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1

  本週帶領四年級學生練習了節奏。節奏稱為音樂的靈魂和骨架,節奏訓練在小學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學生在學習唱歌、器樂等活動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因此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而單調、乏味的節奏訓練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而生厭,抑制了學生的興趣。因此我的節奏訓練盡力多樣化、趣味化、把被動的灌輸轉變為主動要求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樂理知識,瞭解各種音符的名稱與時值比例,初步瞭解各種拍子的特點與強弱規律,在這個基礎上我把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在具體操作方面,始終遵循一條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把節奏難點逐步解決,對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紮下了穩定的基礎;同時,在熟練掌握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溫習,掌握所學的知識。不僅能唱讀節奏,能記節奏,而且能夠靈活運用節奏。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佔優勢,在節奏訓練時,我首先注意了直觀教具的運用,讓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多種感官都得到訓練和鞏固,提高學生節奏的興趣,發展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我以2/4拍為例,讓學生把所學過節奏歸納總結出一拍的節奏型,並用標號設為五種,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得一種小打擊樂器進行表演。在進行當中,注意引導,及時鼓勵表現好的同學,啟發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讓他們知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表演得好。

  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如:在表演過程中有個別同學的樂感不好,對節奏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在擊打樂器時出現跟不上節拍現象,影響到整體的聲音。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要使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各種節奏,必須在音樂教學中經常反覆訓練。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計劃地進行不同形式的節奏訓練。使每個學生都很好的掌握好節奏,為學習音樂打好基礎。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我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節奏樂教學方面的方法。

  節奏樂訓練在小學音樂課中是一件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這學期我所擔任的一年級音樂課的主要任務,節奏樂廣泛應用於音樂教學實踐中,對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精神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使學生易於又樂於接受,又能達到提高音樂表現力與感受力的目的。

  一、簡易節奏樂器,學生無需過多的技術練習,因此在音樂的設計上,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生動與情景的融合

  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愛模仿,對音樂的感受與創造能力程度較淺,因此,採用活潑有趣的教學形式、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

  二、對於器樂課教學,有時老感覺最難的其實不在教學的內容,而是課堂的組織教學

  對於放在桌上的打擊樂器,小朋友們總是控制不住要去玩,如果任其亂玩,那必定會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要先在課前提出要求,讓學生知道,沒有次序的亂敲打擊樂器會影響課堂氛圍,所以大家要相互配合。不用樂器時,不要隨便去拿樂器;需要演奏時,要根據老師的要求,在老師給手勢後再去拿;還可以設計固定的旋律,讓學生聽到旋律後,及時把樂器放回桌上,並迅速安靜。

  在其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任務交待明確,如果沒有交待好,可能會令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比如如果需要分組進行練習時,需要調動學生的座位,如果不先交待清楚要求,整個課堂會很混亂,並且耽誤時間。其中,還應提示學生先多做輕聲的節奏練習,注意傾聽他人的演奏等,結束時可以採用貼笑臉的方式,給最先靜下來的一組給予獎勵或評價,讓課堂做到有張有弛,教學能夠收放自如,從而保正教學的順利展開,提高學生在演奏中的相互合作意識。實踐學習,這些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實效。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粗淺之談,探索的道路還長,我將為之繼續思索、實踐。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3

  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內容精彩,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段時間,我校低年級小朋友經常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對裡面的內容比較瞭解,尤其對喜羊羊這個角色更是喜愛有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設計了遊戲活動《喜羊羊與灰太狼》,透過創設一個個有趣的`遊戲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目標的設定是活動的關鍵,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

  1、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訊號並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遊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遊戲,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小學音樂學科素質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

  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反思:《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整個音樂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和喜羊羊做遊戲——你好,喜羊羊!”中,當老師帶著學生做遊戲時,孩子們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孩子沒有感受音樂的節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選取的音樂旋律,帶著孩子們先聽音樂,跟著節奏動一動、拍一拍,感受四二拍節奏的特點,這樣才能初步學會用肢體遊戲活動來體現。

  在第二個環節“聽聽走走做遊戲——羊村,我來了!”中,在和朋友打招呼這一環節中,當畫面上出現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動畫形象時,小朋友非常感興趣,從而能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早上好”,達到了目標要求。不過,實施過程中雖然有音樂伴奏,可是孩子只是跟著老師能一步一步在走,並沒有感知節奏帶來的樂趣。另外,為了增強趣味性,我設計了有點難度的“爬山”情節,引導孩子思考怎樣才能到山那邊,設計的本意是透過孩子有節奏地爬山和聽滑音下山,幫助孩子體驗玩節奏的快樂。但是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目的地示範和引導,過程中應幫助孩子按照節奏配合手腳的協調動作往上爬。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聽、看、練的學習過程,才會有感悟、收穫。

  第三個環節是“邊唱邊跳一起來——我為羊羊們來表演!”。教師提要求有目的地欣賞表演,再根據節奏模仿表演,學生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學得很認真,而且大部分能夠透過獨立觀察欣賞,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到表演中來。

  要上好一節音樂課是不容易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充分尊重學生。

  例如,選取適合的歌曲很重要。這節課可以選取四二拍節奏清晰、節拍明確的兒童歌曲,便於學生使用肢體動作表示節奏。

  第二,在這一節音樂活動課中,我還可以鼓勵學生想出用身體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並及時聽琴聲練習,這樣的設計也許會更好。

  第三,今後每節課的設計都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每位學生可習得技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此外,語言方面要更嚴謹,在課前要仔細推敲要說的每一句話,研究每一個問題,最佳化教學中的提問,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4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不涉及入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呢?

  一.備課時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語文課和數學課,不需要過分注重對某些知識點或技能的掌握。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我們可以先設計幾個問題進行自我反思。例如,“我不知道;學生們對本課民歌的熟悉程度如何ldquo;如何設計學習民歌的教學方法將更有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和演唱民歌的教學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這些症狀。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感到有針對性,備課也不會流於形式。由於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因此備課中設計的反思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如果你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異常感興趣或漠不關心,你應該問問自己原因是什麼,積累經驗和教訓,並嘗試不同的平行班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效果。

  二、在課堂上驗證反射。

  教室不是車間的裝配線。它保持不變。50名學生可能對相同的教學方法有50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不斷驗證備課中設計的反思,並將醫學應用到案例中。課堂教學是一門令人遺憾的藝術。無論教學有多好,都有其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最佳化。因此,課堂上的各種“事故”都可以成為教師在不斷實踐過程中探索的良好反思材料。

  三、課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透過語言、文字、自我反思和透過交流進行集體反思。最具參考價值的反思方式之一是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透過具體的典型教學案例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案例雖然有其個性和特殊性,但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教師以文字的形式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而且可以為同齡人提供參考。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還可以透過觀察和分析他人的例子來進行反思。所謂“他山之石,可攻玉”。自我反思和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礎上的,很多事情旁觀者都很清楚。因此,教師應該觀察和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堂,瞭解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反思如果我上同樣的材料課,會有什麼不同,會有什麼相同,我從中學到什麼靈感,等等。最好聽完課後再寫。音樂教師往往有自己的優勢,因為他們的條件不同,如器樂,如聲樂。他們應該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他人的長處可以作為自己的參考,以瞭解他人如何利用自己,並思考如何利用自己。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5

  [音樂課教學反思]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一、這是本學期第一節音樂課,學生有些拘謹,儘管我十分熱情,極力的鼓動學生,但是收效甚微。真正調動起學生的還是他們參與其中的活動。回答問題只有八班同學一直很活躍,主動積極,情緒放鬆。一七班、一五班、一一班有些班不敢發言。除了班級同學之間的差異,可能還與我相同內容的不同語氣、神情及無意的引導有關———努力找出,積極改正!

  二、《月光》。本節課從貝多芬的《耳光奏鳴曲》說起,但是我們都瞭解的那個美麗的傳說卻是虛構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就讓學生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所以學生在欣賞《月光奏鳴曲》的時候就格外的用心,想從中聽出作曲家當時的真實感受。同名作品的比較也讓學生體會了印象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不同,也許音樂不用過多的言語,但是經典作品肯定能讓學生在聽覺大餐中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就連平常比較容易激動的班級都能靜下來凝神聆聽,可見優秀作品的魅力。但是有一點,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任何優秀的作品都不能太長,而且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增進學生對作品的印象,所以欣賞課其實包含的內容,所要注意的方面就更多。

  三、學唱歌曲。興致高昂,學習積極,教學效果很好。本節課所採用的材料(特別是影片)比較新穎,所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的開頭很重要,老師要唱歌,同學都拭目以待,吊足了他們的胃口,搖滾與戲曲的結合更令人耳目一新。激將法(說別的班級用三遍就學會了一首歌),讓學生快速認真學會演唱歌曲。遊戲又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知識講解中加進老師的形象表演和幽默的語言,效果會更好,知識講解放在頭二十分鐘,遵守學生識記規律。

  四、《歐洲隨想》。相對於中國民樂和西方音樂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西方的,感覺對中國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很大的諷刺。客觀的來講,歐洲的音樂作品相比於中國的確實有著其先進之處。但是學生卻不懂得、不瞭解這種先進究竟從何而來,這節課就是讓學生來了解歐洲音樂的歷史,進而理解中西音樂的發展程序的差異。但是直接講述效果不好,我就從他們所知道的音樂家入手,從音樂家的故事講起,讓歐洲音樂的發展歷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再縱觀中國同時期的國情,中國音樂滯後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了。對於二年的的學生來說,音樂課應該上升到一定得理論高度。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不同的班級表現是有差異的。有的班級同學們很會學習,主動記筆記,有的班級只是對音樂家的故事感興趣。

  五、《賽歌會》在討論和欣賞幾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階段,各班情況大致相同,只是在賽歌會上表現出不同的演唱水平和反應速度。特別是第三輪,各班反應的敏捷程度不一,透過講解舞臺禮儀,發現學生對此瞭解比較少,(不如在臺上的站姿和站位)。最後讓學生在練習中理解了合唱能增進班級凝聚力的道理。

  六、透過兩個班的授課情況,發現學生對民樂趣味索然,決定對課程進行細節調整,變要求聽賞、學唱為聽辨、考查。聆聽也欣賞是否用心與教師語言的引導有關,也與班級的同學有關。有的班級從以上可就死氣沉沉,思緒沒有火起來,以至於整節課都處在被動地位。透過調整,班內學生積極性有明顯提高,但是學唱效果改善不多,究其根源,時間太短,鑑於此類歌曲不太受學生歡迎,不安排一節課全部學會,下節課複習的時候再做提高。繼續用激將法,樹立信心,加強要求,但不能苛求,會削減學生對於音樂的興趣的。

  七、《走近大師》。"長久以來,藝術大師在人們心目中是神聖的象徵,神秘而遙遠,高不可攀,實際上,大師也產生於生活的土壤,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有著同樣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透過教學,發現音樂課中的嚴肅音樂不易進入學生內心,而一些幽默搞笑的影片卻能讓學生在哈哈大笑中理解作品背後的內涵。透過《摩登時代》的觀賞和卓別林生平的瞭解,學生對大師的表演風格、作品內涵、人物刻畫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優秀的影片能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更能帶來精神境界的提升。

  八、《奧林匹克》。學生對現代奧林匹克的瞭解還是比較寬泛的,特別是一些愛好運動的同學,因為這是一項世界共同矚目的盛大賽事。開頭讓學生講述的過程,是一種知識共享的過程,有的細節甚至我都不知道,我們的學生還是挺厲害的。但我給他們帶來的是古奧運的一些故事,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古今的結合和對比,學生對此瞭解不多,所以興趣濃厚。以至於學唱《奧林匹克風》興致高昂。音樂課教學反思文章音樂課教學反思出自,此連結!。

  九、《黃土地的暢想》。一節課如果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一節課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頭我讓學生做了一個小遊戲,找同學表演秧歌,讓他們猜在做什麼,學生一下就猜了出來。其實學生感興趣的是臺上表演的同學樣子,這樣就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瞬間集中了起來。再在這樣的注意力下,陝北的藝術作品欣賞哪怕不合他們的口味也會讓他們靜心欣賞的。在他們後半節課注意力又要分散的時候開始

  十、《仲夏夜之夢》。授課兩節過後才發現只有很少同學知道這個名字,莎士比亞的這部名作沒有幾個人瞭解故事內容、藝術價值。當然就別說音樂作品和繪畫作品了。本來安排的作品曲式結構、動機等等的學習就黯淡了意義,我的授課中心就變成了莎士比亞作品的故事情節和音樂作品的欣賞。又透過同名作品不同藝術形式的表現,讓學生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含義,不同的作者在相同的故事上也會進行二次創作。比方說影視班的《仲夏夜之夢》,就把一個古老的故事搬到了現代社會中,但是故事背後所透出的和諧、自然、仁愛、信任等精神依然不變,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罷了。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6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媽媽·教師》中的《鮮花愛雨露》一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以鮮花愛雨露的比喻引匯出我們愛教師的主題,歌詞簡潔生動,寓意深刻。我認為這首歌曲最優秀的地方就是蘊含了深厚情意,很容易感染他人,打動兒童的心靈。在實驗3班上午第四節課教學中,正遇中午的瓢潑大雨,音樂教室裡亮著燈,學生們剛好唱會了這首《鮮花愛雨露》,這時他們的班主任(以後統稱王教師)正好走進音樂教室站在門口,等著送學生放學,他的出現給了我靈感,我立即抓住時機說:同學們,我們把這首歌送給王教師好嘛?好──隨即歌聲中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孩子們儘量地表現著自我,從學生的表情上能夠看出,他們師生之間的情誼很真摯。當教學進行到以小組為單位,用《鮮花愛雨露》這首歌曲做題材,進行創編表演,我說:同學們,把編排出來的節目獻給王教師,我們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節目能夠表達出你對教師深深的愛。

  在排練時,正當各個小組十分活躍,排練的十分熱鬧之時,我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很沉默,他沒有參加小組的排練,坐在自我的座位上,低著頭,悄悄地哭了。我很詫異,走過去問為什麼,她說:王教師不教我們了!隨之,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其他孩子見狀也安靜了下來,教室裡原本歡樂的`氣氛沉靜了,我又一次抓住時機:同學們,我感受到了你們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大家十分愛王教師,十分捨不得,這樣吧,此刻把你們所有的愛都凝聚成最動情最完美的歌聲,送給教師!緊之後,學生們的歌聲是令我吃驚的,輕柔、深情、動聽,他們溫柔地隨著歌曲的拍子晃動身體,有的孩子眼睛盯著王教師,原本活潑歡快的歌曲,此時卻是如此深切傳情,歌聲之後,王教師和我還有許多孩子的眼睛裡都浸滿了淚水。

  之後,我才明白,王教師不教了只是一場虛驚,那只是教師在生氣時的一句玩笑話,誰會想到孩子們竟如此認真了。經過這件事,他們師生的感情更加融合。

  在課堂上,我們要學會利用所有的偶發事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正是這樣的教材,給了教師和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能夠就地取材,適時取材。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7

  新課程十分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程序,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本學期開學以來的實際教學中,我經過在三個不一樣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我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開學以來的六年級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分組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六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初中,到新的環境中去,所以在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還是至關重要的,這樣長期下去,就會對他的生活習慣和態度產生進取的影響。同時還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增添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們的求知慾望得到滿足。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入校門,還未構成團體的觀念,多以自我為中心,而因年級低很難開展課堂討論,所以經過歌曲學習,如《你、我、他》、《上學歌》、《巧巧手》、音樂劇《小熊請客》等,就能夠抓住其中的團結、友愛,互助的中心進行教學,不僅僅培養學生的交往本事,還增強了學生的團體觀念。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在教材資料的限定下,發展故事情節。如音樂劇《小熊請客》中小狐狸的主角,因為教材中的定位是貪吃、懶惰、不團結的反面主角,小同學們都不願意理解它。可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小狐狸不僅僅在小貓、小黃狗、小雞的批評下慚愧的低下了頭,還被小熊連同其他夥伴一齊邀請到家裡做客,最終學生們說:小狐狸知錯就改,是好孩子、我們能夠原諒它等。結果,這個小狐狸從反面主角搖身變成了最具挑戰性的主角,也成了學生們最關注的主角。這樣的設計,使故事產生多種結果,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目標得到解決。

  上課前,我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並寫了詳細的教案(包括過渡語言等)。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資料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到達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到達最佳。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我及時調整自我的教案,以到達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基本到達。

  一節六年級的課上,音樂教室裡飛進了一隻大蝴蝶,學生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向蝴蝶了,當時正在進行課後的綜合訓練,我自行設計的根據節奏填歌詞的活動,見到此景,我靈機一動,便引導學生髮現大自然的美,以自然為主題來創作歌詞,結果,真的有一部分學生以蝴蝶為題,創作出了歌詞。這樣不僅僅使課堂學習變的生動,結合了實際,也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與藝術的關係。

  三.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最佳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我的教學經驗;並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小學一年級《生活裡的聲音》一課中,我帶來了自我的水杯,問學生如何能夠讓它發出聲音?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敲打,有說拍,有說摔碎,最終我引導他們分成小組討論,每組至少說出兩種讓水杯發出聲音的辦法,然後派代表到前面演示(當然,除了那種摔碎的方法)。然後帶領學生進行藏寶遊戲,既一個學生藏寶,另一個學生找寶,藏寶的學生關注找寶的學生,同時還控制鼓聲,當找寶學生近寶藏時,他就用強力擊鼓,表示危險和緊張,離寶藏遠時,就弱擊,培養了學生對聲音的覺察本事。

  經過反思這一課後,我認識到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本事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本事、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經過教學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構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本事。作為一名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經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創新本事。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8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瞭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歡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後,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經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彷彿自我在濛濛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採山的愉快心境,並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採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並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匯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後經過採蘑菇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必須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後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理解本事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到達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我找到採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後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並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經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採蘑菇、採木耳、採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經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忙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經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自我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將歌詞發給同學們,使得他們在邊唱邊表演的時候都忘記了歌詞,這一點需要改善。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我想經過不斷的努力會取得更大的提高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