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學反思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我上了一節課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勵精圖治的的孝文帝改革》。此課按照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進行,透過創設情境引出本課學習主題,然後透過啟發與探究完成學習目標,最後是思維拓展、達標檢測。反思此課,我感覺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學習的情緒由高漲走向平靜最後陷於低落。

  一開始,我透過一段詩歌資料引出了本課的主題。在講第一個問題“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時,首先,我透過多媒體展示,從東漢到北魏的政權更迭問題,由此我提出問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由同學們根據多媒體分組討論總結,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三對矛盾;當講到第二個問題“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時”,我就讓學生閱讀多媒體的材料,並分組討論“如果你是孝文帝,你會如何改革?”由此引出孝文帝改革的具體內容;此時學生興趣還比較高,認真討論,互相補充;當講到“孝文帝改革的評價”這一問題時,學生學習熱情大大降低,沒有了爭論、沒有了問題、沒有了質疑,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

  靜靜地思考,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出現了偏差:只考慮了“我應該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活動的空間,只是把學生當成了我事先編好的程式中的對講器,師生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我問你答,雖然答出了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安排好的知識。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把握著“學生想怎樣學”。不能用自己的問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可以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後把“發球權”交給學生,透過學生的自學、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鬆的環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外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這節不太成功的歷史課,讓我體會到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時,要真正做到教師、學生的角色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我想怎樣去學,我想知道哪些問題等等,而非按教師的預設,只考慮自己怎樣教、怎樣問、學生能答出教師的`問題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一次的偏差,還是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相脫離,教學設計中雖然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又不知不覺地陷於“老一套”的以教師為主的做法中,這也是今後我應該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一四五”新課程的理念切實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而不是隻掛在口頭上。

  當我和組長及其他老師交流時,他們給我指出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本節課內容較多,應根據課程需要適當分配;第二,對於孝文帝改革背景中補充的內容,應該依據課標做出適當增減;第三,雖然有學生活動,但是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質疑的時間有待增多,所以學生的情緒不高,大家的話使我更加明確了本課失敗點所在。

  透過這節課,我悟出一個道理: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停止了告訴,學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學中只有給學生一片空間,學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發現。

最近訪問