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1
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後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節匆匆帶過,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也忘佈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2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深入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這條明線和初步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灑脫的詩風這條暗線相結合,讓這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頓時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啟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為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先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透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峰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湧而下。
透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透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覆誦讀體會情感。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覆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做得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本來設計的學生練字也無法進行,總覺得結束得太匆忙。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遺憾的地方還很多。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3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課前我先讓學生看有關廬山風景的影片,再透過談話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去過廬山,看到了這麼美的風景,而且還把他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詩名就叫《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文
1、瞭解李白,先生講,再幫忙補充。
2、瞭解李白的其它古詩。
3、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透過為生字找朋友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裡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4、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著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古詩學生比較難理解,於是我就藉助多媒體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上完課後,感想頗多:
1、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提前一週開始透過各種方法收集資料。瀑布圖片網上很多,但是能準確切題、合乎心意的卻甚少。從關鍵字“望廬山瀑布”到“瀑布”,從自己認真查詢資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尋求幫助的途徑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瀏覽的圖片就有幾百張。最後才在這幾百張中選取了8張。影片資料也是如此。廬山瀑布的影片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影片資料是——既要表現出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聲。尋找資料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艱辛過後的收穫卻讓我感覺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興奮。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對於所有課來說,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剛開始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急於求成。在試講時我利用多媒體上的課,幾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再就是在理解詩意上引導的還不夠透徹,我發現自己不應該讓教學來體現多媒體的功用,而應該讓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所以我在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在多媒體上,而應該在教學的有效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又調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3、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匯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著播放廬山瀑布的影片錄影,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透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影上感受,或是聯絡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帶著孩子們看了課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開啟,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