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學反思

《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學反思1

  品德課程,是為學生開啟通往社會大門的鑰匙。與人交往一直是每個人在不斷學習的一種能力。在這一堂課中,我將課堂目標定位為:

  1、從身邊的事例中理解人際交往時寬容的必要性。

  2、知道寬厚待人,學著做到寬容。

  3、體驗寬容帶來的愉悅和友誼,懂得寬容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確立教學重點:從身邊的事例中瞭解寬容的重要性,學會寬容。教學難點: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體驗寬容。

  依照“從學生生活中來,迴歸學生生活”的新課程設計理念,通引入寬容、學會寬容、體驗寬容等環節,緊扣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中找例子,透過發現、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寬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並體驗寬容,知道如何做到寬容。

  參與生活,是品德課程教與學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並圍繞目標展開,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努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

  我首先以學生身邊的事入手,使學生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形象深刻地體會到寬容待人的重要性。

  接著安排小測試,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此環節,有學生在要求寫出周圍沒有任何缺點的人的姓名的白紙上寫下了名字,這是我預料之外的,當有學生舉手時,我猶豫過,該不該為了教學程式的順利完成草草帶過?教學中的生成往往也是學生的困惑或創新之處,教學是為解決學生的問題而設的,於是我馬上設計了大家來參與討論,並採訪被寫的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並以次為契機強化了寬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我透過調查瞭解學生交往中常出現的問題,選擇了“交不到朋友的丁丁”及“玲玲的責罵”兩個典型事例,透過案例的評議,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寬容別人,讓學生懂得在寬容過失的同時,也應該善意的提醒別人,幫助他人改正缺點。

  交流“寬容之星”、“爭當寬容小明星”環節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既體現了師生、生生互動的和諧。又使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走進文字,做到了迴歸生活,體驗深刻。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教學目標的定位是準確的,也得到了落實。同時也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

  教學結構還可以緊湊一些,部分教學內容還可以再最佳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或學生回答精彩的時候,應該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充分的肯定,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節有意義的品德課,將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真心希望我們走進課堂組織的每一節《品德與社會》活動課,都能真正的把生活融入課堂中,增加道德教育的真實感、親近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把客觀要求內化為自我的精神需要,實現知行的統一。

《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學反思2

  品德課程,是為學生開啟通往社會大門的鑰匙。與人交往一直是每個人在不斷學習的一種能力。《退一步海闊天空》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的活動方案,有針對性,有典型性,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一堂課中,我將課堂目標定位為:

  1、知道寬容是一種美德,瞭解寬容的重要性,正確認識與同學之間發生的衝突,幫助學生了解寬容可以得到更多的朋友。

  2、在和別人發生衝突時能學會諒解,學會寬容,懂得換位思考。

  3、掌握及運用化解衝突的方法, 學會與人和諧地相處。

  依照從“學生生活中來,迴歸學生生活”的新課程設計理念,通引入寬容、學會寬容、體驗寬容等環節,緊扣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中找例子,透過發現、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寬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並體驗寬容,知道如何做到寬容。活動設計能兼顧到全體學生的發展,難易適中。參與生活,是品德課程教與學的基本方式。《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我透過調查瞭解學生交往中常出現的問題,透過案例的評議,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寬容別人,讓學生懂得在寬容過失的同時,也應該善意的提醒別人,幫助他人改正缺點。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生活中進行發現,進行知識的建構,能力的培養和品德的陶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因為只有來自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會覺得它真實,因而可信,學生覺得這些生活離自己很近,因而可親,容易接受。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發現,進行教育,是品德生活化追求的一種新境界。

  希望我們走進課堂組織的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都能真正的把生活融入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把客觀要求內化為自我的精神需要,實現知行的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