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4篇)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

  中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感受頗多。透過這個月的學習和生活,我個人認為,思想品德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較高而又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我覺得提高自身素質很重要。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真正完善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而自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二是個人修養。要提高自身素質,就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問你一些專業知識,如果我們對專業知識都不能準確的掌握,試問,你以何來服學生?不僅如此,在平時和學生的接觸中,學生還可能會問你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果處理的不好,學生會認為你這個老師肚子里根本就沒有“墨水”,那麼,他也就不會甘心受你的“擺佈”。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課後,學生問我,“老師,一般說來,蚊子在一米開外飛行我們就可以聽見,但為什麼我在廁所的時候,蚊子都離我很近了,但是我卻聽不見它的飛行聲音?”,“次聲波對我們有什麼危害?”等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並不屬於思想品德課的範疇,但它卻反映出一個老師理論知識的功底,如果你不能作出一個能夠讓學生信服的回答,以後學生會怎麼看你?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每上一節課後,我都對自己本節課的教學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我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個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穫。當然,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之外,我還積極參加市、區裡組織的各項活動,,能夠多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考驗,對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大家都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心中留下痕跡,我們可能就是學生的嚮導。因此,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這樣幾個方面:(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都會對學生提一些要求,讓他們嚴格遵守。要是老師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都不去遵照執行,學生會服嗎?比如說,老實說上課要有時間觀念,不許遲到,而自己卻經常遲到的話,學生還會聽你的嗎?

  4、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想讓所有的學生都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卻隨意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甚至當著其他學生的面辱罵學生,將心比心,學生能對你產生好感嗎?他們甚至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別人。又或者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著想”,常常因此而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會對你產生厭倦和反感。要想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就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好的收穫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於一個新教師而言,教學的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要想真正贏得學生的讚許,你需要付出更多。古語有云:“教學有法,學無定法,而貴在得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做得並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我會做得更好!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2

  我從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物件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著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透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最佳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外出交流學習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透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我認為,反思就是創新的開始,就是對教育認識的進步與昇華。

  堅持不懈的教學反思對於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堅持不懈坐下來寫反思的老師,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3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多而雜,涉及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國情教育等,這必然要求思政教師的知識面廣而精,而且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的‘全人’的發展”。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係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過去,政治課教學沿用舊的模式,呆板陳舊的教學方法或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或只能使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死條條,“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這種教學的被動局面,使得政治教師的勞動難以得到學生的承認,政治學科的地位急劇下降,政治課的教學投入多,而產出少。

  如何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呢?我一直在進行積極的思考,並在教學實踐中開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是為了學。教師只有透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法律常識》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二,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於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我國的公有制經濟時,聯絡黨的十五大的精神,結合順德股份制經濟的發展,討論和領會“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的理論含義;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時,可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三,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教師要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後佈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當然,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我的做法僅僅是拋磚引玉。

  二、貼近生活,理論聯絡實際

  生活是活生生的。脫離了生活,尤其是遠離學生的生活,可能會使教師處在一種被動甚至尷尬的境地。教師呈現的教育資源應貼近學生的需要,點到學生的興趣點。思想品德課重在德育教育,有時說教性較強,而十三四歲的中學生又處於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說教,不但激不起學生興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思品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本身實踐性很強,時代氣息濃。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學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理論結合實際,讓理論回到它賴以昇華的事實中去,學生才能透過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確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因此,恰當的聯絡實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徑有:在課堂教學中,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在課堂教學外,帶領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如鼓勵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播”,瀏覽報刊雜誌,從關心國內外大事以及發生在身邊的大小事情入手,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觀察分析到的社會現象和教材上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討論,真正“學以致用”;組織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時事報告會,專題討論會;平時組織學生參加時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時事,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地取材,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工礦企業、機關參觀,進行社會調查,請企業家、人大代表、模範人物講課等,學生親身體驗生活,瞭解社會,可以感覺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既深化了課堂知識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還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學科的知識、教育功能得到有機地結合。當然,聯絡實際要恰當,不能生拉硬扯,機械對號,而且練習實際時,要做好理論方面的分析、論述和歸納。

  三、活潑課堂,加強教學的情趣性。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政治理論本身抽象性、邏輯性很強,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授課的藝術。

  第一、語言表達要生動幽默。教師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有抑揚頓挫,要生動形象。教師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政治觀點。如講到“宗教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時,選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繪畫的話,那麼,它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理論分析可藉助例證名言。教師講授理論觀點時,可從有趣的例證講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擴充套件。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著或直接表現著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學的弊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包含了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係。“物以稀為貴”,反映了價格與價值、供求的關係等,透過這些例證名言的分析,能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理論情境之中。

  第三、教學手段應多種多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興趣,教師應採用錄音錄影、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還可以透過看圖解意,圖表分析、實物實驗、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多種器官的並用中,學懂、記牢、運用政治知識。

  總之,政治課教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方法因人而異。只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改觀政治課教學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4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舊教材在知識內容安排上注重於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順序性,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不夠,教學完全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師以教材為根本。課堂上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圍著老師轉,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手段單一,以考試來定“乾坤”。初中以升重點高中中考為指揮棒,高中以升大學高考為指揮棒,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現在教學新改革已經開始,她就像一縷清新的春風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僅重知識內容安排,更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新生活》,不僅讓學生與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讓學生用思想品德規範自己的言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理寓情,以情導行,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誘導學生髮現: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的身邊,思想品德課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不僅學得會還學得輕鬆,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聽科學家的故事,看歷史人物,說身邊的現象,培養學生了學習興趣,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新教材新課堂新教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剛剛開始,今後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教師難當了。我們不能肓目樂觀,肓目追求老師與學生的表面平等,我們的教改任務還很艱鉅,任重而道遠。新的教學改革讓我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知音。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說話,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5

  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試論點滴體會。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品生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曾聽學生說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說給學生聽,才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討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記得那天,我上倮時學生悄悄地說了一句:“老師,不能再這樣了”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

  (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

  記得有一次,社會實踐時,要求學生走路,我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學校要求師生說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說,有學生當第一次聽我說地方話時都覺得彆扭,當我說普通話發音不準時,學生能及時指出。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我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建議,凡是學生提意見的我評作業時,寫一句“謝謝你給我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學生有什麼意見才會直接說。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範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一次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說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說完,有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6

  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階段,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成為一條江”。“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過去有一種說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了,教師應該成為一條源源不斷的江水”。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學習。隨著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給自己“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為了充電,我經常上網,瀏覽時政要聞,瞭解思想品德教學的相關知識。

  2、敢於反思。老師不僅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面對和改進自己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互相尊重。其實,不瞭解對方,不寬容對方,是很難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對方”的。你的敵意,只會迎來敵意,而不會正面幫助。課堂之上,同時是知識與語言,情緒與情感的交流,沒有如此明確的任務和結果,互動就是一句假話,教學就毫無效果。故而在上課的時候既要授課,講完學生應該記下的知識點,還要與學生進心靈的溝通。下課的時候也要多於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心靈深處接受老師,認可老師,進而尊重老師。

  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通常認為學生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往往要老師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就難了。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7

  多年來,我從事初中思品課教學工作。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逐一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據文字設計問題;第二、密切聯絡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文字,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文字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教師做到了:第一、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文字;第二、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文字,讀懂文字;第三、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背誦,將文字納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中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內容;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援!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8

  今年,我擔任了三、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以前,總習慣於一言堂的方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國培”所學的知識,以及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透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為》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透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蘊藏著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說說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群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群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鉤,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為著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群可愛的人。在這裡,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小學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才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群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說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9

  1、進行重新的組合。把不良誘惑的內容放在一起先講,積極的誘惑的內容後講,使本課的內容脈絡更清晰。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順暢,更便於學生記憶。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開始用四個精美的小盒子、手機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氣氛比較活躍。

  3、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圖片、影片等)使本節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

  4、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電腦網路的誘惑。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0

  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進、最佳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寫教學後記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側重。一般來講,其內容包括實際教學效果與備課設想的差距;教學內容的調整、補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教學理念是否出現偏差;外顯行為是否有利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創設,等等。無論記載什麼內容,必須抓住自己感受、領悟最深的東西。或是成功之處,或是失敗之處;或是激情狀態下創造思維的靈感火花,或是個性化的內心體驗;或是教學中的困惑,或是教學中的疑難等。透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認真反思,就會將真切、豐富的教學體驗和冷靜的教學理性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層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遵守如下原則。第一,及時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感悟,往往很難長久地保持在記憶庫中,特別是靈感性的東西往往轉眼即逝,因此,課後應該及時做好記錄;第二,真實性。教學後記貴在求真,貴在一分為二,做到所述事實真實,剖析問題一針見血,分析教學實事求是。切不可為了應付檢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務性。做教學後記的目的就是透過對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查詢差距,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怎樣寫、寫什麼,都應該有利於新一輪的教學過程。因為教學後記即是上一輪教學過程的延續,又是新一輪教學過程的高質量準備。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1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政治課教學應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管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把書本及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吸收掌握並轉化為自己的素質,從而從根本上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預期教學目標。正因為如此,我在對教材處理上適當多安排了一些學生討論的成分,透過教學實踐,基本上能實現預期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當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現總結如下兩點: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充分,還有待進一步調動。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比較少,學習過程被過分地簡化為“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課上就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反思一下:為什麼政治課的氣氛總是活躍不起來;為什麼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總是不高;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有沒有充分發揮;如何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引導作用?平時我們總是報怨學生對政治課不太重視、沒有興趣,以此作為上不好政治課的理由。但我以為政治課不好上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教師。正因為我們授課的方法、模式太過於單調和程式化,沒有真正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才會覺得政治課太枯燥、太難學。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想放卻又不敢放”的觀念,在充分鑽研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和學生實際的結合點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以此來大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學生的認識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於加以科學地引導。由於學生自身生活閱歷的侷限,導致其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都會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發動學生討論分析問題時還要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其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學。當然引導學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不僅需要思維載體、還需要思維方向的一致性。而要讓學生的思維總體上趨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難,因此我們政治教師大都困惑於如何去引導,有時甚至會因不耐煩而讓我們放棄引導直接說出答案。雖然這樣做表面上是把問題解決了,但這時解決問題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所以,真正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參與及學生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實現。有位哲人說過:凡事貴在持之以恆。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切忌半途而廢。只有我們注意了這點,設定目標後堅持引導,學生才會慢慢地學會思考、才會慢慢地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才會在以後的分析問題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學地分析。總之,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學生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那麼政治課堂就會一片死寂,人們對於政治課的誤解也會日益加深。所以我們政治教師應該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著教師自身成長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宗旨,讓政治課變成活潑、生動、互動又有深度的探討課。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2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計劃生育國策成效的顯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令人堪憂,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基於日常教學所見所聞,本文論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著重就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策略,希望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之中。

  一、當前初中學生心理現狀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對自己的子女無計可施,越來越多的老師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在我看來,當前中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異常表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以自我為中心

  初中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缺乏全面性,對外界住處的判斷缺乏公允性,對自己的估價缺乏客觀性。在今年的初三學生中,我就認識一位學生,在她的世界裡沒有好人,總喜歡用負面思想來思考問題,而且是個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不能用公正而全面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事物,以至於她在這個班集體中沒有一個支持者。

  (二)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

  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吃苦能力差,依賴性強,對新情況適應力弱,對新事物產生不正常的強烈反感和牴觸情緒。這一情況在初一新生中表現較為突出,主要因為初一新生剛剛脫離小學生活,他們長期習慣於家長輔導式學習;而初中科目增多,難度增大,從而要求學生自學能力要增強。有的學生難以接受巨大的反差和轉變,而產生本能的反感,產生心煩意亂的情緒,導致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困難,不能很好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要求。

  (三)情緒自控能力差

  情緒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強烈反差反應。這類學生,他們情緒易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劇烈變化,比如當他當了班班幹部、考試成績好、受到老師表揚等高興的事情時,往往興奮不已,手舞足蹈;當學習下降或受到老師批評時,又表現出悲觀失望,痛不欲生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他們不能自我調控,在學習中表現出明顯的個人情緒,降低了學習質量,影響了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在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位學生,他的成績在全年段名列前茅,動不動就把自己考了年段第一掛在嘴邊,同學們總是群起而攻之。而老師同學批評他時,馬上情緒就低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四)人際關係不和諧

  人際關係不和諧主要表現為不願與人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喜歡自我深思,難與人和諧相處;同時又迫切希望顯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二者往往產生激烈衝突,從而造成孤僻怪異、格格不入等等。這樣的學生,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班上一位女生,無論她做什麼,同學們都不喜歡她。又一次,她和某調皮的男生打架,其他同班同學不是去幫忙勸架,而是在旁邊鼓掌叫好。雖然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但這也折射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學生的人際關係很差。

  (五)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

  現在一說到“90”後的學生,便會有一大堆負面的詞彙湧上人們的腦海,“垮下去的一代”是一些對他們失去信心的人冠以他們的名稱。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優越,不愁吃、不愁穿,甚至連上學都有政府給他們買單。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他們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讀不了書、吃不了苦、挨不起批評,成了這些學生的通病。前幾天第一次單元考,有個學生在寫政治小論文的時候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寫下來,講評的時候,我以此為典型講述小評論的寫作,並指出這個學生的名字。結果這個學生反應相當激烈,認為我不應該以他為典型,這樣上了他的自尊。

  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缺陷成為影響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大障礙。大力加強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並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教師,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師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讓思想品德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巧設計課堂教學,營造快樂教學氛圍

  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有關情緒的多樣性,情緒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調節情緒的方法;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二節有關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七年級上第二單元有關正確認識困境、逆境、挫折,磨練意志,鍛鍊個性;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一節有關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節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養成團結合作、相互幫助的品質;八年級上第二單元有關珍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等。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組合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透過小組討論、辯論、典型事例評析、榜樣人物故事等給學生進行心理指導,讓學生形成正確心理導向。

  在新課教學的環節,老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分組辯論、演小品,說快板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產生愉快、滿意、自信、寬容、樂於助人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我在每週一課堂教學的開始環節,設計新課前3—5分鐘“每週一歌”,每週安排一人。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創造一歌輕鬆愉快的氛圍,鍛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完成思想品德課的情感態度目標,而且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他們開始有些膽怯,表達不流暢,但在老師和同學的不斷鼓勵、點撥下逐漸樹立自信,並能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二)教師修煉自身心理素質,以自己健康的心態影響學生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以自身的體會為教師樹立了榜樣,他說:“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怨的神情和抑鬱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來。”正所謂:身正為師,學高為範。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不是神,一樣的有喜怒哀樂。問題不在於是否有消極的情緒,而在於如何化解它們。雖然工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也會被調皮學生氣個半死,但我始終堅持帶著微笑去上每一堂課,希望這樣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

  (三)尋找思品教學與家庭教育的結合點,做好學生的心理指導工作

  1。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小學相比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不再把老師的話風味“聖旨”。隨著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到的發展,以及知識、經驗、閱讀、能力的增加,初中生對教師、家長的態度有了變化,開始用獨立、平等的態度的眼光來評價教師和父母。更多傾向於同伴群體的交流,渴望瞭解異性同伴。但是由於他們思維的批判性不夠成熟,他們有時會以執拗的、偏激的,甚至是對立的態度來對待老師和家長,出現了所謂的逆反心理,於是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可能出現矛盾衝突和隔閡。這個時候,家校聯絡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徑之一,教師應經常和家長聯絡,以瞭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引導學生建立良性同伴群體,對於正常的男女生的交流,教師和家長應予以鼓勵,而不是橫加干涉。

  2。培養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

  人總在不斷地試圖認識自己,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渴望認識自我的要求更為迫切,但由於現代家庭、教師對孩子的過高要求,以及少年學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維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又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3。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在挫折中學會成長

  教育家盧梭說:“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疾病,懼怕不測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因此,針對當今學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這一現狀,我們應加強對初中生的意志品質的訓練。透過對學生進行耐挫教育使學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等等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要使學生認識到挫折對個體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教育學生以樂觀的態度、靈活、理智、現實的對待挫折,特別要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耐挫教育。

  總之,面對日益突現的中學生心理問題,初中思想品德課應當成為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我們要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陣營,讓學生們都擁有健康的心理。一個人的意志品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健康的心理狀態也需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逐漸形成,自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長期進行。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當然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3

  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課的積極性,反思以往淺談點滴體會。

  一、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 “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作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

  4、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著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我在學校哪怕在累,只要與學生相處,煩惱就沒有了,學生只要看我臉色不好,都會說,教師別太累著了,多休息,保重身體。

  5、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操。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著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就可以充實自己,使自己不斷感到滿足,感到快樂。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啟發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絡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鄉下調查採訪,透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根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做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篇14

  新課改以來,從事思品課教學的教師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思品課教學長期因循“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透過“講授---板書---講授”近呼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等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妨礙了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揮,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而現代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應試教育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單一的粉筆、黑板,走向視聽結合的高效率思品課教學方式,以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課中恰當使用多媒體?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便厭學為願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並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2、透過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為形象的直觀的知識,加深知識理解

  思品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影象、文字等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利於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3、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果。

  在思品課中,有很多重點難點問題是教師難以憑口舌解釋清楚的,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藉助多媒體處理資訊,適度選擇,精心選擇,合理解釋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說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

  4、增強時代氣息和可信度。

  透過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資料、影片片段與政治可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資訊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用事實說話,實現超時空的資訊再現,從而大大提高政治課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近一主動提出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與問題聯絡在一起。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學生會感到需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他的思維就發動起來了。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透過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班級比不使用的班級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使用的班級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識面擴大,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並能問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