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發明》教學反思(精選7篇)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紙的發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1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閱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標出文章的段落,勾畫出本文的生字與不認識的字詞,透過工具書去認識和理解它們。

  (2)教師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教師正音。隨機抽取學生朗讀生字、組詞、造句,出現錯誤時,及時糾正。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紙的發明過程?為什麼只有蔡倫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談一談你有什麼感受?

  (2)要求學生深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為什麼喜歡它?思考每一段之間的聯絡。

  (3)要求學生再次深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內容,小組討論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拓展練習:寫一篇小練筆《紙的自述》。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2

  《紙的發明》是人教部編版教材第三單元第2課。本單元主題圍繞“傳統文化”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本課講的是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紙的過程和意義,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從中發明的過程中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與才幹。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做學生的好導師

  我總是以學生的以玩伴,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為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二、任務驅動

  1、以題為眼,課題中的“紙”你都瞭解多少?聯絡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紙,你知道是誰發明創造的?發明創造的過程如何?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2、以趣為點,找出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與大家分享。目的增強文字的熟悉度。“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最佳化教學我利用闖關練習驅動學生閱讀任務,以任務為驅動力貫穿整個教學,運用填表法,明確學習任務,彙報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紙的發明過程便更清晰、明瞭。

  3、關鍵詞句進行突破,“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孩子們在學習中養成了積累詞彙的好習慣,能從關鍵詞中體會深層次的含義,還需引導加強訓練。

  在教學中透過反覆讀,首先抓住描寫蔡倫造紙的動詞“剪碎、切斷、浸在、搗爛、鋪在、揭下”等,或做一做動作,體會出蔡倫造紙的艱辛不易;其次從造紙的材料看“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卻創造出聞名世界的紙,進而突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以及過程體會出蔡倫造紙的艱辛不易,造紙的方法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我們要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最後,採用填空。

  從“容易得到、大量製造”“影響了全世界”體會蔡倫造紙的貢獻之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進一步剖析蔡倫這個人心存百姓、勇於摸索、敢於創新,接機引導學生簡單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體驗收穫的快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讓孩子們在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學習、思考、體驗、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體驗成功地喜悅、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分層訓練:

  1、誰能說說紙是怎樣發明?

  2、挑戰自我——3分鐘《紙的自述》。

  三、不足

  對於農村孩子對造紙的過程只能透過言語、影片粗糙瞭解感一點,如果能讓孩子們親手實踐、體驗一下造紙過程,孩子們會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還會對四大發明及傳統文化的熱愛深入心底,教學效果會更好。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藉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於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二、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紙的發展歷程,初步瞭解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後的主線問題“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表格”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在這一環節教學時,我對課本上的表格進行了改造,運用填表法,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在彙報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的語言訓練,體會用詞的巧妙,不應該是機械的重複,培養學生有思維的想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進行拓展。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拓展交流,引導學生簡單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對文字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傳統節日》。

  1、設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方法的指導。

  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珍惜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的關係,讓學生從心裡喜歡上了我國傳統節日,從行為上親近它,進行實踐探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2.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

  在活動中,教師不是臨駕於學生之上,而是以一個小夥伴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為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3、實踐體驗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快樂。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在生活的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了他們的慾望,提高了他們的能力,促進了他們求知的興趣。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4

  教學中,本文首先“學習生字詞,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透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然後“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段落大意,從而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

  放手給學生,必定造成學生思維的異常活躍,如何讓學生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序地教學,是今後應該注意到的。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5

  《紙的發明》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主要講了紙的發明和改進過程,以及蔡倫紙得以傳承的原因,並且從中感受造紙術對人類文明及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

  課前,我考慮再三,為了不讓學生覺得說明文枯燥,我收集了多種多樣的紙貼在黑板上,並註明每種紙的用處,對此,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我認為“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趁熱打鐵,我用影片的形式,展示了紙的發展過程,順勢引入“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讓學生明確:“造紙術”就是四大發明之一。這時候,學生的興趣就更濃了。

  首先,要理清的是文章脈絡。我讓學生根據課後習題,先在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幾千年前(造紙術發明以前)——西漢時代——東漢時代——後來。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再去找每個時期,人們是怎麼記錄文字的。這樣一一對應起來找到答案後,文章的骨架就特別清晰了,紙的發展及改進過程一目瞭然。這一過程,我都遵循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接著,我採用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分組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多角度去體會課文字裡行間表達的情感。讀罷,學生感受到的其實是一種自豪感,更加贊同:“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這樣的過程並不是機械的,而是循序漸進的一種引導。

  然後,我又讓學生化身為紙,用第一人稱的形式,自述自己的成長過程。這一環節學生也挺感興趣的,就是偶爾在表達上,人稱會混淆,但是提醒過後就好了。透過這一環節的表達練習,課文內容其實就瞭然於胸了。

  最後,帶上自豪感,再讀課文,文字內容和文字流露的情感就“齊活兒”了。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6

  上週提前佈置了本單元的預習任務,利用假期孩子們對生字詞和課文內容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前兩天我在課堂上對孩子們的預習情況進行了檢測,同時和孩子們透過繪製思維導圖梳理了課文內容。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紙的發明》這篇課文,反思了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注重自主學習,初讀課文時,引導孩子們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貢獻”一詞思考:課文選取了哪些內容來說明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引導學生藉助課後練習第一題的提示,提取文中的重要資訊,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文中的這些資訊都是顯性的,提取的難度都不大,學生獨立完成沒有問題。課堂上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靜心默讀,邊讀邊圈畫內容要點,根據所圈內容,練習用連貫的話說出來。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語,從而感受造紙術的了不起。品讀課文,深入探究時,有一位學生說蔡倫創造發明了造紙術,此時,我隨機將“改進”和“創造”這組關鍵詞語進行了分析,提出問題:人們先後用了幾種材質來記錄文字?比較一下,後一種材質與前一種材質相比,改在何處?進在哪裡?文中蔡倫“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一句中的“改進”,能否換成“創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改進”是指透過改變某些做法,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好的方面發展,而“創造”是指以前從來沒有的,從無到有。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改進”是從有到優,而“創造”是從無到有,透過結合具體的語境對詞語進行了辨析,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了詞語的意思,提高了聯絡語境理解意思的能力。

  三、抓住關鍵語句瞭解造紙術能傳承的原因。學生在初步瞭解每個自然段內容基礎上,引導他們關注課文中敘述每種書寫材料缺點的句子,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和古人言語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更清楚的理解了每種材質的紙被取代的原因,也更深刻的體會到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必要以及造紙術能傳承下來的原因,從而也將課後第二題自然融入閱讀教學中。

  四、注重學生有條理表達閱讀內容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表達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時,引導他們抓住關鍵詞語,也就是抓住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動作,把造紙的過程寫清楚的,這時候我整合了語文語地三里語句段運用裡的第二題,讓學生試著介紹一下捏泥人,剪紙,拼裝玩具的過程,孩子們能抓住動詞來簡單說明流程,還有的同學能夠加上一些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讓自己的描述更有條理。

  上完這節課,感覺同學們學習的興致極高,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同時也深入感受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孩子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篇7

  《紙的發明》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紙”的發展歷程以及各種“紙”的優缺點。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

  上課伊始,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紙”製品展現在講臺上,再把課前用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紙貼上而成的課題貼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當一個五彩繽紛的“紙”字呈現在同學們眼前時,他們個個揚起小臉兒,難掩心中的興奮,毫無疑問,孩子們已經被這五色斑斕的紙張吸引住了,我暗自慶幸一一畢竟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引導學生認識了這些不同種類的“紙”張之後,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紙”的發展歷史,並用“印刷術”引導他們說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樣,就做到了以學生的前概念為引導,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對於紙的探究慾望。

  雖然“紙的發明”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包含了豐富的資訊,但它的字裡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學說明文的課堂也是書聲琅琅的課堂,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鼓勵學生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透過朗讀表達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跟著一起思考:“紙”這的發明創造,給人類歷史帶來了怎樣的發展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接著第二課時我創設回想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紙”的發展歷程,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首先從記載文字的載體上“獸骨”、“龜甲”、“青銅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紙”等中體會這些材質的變化傳遞出來的資訊,體會“紙”發明的重要性,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其次從幾千年來文字載體的方便性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造紙術之所以稱為古代四大發明有其重要的意義。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字的情感融為了一體,兩個字——自豪。

  引導孩子們透過計算紙的用量來使他們懂得浪費紙的現象時普遍存在的,說明我們提倡節約用紙的目的時為了保護木材資源,從紙的角度來談環保和愛惜資源,倡導學生節約紙張。

  這節語文課雖然還算進行的比較圓滿,但我始終忘不了探究活動中孩子們那種牽強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對同伴、對老師、甚至是對知識的一種懷疑。我一直鼓勵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細讀課文,還是我對這堂課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解決課堂突發問題這方面缺少教學智慧。課堂是預設和生成的辨證統一,是動態生成的過程。而“節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師高超的教學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