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教學反思(通用5篇)
廣玉蘭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廣玉蘭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廣玉蘭教學反思1
在回顧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後,我引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兩個環節:
一是欣賞廣玉蘭的四種形態,背誦第3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是“總——分——總”的結構。
以往不少老師喜歡問學生:“你最喜歡廣玉蘭花的哪一種形態?”我在讀課文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陳荒煤先生應該是對這四種形態都喜歡。我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學生,接著引導:那麼作家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呢?
師生帶著這樣的目的,一起品讀課文。對“剛剛綻放”的廣玉蘭,學生體會到“幾隻小蜜蜂就迫不及待”中的“蜜蜂”恐怕就是作者,這正與我課前細讀課文時的感受不謀而合。我又引學生回憶《草原》一文,學生心領神會:“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也靜立不動……”我說,作家正是把自己的感情擴充套件到了“蜜蜂”上。在欣賞盛開著的玉蘭花時,也一點兒小問題,這是成人與兒童不同之處,我們都習慣地認為,大家都喜歡嬰兒,特別喜歡看到嬰兒純真的笑容。但是,不少同學卻不這樣認為,平時從日記裡也可以看得出,他們對嬰兒有些討厭,因為嬰兒老是哭,而且難侍候。我這樣引導,我們平常的笑會有不同的意思,而嬰兒的笑卻是沒有任何目的,流露出來的全是快樂,看到他們的笑,有哪個人會不被感染呢?品讀已經凋謝的廣玉蘭,學生圈畫出了“依然挺立”,我再引導他們體會“孕育”一詞,作者為什麼會用這樣一個詞呢?先結合上文來思考,再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當你的媽媽挺著大肚子,其中就孕育著一個小生命,你會有怎樣的感覺?經過交流,學生明白了,作者用這個詞,是為了表達對廣玉蘭的敬意。然後,大家齊讀最後一句,聯絡上文、聯絡社會生活理解“數世同堂”和“生生不息”這兩個詞。
最後,我引導學生根據板書來背誦課文,不少同學在課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第3自然段背出來了。
二是仿寫這篇課文。
課前,我自己仿照課文寫好了《陽臺上的月季》一文,佈置學生們寫好了自己觀察過的一種花。
課上,我先讀了自己寫的“下水文”,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我的指點,運用學到的方法來修改自己的仿寫草稿。之後,再讓學生來讀一讀,孩子們有寫桃花的,有寫荷花的,有寫桂花的,有寫油菜花的。寫荷花和桂花只能靠回憶。而桃花和油菜花開得正盛,不少同學真的是在仿寫。這樣也好,至少他們在有意識地逐漸地把文中的詞句和寫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裡。
廣玉蘭教學反思2
《廣玉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採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廣玉蘭花開時的各種形態。讀來如觀其形,如見其色,如聞其香。
教學時,我在學生了解了這一段的大意後,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細細品悟。說說你最喜歡的那種形態.學生興趣盎然,紛紛展示著學生的個性感悟。有的說:“喜歡含羞待放的廣玉蘭花,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綠葉從中。”有的說:“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最美,還不時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連小蜜蜂都吸引來了。
此時的我也彷彿變成了一隻小蜜蜂也聞到了廣玉蘭的清香。”我順勢向“縱深”行進,追問:小蜜蜂們,你鑽進花叢又看到了什麼呢?進而理解“兩寸長的圓莖。”有的說:“我覺得凋謝了的廣玉蘭花最美麗,它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種生命之美。
它不由自主地使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多麼精彩的發言呀!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廣玉蘭花形態的理由,這不僅幫助學生內化了文中的語言,接下來的誦讀傳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廣玉蘭教學反思3
《廣玉蘭》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陳荒煤用了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廣玉蘭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文章的第六自然段這樣寫道:“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表達出作者由衷的喜愛與讚美。這個句子是文章的中心句,讓學生學會抓中心句學習是高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閱讀方法,我便以此為突破口設計教學。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
1、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駕馭的比較輕鬆。整個教學流程基本上按預設完成了,雖出現了幾次意料之外,還是很輕鬆的解決了。
2、朗讀比較充分。在這一節課上,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朗讀,真正體會到了文字的美,體會到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3、聯絡實際理解詞語。像“質感”這類抽象的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樣就造成了閱讀障礙。在幫助學生理解“質感”時,引導學生摸桌面、衣服、自己的臉這些觸手可及的東西,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粗糙、光滑、柔軟、有彈性等就是物體的質感。
學生理解“數世同堂”這個詞語本意並不是難事,但這個詞在文中是什麼意思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於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習:如果說含羞待放的花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娃娃;那剛剛綻放的花是( );盛開著的花是( );凋謝的花是(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這裡是指這些各種形態的花在同一株樹中共同存在。
語文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去學習語文,語文課肯定是枯燥乏味、黯淡蒼白的。只有建起文字世界與生活世界緊密相連的橋樑和紐帶,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命的光彩。這樣將抽象的詞語化為具體可感知的事物,可以促進理解、加深印象,學生的閱讀質量才能提升。
4、充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在教學花的各種形態時,讓學生們選擇最讓他著迷的形態進行品讀欣賞,課堂上,學生們有較高的閱讀興趣,生成了許多精彩的個性化閱讀體會,在不同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這些含羞待放的、剛剛綻放的、盛開著的、已經凋謝的廣玉蘭花,各有其令人著迷的一面,學生正在逐漸學會與文字對話。
5、巧妙滲透寫作手法。如果單純講解寫作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學生品讀文章時,滲透構段、修辭手法。例如:“有的剛剛綻放,幾隻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引導學生明白作者寫小蜜蜂的迫不及待,目的是讓讀者更好地感受到花的幽香惹人愛,這就是“側面描寫”。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寫廣玉蘭花開放時的各種形態。這一段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首尾呼應。這樣的設計是在告訴、——好文章離不開這些精巧的寫作手法。
每一次公開課後都會留有遺憾,這次也不例外。
1、教學節奏把握的不好,在小組學習時有些耽誤時間,導致後面的內容有些倉促,沒有進行“達標檢測”。
2、課件的設計還需要更精緻。多媒體恰當地使用會讓課堂錦上添花,可用不恰當會讓課堂黯然失色。在這節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錯誤。一個是“盛開著的”廣玉蘭的形態連結錯誤,給學生呈現錯誤的內容。一個是“達標檢測”找不到了,我下來後仔細查找了原因,還是連結錯誤,我原以為自己設計的萬無一失,誰知卻出現了這樣不該犯的錯誤。
廣玉蘭教學反思4
今天學習《廣玉蘭》這篇課文,感覺課前預讀課文是基礎,決定把詞語的理解放到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在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分節瞭解廣玉蘭的特點,認識到作者陳荒煤先生把文章處理得乾淨利落。
我把這節課的第二個任務確定為:讀第1、2、4、5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廣玉蘭迷人的魅力。
讀第1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扣住“幽香”一詞,比較“幽香”與“清香”、“濃香”,感受幽香;接著,我和學生一起品味“盪漾”一詞,思考:能不能把“盪漾”這個詞換成“飄”呢?大家感覺,“飄”是隨風而來,“盪漾”則是像水紋一樣一波一波地散發出來。
讀第2自然段,學生先讀一讀課文,琢磨琢磨:陳先生把廣玉蘭花的色彩和質感寫清楚了嗎?學生感覺:沒有。我說:那這兒用了怎樣的寫法呢?是矛盾的。這樣的寫法在哪兒出現過呢?老舍先生寫過一篇文章《貓》,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 ,說它 吧,它又 ;說它 吧,它又 。結合貓的生活習性,大家進行了補充。我說,老舍先生這樣寫他們家的貓,其實就表達了他對貓的無比喜愛之情。之後,我再引導學生回頭讀,程瑩瑩感悟出:這廣玉蘭的美是無與倫比的。葉康說,陳荒煤先生覺得廣玉蘭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李欣越說,陳先生感覺廣玉蘭美到了極致,他給大家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說,對呀,這樣的寫法妙就妙在這裡,以後我們也可以這樣寫。
讀第4自然段,我抓住中心詞,讓學生們讀課文,體會其中的這一番情趣。我這樣對孩子們說,要體會“情趣”,還是要聯絡上下文。只有進入到這樣的情境中,想象到如此這般的景象,深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夠讀出自己的感覺來。你比如說,最後一句,我們可以聯想怎樣的景象,來感受這樣的情趣?我和孩子們一起朗誦起楊萬里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原來情趣還在“紅花還要綠葉配”中!讀第5自然段,主要學習其中把其它樹與廣玉蘭進行對比的寫法。
心“沉下去”,情“顯出來”,非常高明的點撥引導!
廣玉蘭教學反思5
《廣玉蘭》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六組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葉片滲透出來的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此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尤其對廣玉蘭花、葉的描寫細緻而且形象。為了讓六年級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知曉“廣玉蘭開花香飄溢”,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層次朗讀,以讀促悟朗讀一向是學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需要透過朗讀來感受。
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多種朗讀方式,有瀏覽,默讀,自由朗讀,配樂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等。除了朗讀形式多樣,我還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要求去讀,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發現美、表達美。透過朗讀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讓學生充盈的心泉在畫面下詩意盪漾,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訓練學生對文字的解讀。
二、抓重點詞,品讀語言在指導學生品味作者精緻、生動的語言上,我主要採取了抓重點詞的方式,透過多種方法來品讀關鍵詞語。
我覺得這些詞語還是抓得挺準的,學生在句中讀好這些詞,那對句段的理解是不成問題了。如在學生對“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玉琢冰雕”“迫不及待”“終年不敗”“生氣和活潑”等詞語的理解上運用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圖片展示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教師在對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和引導中,使得學生對廣玉蘭花和葉的理解就加深了,朗讀便水到渠成地達到了深情並茂的境界,真正引導學生走進了文字。
三、運用媒體,創設情景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會在課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基於此,本課我選用廣玉蘭花開的四種形態的圖片,以及雪中的廣玉蘭樹,讓學生充分感悟文字內涵的同時進行欣賞,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間。另外,再配上了柔美的音樂,讓學生彷彿在廣玉蘭的叢林中悠然信步,又彷彿能聞到那幽幽的香氣,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走進文字的心靈深處。再如: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花瓣以後再配樂進行廣玉蘭圖片的欣賞,圖畫、音樂、文章構成了一個豐富的感知體系,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感官去充分接觸幽香、純潔和生命力旺盛的廣玉蘭。此時,學生沉醉在廣玉蘭的高雅潔淨之中,他們這種特殊的感受是無法用其他教學方法帶來的。作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欣賞這一切,傳遞著這樣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的人生態度。”媒體的運用,使學生明白,我們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四、指導背誦,注重練筆背誦是內化文章的精彩內容的有效方式。
但許多學生對於背誦課文總感到頭痛,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作者運用語言的規律。而本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按總——分——總的結構進行描寫,重點內容花開的四種形態。學生在練習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形態的基礎上根據提示試背,難點就突破了,學生當堂背出了就不在少數了。課堂最後,讓學生結合文字的內容進行練筆,來讚一讚這廣玉蘭,再一次深入理解了文字的語言和內涵,同時也是學生從理解到運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