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

  《我想要快樂》這一故事講述了兩隻熊寶寶想知道什麼是快樂,於是在不斷地尋找快樂,感受快樂的歷程。故事語言簡潔,圖片清晰,內容有趣,情感積極,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適合中班的孩子閱讀。

  在出示圖片2中,很多幼兒都高舉著小手,看到了他們想要積極表達的願望。有幼兒說:“看到了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有幼兒說:“看到了一隻小熊正張著大嘴巴在吃蘋果。”有幼兒發現了一隻小熊伸著舌頭在舔蜂蜜,有幼兒發現罐子裡的是蜂蜜,蜂蜜都倒出來了,也有幼兒說:“他們在笑吃的可開心了。”讓我們獲得了:“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一資訊。“他們還會找到什麼樣的快樂呢?”幼兒們都迫不及待地說看下一張,看下一張。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運用了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提供了獨立的閱讀、想象的空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透過提問、分享閱讀內容、角色互動,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蘊涵的主題。在自主閱讀時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對話的學說。在這個故事中每一幅圖畫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加上熊寶寶在尋找快樂時遇到了好幾個小動物。於是,為了讓幼兒學說起來更方便,更易記憶與角色表演,我將每次找到的快樂都用句式一樣的話進行小結;“我會……,我像……一樣快樂。”這樣,相同的形式,幼兒前面的句子熟悉了後,後面的內容他就會自己進行總結了。

  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還透過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以模仿熊寶寶的方式來切身地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題。現場的氛圍一下子活躍了,幼兒的積極性也充分地被調動起來了。角色模仿的運用,動靜的結合,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間環節的安排可以更緊湊些。在自主閱讀,加深理解這一環節,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去理解故事內容,如:自主閱讀、學說對話、角色表演。而在這次的尋找快樂中熊寶寶又遇到了三個小動物,所以,這樣一來我安排的內容可能多了些。這樣一步一步下來,環節很清晰,幼兒學的也更有趣更快了,但時間好像有些長了,所以在活動時各環節之間可以更緊湊些,這樣可能會更好。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2

  教案目標:1、在邊聽、邊說、邊猜想的活動中大膽參與、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2、透過三種角色實現飛天理想的不同態度和行為,領悟堅持才會成功的道理

  教案准備:圖片

  教案過程:一、引出課題

  1、你喜歡小鳥嗎?為什麼喜歡?

  2、你想過自己也像小鳥一樣在天空飛嗎?

  二、飛行難、失敗就放棄

  1、小動物們也在想辦法飛上天,請你來猜猜他們是怎樣遇上困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小動物們是怎樣想辦法飛上天的(教師講)

  2、小狗和小貓開始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樣了?

  3、小狗接下來想辦法了嗎?怎麼樣的?成功了嗎?這次失敗後,小狗又去想辦法了嗎?

  4、小貓有膽量嘗試嗎?她有什麼行動?

  三、不怕難,堅持才會成功

  1、接下來我們來猜猜小青蛙是怎麼做的?

  2、讓我們來聽聽小青蛙是怎麼試的?(教師講述後半部分)

  3、小青蛙打算造飛機時,別的小動物怎麼對待他的?青蛙是怎麼說的?

  4、過了很長時間,青蛙在園子裡釘呀錘呀,動物都怎麼說他?

  5、青蛙成功了嗎?小動物又是怎麼樣的,還說了些什麼?

  6、這三個小動物你最欣賞誰?說說你的理由。

  四、編

  1、如果你是小狗、小貓你會怎麼做?

  2、重新編一個(把幼兒的想法編進去)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3

  這學期的實踐課我組織了中班的語言活動《機器兵》。前後一共組織了三次,每一次都呈現給我截然不同的效果,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第一次是在正式執教之前,我借用了中4班的孩子。這也是我的一個習慣,在每次展示自己的教學之前,我總喜歡一個人先試著上一上。這樣的效果比坐在辦公室背教案要好很多。走進中4班就感覺很親切,許是平時總是在一塊場地上活動的緣故。於是我大膽地邀請全班的孩子一起來。活動中,孩子們的熱情很高,總是能很理智地思考和回答。整個活動中我的自我感覺很不錯。於是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正式上課。原想也進行整班性的教學,但是想想那幾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也就不敢嘗試,終於放棄了。

  第二天,我請了班級裡的24個孩子圍坐在活動室中。沒有任何滲透和課前準備。憑我對這些孩子的瞭解,估計他們會喜歡我的這個題材,並且也會很投入地加入到討論學習的行列。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聽“機器兵”這三個字,孩子們就來了勁。紛紛學習主人公的動作神態,猜測故事的發展,在講講看看的過程中最後大家都發現原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家裡都有這樣勤勞的機器兵,他們任勞任怨地為我們服務,我們也要愛護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們自己發現和揭示了故事的主旨。最後的學做機器兵(舞蹈)環節,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地表演者機器兵的本領,活動也就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結束了。在實踐課的點評中,老師們都給予了好評。而此時我也沾沾自喜選對了教材,瞭解了學生,也就收穫了優質的教學……

  第三次,給我的感覺比較緊張,聽課的是郭老師。為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我來到了久聞大名的中一班(一向都聽說中一班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強)想在課前進行一些完善的準備。我精心準備了諸如“平時誰最愛你,他會幫你做什麼?”“你會做什麼?”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並且把機器人的動作也進行了滲透。看著孩子們能說會道的樣子,我想明天的課準錯不了。結果卻讓我很失望。因為有了課前準備,孩子們的回答就侷限在我之前的準備中,沒有了發散,也就沒有了教師的教育機制,整個活動都框得死死的。

  活動後,郭老師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我覺得說得都很好。三次執教,給我最深的啟發是:不同的孩子面對同樣的教材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把這種差異作為挑戰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我們要懂得相信孩子,不要把呈現出來的課堂效果作為首要的追求。自然真實的課堂才是最有魅力,也是最靈動的課堂。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4

  故事是幼兒接觸得最多而且也是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故事《總是遲到的嘟嘟》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嘟嘟的小朋友總是遲到,並且每次遲到總會找到一個理由為自己辯解。但每次他都是從別人身上找理由,從來沒找過自己的原因。這個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幼兒也比較容易理解。

  本次活動主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測,使幼兒很快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

  活動開始,我出示小布偶“嘟嘟”來引出故事。嘟嘟的故事其實是很多幼兒的生活剪影,當聽到故事中的嘟嘟遲到了怪“媽媽腳踏車騎得太慢”,怪“爸爸喊他太晚了”,甚至怪“鬧鐘聲音太輕了”,孩子們都笑了起來,這時,我請幼兒學著嘟嘟的語氣說話,孩子們都學得惟妙惟肖,彷彿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嘟嘟。

  欣賞完故事的後半段,我給幼兒提出了討論的問題“你們覺得嘟嘟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大家都說“是嘟嘟自己的錯,可他怪別人,真可笑!”我趁機問“孩子們,你們上幼兒園遲到嗎?”有幾個平時經常遲到的孩子聽我這麼問,都紛紛低下頭,不作聲了。我又問“早上起床誰能自己自覺起來呢?”這次有很多孩子不敢舉手了。看來很多孩子也像嘟嘟那樣喜歡賴床,晚上不肯早睡,早上不肯起來,動作又拖拉,因此經常導致自己上學遲到。

  活動最後,我請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能不遲到”,一些每天都能早早來幼兒園的孩子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而那些經常遲到的孩子,他們也說了自己的決心,並且要請爸爸媽媽一起監督他們養成這個不遲到的好習慣。

  大班的孩子處在幼小銜接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為上小學打好基礎的,而幼小銜接的關鍵不在於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小學學習生活做好準備。《總是遲到的嘟嘟》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們更能領會到故事的意義,也更能幫助孩子找到並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當然,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本次活動的難點把握不到位,幼兒沒有真正體驗到故事人物前後兩種態度和行為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目標達成度不高。

  故事的講述不夠生動、形象,表情動作不夠豐富,感染力不強,講述故事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活動中,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沒有做好幼幼互動。幼兒是語言學習的真正主人,應該讓孩子充分的活動,充分的交流,充分的辯駁,充分的思考。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5

  分析教材:講故事是託班幼兒喜愛的活動,透過故事講述,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故事《快樂的小烏龜》講述的是小烏龜高高興興上幼兒園,這對剛入園不久的孩子來說,內容非常貼切,而且故事中的結構和對話都是重覆的形式,也符合託班幼兒“喜歡重複”的心理特點,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也比較簡單,非常適合幼兒學習。

  教學策略:託班幼兒注意力時間較短,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一些策略,在富有變化的故事講述中,在遊戲的情境裡,讓幼兒學習對話。

  1、直觀形象的匯入

  活動一開始,我便出示指偶“小烏龜”,讓孩子們與小烏龜打招呼、問好,既引出了故事的主角,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2、幾遍故事講述注意方式的變換,每一遍有不同的重點,層層遞進。

  ①在傾聽第一遍故事時,藉助單個的動物圖片,幫助孩子熟悉並記憶故事中的角色。

  因為故事對託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長,所以完整傾聽後再提問對他們有難度,於是在第一次傾聽故事的時候,我就邊放故事錄音,邊配合出示了動物的角色圖片,孩子們一下子就認識並記住了這些小動物。

  ②第二遍分段聽故事時,重點請幼兒跟學動物的對話。

  在熟悉角色的基礎上,第二遍聽故事的時候,就很自然地請孩子們學說對話“小烏龜,你去哪裡啊?”“我去上幼兒園,等你長大了,也可以上幼兒園。”

  ③第三遍出示掛圖,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因為掛圖上有很多的背景,對幼兒來說有很多的干擾,因此,沒有在開始欣賞故事時出示,而是在最後一次完整欣賞時出示。這即有利於幼兒梳理故事情節,更容易把幼兒帶入情境中。

  3、跟老師一起表演

  在幾遍故事欣賞後,孩子們對故事的內容已經熟悉了,這時候讓他們由語言“出入”變為語言“輸出”的時機到了,但由於孩子們之前沒有表演的經驗,這時候需要老師帶領他們一起表演,老師也成為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每個表演的人帶上動物角色胸牌,跟老師一起表演,收到較好的效果。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6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發現畫面的變化和圖片間的聯絡,並學著按序排放圖片。

  2、瞭解小樹成長的過程,並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小圖片,一套大圖片。

  2、展臺

  活動過程

  1、激趣引疑。

  (1)教師在展臺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樹,並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

  (2)高高的大樹小時侯又是怎樣的呢?

  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裡放著小樹長大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排排,然後想想樹兒是怎樣長大的?

  (1)提供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請幼兒仔細看看,並按照順序排放圖片。

  (2)請個別幼兒來排放大圖片,並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3、教師邊在展臺上展出《小樹長大的》圖片,邊放故事錄音。

  提問:到底小樹是怎樣長大的呢?

  4、教師請幼兒蹲下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自然結束活動。

  《小樹長大了》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小班語言活動《小樹長大了》是一則排圖講述,它由四幅圖片組成的,它簡單再現了小樹成長的過程,畫面的變化較為顯著,圖片間的聯絡容易發現,很適合小班孩子觀察講述,但在具體過程的實施中我也深有體會,現在我邊講環節邊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

  第一環節:激趣引疑我利用展臺在大螢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蘋果樹,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並引出高高的大樹小時候又是怎樣的呢?自然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幼兒自己拿出小樹長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觀察並按序排放。孩子們此時興趣盎然,都能認真觀察圖片,部分孩子能正確按序排放,並能簡單說出理由。

  第三個環節:我邊放故事錄音,邊讓幼兒看大螢幕,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進一步理解小樹長大的詳細過程,緊接著我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小樹長大的故事,但此環節存在問題有1、臺上的幼兒講時臺下的幼兒在玩自己的小圖片,孩子注意力已開始分散。2、臺上幼兒不敢在集體中大膽發言,這與小班幼兒交談能力比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現教師在臺上極力啟發講故事的幼兒,而臺下幼兒不注意傾聽。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7

  一、教學內容方面

  20xx年5月16日我執教了《手指歌》一課,這是一節的語言活動課,根據最近發現我們班有些孩子愛啃手指頭,我趁著這節課給孩子加了一個教學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知每隻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遊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作相應的手指動作。

  3.知道我們的小手很能幹,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小手。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小手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並知道一些保護小手的方法。難點是教會小朋友手指歌,能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在上課內容上,我設計了情境匯入:認識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護好自己的小手,手指遊戲:《手指歌》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

  二、教學過程方面

  先簡述一下活動流程:首先讓寶寶唱以前學過的兒歌《小手拍拍》,這樣讓孩子知道手上有五個手指頭,教孩子認識五個手指頭。告訴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手,在這裡我想了三條保護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兒一塊來做手指遊戲:手指歌,先交會小朋友歌詞,再教小朋友學唱兒歌,最後加上動作來邊做動作邊唱。最後多加練習,活動結束!

  以上就是這節課的活動流程,教授環節上自認為沒有大的疏漏,教學目標也大體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有幾處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在進行完《拍拍小手》的兒歌后,小手都藏起來了,接著又讓孩子拿出手來數一下自己的手指頭有幾個,感覺有點不合理,可以將《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後一句改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這樣在進行下面的活動感覺更合理一些。在認識五個手指頭的時候,小朋友對五個手指名字一點也不瞭解,在課前就應該做些鋪墊工作。

  三、教學策略方面

  這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經過一段時間堅持寫反思,也總結了一些課堂應該注意的地方,在這節課當中有所應用,我在課前設定了重難點,講時間主要集中於此處,做到重點多講,難點仔細講。各個環節時間分配還算可以!所以以後上課教案一定要寫好重難點,將時間多用於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環節不是很多,我應該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們的小手真能幹!這個地方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我們的小手有多麼能幹,都會幹什麼。最後活動結束時,過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後應該多看優秀教師的教案,多學習。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8

  入園以來,我發現班內性格各異的孩子不乏人數,在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兒歌《我想》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說》中的一個語言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與角色遊戲中自主地感悟說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說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採用了幼兒喜愛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動的圖片和指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看、聽、做、說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蘊涵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說的慾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的最後,我設計了集體和分組情境表演的環節,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與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地表現自我,我發現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也選擇了小象的指偶和小夥伴一起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一邊大聲地說,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象說話的願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象紛紛和它說話,王博問:“小象,你吃了飯嗎?”趙億說:“我想和你握握手”劉瑩說:“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走來的?”等等。當發現小猴指偶時幼兒又爭著和小猴說話,撫摸猴子的長尾巴,要和它拉鉤。還有小鹿等。這時我創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並透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動物的身上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9

  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學校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說多了也不怎麼見效。透過《別說我小》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裡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匯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活動前教具的準備:我根據兒歌的內容用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快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讓幼兒說說“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說說,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慾望。接著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製作了相關的圖片,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著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還採用接力朗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記憶。

  可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於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說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示,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中,創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悅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裡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0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裡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麼要吆喝著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丟擲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著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啟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練習發“Zhang” “SUO”的音,學習詞語“ 長大”、“縮小”。

  2、能大膽於在集體面前說話。

  3、感受故事蘊含的幽默感,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米皮皮圖片一幅,魔術棒一根,米皮皮頭飾一個,故事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1、出示米皮皮和敲敲長,匯入活動。

  (1)出示米皮皮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今天,教師請來了一隻小老鼠來我們班做客,嗯,它叫米皮皮,我們一起來向米皮皮問好吧!

  (2)出示敲敲長。

  師:米皮皮還帶來了一樣寶貝,叫“敲敲長”。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來唸念看(敲敲長)。敲敲長可不是一根普通的小棍,他是一個魔術棒,那麼,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不借助圖片)提問:

  (1)米皮皮有件什麼寶貝?(請幼兒回答,並及時鼓勵)

  (2)米皮皮的敲調長有什麼用呢?(它能使物體長大事縮小)好,我們再來聽一遍。

  3、結合圖片,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敲敲長哪一頭能讓東西長大?讓什麼長大了?米皮皮是怎麼說的?

  怎麼讓長大的東西縮小呢?敲敲長讓誰縮小了?米皮皮又是怎麼說的?

  4、遊戲:

  (1)介紹遊戲規則:

  教師當“米皮皮”(帶上頭飾),小朋友來當“小豆苗、胡蘿蔔,小磨菇,還有狼婆婆。

  當米皮皮用“敲敲長”(五角星一頭)敲到你的時候,你們就扭一扭身體向上長,還要說“啊哈,我長大了。”

  當米皮皮用小木棍(敲敲長倒過來)敲到你說:“縮縮縮”的時候,你就扭一扭身體,蹲下去,還要說:“唉啊,我縮小了。”

  (2)師幼開始遊戲。

  (3)請一名幼兒當米皮皮再來玩一次遊戲。(教師指導)。

  敲到的幼兒(小豆苗、胡蘿蔔,小磨菇)就扭一扭身子,向上長,嘴裡說:“啊哈,我長大了。”

  “不好了,不好了,前面來了一隻大灰狼,怎麼辦呢?”“大灰狼、縮縮縮”(教師用敲敲長的另外一頭敲!

  5、遷移幼兒經驗,結束活動

  你們想不想有一根“敲敲長”?如果你有“敲敲長”的話,你會讓哪些東西長大或縮小呢?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2

  我準備了一節大班語言活動《耳朵上的綠星星》,這節課給我的印像非常深刻,孩子們能開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也是輕鬆地接受知識。

  這節課有兩個目標:

  1、透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

  2、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慾望,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五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幼兒自由創編故事。

  3、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

  4、看課件,分段欣賞故事,學說故事對話,學習形容詞。

  5、情感教育,使幼兒懂得做事情要為他人著想。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情節有趣,語言比較幽默,很吸引幼兒,整個環節較容易把握,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示:

  第一,故事開始採用先讓幼兒自由創編的方法,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同時也為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做了鋪墊。

  第二,在第四個環節中讓幼兒學說故事對話,這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使課堂更加活躍。採取分段欣賞故事則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與把握。

  第三,在情感教育時我採用了設問的方法,幼兒能較輕鬆的深入到故事內涵,難點突破的較容易。

  我將活動重點設為:引導幼兒根據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考,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我在教學設計中透過設定問題情景,在分段講解時將一系列問題逐步遞進,層層展開,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在前兩個環節中就幫助幼兒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故事內容,充分感受了故事所描繪的完美形象,同時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不足之處是沒有充分挖掘體驗故事的情感美。

  在完整欣賞故事後,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充分挖掘故事情感美的部分做的還不夠。可以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引導幼兒充分體驗思考。如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除了喜歡螢火蟲,小松鼠,小朋友喜不喜歡小草和小花呢?為什麼?從小花小草的角度思考:他們能在別人要傷害自己的時候,知道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透過自己的勸告來避免了一場傷害。這樣自然而然地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比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來得自然些。

  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我覺得還是有收穫的,我相信只有自己不斷的積累,才會在教學當中有所長進,為了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3

  教案目標:

  1、引導啟發幼兒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保持良好的友誼。

  2、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3、理解中好朋友的相反性格特徵和共有的友誼,初步獲得相反的概念,感受事物相反的特性。

  教案准備:手偶玩具、背景圖、動物頭飾、字卡等。

  教案過程:

  一、匯入:出示手偶玩具“兔子”和“烏龜”。請幼兒為他們起個名字。

  二、展開:

  1、教師講述。注意根據的情節加快或放慢速度。請幼兒認真聽。

  2、提問:的名字是什麼?吉吉做哪些事情快?磨磨做哪些事情慢?

  3、教師再次講。請幼兒拿著手偶玩具,在背景圖上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為大家演示。

  4、讓幼兒說說看,中有哪些是相反的意思。(如吉吉講話快,磨磨講話慢)吉吉和磨磨怎樣成為了好朋友?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互相幫助?鼓勵?

  3、請幼兒分別擔任吉吉和磨磨兩個角色,表演情節,進一步體驗中兩個不同角色行動和性格的特點。

  4、請幼兒說說除了快和慢以外,生活中還有什麼相反的現象?可以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多和少,大和小)

  三、結束:

  :教師出示字卡,請幼兒說出與字卡上相反的詞語。

  吉吉和磨磨

  吉吉是個小兔子,磨磨是個小烏龜。吉吉說話好快好快,磨磨說話呢,好慢,好慢。磨磨說一句話的時間,吉吉可以講完一個。但是,他們說話都很清楚。

  吉吉喜歡長得很快很快的花,磨磨喜歡長得很慢很慢的花。吉吉種的花開了又謝了,磨磨種的花才剛剛要開呢!但是,他們的花都非常好看。

  吉吉看書好快好快,磨磨看書呢,好慢,好慢。吉吉一本接一本的看了好多書,磨磨才仔仔細細的看完一本書。但是,他們都學到了許多東西。

  吉吉打鼓咚咚咚咚,磨磨打鼓咚—咚---咚----咚。吉吉敲三角鐵叮叮叮叮,磨磨敲三角鐵叮----叮----叮-----叮。這樣的音樂不合拍,吉吉和磨磨都不喜歡聽。

  怎麼辦呢?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叮叮叮咚!吉吉和磨磨知道了,這樣合奏起來真好聽!

  從此以後,吉吉和磨磨學會了同心協力做一件事情。他們一起參加“兩人三腳”的賽跑。一、二,一、二,吉吉跑得稍微快一點,磨磨跑得稍微慢一點,他們還得了第一名!

  吉吉很快,磨磨很慢,可是,吉吉和磨磨是很好的朋友。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4

  詩歌的語句溫婉和諧,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意境。

  透過本次的活動,透過王老師的評課,讓我感觸很多,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學的實在是太多了,需要反思的也很多……

  一、目標定位偏難,幼兒基本掌握

  針對三個目標來說,第一個目標偏難,但是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還算不錯,不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太過於去抓住目標進行教學,顯的有些死板,不夠靈活。第二個目標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動中不太能體現出來,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靈,體現一種純淨寧靜的美,但是在活動中沒有營造起這樣的氛圍,這是有點欠缺的。可以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播放一點關於夜晚的輕音樂,讓幼兒彷彿置身於夜空中。

  二、內容主體單板,幼兒興趣不大。

  整個活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比較老套,缺乏新意。匯入部分過於著急的想去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幼兒思考的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體現的還不夠,可以讓幼兒來說一說會在哪裡看到過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可能由於我教齡不長,我怕把問題丟擲去之後會收不回來,還是要在以後的更多活動中自己獲取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請幼兒第一次欣賞完詩歌的時候,我提問的問題可以在廣泛一點,不要把問題框死在詩歌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想一想聽到了什麼,他們的思維肯定還會更加廣闊。

  在活動中應該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兒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後我才發現,我過分的去強調了詩歌的題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兒提出的“月亮和我好”,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環節倉促,主題沒有昇華

  過於倉促的去結束活動,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題昇華部分,可以在結束部分讓幼兒在說說,可以給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動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靜純淨。突然的讓幼兒出去給月亮找朋友也顯得有點不切實際。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較稚嫩,在幼兒面前也不太能放開自己,顯的有些拘謹,情感的表現還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聲音來吸引幼兒,這也是我在以後需要繼續發展的方向。

  關於這次的活動,王老師給予的意見和評價也是我以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這樣一片和諧的環境中,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吸取成熟教師和有經驗的老師的良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為八幼的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還有,在活動中,我的目標達成度不夠,沒有詩歌的意境美;教師教的痕跡也較多,幼兒理解不夠;對幼兒的表述細節,教師關注不夠,“飄”“盛”,沒有及時糾正。

我的幼兒園語言教案:青蛙飛行員15

  在開展《汽車嘟嘟》的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從家裡拿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汽車,小班的孩子他們特別喜歡汽車,尤其是男孩子。每當在過渡環節時孩子們會成群結對的一起探討汽車開得快慢、汽車的分類等等。在這個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語言活動《高高興興坐上車》特別感興趣,孩子們會隨著教師故事的慢慢深入不斷探索,不斷理解,體驗到了語言活動的快樂!、

  基於對語言活動《高高興興坐上車》的理解和本班孩子年齡特點的考慮,教師把活動目標定為:1.欣賞故事,熟悉兒歌情節。學說短句“等一等,等一等,我的朋友要上車”,學說1-3的序數。2.樂意扮演角色表現兒歌情節,體驗遊戲的快樂。

  在活動開始前先出示一輛公交汽車提問匯入,這是什麼?(公共汽車)今天小熊開著公共汽車出發,汽車一到站會有哪些小動物會上車呢?我們一起去故事中找找答案吧!激發性的語言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他們願意帶著教師的提問認真傾聽故事。教師邊播放ppt,邊學念兒歌不斷提問,幫助幼兒梳理兒歌內容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從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在活動中還不斷引導幼兒講述兒歌中的語句“等一等,等一等,我的朋友要上車”,“你的朋友是誰啊?”“我的朋友是誰誰誰?”一問一答的語句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比較親切、喜歡。在活動中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小班的孩子對於毛茸茸的手偶特別喜歡,還邊演示邊學習了各種動物的叫聲。這對小班的孩子來說其實比較簡單和生活化,他們對於這些象聲詞的學習還是比較喜歡的,也願意邊做動作邊學習。為實現活動目標1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第一遍分段講述完,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誰是第一個上車的?誰是第二、三個上車的?誰是最後一個上車?幼兒聽了生動的講述,動感的教具演示,都能快速、準確的演示,並膽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但個別幼兒不是完整回答,都是直接講述。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學習完整講述。

  為了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我在第二遍講述中播放了動畫,讓孩子在動畫加錄音的播放,孩子們就像看動畫片一樣,聚精會神的傾聽著,理解著。有一大部分孩子已經會學講兒歌中的句子還在學念。在最後環節引導讓孩子們帶著頭飾邊講述兒歌內容,表演的孩子在享受著這一過程,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一過程,在區域中也讓沒有表演到的孩子也來了一次,這樣既讓體驗到了遊戲的快樂,又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