而記憶錄小學階段最完美、最難忘的事情。這節課主要激發學生對母校的眷戀之情,追憶學校每一個角落留下的記憶。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3

  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很喜歡玩水,對水的特性也有初步的認識。水的三態的變化在生活中也經常出現,像水燒開會冒水蒸氣,孩子夏天吃的冷飲不吃一會就化了經過這節課的小實驗讓孩子對水的三態的變化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能夠聯絡到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做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活動延伸部分讓孩子們討論如何節儉用水,本節活動的重點是經過小實驗讓孩子瞭解水遇冷會結冰,冰遇熱會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其中水變冰,對於冰變成水的過程,孩子已經有了一部分的經驗,所以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為難點。

  活動目標:

  1、感知水具有流動、透明、無色、無味的特性。

  2、經過觀察實驗,感知水的三態變化。

  3、發展幼兒觀察力,培養探索精神和大膽變數個人體驗的本事。

  4、體驗玩水的歡樂,產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我的語言不夠精練。在這節活動課中,活動目標的制定雖說簡單可是有點太多了,在科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準確精練的引導話語,我在上課過程中給孩子的引導話語有些羅嗦,這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更加註意。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活動資料安排的有點多,最終環節應當製作課件讓孩子們從直觀上產生節儉用水的意識,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如何節儉用水。另外酒精燈應當用火柴點,不能用打火機,這是一個錯誤,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當在實驗延伸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發言機會。實驗的操作能夠再熟練一些。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4

  在之前這個活動中就我請孩子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五官,並說說五官、頭髮等異常之處,再跟同伴比較在外貌上的不一樣,所以孩子在作畫之前還是能做到心裡有底的。在活動中我們先欣賞原大班孩子的大頭像,圍繞異常進行突破讓孩子欣賞,以此讓幼兒尋找靈感。

  然後,我和孩子一齊講講自我異常的地方。剛開始,孩子們講不出所以來,於是,教師慢慢引導: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長長的,我一下就記住了;戚潘璵的兩顆大門牙不見了:曹汀蘭的牙齒有蛀洞,分得有些開;在師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我異常之處:或頭髮或嘴唇。孩子們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錯,幾乎每個孩子的畫面都很豐滿,每個人物都是大大地佔了畫面的主體部位,比他們之前的畫有了明顯的提高,人人都把自我異常的地方描繪得相當生動:曹汀蘭嘴裡缺失的兩顆門牙;婁寓斐的兩條長馬尾;戈俊傑胖胖的臉蛋;張鑫皺著眉、癟著嘴的神情一幅幅異常的我栩栩如生。

  在這個活動中,我覺得每個孩子的畫都有他們自我的特色,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教他們如何畫,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畫。他們僅有敢畫了,才能愛畫,才能畫得好,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信心。當孩子們有了自信,也許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小畫家。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5

  在這個活動課上,我一開始出示了許多臉譜,使幼兒感到既新奇又趣味,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習歌詞作了鋪墊,之後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資料朗誦給幼兒聽,並鼓勵大家一齊朗誦加深了對歌詞的熟悉。之後教師就播放唱段《戲說臉譜》,讓小朋友說說與平時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活動中的難點唱句進行了模仿練習,經過個別唱,小組唱,團體唱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歌曲。再觀看教師地表演,到嘗試用聲音動作表現歌曲,到最終帶上臉譜面具邊唱邊表演。

  活動中雖然幼兒學習的進取性比較高,但對重點唱句的掌握和用適宜的力度演唱每個樂句,用動作表現不一樣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夢想。活動後我進行了反思,幼兒對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應利用簡單的圖譜來提示幼兒回憶歌詞,讓幼兒經過看節奏圖譜和聽教師的示範演唱學會演唱。

  活動中幼兒用動作進行表演,能夠從網上下載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劇圖片,鼓勵幼兒自我探索模仿;在集中進行創編展示中,教師應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每位幼兒展示自我的動作。這樣,能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景,使難點在幼兒的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單純的模仿教師的動作,更尊重幼兒,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