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1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詞,也是一首敘事詩,對於現代詩歌的教學我的心中還是有很大的畏難情緒的,不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把握?

  對於這首詩歌,我認為故事情節不復雜,課文內容也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近王二小的身邊,融入他的生活。為此,課前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圖片、文字、影片、歌曲、配樂……整合在一起,渲染一種氛圍。課前我就想:不知道這些泡在蜜糖罐里長大的孩子們能不能感受到那份情感,會不會哭呢?

  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感性!我利用圖片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掃蕩”這個詞,看著一幅幅悽慘的畫面,聽著老師的敘述,有的孩子就已經噙著眼淚了,再讓他們讀這個句子,讀出的情感就不一樣了,有傷痛有憤恨。尤其是在學第5小節時,我讓學生說說讀句子時哪些詞揪住了你的心,讓你心痛?學生都能找出“挑”和“摔死”,我再讓孩子們看看二小犧牲了,躺在山間石上的圖片,孩子們已淚流滿面,再讀句子時情感得到了充分地表達。在後面,我讓學生聽著音樂靜靜地看著螢幕上的全文:“讓我們在文字中再看看二小。你看到騎在牛背上唱著歌兒的二小了嗎?……你看到機智勇敢,把敵人帶進我們埋伏圈的二小了嗎?……你看到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的二小了嗎?”沒有一個學生在開小差,沒有一個眼神是遊離的,孩子們端坐著,面色凝重,回答的聲音越來越哽咽,有的孩子已是泣不成聲。此時,再讓學生各自配著音樂朗讀課文,讓情感釋放在文字中。

  下課了,平時喜歡嬉鬧的孩子們靜靜地離開了多媒體教室,走回班級,等我從樓上下來,才發現沒有一個人出來玩,教室的門緊緊地關著。我推門進去,看到孩子們居然還在哭泣,完全沉浸在其中。有的孩子趴在桌上,雙肩不住地聳動著,可能是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的淚水吧;有的孩子就坐在那兒,任淚水肆意流淌,痛快地宣洩著自己的情感;還有的孩子靜靜地望著窗外,他是在回憶什麼嗎……我關上教室的門,輕輕地離開。

  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問,閱讀時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心靈,感受著文字中的情感,應該比純粹的閱讀技巧訓練要有效吧。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講述了王二小為了挽救解放區後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的生命,機智地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英勇犧牲的故事。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英雄”這個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樹立學生學英雄、愛英雄、做英雄的意識。在本節課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是“英雄”。

  2、瞭解二小再給敵人帶路時心裡可能會想些什麼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5、6小節,感受王二小的英雄品質。

  圍繞這三個重點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在匯入這個環節中,字詞的複習和檢查時間過長,應該直接開火車讀,不用學生再領讀。複述課文這個環節,學生表現的不是很積極,可能是因為剛剛接觸,不會說,不敢說,在經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指導和練習。可能受學生的影響,在教學第4小節的時候,我有點緊張,節奏有點亂,自己感覺不是很好,過度不夠自然,太生硬。在教學第5小節時,學生表現比較活躍,有語氣的朗讀讀的很好,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變多了,回答的質量也比較高,能夠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幫助自己表達一些想法。

  最後和學生一起觀看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小動畫,伴著音樂和配音,學生看的很投入,這個環節是我最滿意的一個環節,使學生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個昇華,個別學生還感動的留下了眼淚,緊接著讓學生再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就說的比之前要深刻一些。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反思,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會吸取經驗,在經後的教學中更加認真、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3

  一、歌曲匯入,介紹背景。

  由於故事發生的時間距離今天較遠,現在的孩子對那一段歷史非常陌生,所以教師透過時代背景的介紹,能幫助孩子進入課文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範讀。

  教師的範讀非常有感情,讀到悲傷處,教師的眼圈都紅了,這時整個教室安靜極了,同學們都沉浸在低沉、哀婉、痛惜的氛圍中。這堂課中,教師的範讀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既幫助學生進入了課文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情感,又運用聽讀法初步掃清了生字障礙。

  2、學生自讀,鞏固字詞,瞭解故事內容。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這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綜合運用識字方法,來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有了“五分鐘”時間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時就能更投入,更專注,效率更高。

  三、觀察插圖,學習生字。

  運用插圖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既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又理解了詞語,還圖文結合,相當於讀了課文一樣。

  四、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王二小的英雄事蹟、人物特點老師沒做任何介紹,只是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感受,去了解。這一環節,學生非常活躍,學得很主動,很愉快,學生把自己透過閱讀所獲得的個性化感受在同學面前充分地表達,透過交流、合作,大家對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機智勇敢有了全面的瞭解。

  總評:

  1、充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課文內容的學習,教師基本上未作講解,而是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來了解故事內容,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教師再給予點撥。

  2、注重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機會,如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綜合運用詞語練習說話,對自己或同學的朗讀進行自評、互評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堂課還可以改進的地方是:

  1、匯入部分運用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太浪費時間了,可以少放幾段。

  2、沒有充分讓學生朗讀,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主要是時間不夠。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4

  這是首創作於1942年的歌曲,出自於四年級音樂教材,採用敘事歌曲的題材講述放牛娃王二小的動人故事。旋律悠揚清新,又帶有悲涼的情感色彩,寄託著人民對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四年級有7個班,可在這節課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卻發現效果不一樣。在一個班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然後介紹歌曲的來源(故事)和特點,,課堂效果不明顯,學生也沒有完全投入到歌曲情緒之中。我及時總結,發現學生在沒有完全理解歌曲的背景時,不能完全進入角色,產生不了共鳴。

  匯入是新課的開端,也是新授課的定調所在。如果能運用有聲有色、有情有趣、新穎別緻的教學方法,就能喚起學生愛學的激情。匯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談話、講故事等。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生活中孩子們對王二小這位英雄是陌生的,於是在其它班級的課堂教學中教唱前把王二小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聽,使學生在故事裡對王二小有一定的瞭解,也使課堂有了莊嚴肅穆的氣氛,學生頓時安靜下來,沉靜在歌曲的意境之中。然後再透過對歌曲的教唱和對歌曲進一步處理,學生在反覆的教唱中,對英雄王二小的懷念之情必然不斷加深,使情感在旋律中不斷昇華,從而受到感染,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情感的碰撞,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對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歌曲分為五段,在學唱過程中,我讓學生觀察這五段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孩子們分析出旋律相同,但歌詞和情緒不同的結論。在學唱完歌唱旋律後,我讓孩子們再根據故事發展逐段分析出演唱情緒,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以及情緒來演唱歌曲,學生完成的不錯。學生完成了整首歌的演唱後,又進行一個表演唱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到歌曲中,進行形象情描述或對其環境的設定、模擬以及創設出與之相匹配的場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使學生產生如歷其境的真實體驗,從而達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種氛圍和狀態。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5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詩,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所以一上課,我就把整篇課文範讀了一遍,先初步奠定一個情感基調。

  在走近課文的過程中,我用一個大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引領的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合作,學生透過朗讀,讀出了心中感情,透過交流,走進了課文。透過朗讀,學生體會到了王二小的聰明機智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在課堂上,我還補充了相關資料,告訴學生其實王二小是為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鬼子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鬼子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後來發現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聽後,更加敬佩王二小了。這首敘事詩還被編成了歌曲,所以課上我也讓學生聽了,後來學生都跟著唱了起來,課堂氛圍都悲傷了起來,最後的全文朗讀學生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了進去,讀得非常到位。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表示以後要更加認真學習,讓祖國更加的強大。

  不過也有不足,課上聽歌曲用去的時間有點長,所以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就有點偏短了,以後在預設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各個部分的時間。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6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詩,同時也是一首歌詞。歌詞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

  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透過聽唱、觀察、朗讀、想象等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活動過程中,瞭解二小的事蹟,感知英雄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情境,體會情感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學生並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上,學生的體會就不會很深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先播放歌曲,很好地創設情境。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讀第一節,而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放牛的王二小哪兒去了?”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學生如能從字裡行間感悟到“牛兒還在”、英雄已逝的悲壯結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和創造。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從來就離不開學習語言文字所產生的頓悟。

  二、尊重個性、以演助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如以四人小組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老師並沒有多加評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朗讀和表演來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 三、詞句訓練,重視積累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比較多的,對字詞的鞏固、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字詞訓練,這就能減少課外機械地識記,抄寫,提高識字的效率。所以,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了課文中的一些難讀的字詞,先指導學生讀正確,再讀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形式多樣的詞句訓練,能幫助學生合理遷移,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所以透過學唱這首歌,實現語文課和音樂課的整合,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我該如何在這短短的一節課,讓同學們感受到那一段歷史,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作為二年級的學生要想真正理解這些語言內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唱歌的形式作為突破口。如果直接問學生,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是很難說清楚的。根據這種情況,我首先給學生講了王二小這個真實的故事,學生就對王二小有了初步的瞭解。

  然後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學唱的過程中加強了背誦,而且最終目的也落在學語文上,既激發了興趣,又提高了語文教學實效。因為一首好的優秀的歌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能鼓勵學生積極進取,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8

  這節課為欣賞課,這次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整堂課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匯入部分顯得過於長,佔用了過多的時間,這直接導致了新課教學的時間不夠用。

  2、新課教學我透過聆聽歌曲內容、演唱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段落、用朗誦等形式表演歌曲,試圖讓學生走進音樂、感受音樂,讓學生能自覺的抒發情感。但是課堂進行中,由於引導的不夠細緻,提問設計的不夠明確,學生未能如預期那樣完成要求。比如在學生欣賞音樂讓他們找出音樂主題旋律出現次數時,自己就只說“當你聽到剛剛唱過的主題旋律再次出現時,請舉起你們的'手”,由於之前學生不知道“主題旋律”為何物,自己也沒向他們解釋清楚,因此學生聽過音樂後不能正確的回答出問題。

  3、對學生評價的不夠具體,顯得有些單調。

  以上的這些需要我在以後的實踐教學中不斷的反思和糾正,備課時需要更加細緻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分配好上課的時間,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需要去備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音樂水平,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9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先唱後教,激發情感

  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字,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我在教本課之前,先教學生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學生會唱了,自然也就記住了歌詞。對二小的英雄事蹟也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能願學、樂學。

  二、邊演邊悟,想象感悟

  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於是我在讀後就讓學生進行表演。緊扣日本鬼子的“兇”和王二小的“順”,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朗讀興趣,促進朗讀能力。力求把兇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並讀出敵人兇狠的語氣,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三、鼓勵質疑,重在育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在教學中就有學生問:“為什麼鬼子會迷了路?”還有的問:“王二小是個孩子,怎麼能知道八路軍的埋伏圈在哪?”更有的學生問:“鬼子為什麼不用槍打王二小,而要用刺刀挑呢?”面對學生的認真勁,我沒有包辦,也沒有將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而是加以鼓勵,讓他們去找資料。開展王二小故事會。學生透過互動明白了課文是把英雄的事蹟濃縮後編成歌詞演唱。其實,王二小是為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鬼子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鬼子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後來發現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在說二小故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理解了關鍵詞 ,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並能透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啟發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勇敢、大無畏精神,為了祖國的和平、發展和繁榮昌盛,爭做一個優秀的中國少年,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但也有不少遺憾之處,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學生共嗚不夠。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10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共有七段歌詞,歌曲的故事從第二段歌詞開始展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演唱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第三、四段歌曲是本首歌曲的高潮,突出二小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對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緬懷之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懷。

  這首歌曲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處理。如果單純的分段教唱歌曲,我想學生會很快的對歌曲學習喪失學習興趣。所以在本節課中匯入課程時運用影片剪接播放抗日戰爭電影片段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氛圍。再借助PPT課件的圖片展示功能,用兩張圖片引導學生走進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讓學生對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進行闡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並透過展示歌譜播放音樂欣賞歌曲的第一樂段再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時進入小英雄的故事,奠定本節課學習歌曲的基調併為下面故事的深入做鋪墊。讓學生能夠快速的進入故事情緒理解歌曲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直觀的欣賞中加強音樂旋律的記憶。

  透過讀詞、提問、回答問題,培養學生歌唱能力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小英雄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不畏強敵,不畏困難,勇於同敵人鬥爭的勇氣和智慧,敢於克服困難品質。再次透過影片、音訊、運用記號筆突出歌曲的重難點等方式分析歌曲,並以“音樂中的故事”為主線,突出音樂性,用音樂的變化講故事感染自己和他人,突出每一句的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歌曲的學習。

  雖然課堂容量有些大,時間不易把握,但是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如果在教唱環節中多放手給學生去總結,我想學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歌曲情感的同時也提高音樂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及音樂興趣。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11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首歌詞。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透過聽唱、觀察、朗讀、想象等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活動過程中,瞭解二小的事蹟,感知英雄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聽唱歌曲,整體感知

  第一課時我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讓哀婉動人的歌聲撥動學生的心絃,先作感情的鋪墊,而後自由朗讀課文,便有了整體感知時代氛圍和英雄行為的基礎。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讀第一節,而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放牛的王二小哪兒去了?”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學生如能從字裡行間感悟到“牛兒還在”、英雄已逝的悲壯結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和創造。但是我發現學生沒有能夠體會出,他們以為這個時候二小在為敵人帶路。

  二、圖文結合,想象補充

  知英雄事蹟,頌英雄精神,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具體教學中,應透過觀圖、讀文、想象來實現。從第一節學生已知王二小放的牛還在山坡吃草,可他卻已犧牲在血染的山岡,永遠離開他心愛的牛兒了。那麼,二小是怎樣犧牲的呢?讓學生讀第二節,看插圖,展開想象:“九月十六那天早上”,當敵人來掃蕩的時候,二小在做什麼?這是課文所沒有寫明的,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感悟。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第二幅插圖,學生就會開啟思維的閘門,創造性地想象出王二小的行動、語言和內心活動,從其動作想象到二小正在山坡一邊放牛,一邊放哨,從其專注的神情,想象到二小對敵人充滿高度的警惕,對鄉親懷有深深的愛。這種透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元號中間的藝術空白轉化為立體表象的過程,也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過程。

  在朗讀第三節時,我繼續啟發學生想象:如果敵人從山口走進山溝,將會有怎樣的情況發生?(後方機關和幾千老鄉就會遭殃)敵人抓住二小叫他帶路時,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結合朗讀,觀察插圖二,學生從他的神情中如能讀出他內心的鎮靜、沉著,讀出他表面上假裝順從,實際上卻有主張的聰明和智慧,便又是一重大發現和再創。

  在朗讀第五節時,我結合插圖,讓學生體會敵人發現受騙以後的氣憤與八路軍此時的憤怒。一個要氣憤地殺死而二小;一個要殺死所有敵人,為二小報仇。課文裡“挑,摔”是敵人死到臨頭的掙扎,“衝,射穿”中傳達的是八路軍的憤怒,在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