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

  本月教學中我繼續堅持上月反思中談到的認識——把課堂教給學生。以往的政治課要使學生明理,我大多都是照本宣讀,或是羅列大量的事例,而對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重視。嚴重影響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改變師生間的互動模式,我認為要把握好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更加積極還是消極?對學科學習的自信心是更加強烈還是弱化?這些必須高度關注,教師必須用“心”去與學生交流。教師必須以自己滿腔的熱情、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投身在課堂教學中,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激情滿懷的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引導學生大膽“論證”。我們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強調藉助事實依據,尤其是學生課前自己收集的相關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據”。我們不能教條的將結論先與學生的自主論證出現,我們也不該要求學生“迷信”教師或書本內容,要允許和鼓勵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觀點,尋找、收集論證自己觀點的材料。

  第三、在師生學習共同體中,教師既是學習者,同時要擔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指導學生明理方法的選擇上,要尊重初中生身心的特點。本月學習內容為關愛生命、維護隱私等與生活聯絡非常密切的話題,所以我就讓學生蒐集關於生命的頑強、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偉大與渺小,我們的秘密等方面的材料使他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尊重生命、維護隱私的重要意義。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2

  我今年擔任初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已經經歷了三年的思想政治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我感觸頗深。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1、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2、理論聯絡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透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絡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著重聯絡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3

  不知不覺中來望都二中已走過兩個月的政治教學,兩個月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政治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政治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政治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透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裡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政治也是豐富多彩的,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政治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政治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政治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溫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可以先透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援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思想。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現在的新課標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積極運用所學知識。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三、創新型教學,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當今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螢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快樂學習。“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5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複的生命體驗。具有現代觀點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命與生命相互碰撞的的過程。回想我在課堂中的一波三折,根據我在思品課堂中的一些實踐,針對當前在思品教學中存在的太多的缺失及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傳統的教學心態難說“再見”。

  教師的設計心態必定導致對學生的強制和發展的干預,教師習慣以塑造心態投入教育,想給學生塑造成完美的人格,但給學生帶來的恰恰是痛苦。教師的園丁心態使園丁對田園中的“物”進行不斷的監視和管理、修剪、剷除;教師的救治心態使學生在教育的懲戒中不敢犯錯誤,意味著學生不敢嘗試新的行動,不敢懷疑權威,不敢具有自己的思想。一堂課下來,儘管老師也在時刻提醒自己要放手給學生,但腦子裡時刻在擔心學生自己會不會浪費時間,會不會偷懶,會不會在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以學生就像木偶一樣,時刻牽在老師手裡,學生不能主動發展自己,依然是被動的學習。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泛化

  隨著生命化課堂實施的逐步深入,我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正悄然產生:

  1.教材受到了冷落。一堂課授完,老師和學生非常愉悅的下課,回想一下整堂課總覺得缺點兒什麼。原來沒有給學生閱讀課本的時間。學生提高了覺悟,但不能迴歸到教材,忽視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字而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在口頭上表達的頭頭是道,書寫在紙面上卻寥寥無語。尤其在今天,依然採用考試為唯一的選拔手段,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無從談起。

  2.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設定適當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而我的教學情境設定呢?很多時候是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為了課堂展示形式不再單一而設定,這種教學情境的設定究竟有多大實際的效果呢?

  俗話說:教學相長。在生命化課堂的研究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新課程的執行者,更是新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課堂中設定的活動是有條件的,不是放羊式的隨意;教學是有目標的,不是機械性的講述。期待著我們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們時刻關注著學生的發展,期待著我們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期待著在課堂上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百家爭鳴。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6

  我從事了多年的德育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物件是全體學生。

  過去在備課時往往較多地考慮自己怎麼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象。這必然使自己在上課時總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去“引導”學生忽視了學生自己去鑽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從而有時出現“滿堂灌”。這樣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更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其實,我們都知道教學活動是由教和學兩類活動組成,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它最終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的活動中完成,沒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如同沒有顧客的商店。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德育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需要創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新的形勢下更應該發揮其德育的功能。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7

  為響應學校新一輪的新課改號召,積極參加了新課改課,從接到通知到上課,花了兩天時間,中間包括帶寶寶,時間非常緊張,精讀教材,教參,初步設計課堂知識結構,蒐集資料,取材,做課件,調整細節,豐富,上課,修改到上完課,第一次感覺這次在極短的時間備好一節科組公開課,上完後,科組老師給予一些中肯的意見:

  突出優點:教學方式多樣,史料豐富,結構完整,課堂語言幽默,過渡語言好順暢,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後面引導學生更活躍。是一堂很成功的課改課。

  需改進的地方:語速快(習慣),前半段節奏快。內容方面,北宋積貧積弱沒有提及。你眼裡的宋朝可否放到宋朝學完後進行。

  自己的反思:總體來說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因為擔心授課任務無法完成,前半段節奏過快,從而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引起學生的緊張和拘謹,所以前半段學生不是很活躍,後半段節奏慢後,學生思考反應時間多,所以學生慢慢變得異常活躍,啟示:多給學生思考反應的時間。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8

  本課作為選修I第一單元第一課,《課程標準》要求瞭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因為必修I時對雅典的民主程序已經探究過,所以對本節課的處理就嚴格地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的三大問題,即梭倫改革的背景、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及特點和梭倫改革的影響,來開展教學。又因為是選修課,所以儘量地簡單化,使整堂課的線索清晰明瞭。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表明:

  (1)人類獲取資訊的來源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說明人類獲取知識主要來自視聽。

  (2)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和聽到內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說內容佔70%。這就意味著,在教學中,如果學生既能看到又能聽到,再透過交流討論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資訊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的教學模式。

  基於這一理論,在教學中首先展示希臘文明成果的圖片資料並配上雅典奧運會的會歌,滿足學生的視聽要求,使學生儘可能多的獲取和儲存資訊。播放圖片資料,還能起到凝神起興渲染課堂氣氛,創設凝重的歷史情景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

  對於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關於梭倫改革的第一個問題———梭倫改革的背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開,透過同學之間交流學習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提升學生的能力。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非常好,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探究,並且有一個學習小組以情景表演再現當時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讓同學們在歷史的重現中親身體會梭倫改革的背景,讓整個課學教學與學生學習融為一體,合乎新課程改革中所要求的老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

  本課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分解為經濟領域的措施和政治領域的措施,以表格的形式由各個學習小組繼續合作探究,在教材中找出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並分析每項措施所起到的作用,並最終概括出這場改革的.特點。對於改革的主要措施同學們都能很快地找出來,但對於每項措施所起的作用及特點在本節課中同學們只探究出一部分內容,老師需要更進一步的引導,如用合適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是我對本節課處理不夠妥當的地方。在此處對於課件的使用節奏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看課件的內容。

  本節課所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梭倫改革的影響,以體現雅典民主的方式進行,即在課堂上現場召開公民大會,本次公民大會的議題就是評價梭倫改革。因為上本次公開課所用的班級是嘉中高二的重點文科班,所以這次公民大會開的非常成功,既充分體現了民主,又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評價梭倫改革。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有效地實現了生生互動。對於梭倫改革的評價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梭倫本人評價;二是梭倫改革的積極作用;三是梭倫改革的侷限性。在對梭倫本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體現英雄人物在推動歷史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這種情景教學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但對於梭倫改革的評價的總結不應由老師來總結,而應該讓同學們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問題。

  對於本節課的教學總結是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完成,這樣有利於構建同學們完整的歷史結構。本節課的課後探究設定了兩個問題:一是我們今天也提倡民主,想一想,古代雅典的民主與我們今天的民主有什麼區別?二是中國現在也在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梭倫改革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兩個課後探究是對本課的昇華,既提升了知識,又懂得學習歷史是為了古為今用,把歷史與現實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這一環節主要由學生在課後完成,老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後探究問題時,同樣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準備這節課和真正上課時候還是遇到一些問題很值得去探討,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這種新課程改革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強調老師和學生的角色要轉變,老師角色的轉變很容易,但關鍵是這種轉變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實踐證明這種完全具備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課在比較好的班級採納效果很好,像我上課時所用的為嘉中高二重點文科班,可在普通班操作起來就很難,一些學生連最基本的都無法掌握,又如何去探究。像下面一些中學又是怎樣實施新課程改革的。

  (2)本節課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歷史文字材料不夠充分,不利於培養學生閱讀及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這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新課程改革下要求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可學生手裡卻只有一本教科書,如果老師經常都從課外引入大量的資料,這對於學生的課前預習極為不利,同時對於那些不能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學校,這種方式的用教材又要如何實現?

  (3)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深知自己的教學經驗很不足,駕馭課堂的能力也還有待提高。非常感謝嘉中領導如此信任我,讓剛剛上崗一個多的我去參加海南省新課程主題開放周,能夠透過此次活動與全省優秀的老師面面交流怎樣上好課改課,真是受益頗深;也非常感謝嘉中歷史組的前輩一直以來所給予我的諄諄教誨,有了你們的鼓勵與支援,有了你們的寶貴經驗,才會有我不斷的成長!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9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揭示了西方民主政治文明的源頭。我覺得把握的難度很大。這一內容過去的高中教材一直沒有涉及,對於教師自身而言也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設計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個“補課”的過程,透過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相關著作,對本課才有了粗淺的認識。 設計教學時,教學內容拓展什麼程度?我遵循的原則是:教科書表述很充分的部分,以教科書為主;教科書表述不充分的部分,透過材料的補充,使之在知識結構上完整,避免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出現斷層。在準備教學設計時,選擇了多則材料,分別涉及到希臘地理環境的描述、古代希臘城邦經濟發展狀況、城邦、希臘公民的生活、梭倫改革的背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內容,伯利克里時期民主政治、雅典民主與現今民主的不同、對雅典民主政治客觀分析、蘇格拉底對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言論等等。但是一節課不可能處理這麼多的材料。我在取捨材料時,考慮必須圍繞著本課核心內容“民主”。

  經過斟酌之後,材料的使用了保留了兩類:第一類圍繞希臘地理環境,第二類圍繞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這兩部分內容很重要,然而教材受篇幅限制未能充分表述,所以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透過材料的補充,使這兩部分內容豐滿感性,利於學生達成“課標”的要求。而其他有利於學生理解本課的材料,在做課堂學生用的“學案”設計時,我把它們放在“知識拓展”欄目中,供學生課外閱讀使用。 教學設計時,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我遵循的原則是:設問要符合高中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問必須是真正能激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其中。而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0

  一、反思不足之處:

  1.在時間分配上,授課還有前松後緊的現象。插入毒品的影片內容較長,關鍵是對影片的插入擷取操作不靈活,以後要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2.語言還不夠精煉,環節過渡連線語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語言的規範性還需加強。

  總之,透過新課標引路課的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只有改變過去填鴨似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成長。

  二、反思成功之處:

  1.在備《身邊的誘惑》一課時,考慮到《身邊的誘惑》是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及社會現實密切相關的一堂課。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我堅持這樣兩個原則:

  (一)積極引導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和反思,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辨析形形色色的誘惑。

  (二)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透過自身的觀察和相互間的交流,擴大他們的經驗。

  2. 我把第八課內容順序進行了重新的組合。把不良誘惑的內容放在一起先講,積極的誘惑的內容後講,使本課的內容脈絡更清晰。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順暢,更便於學生記憶。

  3.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圖片、影片等)使本節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

  4.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開始用四個精美的小盒子、手機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氣氛比較活躍。

  5. 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電腦網路的誘惑。

  同學們討論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生髮言時,湧現出不少頗有思想的見解。透過師生之間的多交流,使上課的氣氛更和諧更活躍。學生討論和精彩的發言讓學生本人和其他同學及老師受益匪淺,深化了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同時也讓老師更全面地認識瞭解了學生。

  6.各個問題與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使整節課有一氣呵成之感。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1

  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教師的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教師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教師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最佳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閱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教師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匯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面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教師要在匯入新課的基礎上,科學展示目標;要巧妙設定問題,從簡單開始,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要及時點評學生答案,總結得失,指出不足;要適當延伸拓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由此及彼,學會解決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問題。

  四、自覺主動,事半功倍。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培養這種新型人才而進行的一種研究和探索。對中學生而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一要在上課前,學生應預習課文,劃出所謂的知識點,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可以明確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課上集中精力解決疑難問題;二要在上課後,教師要學生明確本節教學目標基礎上,留置時間、空間,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三是要在課堂上,對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中遇到的問題,要自覺主動提出,將問題當堂解決,不留死角;四要在解決所有疑難後,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有必要對教師傳授的知識和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思考,找出自己認識上、知識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糾偏補錯,及時複習,融會貫通。

  五、合作探究,拓展昇華。

  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倡導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要讓學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適度的探究。我們之所以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其理論依據是:

  1、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

  2、學會學習的思考。

  六、及時複習,鞏固成效。

  教師應指導學生及時複習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教師的講解正確理解教學內容,再次閱讀課本,進一步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度,問題的分析、直至解決,自主得出結論,使知識咀嚼消化,滋潤心田,強身健體。

  七、教後反思,完善糾偏。

  常言道,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得再周詳,教案寫得再完善,課堂教學中往往也會遇到這樣那樣各種意料不到的問題,導致我們不能完整地實現教學計劃,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深入進行反思,思考其原因,尋找解決辦法,為今後的教育教學服務。

  八、讀議練講,高效授課。

  課堂教學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本著“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九、預聽溫作,高效學習。

  一指導預習,夯實課堂教學基礎。二緊扣課標,展示課堂教學。三密切聯絡實際,認真分析解決。

  十、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2

  時間飛逝,轉眼間,成為新教師後的第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在這半年的多的時間裡,我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現在的我已經基本適應了高中的教學生活。回顧這短短的半年,進步固然有,失敗也不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從一下面對這過往的半年進行了教學反思。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像各位老教師一樣遊刃有餘,終是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握,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掌握全域性,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而這些是無法透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必須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為,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面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稜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臺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身邊的例項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框教學內容時,講到“互補商品和互為替代品及其關係”時,就舉了汽油、摩托車和電動車的關係,由於汽油的價格上漲,摩托車的需求量下降,這裡摩托車和汽油時互補商品,而人們對摩托車的需求下降同時對電動車的需求量就增加,這兒摩托車和電動車就是互為替代品。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透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透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透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國際品牌走入中國和中國品牌走出世界”,讓學生有種和自己生活貼近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其實,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麼這堂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麼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才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從而作出自我反思。

  作為青年政治教師更要在工作中堅持寫教學反思,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並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促進自己快速的成長。

  教育是一門藝術,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又都有著共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和獲得情感價值觀的昇華。如何成為一名課堂上游刃有餘的好老師,仍是我不斷探索和前進的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