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教學反思範文
貝殼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貝殼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殼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記敘了孩子們在金山衛海灘上拾到許多形狀各異、色彩美麗的貝殼,表達了他們拾貝殼的歡快心情。課文文筆活潑,富有感染力,特別在遣詞造句上有獨到之處。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制定了一個教學難點是: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背誦課文的第4、5小節,並學著用1~2句話試著介紹自己喜歡的貝殼。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讓教學難點得到最簡單又最有效的落實呢?
最初,我根據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首先,讓學生比較第三和第四小結,讓學生髮現這兩小節都是第一句把貝殼比作什麼,第二句是寫這樣東西是派什麼作用的。接著,利用練習“一隻( ),像( ),真( )!”進行訓練。最後,過渡到練習“一隻( ),像( ),真( )!說不定是()!”並用書面形式寫下來,完成仿寫過程。
我發現這樣的仿寫並沒有實在地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只是教會學生如何“依樣畫瓢”,可能一堂課下來,學生是能對貝殼做介紹了,但是估計是同樣的一個模式,有了形形色色的貝殼外形,卻沒有了千姿百態的學生。
於是,我把教學環節改成了這樣:
先由學生獨立在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課後的填空題,讓學生對課文的介紹有具體的認識,然後展開朗讀比賽,並要求學生背誦,使學生將課文的描寫熟記於心,儘可能地轉變成自己的語言。
接著,我讓學生思考:學習了這兩小節,你對這二種貝殼有了哪些瞭解?這其實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自我的總結。許多學生都說:知道了貝殼的外形,還知道貝殼很可愛,還知道了貝殼是大海留給我們的禮物……學生交流的同時,我及時的做好小結: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貝殼的樣子、小作者根據貝殼的樣子還發揮了自己的想象。這時,我並不急於讓學生開始說話,這時候如果讓學生開始練習說話,無意剛才的歸納是對學生的一個心理暗示:你介紹貝殼的時候,就應該這樣來介紹。這樣很可能就抹殺了許多學生的個性發揮。
於是,我在這時給學生看各類貝殼,然後讓學生說說:如果你來介紹貝殼,你還會介紹貝殼的什麼呢?這時,學生積極發言,對剛才看到的貝殼給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發表觀點,有的.說想寫貝殼的顏色、有的說想寫貝殼摸上去的感覺等。
最後,在學生髮表了自己的觀點後,再讓學生說,這時學生不但自己要說的貝殼有了直觀的認識,還對廣集了要說的內容。其實這就是一個小小的說話提綱,真正地讓學生練習了說話,而不是用課文的內容進行模仿說話。
語文教學中的說話訓練既是模仿性訓練,又是創造性訓練,應該是模仿與創造性的統一。借用文字規範優美的語言材料,提供學生模仿的物件。同時提供更多的說話內容,讓學生在依照文字、學習文字,模仿文字的同時,又有自己個性化的一面。“教會學生畫瓢的方法,但是要能讓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瓢”,才是教師要尋找的教學手段。
貝殼教學反思2
《拾貝殼》一文語言生動形象,比較貼近孩子的生活,我們小朋友對大海並不陌生。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沒有對“貝殼”做過多的介紹。這篇文章,我把朗讀訓練和說話訓練作為教學的重點。
一、以課文為抓手,加強朗讀能力
我們的孩子朗讀能力比較差,必須在平時的日積月累中加以訓練和提高。本文的語言生動優美,詞彙豐富,很適合孩子們反覆誦讀。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你從文中哪裡看出孩子們在海邊拾貝殼很快樂呢?”孩子找到第一節“退潮了!退潮了!”這句話,我引導孩子透過兩個“退潮了”,兩個“!”可以讀出快樂高興的心情。透過一遍一遍的誦讀、範讀、男女生比賽讀,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從面部表情,語音語調中讀出快樂的感覺。
二、說話能力的鍛鍊
在學習了第4、5節後,先讓學生明白“扇貝的殼”和“細長的螺螄殼”的特點後,透過分層教學的方法進行說話訓練。先是透過課文的內容讓孩子熟悉,比如,看,一個扇貝的殼,象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之後讓孩子用這一句式逐步進行訓練,瞧,____________,象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這兩句的鍛鍊是課文中的內容,由“扇貝的殼”到“螺螄殼”,這個難度並不大。然後,我透過圖片的出示,找出兩個相似的物體,用“瞧,____________,象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讓孩子說一說。在層層遞進中,孩子漸漸掌握了這一句式的運用,也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但不足的是,我用文中介紹貝殼的句式用填空的形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回答僅僅圍繞在這一句型上,壓制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貝殼教學反思3
《拾貝殼》是語文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優美的課文,如何藉助這篇優美的課文,讓學生透過朗讀來積累詞語、句子,同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喜愛貝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呢?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著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弘揚每個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向著全面、深刻的方向發展。
一、讓學生在讀中激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透過多種形式、有梯度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齊讀、比賽讀、男女生讀、範讀,抓住“光滑、銀光閃閃”等重點詞和重點段—第4、5自然段邊讀邊理解,邊讀邊感悟,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目的,每一遍讀都有一定層次的提高,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多種方法幫助詞語理解。
低年級學生對錶演特別感興趣,為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分清多音字“扇”的不同音和義,我讓學生藉助扇子表演,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用一句話來說出表演的內容:我用扇子扇風。這樣的設計是建構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弘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透過說說演演,深刻理解了“扇”的讀音和意義。學習“彎腰”一詞時,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學生很容易理解。
理解“光滑”一詞時,我先出示一個光滑的卵石,讓學生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再想想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給你光滑的感覺,用“光滑”練習說話。透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還幫學生積累了詞語。這樣的創設舞臺,使課堂氣氛變靜為動,讓學生樂於參與,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每個人都有機會說,每個人都能說,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飛躍的發展。
三、學生在合作中交流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創造一種和諧的積極討論的氣氛。在學完生字後,我讓學生同桌兩人你指我認互相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帶來的貝殼拿出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貝殼向大家介紹,並一起討論:你準備介紹哪種貝殼?從哪幾個方面去介紹?先在小組內說一說。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了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年級仍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除了鞏固聽、說、讀、寫的習慣外,我還注重培養了學生預習的習慣、評價的習慣、與人合作交往的習慣、積累的習慣等等。我相信,有了好的習慣,每個孩子都將成為有用於社會的人才。
貝殼教學反思4
此時此刻,我特別想說一個詞是“爽”,因為我幾篇課後感工程補寫工作即將完成,只剩下一篇文章沒寫好。乘著興子,一連寫好第四單元兩篇課後感與補完第二單元的文言文的課後感的情況下,看看時間還只有九點,我想在今晚把剩下的最後一篇要補的《短文兩篇》課後感也寫寫好,了卻一場心事。
第一單元是生命單元,涉及人生感悟。其中有兩篇小短文就是席慕容的《蟬》與小思的《貝殼》。要說我還是挺喜歡這兩則小短文的,作者在蟬與貝殼這兩個小小的生命上寄寓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前篇文章教會人要像蟬一樣生命不管是短還是長都要好好地活過;後者則是教會人要像貝殼一樣執著與認真,給生命留下些精美的回饋。
在課的設計上,我兩篇文章是摻插著講的,共花了兩課時。一節課就解決了兩個問題,就下課了。時間過得匆匆。主要是因為在大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我安排了不少朗誦與提了不少的小問題。而沒一會兒時間就下課了,還是讓我覺得有些唐突。
兩篇課文摻插著講,解決了兩個問題,剩下的要第二節來講,安排顯然有些不合理了。我在思考這個《短文兩篇》可能還是分開講解的比較好。下次這樣做調整吧。因為這次課件問題已做了如此設定,就這樣算了。
這個課,我覺得比較好的一點是我的一個作業設計,讓學生寫了篇話題是生命感悟的片段作文。我甚是喜愛這個話題學生寫出來的文字,覺得他們感悟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