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容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體會轉化思想。在教學例6中,教師首先提出如何求橡皮泥的體積時,學生由於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概念時,已經知道把一塊橡皮泥捏成一個長方體或一個正方體,體積不變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學生能夠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轉化法把橡皮泥捏成規則的形狀,就可以求出橡皮泥的體積。在求梨的體積時學生也能想到把梨放進有水的容器裡,透過觀察水上升,發現上升部分水的體積等於梨的體積,即梨的體積=總體積-水的體積。透過例題的教學,學生認識到解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就是把它轉化為規則物體的體積進行計算。

  2.變化習題,深入體會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在教學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後,我出示了一組練習題:

  (1)一個正方體魚缸,從裡面量稜長是2分米,向魚缸內倒入5.5升水,再把幾條金魚放入水中,這時量得水深15釐米,求這幾天金魚的體積。

  (2)課本練習九第7題:求珊瑚石的體積。

  第(1)題:主要讓學生根據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總體積-水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而在第(2)題中,學生既可以根據上面的公式解決問題,也可以根據上升部分水的體積是一個長方體,即珊瑚石的體積=長×寬×高,強調這個高是水面上升部分的高度(總高度-水的高度),並把這兩種方法聯絡起來對比,學生可以發現這兩種方法的基點就是乘法分配律,從而溝通兩種方法的聯絡對比,進一步體會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不足之處:

  學生在解決練習九第9題中,對於水池溢位的水的體積的理解有誤,理解成了水池溢位的水的體積等於兩根石柱的體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與我在教學乒乓球和冰塊不能用排水法有關係,沒有給學生強調必須把物體完全沉入水中,才能得到水面上升部分的體積=物體的體積。

  改進之處:

  在教學中還是要注意強調水面上升部分的體積=沉入水中物體的體積這一核心特點。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2

  不規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發現、驗證並運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目的在於透過本節課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想法都應當透過親身的實踐去驗證才能夠得到結論再加以應用,這是一種很嚴密的思維過程,也是現在孩子缺少的一種思想。並在理解“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的基礎上,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是本節課的難點。本節課的教學,要依託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知識,透過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實驗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思想,探究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透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實踐能力和用數學方法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中,有很多環節的處理都不是很到位,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保證數學思考的時間,提高數學思考的有效性在學生完成實驗結果彙報後,思考:“為什麼上升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學生一時表述不清,老師由於心急就趕緊插嘴,引導學生思考、表述。其實,只要給點時間讓他們思考,他們就能意識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西紅柿,水增加的體積就是西紅柿的體積。還有一些學生,先是疑惑,停頓幾秒後,就都豁然開朗了。數學學習是透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因此學生在思考時,教師要做到耐心等待,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真正經歷了整個思考過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保證了學生思考的實際效果。

  2、注重思維方法的引導,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在教學時,我透過引導,讓學生髮現,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必須要轉化成規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化過程中的中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在水中體現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思考後交流:將不規則物體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長方體容器裡,上漲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將不規則物體放入盛滿水的長方體容器裡,溢位的水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對於溢位的水,學生也想出了很好的處理方法。在此,我就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後,在交流中造成衝突,又在觀察、討論、思考中相互接納,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盡顯了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揮了課堂教學中的多種互動作用,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揮。由此我也深該地認識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提升教學水平,增強自信,才能駕馭課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反思3

  不規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發現、驗證並運用排水法測量物體的體積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並在理解“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的基礎上,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是本節課的難點。

  我個人認為這節課的設計能夠依託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知識,透過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驗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思想,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透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實踐能力和用數學方法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中我有以下體會:

  在學生利用量筒(長方體容器)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時,他們能想出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但是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那就是明白轉化的思想,從而掌握測量方法。本節課,我在學生演示測量過程的時候,藉機一問“為什麼相差部分水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呢?”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我們不是直接去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而是將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水的體積,進而想出根據測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轉化,如上升法:V物=V

  水上升部分;下降法:V物=V

  下降部分;溢位法:V物=V

  溢位部分。在這一系列的測量活動中,學生不僅是感受到了數學中的轉化思想,更是得到了一次檢驗自身綜合實踐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認識上、知識上、技能上、思維上、情感上的更高目標。

  本節課雖然有以上亮點,但是還是存在著對問題解決過程缺乏評價的不足。

  在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過程中,求出物體的體積不是問題解決的終結,還應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透過評價,可以進一步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而本課在這個環節上做的還不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