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1

  (一)、情景匯入,學讀、寫分數。

  課始從本班學生人數入手(48),以增加的一點(4和8之間加上小數點)為突破口,明確新產生的數與以前學的整數的區別,問學生認不認識這樣的數,以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感知。

  讓學生說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小數,以及讀情景圖,不但使學習素材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在讀數和寫數的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著學生已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的原則,順利完成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儘管學生在此前研究的數學知識中的資料均為整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0.5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釐米。

  在研究一位小數時,就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長的紙條為工具,以0.5米的理解為基點和突破口,再去解決0.3米、0.4米等多長,從而使整個探究過程顯得順暢、自然、紮實、有效。

  認識一位小數之後,讓學生繼續利用紙條進行實際測量兩根毛線的長度(一根長0.2米,另一根長0.7米),方式是先估後量,然後再來測量課本的寬度(0.17米,用紙條不能直接量出)。

  這樣做既鞏固了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和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又為兩位小數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切實感受探究兩位小數甚至多位小數的必要性。

  本環節的教學注重了實踐操作,學生的手、口、耳、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裡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所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授課時靈活運用,使學生在思考、討論、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收穫知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認識

  教育學認為,適度的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突出三個方面。

  一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

  二是突出本節課內容設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從開始的資訊圖引入到結束的進一步理解資訊資料的意義)。

  三是透過開放的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使其靈活掌握知識。但由於我沒能準確地掌握時間,課堂調控能力差導致開放題沒能得到訓練。

  (四)、課外調查,拓展延伸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本節的學習已經結束,但學生的探究活動並沒有結束,課外調查的佈置,將學生的探究領域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視野,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為下一節課的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學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教師放的力度還不夠,總是感覺對學生不放心,學生一時間回答不到教師預想的答案就忙於提示,或總感覺學生說的不如自己敘述的明白就重複解釋,我想這歸根結底的原因還在於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學生。或者是在於太注重預設而忽視生成,為完成預計的教學目標而趕時間。

  2、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們經常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課堂上要準確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課堂上我就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長的紙條測量0.2米長的那一條毛線的時候,多數同學一開始都估測是0.2米,但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是將毛線拉得過緊好多孩子就說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兩位小數,這時我把其中的一個兩位小數寫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轉入對兩位小數的探究。

  但一時間又沒有想出很好的連線語,這時0.7米的毛線長度還沒有測量,思維地運轉沒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了下去。只是給學生作出了“在實際測量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誤差”、“毛線不要拉得過緊或過鬆,因為毛線有彈性,所以測出來的資料可能就不一樣”的解釋。

  事後我對課堂上出現的這一突發事件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當時有的學生說出0.23米的資料後老師接著問“你是用紙條準確測到的還是估計出來的?”轉而匯入“用米尺能不能準確測出?”。

  這樣就很自然地能匯入了對兩位小數的探究,還會節省出測量課本的寬的時間用來做塗一塗,填一填的開放練習題,從而也會使教學目標能夠全面達成。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2

  1、與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太重複,教材為什麼安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標準中規定,“能認、讀、寫小數”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所以我們本冊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教材在編排這一部分內容時,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並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為學習小數認識和計算的形象支撐,到以後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

  2、在教學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時,在把握教學要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於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限於一位小數,並且是結合元、角進行計算。

  3、例1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如何進行教學?

  例1是教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及寫法。雖然教材設計了米、分米、釐米這一學生熟悉的素材,但由於學生只是透過比較直觀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如果僅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來思考小數的含義,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藉助一些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來理解。

  例如,有的教師創設卡通動物(身高1分米)和積木塊(厚1釐米)比高矮的場景,並用米尺進行測量。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支撐,避免了僅從抽象的關係去思考。

  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釐米和米”這兩種關係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3釐米=0.3分米”這種型別;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反過來思考“0.1米等於多少分米”“0.01米等於多少釐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3

  備這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讀、寫,還要求小數的意義不能脫離現實背景(主要以價格和長度單位)抽象地去學小數,教學反思: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差不多按照教學書中的過程來進行教學,也談不上什麼創意。我把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小數的含義上,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分數和小數的含義。本節課讓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課件選材科學、合理、形象。

  二、從生活入手,學生學的順其自然。從學生熟悉的商品價格中的小數入手,使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初次學習小數並不感覺陌生,將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撐學生對小數的感知過程後,預防思維定勢的產生。教材遵循著用具體可感、可知的形象為支撐的原則,設計了先透過商品價格來認識小數每一位,又透過長度單位間的化聚揭示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本質聯絡,最後再結合自己的身高說明怎樣用小數的三個環節。

  課上好後感覺如果我在設計時,增設兩張表格,讓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釐米的數先寫成分數,再寫成小數。然後讓孩子觀察表格中的小數,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怎樣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怎樣的分數可寫成兩位小數,透過表格的對比,到達認識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的目的。表格設計更利於讓孩子們比較、體會。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4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貼近學生給你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現數學回歸生活的思想。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時,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綵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絡。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整節課的知識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學生已有了生活經驗,可以重點放在總結小數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上。

  在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應加強學生說的能力和說的過程的訓練,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由整體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需要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地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5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透過藉助“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

  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出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數的實際含義中,我直接丟擲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價格看經驗,運用原有的長度單位的知識基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將學生感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自然流暢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絡。

  3、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小數王國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6

  《小數的初步認識》,初看覺得很簡單,但細細地去思考,會引發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實踐,去反思,啟發頗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後的飛躍,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下面談一點體會。

  1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小數的引入是因為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

  於是我一開始結合幫助小紅解決問題,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2實施有效遷移建立小數的數感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麼如何建立呢?要透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

  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

  只要透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後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1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絡,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

  3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關於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教學反思《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嘗試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透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你來報釐米數或者分米數,然後由同桌說出它們的分數以及小數。也充分調動課堂的活躍氣氛,使學生學的輕鬆,學得有趣。

  4合理設計習題,最大限度發揮習題的功能(我的困惑)

  課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節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學流程方面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流暢的,但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感覺挖的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這一塊上,雖然在自學問題中提及了,但在課上並沒有去解決它,因為教材在四年級還安排了一節《小數的意義和產生》,是把分數與小數的關係在這一課中溝通呢?

  還是把這一知識點安排在以後再研究呢?對於這一目標的定位總是舉棋不定,還值得深入思考。正因為如此,我發現學生在我第二節小數的初步認識練習課上就出現了困難。1元=10角。7角是()/元,還可以寫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還可以寫成()元。

  造成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況外,令一種是這一課時包括的新課內容很多: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會讀、寫小數。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正因為如此,一節課沒來得及讓學生做一些基礎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本節課課本上的習題編排其實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應該儘量節省出時間善於利用,好好挖掘,發揮更大的價值。如對口令、猜謎語遊戲,既活躍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麼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

  從而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裡,圖被特殊化為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

  “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於小數的數感。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7

  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現反思如下: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首先複習分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十分之幾的含義,為下面學習小數打下基礎。小數在生活中學生經常見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匯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2 .注重學生的直觀感知、實際操作,認知、感知小數。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分米和米之間的關係,老師適時作出點撥,得出幾分米可以寫成十分之幾米,同樣可以寫成小數。又透過讓學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說一說,在實踐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數的含義。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找身邊的小數、組數比賽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4.巧用生成資源,促進有效教學。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原先想透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我及時讓其他學生去發現,利用這些生成資源使得學生深刻的瞭解了小數的讀法。

  在整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進有效教學。整節課容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中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點“趕”教學的感覺,

  2.調整板書,運用多種感官,彌補教學不足。板書的目的是為促進更有效的教學,在板書上再進行一些修改,,並在教學時注重教師語言與板書同步進行,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板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8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既然是初步認識,這個初步認識的度應該如何把握?因為在四年級下冊還要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到底在初步認識中要不要給學生滲透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這樣的抽象知識?這是很多老師在備課中會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設計的定位是:在本節課中使學生會讀會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在具體的情境中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但一定是透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從實物操作到認識小數的抽象過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學生熟知的貨幣和長度單位兩個素材背景,從而認識體驗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等。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學生自我感知—-自我體驗--—抽象概括—--總結應用的一個過程。

  課堂上我並沒有過多用課件,始終運用學生列舉的例子為學習材料,從而完成了讀小數,寫小數。尤其讀小數,學生受以前讀整數方法的遷移,會把像120.12、25.25這樣的小數讀錯,但應積極引導,讓學生知道正確讀法是:小數點前面的整數部分要按照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讀法去讀,小數點後面的小數部分,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就按學生所說像讀電話號碼那樣讀,學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讀的不夠熟練,可以讓孩子課後繼續找到更多的小數讀一讀,不必在本節課中對小數的讀法做深入研究。畢竟在四年級下冊會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而應把大塊時間留給後面的知識難點的突破中。學生透過觀察米尺圖,認識到1米=10分米.相當於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麼,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3分米佔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還可以寫成0.3米。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理解了小數的含義,因為有前面知識的鋪墊,後面的百分之幾的分數表示的小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學,學習的效果也還是不錯的,學生還是比較容易在書上自學填空。再由超市物品價格引入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的數。在學習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從學生熟知的價格背景中體驗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最後透過觀察板書,橫向做對比,縱向尋找規律,從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9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雖然小朋友們是第一次學習小數,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卻已經不止一次的接觸過小數,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既然是初步認識,那麼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呢?本節課,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在:能認、讀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理解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整節課,從“生活情境”起始,引領學生走進“數學裡的生活課堂”。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樸實是執教者必備的作風;紮實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上真實、樸實、紮實的課一直是我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反思這節課,有幾點值得肯定的地方:

  1、體現分類的思想。上課伊始,我從“數”入手,給出幾個整數和小數,讓學生把它們分為兩類,跟預設的基本一樣,學生把它們分為數中有點的和沒有點的,還有人說是學過的和沒有學過的。這一活動,讓學生對數有一個整體感知,小數和整數不一樣,滲透了分類思想。

  2、讀小數細緻、紮實,又不失趣味性。課前調查學會基本不會讀小數,所以讀小數的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試讀、老師範讀、總結讀法、鞏固讀。在學生試著讀小數時出現有這幾種情況:五元九角八分;五點九十八;五點九八。結合課堂實際,我再範讀,學生領讀、跟讀,透過多讀,讓學生自己總結小數的讀法。在檢測讀時,透過開火車的形式學生興趣很高,而且讀的非常好。

  3、利用遊戲,“真正”地認識小數。我認為,認識小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抓硬幣”的遊戲,透過遊戲,學生體驗到小數也是“滿十進一”的,這樣將小數和整數聯絡起來,從而對小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課堂總是遺憾的藝術,會給人以收穫,也會讓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整堂課,儘管我在努力地給學生創造種種合作學習的機會,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時由於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不夠,導致有些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再者,還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夠。比如:在學了1角= 0.1元后,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數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導,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浪費了時間。我想,每上一節課它能留給你、教會你很多的東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去建構和諧氛圍,創設合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10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在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是先複習整數和分數,尤其是分數的意義,從而引出小數。本節課是小數的初步認識,重點在小數的讀寫,難點是小數的實際意義和分數與小數的關係。在教學中:

  體現分類的思想。上課伊始,我從“數”入手,給出幾個整數和小數,讓學生把它們分為兩類,跟預設的基本一樣,學生把它們分為數中有點的和沒有點的,還有人說是學過的和沒有學過的。這一活動,讓學生對數有一個整體感知,小數和整數不一樣,滲透了分類思想。

  存在問題:

  1、小數的讀寫看似簡單但是也需要學生去讀去理解,所以本節課的內容過多,以至於每個知識點都蜻蜓點水,但都沒有深入去理解。所以在學生試著讀小數時出現有這幾種情況:五元九角八分;五點九十八;五點九八。

  2、在給學生理解幾元幾角改成小數時也只是淺表的學習,並沒有完全理解小數的每個數代表的含義。

  針對問題,在與老師們探討後,做出如下思考:

  概念性知識的教學比較困難,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去教學,所以針對這節課可以透過讓學生實際去調查小數的知識,從而瞭解小數的讀寫。有學生不能解決的、都容易犯的錯誤老師集體訂正指導。在課上的講解重點放在小數的實際意義上,如果想讓學生自主探究米與分米中的小數時,應該先給學生在幾元幾角轉換成用小數表示時每個數代表的實際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為什麼用小數去表示角而不能用整數去表示。讓學生產生質疑,不夠1時怎麼表示,去讓學生在矛盾中思考去探索。

  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對小數有一些認識,但這種認識只是淺表的,並沒有理解小數的意義,讓他們先去讀去寫,發生錯誤和意見不同時產生分歧和認知衝突,再給他們一個正確的讀寫法。所以需要先給學生構建一個小數的模型,比如幾元幾角用小數表示每個數的意思。讓他們能夠知道為什麼用小數去表示,是因為不夠“1”,然後再去研究1米中1分米=0.1米要知道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1/10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1米,並且是其中的每一段都是0.1米。然後再自己去理解3分米、5分米……用小數怎麼表示,總結與分數的關係是十分之幾就是零點幾。

  要想做到給予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就需要老師對知識體系和架構有充分的理解,知道學生之前有哪些知識基礎,接下來要學到有關這塊的那些知識,做到深入淺出。那就必須對教材和課標有一定的瞭解,不能在教學中教什麼知識就教什麼,要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知識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就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去整理去探究,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身為老師的我就必須做到先去探究去培養學生,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用心去做到每一個細節的教學。做一個“有心”的教師。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11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小朋友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含義這一還節頗有困惑,其實這區域性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不需要小朋友們去研討,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協助講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專家說這就直接說好了,同學研討不出來,而且也說明不了什麼,要是一定去研討,那也可能是一種形式了。

  聽課老師給我的珍貴意見主要是:

  1、在課堂上如何的佈置有效練習,課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師提出來比方2。6元,我說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說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對於新教材來說,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好多地方都沒有作好,也許就像許老師說的,小學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把小學階段的的書看一下,這樣你才幹瞭解它大體上的內容,以後要好好充電啊!

  《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 篇12

  小數的初步認識新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節起始課。學生在認識了整數、分數的基礎上現在又認識小數。這是學生數的認識的又一次飛躍。建立完整清晰的數的感念及數感在本節課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學生年齡較小而學習的概念有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分類匯入、認識讀寫、探究表示、鞏固練習。

  在分類匯入一環節,數學知識是源於生活的,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去超市調查,將自己調查的結果進行記錄。教師將學生調查的商品價格按需要寫出,引導學生將它們分類。將帶有小數點的數歸為一類起個名字叫小數。教師板書引出課題。透過小數的特點認識它的讀寫。學生課前有研究讓學生透過交流認識小數的讀寫。

  在以元為單位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寫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強調以什麼作單位,寫成的小數是多少。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後面兩個題主要是學生探究以元為單位和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寫法。學生要會用語言表述教師要起引領作用。同時教師要關注全體適時調控課堂。真正的使學生掌握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