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4篇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1
第十一單元的主題是“快與慢”。“快與慢”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快”是相對於“慢”而言,“慢”是相對於“快”而言,主觀感覺起很大作用。解決“快”與“慢”的矛盾,應從主觀上努力:一是要樹立時間意識;二是想方設法提高效率。《欲速則不達》這篇文章從反面說明了過於性急反而達不到目的,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透過本文的教學,應讓學生悟出這個道理。
本節課中,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激活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使學生一直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如:匯入新課時,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快好”還是“慢好”?引發學生自主爭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在課文即將結束時,組織學生討論:齊景公能很快趕回都城嗎?為什麼?這時,為了拓展學習空間,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是齊景公身邊的一個侍從,當看到齊景公嫌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車步行時,你打算怎樣說服他回到馬車上去?”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及表達的機會,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這不僅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還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則不達”,我除了讓他們結合實際談外,還讓學生討論:挑山工為什麼不像遊人一樣走直線?難道他們不知道走摺尺形路線比遊人走直線路程要長一倍嗎?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礎上能夠合理利用時間,也以此來鞏固單元所要完成的教學目的。學生不僅發表了看法,也充分說明了自己的理由。
在學生體驗、感知時,能夠為學生創設個人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談自己所想,說自己所感,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2
一、突出工具性,體現人文性
北師大版教材倡導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從而在感悟、品味語言文字,感受其內在人文性的同時,突出並強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因此,教,是為了不教。在這節課上,我順學而導,重視“金鑰匙”中所應掌握的學法指導:
1、結合舊知,聯絡具體語境理解字詞
開課,我就扣住一個“欲”字讓學生組詞或說詩句,並說出“欲”在詞、句中的意思,目的就是讓他們在調動以往舊知的同時,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去正確理解其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同時認識並感悟到理解字詞的方法——聯絡具體的語意環境。
2、聯絡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
在課文中我設計了這麼一個引導性的問題:“景公親自駕車真的比騶子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怎樣去尋找回答的依據呢?學生順著我的引導,很快找到了上文中所寫到的景公高聲喊到:“……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火速回去!”學生從“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中體會到,在情急之下,景公理智而清醒地提出讓騶子駕車,很顯然,騶子韓樞必為景公所信任,問題的答案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景公親自駕車,便是心急辦壞事。同時我相機指導:“這個同學能夠聯絡上下文解決問題,理解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3、抓重點字詞,正確理解並體會課文
比如:在體會景公心急的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發現重點字詞,透過對“心急如焚、太慢了、奪過、親自”等詞語的品讀、感悟,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景公“急”。
4、藉助資料,思考提出的問題
“景公為什麼急?”“景公能儘快趕回都城嗎?”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僅從文字中是難以全面理解的,我利用“金鑰匙”中“藉助資料”“聯絡已有知識的方法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最有效的刺激。我帶領孩子充分閱讀文字,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例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朗讀:
“晏嬰危在旦夕,恐怕難以見上最後一面,這樣的忠臣,眼見著就要離開他而去了,齊景公能不急嗎?他急成什麼樣?怎麼讀?”
“這訊息,對景公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怎麼讀”
“景公是一國之君,他的話一言九鼎,怎麼讀?一起來”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就要失去一位最親密的朋友,怎麼讀?”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就要失去一位最忠誠的大臣,怎麼讀?”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的國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怎麼讀?”
我一層進一層的引領學生朗讀——理解體會,入情朗讀;鑑別比較,入境朗讀;相機提升,有效朗讀;想象表達,入境朗讀;逐層推進,深化朗讀。充分體現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把“讀”的訓練始終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讀”為本的理念,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領會和感悟,讀出了自己的情感體驗的同時,更深入的探究了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三、重視評價作用,促對課文的深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該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上課時,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互評,更重視我自身對學生朗讀、回答問題的評價,例如:
1、在引導學生透過讀把對齊景公“棄車而跑”的行為的感受讀出來時,我是這樣評價的:“我聽出了你在為他惋惜”“我聽出了你在為他著急”“我彷彿聽到了一些嘲笑的意味”;
2、在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課題時,我是這樣評價學生的朗讀的:“我聽出了思索的感覺”“我聽出了規勸的意味”“你們讀出了這個題目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3
《欲速則不達》是一篇古文的譯文,文章雖然短小,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題目所概括的:欲速則不達。即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透過本文的教學,應使學生悟出這個道理。另外,朗讀古文,感悟古文的特點和魅力,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
針對教學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特點,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學生使用有效學習方法,以自讀自悟為主,教師引導體會為輔,力求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紮實教學。
一是夯實基礎,重視字詞教學。本節課以閱讀教學為主要內容,但因為是古文的譯文,因此把詞語教學也作為重點。匯入新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讀過的成語故事或積累的成語,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慾望。檢查初讀時,設計了學習詞語的環節,對幾個後鼻音的生字指導準確朗讀,對兩個古代的專用詞語“驛使、騶子”,進行釋義。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將詞語教學貫穿始終,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詞語。字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元素,在掌握了本課生詞的基礎上,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就更準確、輕鬆。
二是增強體驗,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從景公為什麼急、怎樣急、景公能儘快趕回都城嗎三方面,抓住描寫景公動作、語言的詞語,體會景公焦急的心情,並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進而透過景公的行為感悟到做事情急於求成,不講求正確方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基本能透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是傳授方法,培養學習古文興趣。在四年的學習中,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因此傳授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對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習古文興趣有很大作用。設計教學時,安排了範讀古文、自由朗讀古文等環節,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古文語言的韻味和精煉;再結合“金鑰匙”中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譯文理解古文。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4
這節課我著重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個是匯入環節,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學過的兩篇課文,談一談對“快”與“慢”的認識和理解,學生說法不一,但都頭頭是道,各有各的見解,理由也很充分,課堂氣氛熱烈異常,然後透過老師的小結引導,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二是在探究道理環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則不達”,我除了讓他們結合實際談外,還用表格的形式補充了幾個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礎上能夠合理利用時間,也以此來鞏固單元所要完成的教學目的。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學生不僅發表了看法,也充分說明了自己的理由,因為設計教學時,我結合了前兩篇課文,所以使得單元教學緊密相聯。三是拓展延伸,培養能力環節。第一項訓練是在課上我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對景公的做法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說明理由,透過此項訓練,學生不僅更深刻地理解了課題,而且鍛鍊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二項訓練,給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讓學生親自走進當時的情境中去說服景公回到馬車上,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採取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邊演邊說,課堂氣氛活躍,掀起了陣陣高潮。
點評:
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1、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圍。本節課,教師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激活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使學生一直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如:匯入新課時,教師就提出一個生動有趣的問題:“快好”還是“慢好”?引發學生自主爭論,使學生在讀課文之初,就有問題要思,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文即將結束時,教師注意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給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及表達的機會,使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滿足於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還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運用表格式的練習,把本單元的課文內容聯絡到一起,使得單元教學緊密相聯。
3、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體驗、感知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創設個人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談自己所想,說自己所感,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