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

  加減混合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那麼我就重要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本課是從學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先填好分步計算的第一個豎式,並計算出得數,再填寫第二步計算的豎式,並計算出結果,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結合情景圖例1,先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怎樣寫就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兩個豎式連寫比較方便。在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中,讓學生結合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來。這樣既鞏固了前面的知識,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效果不錯。

  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透過觀察情境圖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所以在例題和做一做的練習中注重讓學生說圖意,根據圖意列式計算,以更好地理解計算順序。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正確率也比較高。

  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我採用一貫的方法,讓全班學生集體檢查也就是一邊指豎式一邊說演算法提高準確率,教師強調書寫格式和進位、退位的計算。這樣感覺學生計算興趣很高,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

  在本節課中發現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讓每個學生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但缺乏具體的操控辦法,有時課堂顯得亂,只管自己說,不善於傾聽別的同學發言,這樣就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增加了難度。另外還有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進位和退位容易出現錯誤,審題不是很清。需老師在以後的練習中注意這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認真審題,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學生生活經驗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讓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

  我認為這節課體現了這一理念。如課本上的“小兔送信”這一題的題目要求是:小兔給圖中每隻小動物送信,說出它的送信路線;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這是一道開放題,我沒有規定小兔應先給誰送信,再給誰送信,最後給誰送信。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畫路線圖,再根據自己畫的路線圖說一說,算一算小兔一共走了多少米。

  這樣,班級裡就出現了好幾種小兔送信的路線圖。有的學生畫出來的路線圖是這樣的:從小兔家出發向東走10米到小熊家;再向東走5米,再向北走15米到小松鼠家;再向西走15米,再向南走5米到小貓家;再向東走5米,再向南走5米到小猴家;再向南走5米,再向西走5米,小兔就到家了,這樣小兔一共走了70米。而有的學生畫出來的路線圖是這樣的:從小兔家出發往北走10米到小貓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東走15米到小松鼠家;再往南走15米,再往西走5米到小熊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到小猴家;再往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小兔就回到了家;這樣小兔一共也是走70米。

  但是,有的路重複走過。因此,算出來的結果有的是100米;有的是85米;有的是90米……不管學生怎樣畫,只要畫出來的路線圖能把信都送到各只小動物的家,我都給予肯定。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積極的促進學生思維開放。但是,我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哪種走法最好?好在哪裡?這樣,使學生知道,在數學學習中,什麼是最最佳化的方案。最後引導學生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3

  上了《認識整百數》,課後對此節課作了一個總結。

  本節課的目的是認識並識別整百數;使學生會寫、讀整百數和一千,並學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

  本課首先出示一板小方塊,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10個十是一百)來過度到新知。接著藉助圖形直觀的幫助學生建立幾板是幾個一百,是幾百的表象,並抽象出幾個百是幾百,幾百就是幾個百,培養學生數感。

  由這一層次看來,如果單純的運用說課的形式給學生灌輸整百數的定義,效果並不是理想中的狀態,圖象始終比文字更容易引起大腦的活動,更直接,符合小學生低年級的認知水平,從形象到抽象。水到渠成。

  接著第二層次讓學生讀、寫整百數和一千、,教師藉助計算器,使“撥、讀、寫一體化”。首先讓學生回憶計數器上的數位順序,接著教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一位數,一個整十數和一個整百數,學生讀出這些數,並依次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所在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不同,同樣,所在數位的珠子粒數不同,所表示的數也不同。最後指名上來報一個整百數,撥出相應整百數以及寫出相應的整百數。

  從這一層次來看,藉助計數器來讓學生讀寫整百數,更具體,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比教師一味的在課上講來的更豐富,更有意義。學生也能真正的掌握整百數。

  最後第三層次是讓學生利用整百數來做一些簡單的整百數加減整百數的計算。

  從這一層次看來,在計算時要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探索、交流的能力。在這一層次中,教師可適當的出一些聯絡生活實際的題目,達到知識的靈活應用。比如書上的練習4到練習6。讓學生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透過到農場裡參加小動物的聚會這一童話式的活動為主線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由於從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為切入點,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一個環節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進來,透過自已的觀察、分析、思考,最後輕鬆自然地獲取了知識,

  同時還在各種形式的節目中運用自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帶來的無限快樂。

  當然,本節課中作為老師的我存在著很多不足:對整學期的課文框架不明確,知識面也不夠寬廣,課與課之間的聯絡不緊密。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對本課的教學內容瞭解不徹底。在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直觀的圖形來展示教學內容,儘量減少或不以文字的形式來闡述問題。在觀察教學圖片時,要教學生按順序來觀察,這樣才不會出現重複或者漏掉。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時,要有條理,要突出本課的重點內容,儘可能讓學生往中心內容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以起到一個表率的效果。最後,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的是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而不是最求速度。

  以前我都是在室外上體育課,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一些運動,相對學生也是比較嚮往運動,所以在教學上跟在室內上數學課教學方式相差太大。然而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室內上數學課,而且在第一個月就讓我開公開課。這對我對數學教學完全沒有嘗試過的情況下出現問題是有點正常的。當然這也不是我推卸責任的一個理由,在教研會上,很多有經驗的數學老師給了我許多的點評,這也是我的一筆財富。當然透過教研活動後,我深知自己還需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多聽其他老師的上課方式,多看影片,研究教學參考書,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以此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能力。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5

  《買電器》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習內容中的第一課時。本課要求透過“買電器”這一活動,探索並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創設了“買電器”的情境,價錢都是整十、整百的數,目的是透過學生熟悉的買電器的生活場景,提出用加減法解答的問題,學習整十、整百數相加減的口算,從而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教學時,我先指名讓學生說出圖中各種家電的價格,然後結合各種電器的價格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的挑選出來,並讓學生列出算式並嘗試計算。在學生探索計算方法過程中,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的過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種演算法。在交流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言語說出自己的想法,透過“估一估”、“撥一撥”、“算一算”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領悟到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與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方法相同,只是數的範圍擴大了。整個探索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注重對各種演算法進行最佳化。

  但是細細回想,本節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本節課時間分配不夠均勻,到後面總結都沒來得及。在探究演算法和算理時,應多一些直觀形象的例項結合起來,給學生建立更深的數學模型。

  上完這堂課,我深深的體會到:

  1、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幽默感、風趣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提升課堂組織能力,就要讓孩子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課堂上一旦自己打動了學生,我想課堂組織方面就會好很多。

  2、如何在學生探究演算法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不同演算法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對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運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6

  《星星合唱隊》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教學中,領悟到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與運算規律,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對計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把計算的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到100。學生對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這裡只是把數目變大了。3個數的連加、連減筆算方法儘管在形式上有些變化,但它們的演算法是相通的,只是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強,計算過程要更加細心。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並結合二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乘車”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探索,使學生能夠透過“上車”、“下車”、“上車又下車”的情境,比較輕鬆地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我在學生的表演中間,適時穿插引導:“現在車上的人數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提出問題,大家合作解決了問題,從而領悟到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意義和運算規律,突破了教學重點,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透過觀察、交流、討論、計算,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興趣不是天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透過對所學科目的加深而產生,也可以透過老師的指導或家長、朋友的影響加以培養,它也可以因為遇到困難無法克服而逐漸消失,也可以透過幫助或輔導解決

  了困難而恢復。在二年級數學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易教”,學生“樂學”,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喜歡學的東西,他就會認真去學。因此,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7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課程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願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後,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一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引發對“1+2+3=6(人)”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能自始至終給學生創造出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體會、感悟和發現,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願望。

  本節課透過到農場裡參加小動物的聚會這一童話式的活動為主線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由於從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為切入點,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一個環節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進來,透過自已的觀察、分析、思考,最後輕鬆自然地獲取了知識,同時還在各種形式的節目中運用自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帶來的無限快樂。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而且教師在問問題時,說得不夠具體,孩子們表達自已的觀點時有困難;尤其是在送禮物的那個環節中,許多孩子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導致後面的課堂紀律有點混亂,看來對於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還有待加強。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8

  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減法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並且會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透過數學例題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了不同的問題,並列式計算。在列豎式的時候強調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算起,部分學生就像做加法一樣,從十位開始做,象劉義軍和伊俊帆,發現他們做錯得時候,我馬上拿出來作為錯例進行評講,強調演算法的重要性,以後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我們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類似的題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為教師不要去為學生設計過渡題樣板題,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此節課,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雖然對一時的創造發明成果還沒有馬上轉化,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吧。本節課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演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等,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從而樹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以便以後更加認真,自覺的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物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本節課時,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工。在課堂上我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目標,以“乒乓球比賽”主題活動為主線,引領學生生動活潑地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

  上課伊始,我就組織學生擺一擺,加強外部操作的直觀性,引導學生操作、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課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為運動員編號、自主探索不漏號、不重複的編號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過程,體驗了探索的成功或失敗。

  3、轉變角色,在師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討數學

  我透過比較親切和有激勵性的語言來和學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極了!”、“你們樂意嗎?”、“選擇你喜歡的擺法”等,使學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不足之處:

  1、在課堂教學中,激勵機制運用得少,致使學生沒有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失去一次很好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機會,情感目標沒有充分實現。

  2、在教學為運動員編號碼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總結怎樣才能編得不重複、不漏號的方法時,對於方法的有序性引導和強調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關鍵教學難點,致使在後面有四個搭配物的更深層次的“搭配鮮花”活動中有重配、漏配現象。

  3、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訓練學生要把話說完方面強調夠,今後要注重在數學課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觀察物體》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一年級時學過的“從正面、側面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透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使學生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並能具體說出哪個位置能看到哪個面,能正確辨認長方體的上面、側面、正面,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後面學習打下基礎。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創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課一開始,透過觀察從自己教室拍的兩張不同的照片,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會看到不同的樣子。使學生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潛移默化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時,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透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這節課中,學生被很多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著,因此學習興趣一直很濃厚。

  二、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並透過勤於動手、樂於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模擬拍照這一遊戲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際觀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人人參與。透過有目的的指導和分層次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指導學生不僅要仔細地去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了什麼,從而提高了觀察活動的有效性。在觀察茶壺和茶杯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後,進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影象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在體驗中學生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於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

  三、猜想驗證,促進知識形成。

  猜想,已經成為學生當今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猜想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具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在探索中,這些規律和思維方法的實踐與領悟,必然會對學生智慧的開發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在練習中通過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學生根據大樓的照片想象大樓前、後、左、右的`檢視,由於在課堂裡無法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需要綜合應用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相關的舊知才能展開合理的想象,並需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作支撐,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一種機會。在學生展開想象並交流猜想結果的基礎上,再出示各種檢視,一方面讓學生作出選擇和判斷,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猜想活動提供了反饋。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我認為,數學預習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潛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潛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十分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能夠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連結,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理解。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路。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到達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路體系。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潛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帶給的素材。教師務必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狀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資料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為學生的學習帶給適宜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理解潛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能夠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明白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能夠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齊預習下一節課的資料,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潛力和意識。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能夠透過佈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2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這是第五單元第五個資訊窗。本節課是在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了全面的認識,會讀、會寫,能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情況下進一步學習如何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和與差。整節課我沒有侷限於讓孩子知道如何算數,而是讓學生們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完整的過程,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關注了個人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成果,既注重了演算法多樣化,又提出了演算法最佳化的思考。力求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上有不同的收穫。

  1、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注重呈現形式的貼近生活。幫王大爺選購了一臺冰箱(2000元)和電視機(1000元)。接著,我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有個孩子提出了:“冰箱的價錢是電視機的幾倍?”我笑著說:“恩,這個問題的計算方法我們現在還沒有學,等到我們學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現在就請小朋友提出幾個我們學過的問題。”接著,孩子們提出了“購買冰箱和電視機一共要花多少錢?”和:“冰箱比電視貴多少錢?”

  3、在探究演算法時,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的過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種演算法。在比較觀察中感受和理解“進位”和“退位”的含義。對於演算法最最佳化的選擇,我沒有急於評價哪種方法的優與劣,而是透過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體驗到最優的演算法。

  4、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學"50+80到底等於多少"這個問題時,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方法,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透過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比較容易記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結束趣尤存。

  6、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並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整堂課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由於本節課是學習如何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所以應該多讓學生進行一些手上的練習,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學生口頭的表述,而親自動手練習的機會太少。

  2、對課上安排的拓展題沒有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深入的探究。

  3、在教學過程中,在解決難點問題時,還應該加大放手力度,讓學生討論充分,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總結整堂課,我認為以後上課,不但要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時要備好學生,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絡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3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約。一個人的自信程度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強;反之,失敗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級中原有一名後進生,各科成績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我原以為這個孩子成績差是因為家長對他放任不管。但是在一次家訪中我意外地發現,其實他的母親為了孩子的學習費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犧牲,儘管孩子學習不理想,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給兒子信心和幫忙。我震撼於母愛的力量如此偉大,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們往往在重視學習成績的同時忽視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我決心從培養他的自信心入手:

  機會最之後了!一次數學課上,這個“笨孩子”興奮地舉著手,迫切期望回答問題,看著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必須要好好表揚表揚他,可沒想到他站起來後就不明白該怎樣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學生耐心地聽他講,可他絞盡腦汁還是不明白。怎樣回事?看他舉手的神情就應是有自己的思路。難道是緊張導致暫時遺忘。想到那裡,我對全體學生說:“×××這天能主動舉手,我們很高興,讓我們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聲中,他顯得很意外,既而靦腆地笑了。我發現,這一節數學課,他聽得個性專心,而且舉手也個性積極,基於上面的經歷,我也不敢輕易請他發言,只是試探性地挑了一個個性簡單的問題請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對了。我暗暗地鬆了一口氣,同時給了他熱烈的掌聲。望著他燦爛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著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他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儘量挑一些適合他的問題讓他回答,並適當地鼓勵他,他逐漸有了自信。在應用題單元的教學中,我意外地發現他在這方面的理解潛力個性強。有一次大部分學生都對一道應用題的另一種解法感到困惑,這時他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說:“其實這很簡單……”他自信的語氣和清晰的思路令全體學生和我目瞪口呆。

  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我將在這方面繼續探索,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後備人才而努力。

  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4

  我上了《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從課堂氛圍上來看,這節數學課比以往所有的課都活潑。這節課用的教具是計數器,當學生看到計數器時,高興的那勁兒沒法說。在分給學生計數器之前,我首先強調了上課紀律,說誰要是拿了計數器不用來學習的話,下一次老師就不發給他了。這一招很有效,課堂紀律出奇的好。

  我帶領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得出10個一就是十,接著十個十個的數,得出10個十就是百,讓學生感受了滿十進一。這些都是對一年級的知識進行復習,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我讓學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900的時候,有的同學說出了1000,我感覺對以前知識的複習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已經接受了滿十進一。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撥了235這個數,讓他們看一看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字分別是幾,講了235裡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的練習。最後撥了605和320,讓學生透過撥珠,認識這兩個數在數位上的不同。最後讓學生做了課本第77頁“做一做”的第1、2題,並讓同桌互相看看撥的珠子是否正確,再說說各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孩子們都學得很愉快,收穫也不小。

  二年級的孩子,在上課紀律上比一年級強了很多,他們能夠有層有次的和老師完成一項數學活動,並且在活動中個個表現得很積極,以後在數學課中我應該多多穿插這樣的小活動。當然,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以內數的讀法寫法還沒有落實好,應該再透過自主練習鞏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