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1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並初步掌握了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資訊,但條形統計圖側重於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增減變化趨勢。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情境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用兩個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這一個情境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透過繪製一個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然後出示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從而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並且強調讀統計物件和專案、讀點、讀線和讀整體趨勢四個方面,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讀點又從直觀讀與座標讀兩個層次進行;讀線不僅從線讀出數量的增減,而且從線的平陡讀出數量增減的快慢;不僅關注線的區域性,而且關注線的整體發展趨勢,這樣完整的解讀了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資料。

  二、體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演化過程,且採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當然,從數學的現實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條形統計圖都可以用折線表示,所以在透過練習初步建立折線統計圖的表象後,安排了在不同情況下選擇統計圖的討論與練習,使學生在思辯中明晰兩種形式的統計圖各自的作用,使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更明確的認識。

  三、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新課標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根據統計的資料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節涉及這樣的例題是小明的身高情況、某病人的體溫圖,這些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資料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資料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資訊的'統計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統計內容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經歷一個調查統計的過程,並討論用什麼樣的統計圖呈現,使學生更好的認識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和應用。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2

  今天,我與學生共同學習了折線統計圖。這是在學生已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已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步驟,而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與其大同小異。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採取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透過學生的預測、觀察,發現瞭解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以及與條形統計圖的異同。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一、精選素材,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因此,我在設計的時候特別注重統計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選取學生身邊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感受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備課中我發現教材中的例1是某市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統計圖,考慮到與我們學生的實際不相符,於是我嘗試進行了改變,用中國代表團歷屆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來代替例1,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在創設情景這一環節中,利用奧運會的相關知識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聯絡,瞭解不同統計圖特點

  統計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強統計知識的內在聯絡,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一是在有效遷移中引入。我首先出示了中國代表團歷屆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統計表,讓學生自己繪製條形統計圖。並從中獲取一定的資訊,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接著直接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明確課題)以條形統計圖為基礎引出折線統計圖,加強了兩種統計圖之間的聯絡;二是在充分比較中發現。引導學生對兩種不同的統計圖進行充分的比較,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比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三、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是思維的藝術和體操。”一堂缺少思維的數學課,即使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課。因此,我重新選擇了學習材料,力求讓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不同的收穫,能積極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和情感體驗。首先,老師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小組交流作圖方法,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教給學生作圖方法,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動手實踐、闡述理由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他們活躍的思維,凸顯了個性。其次,在給出兩個身高統計表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時,學生聯絡實際,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並在這樣的對比中,更深地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最後,在想象某位學生的身高統計圖的折線發展趨勢時,學生想到了成年後身高折線的變化趨勢,培養了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大課堂的數學教學觀。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舊代新,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但在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如: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學生在製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後面的概括也變得較為倉促。個別學生出現了製圖不完整、忘記標明資料等情況,這都是被忽略的。課中我還安排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的欣賞,由於時間不足,也沒有展示出來。同時,教師語言啟發性不強,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複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

  成功之處:

  1、合理運用遷移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資料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在例1的教學中,透過條形統計圖的複習,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過渡到折線統計圖,使學生透過觀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進一步瞭解其特徵。

  2、注重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統計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折線統計圖能更清楚地反映出資料的增減變化。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學生感悟體會這一特點,並從中引發思考,認識折線統計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學會根據資料的變化正確進行預測。

  不足之處:

  1、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不完整的答案,體現在練習題的完成上。

  2、對於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部分學生仍然停留在一些直觀的,諸如條形統計圖是用長方形表示,而折線統計圖用點和線段表示的總結性特點上,不能深入思考、不能深刻挖掘折線統計圖的特徵。

  再教設計:

  做好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過渡與銜接,緊緊圍繞折線統計圖的點表示數量的多少,線段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來教學其特徵,注重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及其回答問題的完整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