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學內容 順向找聯絡--《跳水》教學反思

逆向學內容 順向找聯絡--《跳水》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逆向學內容 順向找聯絡--《跳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逆向溯源,層層深入學內容。

  設定問題,激發興趣。

  (1)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到底是誰跳水?他為什麼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由於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2)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學生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杆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3)出示插圖,展開討論:為什麼說他拿到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兩腿發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麼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4)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引導:孩子的處境 太危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都繃得緊緊的`,那你能透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嗎?(學生朗讀)誰還能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學生自由說)

  尋根探底,研討過程。

  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情況十分危急。那麼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孩子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呢?

  (1)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水手的表現寫出猴子、孩子相應的表現,並說說從他們的表現中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透過分析比較,概括出三點:①直接原因——猴子不斷地“逗”孩子;②間接原因——水手的“笑”激起了猴子對孩子更大的放肆;③自身原因——孩子的感情壓倒了理智。這三條線交錯發展,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猴子:鑽來鑽去、模仿→摘、戴→咬、撕→爬、掛、扭、做

  水手:哈哈大笑→又大笑起來→笑得更歡了→嚇呆了

  孩子:笑得很開心→哭笑不得、眼巴巴→氣得臉都紅了→氣極了

  (3)水手們的笑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理智,不顧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當他爬到最高的橫木時,水手們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全都嚇呆了,那麼孩子後來是怎樣得救的呢?(歸納後可知,除了水手和孩子會水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船長的作用。)

  (4)找出描寫船長動作的詞(看見、瞄準、喊),想一想:船長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做法?(結合上下文可以知道至少有五個理由,即孩子處境非常危險,在當時這是唯一的方法,孩子會水,有人去營救,風平浪靜。)

  (5)船長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想了這麼多問題並且採取了有效的行動,說明船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時,船長那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3、回溯開頭,尋找起因

  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是怎樣引起的?從第一部分就能看出,“環遊世界”歸來,“風平浪靜”,水手們很悠閒,才有興致拿猴子取樂,使猴子“更加放肆起來”,這一切正是故事的“源頭”。

  二順向分析,步步昇華看聯絡。

  從第一輪的學習討論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出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同人們之間的聯絡與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可以透過三個練習,強化學生的認識:

  1猴子、孩子、水手、船長是因為什麼聯絡起來了?

  救

  ——————————→

  取樂逗救

  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

  追

  2、想一想:孩子得救以後,水手、孩子和船長會怎樣反思這件事?

  3、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哪些教育?

  在學生反覆閱讀、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比較明確的把握,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