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

  一、複習題的設計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結點,為概念的學習作好鋪墊。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是要利用他己有的知識、技能、經驗。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設計好複習題,能使學生己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充實,又能激勵學生應用遷移類推規律主動探索新知。本課中,我抓住了新舊知識的生長點,設計了鋪墊練習,為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好準備。我先是用填空題的訓練,給學生複習了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然後引導學生聯絡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要求學生把填空題兩小題改成比的形式。這樣設計複習題,有助於學生透過尋求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建構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概念,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遷移規律。

  二、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建構概念的表象。

  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人類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小學數學學習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更是離不開感知,感知對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學生要建構概念必須依賴於具體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在具體的圖形或數字間尋找內在的規律。學生透過對感性材料的操作或觀察獲得感性認識,形成概念的表象。本課中,抓住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把一組除法等式和一組分數等式改成二組比的等式,引導學生觀察:

  ①5:4=15:12=30:24

  ②2:3=4:6=8:12這兩組等式,透過尋求等式的內在規律,使學生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

  三、引導學生透過對比、思考,主動建構概念。

  數學建構主義學習的實質是:主體透過對客體的思維構造,在心理上建構客體的意義。所謂“思維構造”是指主體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識與多方面的各種因素建立聯絡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意義。學生透過觀察具體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比、思考,將新知識與已有的適當知識建立聯絡,又要將新知識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結合,透過納入、重組和改造,構成新的認知結構,建構出新的概念。本課中,引導學生觀察了兩組比的特徵後,進一步啟發學生聯絡起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透過對比、思考、重組等思維活動,概括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

  四、應用概念解決問題,廣開言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應用概念解決問題其實就是進一步鞏固概念知識。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本課中,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方法不只一種,不管採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只要合符規律,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隨後還安排了綜合性練習,這些練習不僅能起到鞏固、深化概念的作用,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我是以學生學習比的意義時提出的一個疑問15:10可以寫成3:2嗎?這個問題引入的。讓學生獨立思考,15:10=3:2,這個等式正確嗎?學生因為已經有了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知道他們可以互相轉換的,所以就推想出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0除外),大小不變。他們換個角度想,他們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個等式是對的。比的基本性質是由學生自己經過對比、聯想得出的,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然後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他們所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是否正確。經過驗證,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更瞭解了。最後在學習化簡比時,老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完成,學生的解法很多,最後讓他們選擇出比較優勝的方法,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透過檢查學生的課堂練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如何化簡比了。

  在這節課中,我深刻地感覺有以下幾點處理得不夠好。

  1、提出的問題不夠精練。

  2、得出比的基本性質後,一個學生提出了:“老師,一面旗的長是15釐米,寬是10釐米,長與寬的比可以寫作3:2;與一面旗的長是3釐米,寬是2釐米,長與寬的比也是可以寫作3:2,那我們可以寫成15:10=3:2,但他們的長與寬都不一樣啊?為什麼還說他們相等?”這個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精彩,但我很急得就給他答案了。其實我可以這樣處理的: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3、在做練習時,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上來板演,抓住學生的錯誤,給學生及時地指正。

  4、課堂上我講話還是太急了,有時還是沒給足時間讓學生把話講完。

  這些缺點,以後一定要好好改正,讓自己的課上得越來越好。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3

  對於這節課,課前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複習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然後讓學生猜想比的前項、後項、比值之間會存在什麼規律,然後透過舉實際的例子去驗證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規律,從而引出比的基本性質,然後介紹什麼是最簡整數比,並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推匯出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的化簡方法,最後做了相應的練習。

  課後習題反饋,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方法。而對於應用除法去化最簡比這種方法,如果學生不提出來,教師沒有給予滲透。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比較牢固地掌握了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方法。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做練習,這節課的內容看起來不多,但是因為要涉及到以前學過的許多知識,如:最簡分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所以對於學生的接受能力差的班級來說,最好分成兩課時來教學,其中的一課時用於比的基本性質的推導和進行比的基本性質的練習,另外一課時專門進行化簡比的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另外由這節課的教學我想到了,做一名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要學會創造性使用教材,比如:對於這節課的教學,課本中推匯出比的基本性質後,沒有進行比的基本性質的基本練習,而馬上進行化簡比的內容,這樣由於學生還沒有牢固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從而為化簡比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這裡要適當地增加一些練習。另外,在化簡比的例題中,課本中只給了化簡整數比、分數比的例題,而沒有給化簡小數比的例題,教師也要給予相應的補充。

  總之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教材,開發課程資源,豐富課程,使教學成為具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4

  比的基本性質與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有著密切的聯絡。但這節課,我沒有用這兩條性質來轉入新知,而是讓學生在判斷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寫出一個比與比值相等的若干個比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分析這些等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的變化規律上,再以小組討論的學習的形式,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學來的知識,經歷了觀察—分析—發現—集體歸納小結,既學得輕鬆自如,又記憶深刻。這比直接灌輸明顯要有實效。

  當學生學習了比的基本性質後,再倒回去與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相對照,更明確了他們實質上是一脈相承的。把他們三者聯絡起來板書,溝通了新舊知識的練習,起到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作用。 對例1的教學,我不是採用講授法,如果教師邊講解化簡過程,邊板書,也許學生能聽懂,但效果不一定好,在這節課堂中,我採用了嘗試解決法,由學生嘗試化簡,遇到問題小組共同探究、共同商討、找到化簡的辦法,最後還進行板演,透過板演學生與學生之間互評,再把自己的解題過程與黑板板演對照、進行自評。有了這樣有效的評價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尊心與自信心,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價值,逐步建立正確地價值觀。

  本節課我主要用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比較中學習、在嘗試中學習、在練習中學習、在評價中學習,教學效果較好。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5

  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們完全可以根據比與分數、比與除法的關係,推匯出比的基本性質,所以這節課我充分調動的思維。

  一、我先組織學生複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後,及時提出問題——比是不是也有什麼性質呢?如果有的話,你認為它是怎麼樣呢?當有的學生根據分數與比的關係、比與除法的關係就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在驗證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導驗證的具體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如6:8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3得18:24它們比值都還是等於,所以第一部分: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又如6:8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2得3:4所得的比值還是一樣的,所以第二部分: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當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0的話,這時所形成的比就沒有意義了,所以綜合以上三個結論,得出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在這一環節是學生彙報思路很清楚。

  二、在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時候,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當講完了比的基本性質後出了三道較有代表性的化簡比的練習,讓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歸納和整理出化簡比的方法。28:21(整數比)2:0、25(小數比),:(分數比),學生做完後交流中發現解法都有不只一種,透過交流探討,小結出一套比較切合實際的方法。

  1、化簡時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時,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再化簡;

  2、前項和後項是小數先轉化為整數比再進一步化簡。

  3、前項和後項是分數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但要注意,這個結果必須是一個比。大部分的學生在掌握了以上的三種解法後,在化簡比的過程中省了很多的麻煩,練習的效率也比較高!

  總之,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練習題型較少,沒有很好地體現層次性。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6

  一、《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把握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絡開始,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入手,透過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的過程中總結出了比的基本性質。由於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複習,引導學生回憶並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於新課的開展。學生透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透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學生學的輕鬆,教師教的愉快!

  二、注重練習題的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練習題的設計應強調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學生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題目,在這些題目中,讓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有了學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於今後的練習。

  三、培養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實現知識的創新。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對比、分數、除法進行比較分析,理解相互間的聯絡,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完成填空題,促使學生產生聯想,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比有什麼樣的性質?從而創設一種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學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積累比較豐富的表象,進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質概念。

  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又常使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本節課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用一系列的猜想來提高興趣,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引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有了興趣做支撐,後面的新課學習就積極主動。

  總之,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遺憾,在以後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知識點和概念上表述更準確。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7

  針對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後的應用反思如下:

  一、注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個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因此教學時要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本課時的教學透過分餅這一故事情境來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聽教師講完故事之後,學生能說出三個孩子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並能非常流利地說出三個猴子分別分到每張餅的。接著教師提問設疑,匯入新課。

  二、手腦並用,在實踐中深入感知分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的過程,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讓學生用圓形紙片,對摺再對摺,即平均分成2份,給其中的1份塗色,並用分數表示出來。學生在動手的同時也在動腦,得出分數1/2,因勢利導,在兩次對摺的基礎上再對摺,那麼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2/4)再次對摺呢?(4/8)……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經歷由“猜測———動手操作驗證———得出規律”正方形的紙有沒有變化?(沒有)陰影部分的面積有沒有變化?(沒有)那麼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很容易得出:1/2=2/4=4/8,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過總結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後,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在此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經歷由“猜測———動手操作驗證———得出規律”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鞏固練習,圍繞中心。

  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採取多種形式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興趣盎然,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四、總結昇華,結束本課。

  最後,教師問: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師生進行補充,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今後的學習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8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本節課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孫悟空請豬八戒吃西瓜,豬八戒貪吃,先分給它1/3,它嫌少;分給他2/6,它還想多要;後來分給它3/9,這下它才覺得滿意,覺得自己賺了一個便宜?它真賺了嗎?與學生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出示教材例1,用一個圓表示一個完整的西瓜,讓學生用塗色表示分數。觀察發現三個分數相等。從而能初步感受新知。

  二、手腦並用,在實踐中深入感知分數

  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片代,動手摺一折,透過三次對摺,每次找出一個和1/2相等的分數。比較塗色部分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麼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很容易得出:1/2=2/4=4/8=8/16,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過總結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後,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鞏固練習,圍繞中心

  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我設計了口答題、填空題、塗一塗等,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採取多種形式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興趣盎然,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侷限於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為數學教學並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在觀察中發現,在應用中總結, 最後運用知識,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併為進有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良好的基礎。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9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著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著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排程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為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著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為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為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為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著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裡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著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為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三、存在不足

  班裡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援,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0

  “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這節課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方式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大問題背景下的一種研究性學習,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而且對老師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最後運用知識,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觀察,合作探究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本節內容是為以後學習約分和通分打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結合,“創設情境與創新精神”的結合,教學中,教師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新知很有興趣,不枯燥無味。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識的情感,再透過拓展外延,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事物的內在規律,這一環節重點在掌握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基礎上,強調知識的來源,讓學生自己挖掘規律,掌握數學知識產生的內在規律,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透過小組的`合作以及教師的引導,發現規律,總結規律,促進了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啟迪,相互促進,發揮了討論交流的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透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1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認識了分數,掌握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之後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自以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1、利用舊知引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創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先引導學生複習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然後讓學生大膽猜測分數是否有這樣的性質,接著經過積極探索,驗證猜想。

  2、用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標強調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所以課伊始,我舉出這樣的例項:小紅和小強每人都有八元錢,小紅拿出自己錢的2/4買了一份薯條,小紅買薯條花了多少錢?小強拿出自己錢的1/2買了一瓶飲料,小強買飲料花去多少錢?讓學生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小紅和小強花去的錢。經過對比,學生髮現1/2=2/4接著又舉出這樣一個例項。王飛的爺爺和黎明的爺爺兩人開闢了一塊同樣大的菜地,王飛的爺爺在菜地的9/15種上了黃瓜,黎明的爺爺在菜地的3/5種上了黃瓜,他們種的黃瓜佔地一樣多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他們種的黃瓜地。透過對比學生也發現兩人重的黃瓜佔地同樣多。得出9/15=3/5,最後引導學生對比每個式子的等號左右兩邊的部分,怎樣由式子的左邊得到右邊,怎樣由右邊得到式子左邊,初步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

  3、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找出本質含義。

  當學生由具體事例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有所感知的時候,他們並不能一次完整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教師先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分數的性質,再將自己概括出的性質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透過比較學生可以發現歸納的規律並不精確,接著找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關鍵詞,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並牢記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我出了幾道判斷題讓學生分析判斷,從而加深理解記憶分數基本性質的內容。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接下來再溝通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絡,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4、讓學生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

  以前上這節課,我總感覺這節課內容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就進行大量的練習,課堂顯得比較枯燥。所以這次在設計這節課時,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我讓學生透過生活例項,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否正確。透過讓學生大膽“猜想和驗證”,讓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舉例驗證時,舉生活事例的不太多,多數舉的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變化而來的式子,應該在這個環節上進行一下疏導,讓學生在自己練習本上上畫一畫、動手摺一折、或剪一剪,透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針對個別練習部分學生無從下手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2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忙,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時,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基礎上進行教學,下頭讓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作一簡單的說明:

  1、創設情境,經過教師講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情景引入和猜測的方式並滲透模型思想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這一情境是我在參考猴王分餅的基礎上,剛好昨日真的是我小侄子過生日而引用過來的。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包含的規律。但在具體操作時我的引導不夠到位,模型思想滲透不到位,指向不夠明確,學生顯得有些拘謹,沒放開。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把知識轉化為本事,我將例題把分數化成指定分母作分母或指定分子作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進行整裝,經過希希想要吃到5塊蛋糕,婷婷想要吃到6塊蛋糕,我將龍龍的蛋糕平均分成了48塊時,該怎樣分才公平?這一情境來進行教學。

  課堂中出現的不足也有很多,如:我按照課前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對於預想之外的問題引導的不夠到位;在最終環節分數接力賽中,預設不足,沒有研究到課堂紀律以及比賽的公平性和反饋的方式等;整堂課中教師還是有牽著學生走的現象。期望各位領導和同事們能多提寶貴意見,給我一個改正與提高的機會。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3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

  這節課我大膽利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鑑於以上思考,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課前老師給每位學生髮了一個大小相等的圓,但圓被平均分的份數不相同,有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2份、16份。要求學生自己任意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然後透過“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實際表示的大小卻是一樣的,進而讓學生初步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接著讓學生透過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典型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學完例2以後,馬上結合知識點進行反饋練習,加深對這個過程的理解。在學完整個新知以後,在進行綜合練習,鞏固提高。透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透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突破難點。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4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模組的主要內容是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為以後學習分數的約分和通分打基礎,同時,也為以後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打基礎。

  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那麼在以前已經學習過了除法商不變的性質,講分數的基本性質,從商不變的性質入手,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很吃力。在這裡,我首先舉了一個除法的例子,如:32除以4,學生口算出商為8,然後學生進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的練習,回憶起以前學過的商不變的性質,在這裡,老師特別強調了0除外的意義。

  在對商不變的性質進行復習後,引出前面剛剛學習過的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由學生自己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如:32除以4就可以寫成分數四分之三十二,透過被除數就是分子,除數就是分母,得出在商不變的性質可以轉化成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隨後,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一些相關練習,加深學生對這個性質的理解和運用。

  數學《比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篇15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忙,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

  這節課我大膽利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鑑於以上思考,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我的猜想。課前教師給每位學生髮了一個大小相等的圓,但圓被平均分的份數不相同,有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2份、16份。要求學生自我任意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然後經過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不一樣,但實際表示的大小卻是一樣的,進而讓學生初步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讓學生經過舉例來驗證自我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本事,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2、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把知識轉化為本事,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典型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學完例2以後,立刻結合知識點進行反饋練習,加深對這個過程的理解。在學完整個新知以後,在進行綜合練習,鞏固提高。經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3、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確定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經過練習,立刻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突破難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