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瞭解背景,初步感知。為了避免閱讀的隨意性,讓學生少走彎路,我課前向學生布置了蒐集提蘇軾資料的作業,導學鋪墊。這些資料告訴學生蘇軾被貶黃州後的文學成就,“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學生透過思考得出許多發現:一是蘇軾文學才能高,二是他心胸曠達,能夠做到身在逆境依然有所作為。為下面的理解蘇軾的感情打下鋪墊。

  二、以讀促感,二度感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到作品的張力,體會到了文言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加深了理解,陶冶了情操,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這樣的朗讀把學生推向了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情境。

  三、以問導思,理解人物。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透過設計彈性問題,有助於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設定“為什麼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透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並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2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力爭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大致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匯入法。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古詩文中寫月亮的.名句,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所寫的月景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誦讀法。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問法。在教學過程中,多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相互釋疑,舉手回答,教師只作適當點拔,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法。小組討論文重點字詞、課文翻譯及寫景句子作用。透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很主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些是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當然,這節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朗讀方法指導不到位,讓學生翻譯課文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多,應該在積累詞語和翻譯課文時,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在走近蘇軾的環節中,學生對蘇軾的瞭解還很表面,課前應該佈置學生儘可能地尋找關於蘇軾的資料,才有利於真正理解蘇軾的心境。另外,本人來自方言區,普通話咬音不準,表達欠缺。本人所在學校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運用多媒體,對課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區的學生水平和本人所處地區的學生差異,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氣,造成課堂心理緊張,這也是個人心理素質、教學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教學中應精於備課,讀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積極發揮自己的內涵與睿智,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靈活機動,善於駕馭課堂,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公開課時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應毫不怯場,善於臨場發揮,懂得調節現場氣氛,注意說話的藝術,同時,注意個人的儀態風度,令教態更親切,對學生更具親和力。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3

  一、 成功之處

  1. 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由於這篇文章短小自認比較容易駕馭,且又是中考必考篇目,所以我選取這一課來講授。我從吟月詩句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後進行題解,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所蘊含的資訊。“記”交代了文體,“夜”交代了時間,“承天寺”交代了地點,學生對課文就有了初步的瞭解;接著讓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後讓學生誦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積累重點詞語,至此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賞析、詩句積累、佈置作業。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做到了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2.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在這節課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指導學生誦讀,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回答耐心傾聽、思路不對時耐心引導,不急於求成,始終以微笑面對學生,並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18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 不足

  1、 誦讀不夠。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應以讀為主,在讀中瞭解,在讀中領悟。但我卻對誦讀重視不夠,只是在初讀時提出明確要求:讀準字音、準確斷句,之後就忽略誦讀,不能把誦讀貫穿到底。只就問題而分析問題,沒有透過誦讀來引領學生走進作者意境,領悟作者內心世界,所以導致在探究、賞析時時間不夠。今後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誦讀,在譯、賞、探環節中也體現誦讀,引學生進入情境,深入到問題之中。

  2、備課不細,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導致學生時間不夠。在探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蘊含著複雜感情,及對“閒人”含義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對這重點、難點突破不夠,草草收尾。分析其原因就是備課不細,設計內容過多,在教學中不能靈活運用,靈活把握,只想把課文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4

  教學內容:《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透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一、積累詞彙,熟讀成誦。二、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三、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自由朗讀、大聲朗讀等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字。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小組合作解決疑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透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如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其一不夠放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如“閒人”的理解等較有深度的問題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解決,教師介入太多。以致學生對“閒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課堂教學過程缺少創新,需要大膽革新。融入新的教學方法。

  其三教學過程中只考慮中上層學生,缺少對學困生的指導。沒有顧及全面。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5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那麼如何教授這篇呢?可以抓的突破點比較多,如從敘事的簡潔、寫景的高超還是情感的抒發角度都很精妙,但如何講才可以講出詩文的味道,我陷入深思。尤其前些日子進行了教學能手的培訓,專家老師那些生動的充滿智慧的語言還在叩擊我的心靈,於是我想,能否用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來講這篇神品。當我看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映潮老師認為學習好古詩文的方法有三句話: 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時,我頓悟了。

  作為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覺得思路清晰是第一亮點。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於老師三句話作為整體思路,首先與詩人相遇,熟悉作者蘇軾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後點出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其次,和詩人同行,這個版塊的設計主要透過吟讀、譯讀、賞讀、悟讀來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景的獨特和作者“閒人”的情趣。最後對詩人說話,這裡透過說話訓練“蘇軾,您是一位 ____的人”,“蘇軾,你的寫得真美,美在_______”來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寫作特點,尋找美點。這樣思路清晰,既全面把握了,又深入分析了寫法,我覺得還是可取的。

  其次,朗讀教學也是文言詩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即吟讀、譯讀、賞讀、悟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有不同方式的朗讀環節,從而把朗讀落在實處。這個“四讀”環節的設計,各有不同的朗讀重點,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從整體感知內容,再到細化分析字句的含義,再到重點欣賞寫景名句,最後悟讀出詩人的豁達樂觀的胸襟和氣度。這樣以讀促教,高效的達到了我們文言詩文教學的目的。

  第三、適當適時的補充作者的有關背景知識,從而使教學水到渠成,學生理解不再生硬,從而使課堂更加的靈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大量閱讀了關於蘇軾在黃州的有關,尤其是餘秋雨的《蘇東波突圍》和林語堂的《蘇東波傳》。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一口氣就把關於他的介紹全部展現,而是分散在教學過程中,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為了很好的理解“閒人”的含義,我補充一個資料餘秋雨《蘇東坡突圍》,幫助學生理解。最後的小結也是餘秋雨《蘇東坡突圍》中的原話,讓學生學會一種真正的豁達和成熟,從而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這個設計也讓我很有收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穫了很多,至少更加清晰了理解了黃州與蘇東波的關係,還有讓自己也真正感受到了一種成熟和豁達,真可謂“教學相長”。

  我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讀、悟、還是說,都是學生在活動,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最後,還想說我們教師在充分備教材的基礎上也要充分的備學生,因為這是外班學生,所以之前不能很好的熟悉,沒有叫出學生的名字,沒有很好的針對性的讓學生來朗讀,略顯美中不足。其次,我很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師生互評,但發現學生評價的語言單一,組織能力遜色,聽的多,說的少,個別學生參與性比較差。最後,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

  “教然後知不足”,每上一節課,自己就會反思許多,也會進步提高許多,現在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帶著對新課程的思考與實踐,揚帆啟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