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範文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1
《狐假虎威》是一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中百獸的經過,說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我著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配合動作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樂學的效果最佳,樂學是治學的最高境界。“親其師而近其道”講的是要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創設輕鬆、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狐假虎威》的教學設計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點燃激情。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除了課前的精心備課,課堂上的穩定發揮,師生、生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配合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孩子們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中去。那麼首先就是要點燃孩子們學習的激情、求知的激情,而老師的情緒無疑是孩子們的一針“強心劑”。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會用我的語言、神態、動作最大限度的去點燃孩子們的激情。
二、注重朗讀訓練 。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對於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強讀書訓練。所以,在課堂上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讀,並且明確提出讀書要求,眼到、手到、心到。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了課文意思後,必須把課文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感悟。
課文對於狐狸和老虎動作、神態的描寫,形象生動,十分逼真,所以對於重點詞語的理解是學生準確把握“主人公”內心變化的關鍵所在。如寫狐狸被老虎逮住後“眼珠子骨碌一轉”,馬上想出一個壞點子,並且“扯著嗓子”發出反問等等一些動作,顯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情態都讓人感到它們的形象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四、形象、生動的板書設計:
老師的引,學生的讀、感悟、生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往往是一節課上大家很關注的一些方面,除此以外,我認為,板書的設計也同樣值得關注。低年級的學生理解事物非常的直觀,因此,在板書上也一定要有直觀的,引起學生興趣的“亮點”,所以在課前我準備了卡通動物的影象,聲、情、畫並茂,孩子們甚是喜歡。
五、心與心的閱讀評價。
在課堂上,學生讀完書後我們都要進行簡單的評價,或老師評價,或學生評價,其實在平時我們更注重的是孩子們評價的語言是否真實、到位,但很多時候,評完了也就算了,這樣不痛不癢的評價或許對於讀書的孩子來說沒有多大的用處。所以,在這節課上再讓學生評價讀書的時候,我都會讓他們互相注視對方的眼睛,“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我相信,眼神的交流加上真誠的評價,孩子的內心會真正的受到震動。讀書的同學感受到了真誠的意見或讚揚,評價的學生更是會珍視每一次自己的評價語言。
六、努力做到“兩個結合”。
1、讀與思的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在默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邊讀邊想:第一段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學習7-8自然段時,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邊讀邊用筆劃出描寫狐狸、老虎不同神態、動作的詞語。
2、讀與演相結合。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教學7-8自然段中,設計了學生表演課文片斷的環節,學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百獸由納悶到嚇跑表演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除此以外,這節課也有值得我深思的地方。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你想對狐狸和老虎分別說些什麼?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或老虎呢?在上課以前,我其實想過孩子們有可能回答的答案,希望孩子除了能說出狐假虎威的本意(不能借助別人強大的力量欺負弱小者),更希望孩子能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學習狐狸的聰明和機靈。正是由於自己的這種預設,所以當有孩子說出要學習狐狸聰明時我就草草地對孩子們的理解進行了總結。
其實,問題的答案還會有很多,因為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朗讀,肯定會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因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哈姆雷特。”我相信,如果,我能更大膽的讓孩子們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那麼生成的精彩會有更多,智慧的火花也將會更加的絢麗多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更加地注意課堂上的生成,珍視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大膽地,暢快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2
一、注重朗讀訓練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加強讀書訓練。我在初讀時,就提出讀書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理解了課文意思後,必須把課文讀流利、讀出感情。
二、理解詞語形式多樣
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讓學生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還應動一動。我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安排學生演一演,師當“旁白”,找了兩個學生當“演員”,其餘學生當“導演”,在較有興趣的導與演中,學生理解了詞語意思,還激發其想象力,如身臨其境,激起讀書興趣。
三、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透過熟讀,複述課文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注意進行轉換遷移的練習,使消極詞彙不斷地轉換為積極詞彙。學生透過理解課文,狐假虎威意為狐狸藉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為,發現狐狸其實聰明又機智。在遇到危險時,為了保護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聰明的狐狸。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3
聽完湛校長對我本節課的點評和指導之後,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自己目前的能力與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需要多思考,多反思。除此之外,從湛校長的點評中,我還學到了以下幾點:
1、深入瞭解學情。如在匯入環節,我以“同學們對狐狸和老虎有什麼印象”這個問題匯入,由於課前讓學生進行了預習,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是根據本課內容來回答,大都回答狐狸很狡猾,老虎較愚蠢。這種印象其實是我們人為的賦予它們的印象,跟這些動物的實際情況不符。如果學生由此對狐狸和老虎形成了這樣的印象,深究一點的話就是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錯誤的影響,這是極不應該的。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各個方面都慎重。
2、注意細節和方法。在教學生讀生字這個環節,我應該再仔細一些,多想想一些組詞是否符合學情,以免出現學生都不會讀某個字的情況。應該把所有的字詞都註上音。在教多音字這個環節,應該結合詞意來幫助學生區分字的讀音,而不是隻單純的教讀音。在寫字方面,我應該多觀察字的細節,做到每一筆都寫到位,給學生做正確的示範。同時,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利用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等方法,讓學生把字寫到位。
3、在教學課文環節,理清思路,找準重點。針對每一部分內容設計好相應的問題,切勿雜論的提問問題。如本節課的重點可放在狐狸和老虎的對話上。教學這一部分,首先課件出示對話,讓學生明白兩隻動物當時的心理;其次,讓學生帶著動作來朗讀;最後,同桌互讀,互演。找學生上臺展示。
4、對學生的引導和評價要自然、多樣。有時自己的引導和評價太過於生硬和單調。聽了湛校長的對學生的那些引導和評價語,覺得特別的生動和自然。在這一點上我還需要多下功夫。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景,以演促讀。
透過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絡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在指導學生認真預習,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深入體會重點字詞,仔細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內心,然後透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我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後,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著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進行合作表演。透過創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了句子,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設問,理解成語。
學完第八自然段進行提問:“百獸為什麼納悶呢?它們在想什麼?”“它們又為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麼意思?“威”又是什麼意思?透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了這篇課文的難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突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當然,每一次的教學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上往往為完成預設的教學過程,會忽視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難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需時時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回答,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