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的研修學習到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謂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讓我領悟到了教育的本質,更讓我看到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的方向。

  我在幾年前教過一年二年級的語文,《語文課程標準》對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規定了寫話的要求,所以我在一週會佈置兩三次日記。到了二年級孩子們已經能夠寫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寫出來。我正苦於找不到好的辦法時我們學到了《數星星的孩子》,陪孩子們數完星星,我想到了今天的日記是:摘下一顆星星,用三兩句話寫出摘星星的經過。

  郭教授認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階、潛在和有力量,透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第二天的早上我就準備了一節日記指導課。首先,我讓孩子們交流前一天晚上的摘星星的經歷。課堂上,孩子們有的情緒非常低落,有的興高采烈,交流的非常充分。我每到一個小組,孩子們就拉著我不放,有的說,爸爸搬了梯子在樓頂上我還是夠不到;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就手工做了一顆星星還塗上了顏色;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但是上網查到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知道了很多知識

  看到孩子們充滿感情的的交流,我知道了孩子們為了摘星星頗費了一番周折,肯定有許多話說也有了各種情感。我對孩子們說,現在就把昨天的經歷,認識和想法寫下來,結果都寫得非常精彩。

  最後我對孩子們說,以後寫日記,就把一天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最想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寫出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東西就可以了。後來孩子們再寫日記就有話寫,寫出精彩的語言了。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階、潛在和有力量,透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當讀到這些的時候,進一步印證了我對“升本課堂”高效課堂的解讀,孩子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透過孩子們自主的學習,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教師節過了,中秋過了,書也來了。好像今天才開始進入正常上課一樣。看著同學們興致勃勃的翻著新書,我問:大家看著新書有什麼感覺。他們紛紛說太好了,終於有書。我對同學們說:沒有書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不能學習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是不是。孩子們都大聲的說:“是”!我請大家好好愛惜語文爭取把裡面的內容都學會。孩子們顯然受沒有書的折磨太久了,體會到了書的重要和必須,回答的聲音特別的響亮,我也十分高興。

  我上的是第二課黃山奇石,(上節課只學了課文)學寫字。八個字,我請同學們按結構分一下,正好四種。我按結構講了每種結構的寫字要求,也請同學們來提醒大家怎麼樣寫才能更漂亮。學生每個字只寫兩個,然後同桌間評評(上課前我把寫字好差的同學進行了搭配)。對於突出的問題我稍做講解。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上來書寫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個字,然後師生共評。到此為止,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我看了書,真不知道一課兩課時夠不夠用。每課有課文,要認的字要寫的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安排的。我怎麼就是很難完成呢?是我設計的不好,還是課本安排得有點問題呢?我知道把字全放在一課時不合理,可是由於當時沒有書只好這樣處理了。就是有書,我也不知道怎麼在兩課時完成。本課課文很不好讀,要認的字又多。我想我以後要加強對預習的指導和檢查。這樣可以分擔一下課堂上的任務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原來一直有要求的,可是不是很重視,有部分學生不能完成。我覺得這學期我得再出新招,讓學生對課前學習感興趣,我現在有點思路可是不成型等我再想想。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在上課之前看到一種方法,就是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一句話。原來這個題,我總是要求學生比賽讀,在比賽中學生基本能夠很好的讀出詞語來。我一直比較滿意。而且當要求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的時候,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選擇,比如“帶學生讀,自己讀,帶四人小組讀,帶女生全體讀”,還有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挑戰讀了“挑戰小組,挑戰個人,”他們的方法比我想得到的要多。

  所以我常覺得是應該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教師是不是真的放開了,有沒有真的給學生創造一個發揮的平臺。今天我照常用了這種方法,孩子們最盼望這個時刻了,所以百次而不厭。最後我又加上了選擇其中的詞語說一句話,選一個沒有問題,選兩個的時候有了難度,孩子們還不能很好的思維,不過我不著急。當初挑戰讀剛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也是有點無所適從的,現在不是已經很好的麼?只要兩三次機會之後,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的了。從這個方法上來看,學生對一些詞語雖然會讀,可是不太理解,看來這個方法不僅需要運用而且是經常的用。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

  1、抓重點詞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透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

  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絡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

  二、創設情景,昇華感情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1、預設欠充分

  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湧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籬笆很密”。我想如果開始能收集一張“密不可鑽的籬笆”圖片比較一下,詩意就顯而易見了。

  2、方法欠鞏固

  在理解詩意之前,我讓學生回顧了以前理解詩意的方法,接著就讓學生學習今天的“邊看插圖邊讀詩”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詩,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舊方法並用,也許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詩意中,強化新方法,也許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說詩中,引導學生感悟圖文相通的妙處,也許學生的感悟理解就會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課堂到來。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筍芽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筍芽兒》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在成長過程。

  於是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把教育與生活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潛在能力得到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是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與語文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忽視了語文對於人的精神生命的影響。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的教學觸角已經延伸到學生的生命領域,彰顯出非凡的人文氣息。

  在教學《筍芽兒》這篇文章第6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想“如果你是筍芽兒,筍芽兒還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個小朋友說:“我看見了一棵大樹,有黃牛伯伯在樹下吃草,並且它還向我問好。”我說:“你也向牛伯伯問聲好吧!”第二個小朋友說:“我看見一位仙女在彈琴,一個小姑娘在跳舞。”我說:“那個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個小朋友說:“我看到了許多鮮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我說:“老師也聞到了花香。”……。這些問答,正因為老師關注了孩童純真的生活,關注了孩童純真的心靈,語文教學才充滿了溫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潤了每一個幼小的心靈,播撤了愛和希望的種子,而沒有因為預先設定的答案,機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學”發展了學生的個體潛能。

  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兒童,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著相對優勢的智力領域,如有的孩子擅長用表演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長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歡用語言來陳述自己的思考等等,這些都是顯示了他們各自的優勢智力領域。在教學《筍芽兒》這篇文章時,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這些才能,學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彈奏著樂曲,大嗓門的雷公公,嘮叨的竹子媽媽,可愛的小筍芽兒”讀得出神入化,有時還邊讀邊演。此時,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學”拓展了學生的體驗渠道。

  生活的本質在於它的豐富性,當學習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絡時,就可以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的優勢,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拓展了學生的體驗渠道。

  教學《筍芽兒》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讀中感悟筍芽兒在大家的幫助下,奮力向上,努力想長大,嚮往外面的世界,最後終於長成了一棵健壯的竹子。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怎樣長大?一位小朋友說:“我要像筍芽兒一樣,克服困難,一個勁兒地長大。”一位小朋友說:“我要像筍芽兒一樣,經歷風雨,才能茁壯成長。”……。學生的回答,讓老師覺得學生從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了體驗。

  生活化教學向我們昭示瞭如此誘人的教學前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更好地實踐語文教學生活化。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後,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我在教學《小鹿的玫瑰花》時著重按新課標的精神,上完這堂課,感觸頗多。

  一、追求平等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透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字對話。因此,課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沒看到,你的心情會怎樣?"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為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夥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裡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著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三、啟用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後,我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臺: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說──。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說──,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啟,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於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為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為,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麼,常常地為他們帶去快樂。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讀中感悟,以讀激情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爭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扮演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昇華提高

  另外我還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美,體會到了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透過說話、仿寫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裡的語言。我還讓學生從課外收集有關泉水的詩歌,如〈小池〉。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雷雨》是部編版第四冊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下面談談自己教學後的一些想法。

  在這篇課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寫得較具體,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對來說寫的簡單了些。因此,在教學時,雷雨中的景象我講得比較少。重點講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為了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我在每一段課文引入上下了功夫。教學“雷雨前”時,我讓學生聽雷聲,看閃電,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教學“雷雨中”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聽大雨嘩嘩的聲音,並不時穿插轟隆隆的雷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教學“雷雨後”時,我請學生欣賞課件,聽蛙鳴、蟬叫、鳥啼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並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看精美的圖片,彩虹,太陽……感受“雷雨後”的美麗。就這樣,我把學生帶進文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領他們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激起他們探究自然奧秘的慾望。“雷雨中”這一段我用請學生欣賞課件的方法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雷雨後”這一段我採用的引入方法是: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詞非常精煉。於是,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隨即引導學生:在這個句子裡,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麼?滿天的烏雲壓下來,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然後又引導學生把這種害怕的感覺方到句子裡讀,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再如理解句子:“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我先請學生欣賞課件,理解蜘蛛為什麼要垂下來。然後請學生來噹噹這隻害怕的小蜘蛛,讀讀這句話,體會“雷雨前”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從而進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來了。……現在想想,學生那天的朗讀真的很精彩,他們對文字的理解也是精彩絕倫。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開課時,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青蛙為什麼要賣泥塘呢?它是怎麼賣的呢?賣出去沒有呢?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青蛙的泥塘到底賣出去沒有?”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在自己質疑和猜想的基礎上,結合拼音讀通課文,勾畫出寫青蛙賣泥塘原因的句子,讀一讀,再想象青蛙住的“爛泥塘”是什麼樣的?弄清青蛙賣泥塘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弄清楚哪些動物想買泥塘,沒買成的原因是什麼?青蛙聽了小動物的話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教學這一部分時,要不斷地創設情景,有效地聯絡生活實際演一演、想一想。最後,把“綠草如茵的泥塘”和“爛泥塘”展開對比,滲透“美好的環境是靠勞動創造的”德育教育。

  在閱讀教學中,我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的能力,引導學生想象。兒童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呢?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變為具體形象,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

  教學中,我抓住三個詞語:泉水、引水、灌水,透過演示和讓學生感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青蛙的聰明和勤勞。

  在品詞品句中展開想象。品詞品句,發展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結合課文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經歷,我引導學生品詞品句,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比如,青蛙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泥塘,不禁“愣住了”。我要學生模仿青蛙“愣住了”是什麼樣子,然後趁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翅膀,想象一下,青蛙的心理在想什麼。

  充分運用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著許多色彩美麗,形象新穎生動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有利於以圖學文,也有利於拓寬兒童的想象。如本課中,青蛙在一個風景如畫泥塘邊,嘴巴張開著,似乎正在說什麼。於是,我請學生再次想象,青蛙面對如此優美的泥塘,它會說些什麼呢?想象後再用語言表達插圖意思,也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為了使學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學生讀完課文後,我先讓學生說出你讀了某句話用“我讀了……這句話,彷彿看(聽)到了……”發揮自己的想像,然後再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在學習雷雨中時,我藉助多媒體,運用聲音,渲染氣氛,孩子們有了更好地感覺,提升了朗讀。轟隆隆的雷聲、嘩啦啦的下雨聲和閃電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所以,在這篇課文裡,我指導學生從語氣、表情、動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在雷雨前這一部分,我採用教師先示範讀,學生來當小評委,讓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學生懂得了評價老師的朗讀,為接下來的朗讀教學打下基礎。在指導朗讀“譁,譁,譁”的聲音時,為了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我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我就讀得稍慢一些。這樣,讓學生透過聽也能感受到變化。這篇課文多次裡多次出現了“越……越……”和“漸漸地”,我讓學生用“……越……越……”、“……漸漸地……”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裡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同時,我抓住文中重點句、關鍵詞讓學生反覆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比如我問為什麼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用“逃走”這個詞而不用走了?學生透過讀前面的文字知道大雨準備要來了,所以都懂得回答:蜘蛛不趕緊“逃”的話就要被雨淋。在指導朗讀方面。我還透過比較句子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比如: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叫。

  三、讀寫結合,拓展思維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將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情景進行比較,我在雷雨前選擇師生一起將雷雨前的自然景象的特點寫出來的教法,但是雷雨後我則是發表格由學生自己填寫,學生透過學習雷雨前的劃詞、劃句子這種方法以後,在寫雷雨後就很容易找出雷雨後的自然景物的特點了。

  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在朗讀方面表現不錯,能有情朗地朗讀課文是我這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同時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但是,在前面部分我花太多時間,導致後面的書寫指導不夠時間我就直接地進行簡單講解,如果在指導學生寫生字時先讓學生觀察,然後讓學生交流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後老師才示範寫,這樣學生才知道書寫時需要注意哪些。以後要我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