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

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節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在教材上所佔的內容並不多。初看教材時,覺得很簡單,而且現在的學生對這樣的計算工具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在進一步鑽研教材、查閱資料以後,才發現這節課其實是很有講頭的。

  首先,計算器我們每個人都用過,但是一般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說實話,對計算器上的一些按鍵,自己也並不是完全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在上課前,我首先在網上進行了查閱。我們平時所使用的大都是普通型計算器,雖然說是大同小異,但是外型和功能並不完全相同,所以要全部研究清楚,也下了一番工夫。比如有的計算器上,開機鍵是ON,有的則是AC,或者是ON/C、AC/C在同一個鍵上,兼顧了開機和清除的功能;再比如C和CE都有清除的功能,但是它們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清除全部資料,一個只清除上一步的輸入。此外,還有的同學拿的計算器是功能較多的,上面還有匯率的計算等等。這些按鍵的使用,我都一一記錄並記在腦子裡,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向學生介紹的,但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

  1、創新。

  (1)由於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在課的開始,我利用解釋式講解,我結合多媒體圖片、實物,使學生識記了計算器的結構、按健分類和功能、計算器的簡單分類、帶M鍵的功能簡介,初步形成了系統的知識結構。

  (2)透過計算器操作,學生體驗到了計算器的三個作用:A.能算得又快又對。B.能幫我們驗算。C.能幫我們很快地發現一些數學計算中的規律。

  (3)透過“男生女生計算大比拼”的遊戲,學生體驗到了計算器並不適合所有的題目。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計算器。另外,我們現在正值培養、鍛鍊計算能力的時候,如過於依賴計算器會弱化我們的計算能力。所以還要慎用計算器。

  2、疑惑:

  課本上專門以圖片的形式提出了“計算器上的鍵有許多功能,比如M+可以表示……”,我個人認為對初步接觸者來說,帶M鍵的功能比較複雜,且用處不大,就利用圖片給學生作了簡單的解釋,學生估計也沒留下印象。在此處我這樣的處理不知是否恰當。

  3、存在問題

  (1)仍有部分同學啟動慢,動手慢,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小組交流中來,成了明顯的配角。還需透過適當方式糾正這些同學的不良學習習慣。

  (2)在達標檢測第四個環節“男生女生大比拼”中,顯而易見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女生一定會輸。當時我忽略了女生的感受。應該解釋一下:由於題目的難易程度不同,這場比賽對女生不公平,所以不能算女生輸。老師只是想透過這場比賽告訴大家——計算器不是萬能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3)本節課時間控制上不夠好,最後讓學生體驗用計算器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未完成。

  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2

  《神奇的計算工具》是學生動手操作為主,教師引導的一節課,這節課看似簡單,在上課之前到網上觀看了其他教師的現場觀摩影片,發現自己對教材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仍有許多可挖素材,讓學生全面掌握計算器的使用。

  我根據“以學論教”的觀點,不把學生看成一張白紙,教在學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了一節有意義、有效率的課,學生出教室的時候是和進教室的時候不一樣的。

  以往我們會教給學生怎樣開機、關機,認識數字鍵、運算子號鍵、顯示屏,會板書按鍵的程式框圖。其實,這些都不需要教。這樣教,並沒有起到教學的促進作用。筆者以為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需要教的,是儲存資料和提取資料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指導上。

  上完這節課,我有一個十分鮮明的感受,那就是“教是因為需要教”。

  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我覺得葉老的這句話可以從教學的過程和終點兩個層面上來理解。我認為的“教是因為需要教”是從教學的起點和過程兩個層面上說的,對當下的課堂教學是有針對性的。

  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節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在教材上所佔的內容並不多。初看教材時,覺得很簡單,而且現在的孩子們對這樣的計算工具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在進一步鑽研教材、查閱資料以後,才發現這節課其實是很有講頭的。

  首先,計算器我們每個人都用過,但是一般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說實話,對計算器上的一些按鍵,自己也並不是完全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在上課前,我首先查閱了許多關於計算器的資料。我們平時所使用的大都是普通型計算器,雖然說是大同小異,但是外型和功能並不完全相同,所以要全部研究清楚,也下了一番工夫。比如有的計算器上,開機鍵是ON,有的則是AC,或者是ON/C、AC/C在同一個鍵上,兼顧了開機和清除的功能;再比如C和CE都有清除的功能,但是它們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清除全部資料,一個只清除上一步的輸入。此外,還有的.同學拿的計算器是功能較多的,上面還有匯率的計算等等。這些按鍵的使用,我都一一記錄並記在腦子裡,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向學生介紹的,但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

  由於孩子們對計算器都有一定的瞭解,剛上課有的同學就已經躍躍欲試了。所以我選擇了讓學生先來介紹自己瞭解的部分:開關機、加減乘除、清除、等號、小數點等常用的按鍵。其它的一些按鍵功能我也沒有急於補充,而是讓同學們在嘗試計算具體題目時自己進一步體會。比如在計算2345-39×21這道題目時,大部分同學算得的結果都是48426,我和同學們一起對這道題目進行了估算,確定得數範圍應該是在1500多。那為什麼大家計算的結果卻是4萬多呢?難道計算器也會出錯?同學們立刻想到,是運算順序出了錯。這時再順勢介紹M+、MC、MR等按鍵的使用,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並在具體的計算中很快掌握了幾個鍵的用法。

  總之,本節課教學中,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巧妙預設,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取得了較好的授課效果。

  四年級上冊《神奇的計算工具》的數學教學反思4

  《神奇的計算工具》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這一課在教材上的內容很少,所以在備這節課之前,我心裡的想法是“可講可不講”,或者“以學生自學為主”,但是在查閱了一些有關資料再去備課時,卻發現本節課卻是不可不講、而且大有講頭。那麼,我是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是從如下四個環節來完成的。

  1、立足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在課的開始,我仍然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介紹計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師只做適當的補充。

  2、體驗計算器的優勢

  介紹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顯身手了,因為他們那種滿不在乎的表情已經是溢於言表。我打算先讓他們嚐點兒甜頭,當然,也是體會一下計算器的優勢。於是,我出示瞭如下三道題:17689+5874、429×203、2940÷28×84。三道題做下來,大部分學生是旗開得勝,當然也有個別同學由於動作慢或按錯鍵等原因而掉了隊。於是,我適時地教育學生“即使是用計算器,也需要我們認真、仔細”。

  3、恰當、合理地使用計算器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與計算器比賽”的遊戲,學生開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勵下,有幾個學生勇敢地站了起來。於是班裡的同學分成了“計算器組”和“口算組”兩個小組。其實,這次我是有意想讓“口算組”贏。於是,我出示瞭如下四道題:72÷9、125×8×7、9870÷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組”以三比一贏了“計算器組”,輸的同學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學生們的情緒後,請他們思考:比賽的輸贏是將要的,關鍵是在今後的計算中,要注意什麼。於是,得出瞭如下一系列的結論:“人不能被機器所限制”、“計算也要因題而異”、“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口算、簡算和計算器算相結合”等等。

  4、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讓學生用計算器來算,可計算器卻顯示出了各種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學的計算器顯示“溢位與錯誤”標誌,事實上這道題用計算器是無法求出答案的。怎麼辦呢?有的同學想到了列豎式,但很顯然這種方法太麻煩。於是,我在黑板上板書出三個算式:99×98、99×998、999×98,請學生找出和剛才那道題比較“像”的一道,學生很快找出99×98,接著我又請學生按照規律再寫出兩個這樣的算式,學生也馬上就寫出了999×998、9999×9998,我請學生用計算器算出這三道題的得數,並觀察其規律,經過大家的共同研究,我們終於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數,學生們真得好興奮!

  當然,計算器的功能是寬泛的,計算器的使用是充滿技巧的,計算器的型號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始終本著“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巧妙預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真正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