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

  教材說明中,告訴我們:《日月明》是一篇根據會意字構字規律編排的識字課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透過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在誦讀中可以感受到漢字構字的有趣,進而激發起更大的識字熱情。另外課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易於誦讀記憶。前四句採用三字一頓的形式,後兩句是五字句式,進一步詮釋“眾、林”等字的構字含義,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主題。

  依據以上教材說明,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便於學生識字記憶,我採用了比較傳統的識字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先認字,不會的就拼讀音節,這樣學生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我再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以加深記憶。等學生們都認識了這些字以後,我讓學生找找這些字有什麼特點,有的小朋友很聰明的,很快就發現了很多字都是由兩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或有三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那我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問他們你也能試著編一編新的字嗎?這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你一言我一語地就說開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小組交流看誰說的字多?孩子們交流的熱烈愉快。然後我提問,學生回答,組成了很多的字,看來孩子們的組字、識字能力很強啊。有的說我看見飯店的牌子上也有這樣的字:三個羊,三個牛,等等。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也都說了出來。如,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還有的說字謎讓大家猜字,真是一堂生動有趣、又無拘無束的識字課啊。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2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個人認為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為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為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為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絡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元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對老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準突破口,帶領學生紮紮實實識字,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3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透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本課主要是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備課時,我想:怎樣才能把枯燥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漢字呢?於是我就在激趣方面入手。

  激趣先是體現在新課匯入環節。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古人用來表示事物的圖,並讓他們寫出相應的漢字,告訴他們這些叫象形字。象形識字課顯然為本課會意識字做了很好的鋪墊,實現新舊知識的連結,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識記字形並發現會意字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會意字的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課文其他會意字。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圖畫的出示和我的一些肢體語言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字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原本設計是先扶著學習“明”和“鮮”,再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其他的會意字。可當學生在彙報時沒有結合圖畫和會意字的結構特點來談的時候,我就沒有更好地去引導,反而顯得有些緊張由自己一人包辦。因此,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減弱,表現為注意力不夠集中;老師講課也顯得囉嗦了,以致後來時間顯得較為倉促。

  透過這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地感到要想上好一節課,備課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必須要細,必須要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及應對的策略。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面。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4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日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後演示“明月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著課件中的圖畫,說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後出現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說說“休”字的由來。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後,讓學生做小老師,彙報自學情況。學生可能會說:“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從”一人跟隨在別人後面表示從。“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三、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為有趣的遊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漢字,並試著用畫畫、出字謎等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延伸。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說了出來。如,“苗、災、採、掰”;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

  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課文上還需要下功夫。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我透過看圖、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本課讓學生自己看圖猜字,說出字的意思,並利用所學的字組詞,初步瞭解了會意字的特點。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瞭解了許多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老師的巧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識字熱情。有的學生在課後還仿照課文的形式把自己認識的漢字編成韻文。

  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6

  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瞭解許多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對於這種會意字,學生非常感興趣,在學習中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日月明》一課包含13 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及三個會寫字,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說並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我設計了以 “ 明、鮮 ” 兩字引路,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的思路;。我出示 “ 日 ”“ 月 ” 的圖畫,而後出現 “ 明 ” 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說 “ 明 ” 是由 “ 日 ” 和 “ 月 ” 組成的;有的說 “ 日 ” 很亮, “ 月 ” 也很亮, “ 明 ” 就更亮了。緊接著我出示了 “ 鮮 ” 字,問他們 “ 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麼? ” 時,學生們有的說: “ 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 ” 有的還說: “ 魚肉、羊肉都很有營養 ” 他們的主動 的學習,帶給我驚喜。學生學習其它會意字時,主動學習意識強烈,敢想,敢說,尤其問題意識濃厚,如教到“ 田力男 ” 時,我告訴孩子們,古時候男人們都在田裡耕種,女人則在家紡織,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很多男孩子驕傲地說: “ 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裡幹活。 ” 我笑笑說: “ 那平時班上有體力活,我們的男孩子就要多出力哦。 ” 一陣歡笑;教到 “ 滅 ” 字時,平時最調皮的任意 提問:“ 老師,滅火要用水,為什麼上邊不是 ‘ 水 ’ 字呀?。一節課在極為融洽、民主,學生熱情高漲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著,使教者與學者都身心愉悅。我相信 13 個生字已無需課後去識記了,課文也能當堂背誦了。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首先,在識字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些識字知識與識字方法,漢字中有大量的會意字,讓學生掌握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於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生字時一定要將字音、字形與字義結合起來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認識並運用這些字,並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他們就會到生活中去主動識字,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其次,我深深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太少,還滿足不了學生突發的一些需要。這就要求自己要多讀書,多積累。

  第三,我認識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指導中悟出方法” ,心理學家奧托指出: “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 ” 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 粗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

  然後老師要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別看他們都是一年級的孩子,一樣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足之處,在處理本課生字讀音上過於 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7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滿腔熱情滿腔愛。不一往情深,就鑽不進去,就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就不可能獲得真知。學生學語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產生濃厚的感情,就能深入其中,就能刻苦地研究,怎麼激發他們熱愛的感情呢?本堂識字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而在教學中就有了閃光點。

  在教學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日”和“月”分別指什麼?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明白“明”是指很亮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試說,也許是漢字的有趣的構字規律打動了他們,學生的回答很讓人驚奇。他們是這樣理解的:

  滅:有人用水管澆火,上面的“一”就是水龍。

  看:用手遮在眼睛上,能看得更遠。

  男:一個男人在田裡幹力氣活,所以田力是男。

  我真是沒想到,孩子的理解竟是如此接近古人的造字規律,本以為要大講特講的教學環節,竟是孩子如此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對於不能理解的孩子來說仍是不理解的,但至少也說明了這些構字是那麼地接近我們的生活,確實是從生活中而來。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8

  《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透過韻文的形式來展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會意字的構字方法和特點。本課韻文,詞串壓韻,簡明扼要,琅琅上口,便於誦讀記憶。

  在教學此課時,我充公利用了課件,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圖片,明白“日與月合起來是明”,然後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挺快的。我重點示範上第一小節,然後引導學生自學第二小節的內容,透過動作、語言描述、動畫課件演示,邊扶邊放,讓學生掌握第二節韻文的生字,效果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小節,透過合作交流討論,聯絡實際生活,自由彙報自學所得,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自學的樂趣,也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和孩子識字的興趣。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字依照課文的樣子編一編識字的口訣。學生編得挺快的,有句為證:

  三口品,三石磊。竹毛筆,人云會,合手拿。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9

  聽《日月明》這一課給我的觸動很大:小學第一學段識字量大,《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所以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識字量大,幾乎每一課都編排了十幾個生字。識字編排很有特點,往往是一篇小韻文中包含十幾個生字。就拿《日月明》一課來說吧,13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說並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做課者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以“明、鮮”兩字引路,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的大思路;讓學生把握住了會意字的特點,將較難理解的“眾”、“森”等字製作成了課件。分化難點,突破難點。

  開課時,以課件出示“日”“月”的圖畫,而後出現“明”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說“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緊接著又出示了“鮮”字,問他們“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麼?”時,學生們有的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鮮’應表示更好吃了。”接著老師又講魚羊“鮮”的故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他們的主動與活躍漸漸讓課堂充滿生機,帶給與課者驚喜。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時,主動學習意識強烈,敢想,敢說,尤其問題意識濃厚,又如在學習“男”字時有的學生說:“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裡幹活。”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一’表示一個大蓋子,蓋到火上,火就能滅。”他們精妙的想像,精彩的回答,大膽地發問著實又給了與課者一個驚喜。一節課在極為融洽、民主,學生熱情高漲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著,使教者與學者都身心愉悅。

  激動之餘,不由得提起筆將興奮記下:首先,作為一名面對新課程挑戰的教師要學會去向書本學習,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尋找解決的辦法後,再回到課堂。一個四肢不勤,頭腦懶惰的教師是永遠走不進新課程的。同時使我深深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很重要,要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自己要多讀書,多積累。因為課改下的課堂很難預料會出現什麼樣的突發情況,一旦需要,才不至於臨時抱佛腳,也只有“厚積”才會“薄發”。

  其次,使我更加認識到:老師立足於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指導中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後再丟開老師這根“柺杖”,自己獨立前行。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

  第三,作為今天的教師應該擺脫掉“弟子不能賢於師”的說法,以及好為人師的指導。在教學中要保持一種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索的心態,嘗試著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

  第四,教師也要學會傾聽,要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發言。只有這樣才能對他們做出正確的評價,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稚嫩的心。

  總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自由表達的空間,有展示才能的舞臺,有自主發現的過程。“在讀課文中,你發現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這幾句話不但構建了本課教學的整體思路,而且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還給了學生,使小孩們放開了手腳,大膽去探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小孩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小孩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這樣一個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小孩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另外,為了在認字之初給學生以強刺激,加深小孩對生字的第一印象,還可以利用圖畫、動作、語言描述、動畫課件演示,生活情景創設等手段加強漢字與客觀事物的聯絡,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同時,也保持了小孩識字的興趣。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0

  《日月明》一課全部是會意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上,不僅讓學生記住字形,更要讓他們根據字形理解字的意思,明白造字規律,感受我國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於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是我追求的目標。

  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說:"這兩個字能合成一個字,你知道它讀什麼嗎?"我故意拖長聲音,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就“滅”字就有許多中說法,有的說:"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有的說:“火小的時候人們蓋上土,把火撲滅,上面的一橫就像是土。”還有的說:“上面一橫像水,因為消防員都是用水滅火的。”他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運用了消防知識,孩子們靈活的思維令我嘖嘖稱讚。

  有的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說邊比劃著,說:"手放在眼上就是看."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些把自己想到地說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棵樹,一個靠在大樹上躺著的人,學生看了馬上笑了,因為一個簡單的簡筆畫就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的祖先造字的偉大。

  在朗讀教學中,採取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中不斷和生字見面,鞏固生字,也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在充分朗讀後我就讓學生在自己認識的漢字中尋找會意字,有些學生找出了一些,我又讓他仿照課文的形式編成韻文,這時我發現學生不能像課文那樣說,比如“雙”字,他們就說:“二個又字”,我又引導,後面學生才說“二又雙”。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魅力。

  由此突破一年級學生不敢張嘴,不敢說話,找不到交際話題的難點。讓他們在輕鬆、愉快、自如的語言環境下,生生互動,鍛鍊敢說、想說、樂說、會說的語言交際能力。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1

  一、教學優點

  1.運用了多樣的識字方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課堂上,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合作探討學習方式,並透過一些“小老師領讀、闖關遊戲、藉助圖片猜字”等提高孩子的興趣,形成人人都想要參加的局面。

  2. 結合識字和課文。本課的主要重點就是識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把兒歌引匯出來,最後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學生便能夠在輕鬆的環境下讀得順、記得牢。

  二、不足的地方

  1.卡片的利用不夠充分,孩子初步認識時拼的不太好,可是在學完這課後,還有一些時間,可是讓孩子們再重複拼一拼,效果會更好,整個課堂也會更完整一些。

  2.在課堂的結尾有拓展的內容可以讓孩子把這些內容再加到課文中,或讓孩子自己發現字形的變化,孩子的興趣會更高。

  三、改進的措施

  以後會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也會不斷地探索,爭取上出一堂更完美的課。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2

  《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透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韻文的詞串壓韻,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誦讀記憶。

  我在教學此課時,我利用了課件,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圖片,明白“日與月合起來是明”,然後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學生掌握得蠻快的,於是我利用動作、語言描述、動畫課件演示,生活情景創設等手段加強漢字與客觀事物的聯絡,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同時,也保持了孩子識字的興趣。

  還根據課件的引導,讓學生看圖猜字,學生興趣很濃,教學效果也蠻好,還進行了課外拓展,學生積累的生字蠻多的,例:三石磊,三金鑫,人云會等等。說明孩子已經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對以後孩子的識字又多了一個識字的方法。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3

  1、教學主要任務完成,主要教學目標也基本達成,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掌控能力相較之前有進步,課堂節奏也稍微快了一些。

  2、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沒有完成,學生雖然覺得漢字有趣,但是沒能激發出其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3、教學環節有遺漏之處,教學設計沒有把教材中的“讀讀想想”放進去,這是教師考慮不周之處。教學過程中以識字和寫字為重點教學,卻過於忽略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培養。

  4、教學中將“會意字”滲透在課文講解中,沒有獨立提出來,沒有展示這個概念,學生知道兩個字可以組成一個字,也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卻不知道這種字叫“會意字”。課外拓展沒有做好。

  5、實際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較多地方不符,雖然有些地方是根據課堂情況修正,基本框架也沒有變化,但是課堂效率因此也降低了。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4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說:“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說:“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說邊比劃著。……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說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哲宇舉手說:“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秘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秘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一年級《日月明》教學反思 篇15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課文《日月明》節奏明快,音韻和諧。教了這節課後,我體會很深,反思如下:

  一、謎語匯入,激發熱情

  一年級的組織教學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第一學期,孩子們剛入學,對不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在課堂上和同學吵鬧。因此,我在課前安排了兩個“日”、“月”的謎語,並且透過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日”與“月”結合組成了一個新的生字寶寶“明”,從而教學本堂課的第一個生字,引導學生注意讀音,透過字意的理解來記住生字。

  在課上,很多小朋友都能很快地猜出謎語的謎底,特別是“日”、“月”這兩個生字比較容易,因此在交流的時候顯得很亂,沒有及時組織好課堂紀律,在理解“明”的意思時,一位小朋友透過組詞“明亮”理解了它的意思,因此,我也讓其他小朋友透過擴詞,如:“明天”、“光明”等來記住生字。

  二、整體感知,故事貫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這節課上的教學內容“會意字的構成”是非常有趣的,但如果學生沒有體會到“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合成一個字,併合起來表示這個字的意思的字”就是會意字,那麼識字就會變得很無趣,學生識字的願望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說對字的構成產生興趣了。

  於是,我利用現代版《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將本節課的所有會意字串連起來在整體感知環節,將識字的內容改成了故事而已,檢查完預習情況之後,我就給孩子們講起了故事,邊講邊出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孩子們的聽講也極為認真,都被故事吸引了。之後的學習生字,他們的興趣也很濃厚,還在等待著接下來的故事。看來,能吸引孩子們的,永遠都是孩子們的興趣,這也告訴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能夠關注孩子們的興趣,相信在課堂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了。

  三、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本節課上,由於教材內容是讓學生初步理解會意字的構成,所以,我透過看圖解字、編順口溜、詞語拓展等形式為孩子們營造了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如:教學“鮮”時,先讓孩子們觀察魚和羊的圖片,孩子們想到了美味的魚湯和羊肉,興致頓起,再出示“鮮”時,孩子們就理解了其意思,編了這樣的順口溜“有魚又有羊,味道真鮮美!”,記住了生字。

  而在理解“尖”這個生字時,首先請孩子們觀察“尖”的字形,孩子們理解了“尖”是由“小”與“大”這兩個部件構成的,還利用了“上小下大”來記住生字。但是,我覺得孩子們還小,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去體會,於是,我出示了一些“尖尖”的事物圖片,並引導學生用“尖尖的( )”、“( )尖”兩種形式來說一說話,既訓練了孩子的說話能力,也更好的理解了生字“尖”,感受更加深刻了。

  這節課上,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教學“看”時,我沒有重點強調上面的部件“手”與“目”組合時需要有一些小小的變化,孩子們也沒有關注。另外,教學“看”時,我強調了手的動作,而忽略了“目”的意思。在書寫時,也沒有及時組織課堂紀律,很多孩子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到黑板上,寫的時候沒有一定的方向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