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體育《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體育《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體育《站立式起跑》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透過小組合作、自制教具、競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練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能力的培養,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也是發展人的速度、靈敏、協調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站立式起跑是小學快速跑的重要起動方式,是學生進行快速跑練習的主要起跑動作,學習和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和要領,對提高學生快速奔跑能力,發展學生全面的身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站立式起跑在小學一、二年級是以自然站立式起跑方式呈現,不多強調技術,目的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自然奔跑能力。三年級主要是學習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提高學生快速反應能力。而四、五、六年級則將此內容運用到各項跑類教材中。但單純的站立式起跑技術教學單一、乏味,學生參與性不高,因此依據教材的特性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的練習安排上,遵循了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邊想邊練,幫助學生體會異側臂在前,重心前移的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腿部力量。根據豐臺區小學體育教學統一計劃安排,三年級站立式起跑教學共兩課次,本課是第1課次。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年級為三年級3班,共有學生2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人;學生組織性紀律性較好,自主能力較強,喜歡上體育課,對體育運動具有良好的參與意識,愛模仿,愛表揚,表現慾望強,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較差。在一、二年級學生已接觸過自然站立姿勢的起跑技術,對起跑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大部分學生能夠自然做到異側臂在前、降重心等技術環節,但沒有身體重心的前移,以及起跑後先邁前腿;起跑反應慢,起跑“後頓”的現象。

  四、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使85%的學生掌握重心前移的動作要點。

  2、透過各種手段練習,發展學生下肢力量,提高奔跑和快速反應能力。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樂觀、自信的個性。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異側臂在前,重心前移

  教學難點:反應迅速,蹬地有力

  六、學習評價方式

  本課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基於不使學生感到任何壓力、樂意去進行,又能客觀地、確切地反映出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思想。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如下:

  1、教師或小組對學生的針對性評價,教師或小組透過觀察學生的'表現,運用統一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本課教學中我對學生隨即的評價(你做得動作真的很準確);我或小組對學生學練效果的評價(你的口令很洪亮)目的是透過針對性的評價,給與學生必要鼓勵與糾正,激發學習積極性,明確學習的方向。

  2、組內評價。透過放手讓學生互學互糾,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強化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鍛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七、本課教學特點

  1、巧制教具

  “重心前移”這個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單純的教師講解示範的形式,學生很難明白是什麼意思,更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本節課在解決“重心前移”的教學重點時,採用了“橡皮超起跑線”的教具。我讓每個學生用一根毛線或細繩將自己的橡皮穿起來掛在脖子上,要求在練習“預備”動作時,利用“橡皮超起跑線”的教學手段,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輕鬆解決了學生“重心前移”的教學重點問題。

  2、隊形、場地佈置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圓為主的教學場地。小圓是教師講解、示範、學生集體練習、分組練習以及搭配遊戲——打狼的狼窩;大圓是學生在練習不同方式的起跑、四人分組練習時在“跑”的環節中跑到安全區自動返回,以及搭配遊戲“打狼”時,“小羊”站的位置;而大圓內的兩條平行線,一條是學生分組比賽時的起跑線,一條是終點線,觀看的學生則站在起跑線一側的半圓上進行觀察、評價。

  這樣的隊形、場地設計,既節省了調隊的時間,又為利於教師的講解、示範、指導,更是方便了學生進行觀察、展示、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呈現出一塊教學場地多種教學用途的教學形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