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在教學一開始,我就帶學生進入到西沙群島優美風光中游覽、體會,給學生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在各教學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各種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文中的第四小節,我通過錄像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魚的多。

  二、抓住語言訓練的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因為所以。和西沙群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為。”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

  當然同時這堂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我想這對於每位上課的老師來說找出缺點這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讀這篇課文時,被西沙群島的美麗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們一定會很感興趣,也曾幻想孩子們因興奮而激動的表情。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盡人意。暗自思忖,發覺自己在這幾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這堂課中的重頭戲應該是描寫魚的這一小節。我在安排的時候以“你讀了這段,有什麼不明白的嗎?”為切入點,學生一般會說“不明白‘……西沙群島裡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接著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雖然乍一看沒有問題,但我在本堂課中問題設計地過於細碎,以至於有一種牽著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覺。可能由於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開啟,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和因思考而散發出的火花。

  二、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

  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步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三、心靈的交融才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石。

  一堂好課離不開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捕捉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激發點,才能找到牽引孩子進入想象空間的捷徑,一潭靜水才能被啟用。在這節課中自覺沒有進入狀態,課堂的操作自然略顯生硬。這自然讓課堂減少了些許活力,也回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2

  本課的學習,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海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裡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上的這是第一課時,本課時以欣賞和朗讀為主,透過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錄影和圖片的同時,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群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充分展現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語文美育具體化。根據教學直觀性原則,以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以美的薰陶感染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把“見都沒有見過想都想不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魚”把“顏色豔麗,形狀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貝殼”,把“成百上千的海鳥”以及“龐大的海龜”“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等等,都形象的展現在學生們眼前,從而增強了美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欣賞中去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強化文章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中的“意味”。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透過朗讀傳達出來。所以,首先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採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西沙群島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為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於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3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將資訊科技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影象及聲音資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著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開啟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書。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1、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2。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透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透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透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可能缺乏實際的感受。課前我就準備了中國地圖,西沙群島的圖片等等,邊授課邊讓學生感知學文。

  課上完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1、教學環節連線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帶領學生去遊西沙群島,學生透過讀、說、議體會到西沙群島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2、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有關群島景象和海產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為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學本篇課文,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如,學習內容的選擇:你最喜歡西沙群島的什麼?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段讀一讀,讀出喜愛的感情。

  4、課堂上,能夠與學生互動,演繹課堂,教學內容有漸進的過程。

  課已經結束,但留給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許多,下面是我在教學時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強詞在句中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找,作為教者不應在課件上已經把一些重點詞語顯示出來,直接讓學生理解詞語。以後在這點上我要注意了,應該大膽放手,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詞語的妙用。

  2、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其實課文語言優美,用詞生動準確,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可以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同桌讀、教師範讀。讓學生透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西沙群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3、遷移寫法,讀寫結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的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聯絡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再用幾句話集體說明這個特點。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上是佈置了,但沒有完成。只好留到課後去完成吧。

  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課文,也是一篇老課文。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群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學生對這四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這四部分開展教學,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四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確立學習小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寶隊,海灘遊樂場和海鳥觀察站。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即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最佳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

  二、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後評價。

  如水文研究所在彙報時,用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現海水的美,讀後請同學來評價,讀得怎麼樣?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這樣不僅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同時,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了友誼。在知識和能力的維度上,強調綜合和整合。教學中分組討論後,集體交流彙報,由老師給出的知識提示,再整合,跳出過去強調語文知識系統性的老圈圈。

  注重語文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例如,整個課堂結構設定為研究彙報活動,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如學習海鳥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三、培養質疑能力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核心。本節課,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空間,在集體彙報時,讓其他組員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給學生主動向他人請教的學習方法。

  四、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老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挑戰,培養學生自信心。由於本人在語文教學中還很稚嫩,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課堂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2、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