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範文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題西林壁》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1

  《題西林壁》是統編版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順承了三年級的“留心生活,細緻觀察事物”,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細緻觀察。

  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並能懂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我從三年級所學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進入學習本首古詩,透過解題——誦讀——理解——感悟等環節步步深入。尤其是在學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沿用上一單元策略提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同一座山會看到不同的景象?”這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明瞭,我選用一個六面體,分別找不同位置的學生說說各自看到了什麼顏色,當學生髮現每人看到的顏色都不同是因為坐的位置不同後,很容易就明白了詩人因為身處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同。之後在教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因為這兩句中採用了因果倒裝的寫作手法,並含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我又用“盲人摸象”這個小故事引導他們理解詩意:因為詩人身處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所以看不到廬山的全部景象。繼而馬上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有的學生說從高處看,有的學生說從遠處看,有的學生說把所有看到的景象合併在一起,從他們的回答中看出學生已明白一定道理。這時候我出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並舉例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平時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有一個學生回答他在下棋時,因為旁觀者縱觀整個棋局,最後幫他下贏了這盤棋;還有學生回答兩個同學鬧矛盾了,她在旁邊看清了整件事情的經過。這些事例都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之後,為了當堂消化所學古詩,我設計了背誦、默寫環節,達到會讀會背會寫的教學目標。課後也認真閱讀了各位老師的教學建議,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中史老師、劉老師、梅老師、喻老師還有廖校長給出的建議,讓我看到了本課教學的不足,也為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2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採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

  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採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採訪他,問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採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後有什麼感想和收穫。

  透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首古詩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體現在: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定教,邊學邊質疑,以學生問題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領悟道理。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3

  生動的刻畫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的淳樸

  《遊山西村》這首詩的作者是圍繞一個遊字貫穿全文的生和好客的`品質。本課教學基本是用問答式授完,沒有問答不成課堂。有人反對問答式,但是我覺得小學階段,沒有老師設疑作引領,是很難誘導學生進行有效思維活動的。

  上課時,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說說古詩從哪些方面來寫山西村的,學生說待客和景物,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順利,這時候,真的很佩服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後以“山西村美嗎”這個大問題為主導,引領全詩的教學,所有小問題都圍繞這個大問題收放,為這個大問題服務,在引導學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過程中,滲透聽說讀寫訓練。學生最初講的是第三四句,體現景美。還從哪個詞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讓學生感受山西村的美,體會詩人的心情,再指名學生板演,指導學生朗讀最後兩句詩。兩句優美的詩,既寫出了鄉村的美,又寫出了詩人從“疑無路”到“又一村”的心理變化。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以為無望,但經過努力,又重現生機的情況,學生討論交流就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僅寫了景物的美,但寫了人的活動,透過一些豐盛的食物,學生去感受村民們對到訪客人是怎樣的態度呢?有的說“熱情”、有的說“大方”、有的說“好客”等等,這些熱情大方好客的村民們,給詩人們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純樸的人性美。最後學生與詩人一道,融進這純樸的鄉情中,感受村民們的熱情。透過反思朗讀,把詩人對大自然的真摯的感情讀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