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通用5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1

  我們師生共同學完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後,都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第一篇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佈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緻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學習課文時,我先展示了各地民居的一些圖片,讓學生了解祖國各地不同的民居以及他們使用這種住房的好處。繼而學習字詞,講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畫了一張表格,讓他們默讀課文,並分別從“形狀”,“層數”,“用途”,“好處”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先讓學生填寫表格後,又找了同學說自己的填寫內容,又出示答案修改,讓學生明白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具體特點,課文的大體內容,讓學生了解“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與耕”的具體含義以及其他幾處重點句子的內涵體會。進一步讓學生明白了客家人和傣族人獨有的民族文化。列表格是這課的重要學習方法。

  在教學這一課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文要介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學生卻沒有按老師的要求提前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導致瞭解的內容不夠豐富,出現了老師問而學生不會答的情況。由此藉機教育學生要全面預習,認真預習。再是再學這樣的'課文時,學生也可以列表格來說明事物的具體特點,這樣既簡潔又清晰,對課文內容理解地才更加透徹。

  總之,教育學生,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不管學習什麼樣的課文,課前都要認真預習,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還要學習這一課列表格的方法,找出重點語句並加以理解體會,以便更大地更多地更好地更有效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2

  中國民居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閱讀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這是選自十二冊第九課的略讀課文。在備課時,跟同年級組老師進行交流並修改教案,發揮團體精神。我們迷惑,一直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範圍),許多老師只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兩種傾向,要麼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麼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究竟又是什麼教學中又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呢?我們該怎麼做呢?我認為:

  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資訊,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略讀課上,要更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等,訓練學生快速默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速度,當然也不排斥精讀方法的融合運用。

  透過自主閱讀獲取資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於自讀與交流,當然,也應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寨子的人喜氣洋洋的樣子比作成過節的熱鬧氣氛,給學生造成了誤導,其實能體現打比方是“蜂擁而至”四個字。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質,深鑽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3

  在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後,回顧課堂教學,我發現不少問題:

  一、忽視了對朗讀內容的設定與指導。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教學前,我只是對本課的課程標準進行了大致研讀,見課程標準中沒朗讀指導要求,而本課又是一篇閱讀性的說明文,要求一課時學完成。因此在備課中,在我指導學習完客家民居後,我就把不少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傣家竹樓一部分,如此一來,但語文課的味道淡了。如果讓我對教案內容進行再修改,我一定會在指導學習客家民居一部分時加入朗讀指導,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相信學生會對客家民居的堅固和歷史悠久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知識遷移不夠。

  教學讓我們既要教學、研讀文字,但又還要切實生活實際,讓學生學到更多書本外的知識。所謂,“得法與課內,得益於課外,”就是這個道理!我在讓學生自學《傣家竹樓》之後對學生進行了課外拓展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效,深鑽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形式的研究上。但我相信在教學後不斷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4

  《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紹了被譽為“世紀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樓。

  我們知道,抓特點的一種方法是“將同類事物相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讀這篇課文,我們發現:作者對“同類的民居”進行了比較,發現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點:同樣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遙遠的山區;而傣家竹樓建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內臨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營壘式住宅,建造成圓形、依照八卦佈局排列、有防火牆的三層以上的土樓;傣家竹樓則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兩層。同樣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選用資料、建築風格上幾乎完全不同。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點。

  那麼,為什麼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文中也作了介紹:

  客家民居造營壘式的土樓,是為了解決“盜匪的騷擾和受當地人排擠的問題”,因此他們夯築的土牆厚一米、高15米,堅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來,圓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徵。所以,客家土樓建築成圓形,也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可以看出客家人透過建造房屋來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統一建造,然後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統一,體現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徵。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兩層,竹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放柴禾,是因為防酷熱和潮溼。傣家人建造竹樓也有他們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樓,全村幫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現不同特點的原因有文化的、習俗的,社會的、還有地理的。這些背景原因導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點。

  課文啟示我們:到了高年級,我們觀察事物不能僅僅停留在能夠“找出同類事物屬性之間的不同點”,還要去調查瞭解、考慮他們存在不同點的原因:看看是什麼原因是同類事物實現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把這個原因找到了,我們對事物特點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5

  《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瞭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並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中我先是讓學生觀看其他地方民居的幻燈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接著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然後說說自己學到了哪些說明方法。結果我發現,孩子們對民居和竹樓的特點總結的非常到位,很快就討論完畢了,而且有哪些說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六分鐘就完成了我佈置的自學任務了。我讓孩子們彙報自學的成果並完成我事先準備好的表格,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言,表現的很積極,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最後我又讓同學們欣賞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幻燈片,讓同學們再次感受各具特色民居的鮮明特點。

  回顧課堂發現也存在一些問題知識遷移做的不夠,沒有從課內走到課外,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資源用本節可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寫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是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自己,多運用多媒體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