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教案:水母(精選7篇)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水母,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1

  教學目標: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水母。

  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乾淨,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母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水母的外形特徵。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你們看看,是誰呀?

  (2)教師:哪裡是水母的身體?它的身體像什麼?哪裡是水母的觸手?它觸手是什麼樣子的?像在做什麼?我們用小手學一學它扭來扭去的樣子。

  (3)教師總結:水母有一個大大的、像蘑菇一樣的身體,還有許多長長的會扭來扭去的觸手。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水母身體的不同畫法。

  (1)教師介紹繪畫材料。

  (2)請個別幼兒繪畫水母的身體,教師反饋幼兒繪畫的方法。

  教師:誰願意用水粉筆給大家畫一個水母的身體?

  3、教師創設遊戲情境,示範添畫水母的觸手和表情。

  (1)添畫觸手。

  教師:這個水母寶寶的觸手扭來扭去的像在跳舞呢,一隻小手都舞到頭上去了!(教師一邊說一邊添畫觸手)

  (2)添畫表情和背景。

  教師:水母媽媽和水母寶寶們向你們打招呼呢!你看,眯著兩個小眼睛,還向你們頑皮地吐舌頭!(用棉籤蘸黑顏料添畫表情)這個水母寶寶的嘴巴圓圓的,它在做什麼呀?(教師用圓形的玩具拓印泡泡)

  4、幼兒作畫,教師鼓勵幼兒表現不同造型、表情的水母。

  5、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評價。

  教師:你喜歡哪個水母寶寶?它在做什麼呢?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收集一次性的碗和軟點的線、毛根,嘗試用廢舊的材料製作水母娃娃。

  環境創設:將幼兒繪畫的水母作品和收集的水母圖片張貼在一起,引導幼兒欣賞照片、繪畫作品的不同效果和情趣。

  家園共育:

  ①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水母的圖片,讓幼兒充分了解水母的身體結構。

  ②幫助幼兒豐富有關水母的知識,例如水母的種類、水母的生活習性等。

  教學反思:

  在作畫的過程中,幼兒會使用到水粉筆、棉籤、玩具這三種作畫工具。為了讓幼兒能夠明確每種材料的方法及步驟,教師要清晰、簡要地介紹各種材料名稱及使用方法。或者可以透過逐步提供材料的方法,以減輕幼兒操作的負擔。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母和海葵的一些基本特徵。

  2、透過觀察,大膽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嘗試總結兩種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水母圖片、海葵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所瞭解的海洋動物,大致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基本部分:

  (1)認識水母

  A、觀察各種各樣的水母,並讓孩子們說出他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B、說出水母的不同之處和共通之處。

  (2)認識海葵

  A、觀察不同種類的海葵,並讓孩子用自己的嘗試用自己的言語描述自己看到的。

  B、說出不同海葵有什麼不同,它們有什麼樣的相同之處。

  (3)讓孩子嘗試說出水母和海葵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師進行補充。

  3、結束部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表上記錄水母和海葵的不同和相同。

  教學反思:

  水母和海葵是海洋中較為常見的兩種生物,但孩子們對他們瞭解並不透徹,他們因為各種電視節目的誤導,認為水母是有電的,有許多孩子會認為海葵是一種植物。因此這樣的一次科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海葵和水母都是海中美麗的生靈,因此這次活動最主要的部分是讓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海葵和水母,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讓孩子找出他們的共通之處,並讓他們總結外在的共通之除,並找到他們的差異。在這後,教師再進行補充,去糾正幼兒對這些生物瞭解的一些誤區。

  利用這樣的方式,讓活動充滿探索性,並讓孩子們總結自己的發現,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喜歡,且所獲得的知識也會記得更勞,最後老師再加以補充和總結,讓孩子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3

  【活動目標】:

  1、在剪剪、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

  2、嘗試透過一次性水杯裝飾製作水母。

  3、各種材料製作出不同水母腳和身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一次性水杯、剪刀、乳白膠、排筆、彩色皺紋紙、廢棄彩卡紙、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課題

  1、教師訴說故事:" 生活在北美洲深海中的水母,格外強壯,它的觸鬚像人的手臂那樣粗,體型大,肌肉有力,每隻水母重達60公斤。水母們從小就學會了急速而迅捷的遊動,以躲避種種兇惡的敵人。這樣一天天的鍛鍊,它們的身體更壯,遊速更快,力量更大了。在強敵日夜的追殺下,水母們仍免不了被咬傷,觸鬚也時常被咬斷。水母們不甘於任人欺負,更不甘於死亡。它們因運動而激發了新陳代謝的功能,因強壯而積聚了生命蓬勃的力量。於是,被咬得遍體鱗傷的水母,不但不會死,還會很快從這段觸鬚的根部長出新觸鬚,傷口也會迅速癒合。所以,人們從來看不到傷殘的、憂愁的水母。它們不停地遊動著,永遠展示著完美和快樂。"

  2、師:"小朋友在剛才的故事裡聽見了吳老師說的水母的樣子和特點是什麼嗎?"

  二、知識探討出示範例

  1、師:"小朋友們看看吳老師手裡的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2、師:" 我們應該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師小結:今天就用我們都認識的材料,彩色卡紙、皺紋紙、乳白膠和一次性水杯來做一隻水母。用皺紋紙做它的觸角,彩卡紙做水母的花衣裳,讓它們變得可愛漂亮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用大家討論出來的方式試做一隻水母,請其他小朋友觀察。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

  1、提醒可以先將觸角和裝飾的碎片紙剪好再進行貼上。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裝飾身體的碎片紙剪成帶圖形的。

  3、注意操作時不要剪刀手和傷到其他小朋友,多餘的垃圾最後丟到垃圾桶。

  四、作品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並用自己做的水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水母遊啊遊"的遊戲。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知道油不溶於水。

  2、培養、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認識、理解詞彙:融合、分離。

  4、探索各類繪畫材料的特性(水粉顏料、油畫顏料、蠟筆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紅色水、藍色水、油各一小杯。

  2、圖片一張、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學具:

  1、桌面:一小碗油、紅色水、黃色水、藍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3、每位幼兒兩個透明杯、一把小勺。

  4、記錄筆;大記錄表,標有油水標記的杯子。

  活動過程:

  一、鞏固已有知識經驗

  1、出示水提問:水是什麼顏色的?

  隔著玻璃杯,透過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圖片上內容。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水是透明的。

  請小朋友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說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可以流動的。再出示牛奶提問:剛才水顏色是無色,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牛奶是什麼顏色?幼兒歸納總結。

  2、練習盛水、倒水的方法師:請小朋友們將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輕輕的將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誰的本領最大,可以不讓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實驗。

  1、師: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紅色水會變成什麼顏色?幼兒進行猜測。

  幼兒進行操作,並且得出正確結果:清水中加入紅色水後就變成紅色水了。同樣方法,瞭解清水與黃色混到一起後的變化。

  學習新詞彙:“融合”

  2、幼兒動手操作,請個別幼兒展示。

  請幼兒新詞彙“融合”對於剛才的操作進行總結和歸納

  三、油水分離小實驗出示花生油

  師:請小朋友說說老師手上的花生油是什麼顏色的?

  透過觀察知道花生油是黃色、透明的。

  師:如果讓它和水放在一起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幼兒進行預測、探索。

  師:為了證實小朋友們的設想是否正確,現在還是請你們進行小實驗。將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會發生怎麼的結果。幼兒動手操作、攪拌。

  由幼兒進行總結。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油和水是分離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透過操作感知油、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攪拌時的現象和停止後的現象,並作記錄。用竹籤攪拌時是什麼現象?停止後是什麼現象?

  2、幼兒操作說出實驗結果。

  學習新詞彙:“分離”

  教師小結:油不溶於水的原因是由於油比水要輕。

  五、操作實驗二:去油汙師: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兒討論這就要用到我們的洗滌用品(和幼兒一起把洗滌用品認識一下)幼:洗髮水、牙膏······師:哪個洗滌用品能幫我們的忙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老師的手帕弄上了油漬,請大家幫老師洗洗,看誰洗得最乾淨。

  每組請兩名幼兒來選自己認為洗得最乾淨的洗劑用品,讓幼兒動手洗。小結:實驗證明,洗潔精、鹼面洗的最乾淨,去油汙最好。

  六、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請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說說你的實驗。(每組選擇一個有代表的記錄貼在記錄統計單的結果一欄裡)。

  教師:你剛剛是怎樣做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他們是怎麼排隊的?(幼兒自由表達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教師小結:原來不論是把油倒在水裡還是水倒在油裡還是用筷子攪動,最後結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們都是分離的,油是不溶於水的。那麼為什麼油不溶於水呢?

  因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層;二油稍微輕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離現象。

  油水分離畫。

  回家你可以問問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試試,下次再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塗抹的方法,表現水母不同動態下的半圓形身體。

  2.探索運用不同的曲線(螺旋線、波浪線等)表現水母舞動的觸手。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認識水母,欣賞過各種線條,表達過每種線條帶來的不同感覺。

  (二)材料投放:各種各樣的水母圖片,藍色的卡紙人手一張,白色、粉色,黃色、黑色水粉顏料,水粉筆、線描筆若干,背景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出示水母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水母的特徵。

  (一)瞭解水母的基本外形。

  提問:哪裡是水母的身體?它的身體像什麼?哪裡是水母的觸手?它的觸手是什麼樣。

  (二)感受水母的動態。

  提問:你看到的這些水母有什麼不同?彎曲的、螺旋的觸手會讓你想到什麼?你覺得這些水母像在幹什麼?

  (三)表現水母的造型。

  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水母舞動的觸手。

  二、啟發幼兒思考並嘗試表達自己的創作設想。

  討論:水母的身體可以怎麼表現?水母跳舞的時候,它的身體與觸角是什麼樣子的?

  三、幼兒創作作品《水母娃娃的舞會》,教師觀察指導。

  四、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感受曲線表現的觸手所產生的舞動的感覺。提問:你的水母在跳什麼樣的舞蹈?你是用什麼線條來表現的?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6

  一、活動目標:

  1、嘗試透過紙杯變形、塗色製作出紙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並運用對比色或者漸進色均勻塗色。

  3、體驗變形所帶來的快樂,並能耐心地進行塗色活動。

  二、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紙杯、剪刀、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紙杯花範例,引導幼兒欣賞,引起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紙杯花的材料:“看,這是什麼?這朵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1)一次性紙杯怎麼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

  (2)請幼兒示範用剪刀把紙杯剪成花的過程: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開啟即變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並運用對比色或漸進色均勻地塗色。

  (1)回憶對比色和漸進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塗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兩半塗色,還可以怎麼分,才能塗出不一樣的效果?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及時反饋幼兒不同的分割塗色方法。

  (1)幼兒沿直線見出花瓣。

  (2)教師:可以選擇對比色,或漸進色進行塗色,塗色的時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創作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手工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小班美術教案:水母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透過關注渫水母親河上游江坪河近幾年水位上漲、河面挖沙而導致河床周圍山體坍塌、房屋農田損壞、洪澇等來認識河流保護問題的重要性;

  2、能對河道周圍環境破壞情況進行簡單的考察、調查,並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透過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及思索能力,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能力。

  3、透過對美的環境的描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增強學生"保護渫水母親河,共創綠色和諧家園"的意識,為家鄉的環境問題出謀獻策,培養主人翁意識和合作精神;

  4、透過自己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資源意識。

  二、活動重點:

  1、瞭解河道兩岸河床損壞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認識河流保護的必要性,透過沿河岸調查取樣思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活動難點:

  1、學會調查的方法和環保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活動的實施步驟:

  本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物件是五年級學生,共分為:

  1、活動準備階段。

  2、調查研究階段。

  3、彙報交流階段。

  4、宣傳展示階段。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此次活動中,有效地展開調查研究,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此次主題研究的意義。首先課前佈置學生去查資料來了解“我們周圍環境對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有什麼影響?”課前觀看《湘江淘寶,損壞河床》的報道並展開討論。有的說:“美的環境能夠讓我們更愉悅的在校園裡學習、生活。”馬上有同學提出不同的看法:“差的環境對人類的危害極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差的環境呢?”

  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確人類對保護環境的認識不夠,如在利益當前的社會體系下,為了謀求一定的經濟利益,在河床上肆意採砂掏石、任意撒網進行電魚毒魚行當、生活垃圾、下水道廢水直接排入小河、河岸兩個旁進行養殖業,使原本清澈的小河變得渾濁不清,平坦的沙灘凹凸不平,隨處都是不見底的沙坑,對河床兩岸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那麼保護生態環境呢?教師就順勢提出讓同學們去進行一次如何保護母親河的調查。並開始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前期的動員和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

  根據主題的要求,我設計了三份調查表,一份是“一個家庭所產生的垃圾和排放的廢水有什麼危害?這些垃圾是如何處理的調查”第二份是“學校廢水的處理情況調查。”第三份是“沙場無節制的爛採行為帶來的危害的調查。”

  (1)家庭垃圾調查

  首先從自己的家開始調查,看看家裡一天扔掉多少垃圾,扔掉的都是些什麼,連續記錄一週後作出統計。

  (問題)這些垃圾是怎麼產生的?又是如何處理的?可以從網上查詢垃圾的危害和處理的資料。

  一個家庭有這麼多垃圾,那麼沿河兩岸的百姓呢?

  請你結合實際提出幾條垃圾的處理方法的建議。

  (2)學校廢水的調查

  1、校園的廢水是怎樣產生的?

  2、廢水的產生主要是我們的衛生習慣所形成的,我們怎樣來改變這些不良的習慣,校園的這些廢水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提出合理化建議。

  (3)關於沙場無節制的爛採行為帶來的危害的調查。

  調查江坪河段兩岸河床垮塌、農田淹沒的原因及原因分析對如何防治,你有沒有好的建議?

  第三階段:彙報交流

  這是整個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學生們紛紛呈現自己的勞動成果。

  解決河水汙染問題最根本的是從從我做起、現在做起,用我們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同學。學生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學會了積極思維,集思廣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激起了保護環境的社會意識。

  第四階段:宣傳展示

  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如何讓每個人都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如何來進行宣傳。最後,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商議決定,首先要求每位學生做好宣傳工作,向家人、鄰居、親戚宣傳垃圾、廢水亂排放的危害和合理開採砂石、“綠色養殖”對保護水資源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

  壺瓶山旅遊近幾年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唐代詩人李白更是用“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來形容壺瓶美景,作為壺瓶山人你準備為家鄉的旅遊業發展做些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