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
一、說教材。
對於錢幣的知識孩子們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但對於幼兒園的還孩子年齡來說還不是很瞭解,因為他們的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家長單獨讓孩子上超市購物的機會很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認識人民幣》。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認識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麵價。
3、透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認識人民幣的面值,並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是: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和大膽發現的機會。我做了以下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文具店超市。
2、學具:人手一份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紙幣和1元的硬幣)
四、說教學法。
根據3~6兒童學習指南里的科學領域中的學習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遊戲發、觀察法、操作法、演講法等。
學法:我採用了視、聽、講合法、操作法、嘗試法、體驗法等。
五、說活動過程。
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初步認識人民幣。
觀看小影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瞭解錢幣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第二環節:認識人民幣。
本環節中我採用了觀察法和提問法等在裡面。首先認幼兒觀察多媒體課件裡的各種人民幣,活動時鼓勵幼兒主動求知。
第三環節:瞭解不同面值貨幣的換算。
本環節也是活動的重點,難點。首先我會引導幼兒認真仔細觀察每一張人民幣,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後認識它們的單位名稱。最後講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
六、說活動反思。
透過以上活動,我做了以下反思。錢幣在日常生活經常都見到,在我剛出示錢幣時,孩子們都很興奮很激動。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參與和大膽的求知,透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人民幣都有了新的認識,但在“買文具”的遊戲時還是有個別幼兒對於錢幣的換算還不是很會還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2
“認識人民幣”課後反思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有一定的直接經驗。我在設計本節課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結合生活,激發學生興趣。這節課的設計,注意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課的一開始就以幻燈片情景引入“兔博士要和大家一起參加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一起比比誰的收穫大,誰的紀律好”。以卡通人物參與教學的形式比較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層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
2.重視小組學習,促進合作交流。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有利於不同思維的碰撞。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說一說,結合情境擺一擺,透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在學習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聯絡實際用數學,提高探究能力。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也應豐富多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教學內容之後的遊戲設計:吹氣球、模擬購物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學生在活動中透過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提高了探究實踐能力。不過,在教學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比較密切,對於10角就是1元,買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等等的多種方式,是有一定基礎的。在教學中完全可以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人民幣的知識?因為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礎的。老師和其他同學在學生不斷的談話中,對知識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說明,這樣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的課堂,這樣學生會表現的更精彩。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3
在教學環節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我放手讓學生看錢、認錢、、換錢、擺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在突破1元=10角時,我選擇送紅包的方式問學生“你想要哪個紅包?”學生聽到送紅包,個個興趣盎然,將我本節課的重點突破的同時,也將本節課的學習氣氛推向了至高點。
在教學中,我增強了一名後進生自信心,礙於自己是後進,課堂上面想說,卻不知怎樣開口,我在耐心引導不見成效的情況下,讓他感受到了我對他的重視和希望,最後,他在全班同學面前用響亮的聲音證明了自己也是可以的。
不足之處:在認錢環節中,由於我的疏忽,忽略了同桌認錢這一重要環節,使學生未能體驗到同桌互助的喜悅;指生利用展示臺進行認錢時,只請了兩名同學進行展示,未能給其他孩子們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說認錢方法過多,顯得哆嗦。
改進方向:透過《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學習,使我收穫很大。首先,作為一位年輕教學經驗不多的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多點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4
國內外教育改革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那就是一名優秀教師的成長無一例外顯示在課後反思中學會教學是他們獲得發展的重要歷程。美國學者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體現了教師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正是基於此點考慮,我們才決定以教師的教學反思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本學期,針對老師們沒有寫反思的經驗、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們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從六安路小學請來了張寧老師給我們指導,傳授經驗,談體會。而我們對老師的要求是:每課必寫教學反思,可寫長處,亦可寫短處,可三言兩語,亦可詳寫、細寫,每月要有兩篇反思在組內交流。在本學期的教學反思書寫活動中,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一、透過張寧老師的指導,我們知道了如何去書寫教學反思,在書寫教學反思中我們知道了書寫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
1、反思什麼?是我們寫反思的目標物件,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A、教學定位;
B、課堂的動態生成;
C、教學設計、教師的活動、教學效果;
D、教學的預設;
E、教學的資源。我們只有明確了反思的物件,才能去寫好反思。
2、怎樣去寫好反思。我們在寫反思時,可以抓住課堂中的一個閃光點來寫,亦可對教學中的敗筆之處來反思,反思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分析,對自我的剖析,如果現在對上過的課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將自己的敗筆之處刪去,在寫教學反思時,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四大環節去運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寫好反思。
二、我們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反思策略,這也是我們本學期教學反思書寫中收穫較大的一部分。
1、教學環節反思策略。我們透過對教學環節的分類,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方面反思:
A、教學目標:通常教學目標包含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
B、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不等同於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否善於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
C、教學過程:要根據設定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根據模式選擇最恰當的策略。
D、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既要有量,又要有質。
2、教學行為反思策略。我們可把課堂分為: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教師教的行為應包括:顯示行為、對話和討論行為。學生學的行為應包括:注意參與、交往、思維、情緒等行為,而師生互動行為則應有:接納學生的情感、表揚或鼓勵學生、接受學生意見、學生自發提問等。
3、教學問題反思策略:教學問題有別於教學事故,是可作探討的問題,可從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討,可以從聽課教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去探討。
本學期的教學反思書寫是我們寫反思活動的開始,而我們的反思性教學是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是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強調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是以增強教師道德感為基準。一個優秀的教師成長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激發教師終生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地反思會不斷髮現困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學,書海尋寶。教學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靈感,探索教材內容的新的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學生學習的新方式;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勤學的善於反思的優秀教師。而我們教師的《認識人民幣》一課的反思,最能代表我們本期教學反思活動的收穫。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5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第二冊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總結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採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法。
對於1元的人民幣比較熟悉,但對於面值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知出現了混亂,如: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孩子們經過觀察、比較終於能很快辨認了,非常高興。因為面值比較大,不便於老師為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的抽象了,因而給後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困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2、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透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
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學生對於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
甚至有的小朋友對於“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帶幾張十元的錢”等等理解困難,所以課後我還設計一個“紅領巾小賣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兌換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6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資訊;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複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麼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鬆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再次反思,發現根源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1、教材與生活的脫節: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或練習題中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當然我也準備了有關5套人民幣的知識,可是隻是匆匆認識,畢竟不是孩子們每天所見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舊版人民幣的圖時大多學生不認識,尤其是現在幾乎不用的2元錢。還有孩子們年齡小,平時接觸人民幣機會少,他們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可能只限於收幾百元壓歲錢,絕大部分還是家長保管,平時家長很少讓孩子自己去買物品,偶爾買的也多限於一兩元的小東西,接觸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幾乎很少接觸,所以他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難度,更不用說兌換人民幣和買賣物品的計算,他們掌握起來更困難。
2、學具的缺乏使得學習成為紙上談兵:考慮種種因素,害怕讓學生帶人民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沒有讓孩子們帶學具,致使學習這部分知識成了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當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學習差異大:教學中發現孩子們學習差異很大,平時在家家庭教育氛圍好點的學生自理能力比較強,可能接觸人民幣比較多,他們掌握起來又快又好,都能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當老師,相反那些平時不大接觸錢的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費勁。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我要不斷總結每一堂課的教學經驗,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培養自身素質,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7
《認識人民幣》是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人民幣,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特別是對1元、1角較熟悉。因此我在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認識元、角、分這一環節中,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透過讓學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充分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質地(紙幣、硬幣)、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資訊。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透過分類和觀察,也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任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透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但是,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有的早就換好,可有的學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有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有待最佳化。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8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本課教學內容為認識人民幣,重點為認識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換算應用是本課的難點。本著目標,我針對重難點進行了以下設計:首先,教學認識人民幣時:
1.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表現自己,回答“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對照你面前的人民幣,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說一說你認識哪些?還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我立刻抓住機會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4.針對這一重點,設計練習:想想做做1“連一連”、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幣遊戲。
其中,“填一填”後引申問題:
“它們是這兩張卡片的價錢,老師用1元錢能買到卡片嗎?”滲透7角、1元、1元3角的比較,是一個小延伸,也為以後的學習作鋪墊。另外,不少的人民幣教學中,都有認識人民幣後,教師報面值學生拿人民幣的強化訓練,而我將其設計為小猴摘桃遊戲,要求學生“先說出是幾元、幾角或幾分,再找到人民幣舉起來”,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口、手、腦並用,達到了較好的強化效果。第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時:1.我創設情境,提出:“買鋼筆1元錢,小明可以付錢?”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後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角和分的`進率採用讓學生猜的形式,學生受到元與角的啟發,不難猜出1角=10分。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所以,對元、角、分進率的小結不可忽視。我指出:“也就是說,10個1分就是1角,10個1角就是1元,我們的錢就是這樣積少成多的,1分錢也不能浪費哦!”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還滲透了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一舉兩得。 3.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第三,綜合練習力求紮實而不乏拓展,有層次而不乏應用性。1.想想做做3“怎樣拿出5角錢”,我增加了一個1元硬幣,學生想出第五種拿法:付1元錢,找回5角。既是針對前面難點的應用——“紮實”,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拓展”。2.想想做做4,我引用遊戲中的小猴:“小猴亮亮開了一家文具店”讓學生同桌輪流當營業員,用1元整錢買賣。很多人民幣的教學中,常常直接以大組或全班為單位進行買賣,為了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我改為以同桌為單位,力求練得紮實。同時還要不乏拓展,於是,我將這一題的物品進行變更,為“橡皮2角、鉛筆5角、小刀9角、自動鉛筆7角、直尺3角”,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性問題:a、他們都用1元錢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誰能用1元錢買2件物品?b、誰能用1元買到這裡最多的物品?c、“給你1元”“找你1角”,“你猜我買了什麼?”這節課的不足點就是學具準備不夠精當,認識人民幣時課堂比較混亂,學生認不完不甘心,耽誤時間。 檢視更多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9
這一週多主要讓孩子認識了人民幣,沒想到會這麼困難!累的我嗓子都快不出音了,孩子還是暈暈乎乎的!好鬱悶!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資訊;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複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麼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鬆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再次反思,發現根源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1、教材與生活的脫節:
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或練習題中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當然我也準備了有關5套人民幣的知識,可是隻是匆匆認識,畢竟不是孩子們每天所見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舊版人民幣的圖時大多學生不認識,尤其是現在幾乎不用的2元錢。還有孩子們年齡小,平時接觸人民幣機會少,他們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可能只限於收幾百元壓歲錢,絕大部分還是家長保管,平時家長很少讓孩子自己去買物品,偶爾買的也多限於一兩元的小東西,接觸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幾乎很少接觸,所以他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難度,更不用說兌換人民幣和買賣物品的計算,他們掌握起來更困難。
2、學具的缺乏使得學習成為紙上談兵:
考慮種。種因素,害怕讓學生帶人民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沒有讓孩子們帶學具,致使學習這部分知識成了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當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學習差異大:
教學中發現孩子們學習差異很大,平時在家家庭教育氛圍好點的學生自理能力比較強,可能接觸人民幣比較多,他們掌握起來又快又好,都能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當老師,相反那些平時不大接觸錢的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費勁,
總之,我覺得這個單元安排在一年級學習,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很難,太容易理解,如果等孩子上了二三年級,也許這些就不用我們這麼費勁了。真希望教材能夠考慮孩子的實際,做些適當調整。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認識人民幣》含反思 篇10
今天教學了《認識人民幣》。我創設了讓學生用學具盒裡的假幣買東西的情景。數學課上,教室變成了“小商品市場”,學生們有的擺攤設點、大聲吆喝、招攬生意,有的東轉西逛、左挑右選、討價還價,在活動中完成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並讓學生進入情境,投入活動,感受氛圍,啟用思維,在體驗已知中獲取新知,併產生探索未知的強烈慾望,學習成了學生的內在追求,他們學得主動、學得生動,自然也就學得成功。
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題:一支鉛筆3角,一塊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帶幾張1元的錢才能夠各買一件物品?小明帶了1元,買了兩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說出他買的可能是哪兩件嗎?這道開放題我先設定一個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情境,再讓學生口頭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引入“開放”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於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十分有益。由於開放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結果,這種不同是由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鞏固訓練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多種形式的開放性練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個性化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